2024年3月9日发(作者:史进贤)
★第21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
1.通假字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______同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1)窥镜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暗中察看。
(2)明日徐公来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明天。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暗地里;不公开的。
F(4)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某一区域;部分。
(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方位名词。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朝服衣冠
.原意为:衣服,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原意为:面部,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词的使动用法
闻寡人之耳者
.原意为:听,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词多义
朝服衣冠,窥镜.于是入朝.见威王
(1)朝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
.【F】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F君美甚.【F】(2)甚王之蔽甚
.矣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 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 才美不外见(《马说》)
.F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吾妻之美我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受上.F赏上【F】
.书谏寡人者
【】(5)下受下.F赏令初下.【F】
5.重点实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
(2)邹忌修.八尺有余
(3)而形貌昳.丽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5)徐公何能及.【F】君也
(6)旦日..,客从外来
(7)暮寝.【F】而思之
(8)于是入朝见.【F】威王
(9)臣诚.【F】知不如徐公美
(10)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11)王之蔽.甚矣
(12)王曰:“善.【F】。”
(13)能谤讥..于市朝
(14)数.【F】月之后
(15)时时..而间.进
(16)期年..之后
(17)皆朝.于齐
6.文言虚词
齐国之.美丽者也问之.客曰
(1)之孰视之.
吾妻之.美我者
期年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讽:________________
谏:________________
修:________________
昳:________________
孰与:______________
及:________________
旦日:______________
寝:________________
见:________________
诚:________________
宫妇:______________
莫:________________
蔽:________________
善:________________
谤讥:______________
数:________________
时时:______________
间:________________
期年:______________
朝: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 —
君之美也徐公不若.(2)若
门庭若市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________________
2013C徐公
(3)于皆以美于
.________________
能谤讥于市朝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形貌昳丽2010C
而.(4)而
2009C
时时而间进.(5)吾与徐公孰美
.(6)皆以美于徐公
.二、句子翻译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疑问句,课下注释,2017山东枣庄)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判断句,2018贵州毕节)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018湖南郴州)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017辽宁盘锦、辽宁本溪)
5.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017甘肃兰州、湖南益阳、贵州安顺)
6.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三、内容理解
1.邹忌善谏,齐王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的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2018青海省卷)
2.邹忌“孰视之”又“窥镜而自视”,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 3 —
3.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2019湖北十堰)
4.有人称赞邹忌能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谏“并无讽王纳谏字句”,妙在“蕴藉”。结合这些评论,具体分析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其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统编课后题)
素 养 提 升 设 问
1.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最后“战胜于朝廷”。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某些部门的“意见箱”形同虚设,往往是“一把手”说了算。假如你是纪检书记,你打算怎样整治这种不良的工作作风?
2.邹忌进谏齐王,《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后主刘禅,他们采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这对我们与人交往有何启示?
虚词随文练——与(12年2考)
提示:答案请核对《晨读晚练》“陕西中考常考虚词用法及举例——与”(P58)
【用法归纳】(1)介词。①引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和”“跟”“同”(2018A);②与疑问代词“孰”组成介词结构“孰与”表示比较,译为“与……相比怎么样”(2008B)。
(2)连词。表并列,译为“和”(2018A)。
(3)助词。句末语气词,读yú,同“欤”,表示疑问、感叹或反诘。
(4)动词。①给予;②读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③读jǔ,同“举”,推举。
速记口诀:“与”给和同跟相比,相与连用是一起。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与”字用法极为典型,共出现4处,归纳如下: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____________
.2.与坐谈 ____________
.3.吾孰与徐公美 ____________
.4.吾与徐公孰美2008B
____________
.— 4 —
【针对小练】编者整理了其他课内文言文含“与”的句子,请将其意义和用法填写在横线上。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____________
.2.吾与谁归 ____________
.3.天与云与山与水 ____________
.4.吾与汝毕力平险
____________
.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_____
.6.轻寡人与 ____________
.7.呼尔而与之 ____________
.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
.9.选贤与能 ____________
.【自主归纳】同学们,除了以上句子,你还能找到教材中虚词“与”更多的义项和例句吗?请仿照上面的形式进行归纳。
— 5 —
参考答案
第21 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知识梳理
一、1.孰 熟 仔细 2.(1)照 (2)次日,第二天 (3)偏爱 (4)土地方圆 (5)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6)指责 3.(1)穿戴 (2)当面 (3)使……听到 4.(1)早晨;朝廷;朝见;早晨 (2)很,极;深,严重;超过 (3)美丽;认为……美;华丽;美好的 (4)上等;呈上,进献 (5)下等;颁布,下达 5.(1)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 (2)长,这里指身高 (3)光艳 (4)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5)比得上 (6)第二天 (7)睡觉,躺着休息 (8)拜见 (9)确实 (10)宫里侍妾一类女子;没有谁 (11)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12)好 (13)指责讥刺 (14)几,几个 (15)常常,不时;间或、偶然 (16)满一年 (17)朝见 6.(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代词,指“我”与徐公谁美这件事;代词,指徐公;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无实义,不译 (2)如,比得上;好像 (3)对,向;表示比较,相当于“比”;在 (4)连词,表递进,而且;连词,表修饰,不译 (5)连词,和、跟、同 (6)介词,认为、以为
二、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3.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啦。
4.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5.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可得下等奖赏。
6.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三、1.察纳雅言。
2.他是一个头脑清醒,善于思考,不为奉承所蒙蔽,实事求是,而且善于反思和自省的人。
3.(1)从邹忌进谏的角度获得的启示:在与人的交往中,提意见时,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语言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2)从齐威王纳谏的角度获得的启示: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人们的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4.邹忌并未直接讽谏齐王,而是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并把自己“三思”的结果告诉齐王,通过类比,让齐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和应该采取的措施。直谏,有可能触犯君王龙颜,不容易让齐王接受;委婉劝谏,若没有恰当的切入口,又容易流于琐细或者旨意不明。邹忌坦然直陈自己的“比美”经历和“闺房小语”,取譬类比,以切身体验切入讽喻正题,自然亲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蓄,易于为齐王所接受。
素 养 提 升 设 问
1.示例:加强行政监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勒令某些部门切实倾听群众呼声,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等。
2.邹忌采用了以事设喻、委婉规劝的方法,诸葛亮采用了直言劝谏的方法。启示:①说话时要看对象;②要讲究说话的方式。
◎第21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责任与担当(连类取譬的婉转讽劝)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 6 —
齐宣王为大室,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王。春居问于.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轻,敢问荆国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敢问荆国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成。群臣莫敢谏,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春居曰:“臣请辟矣!”趋而.出。王曰:“春子!春子!反!何谏寡人之晚也?寡人请今止之。”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箴谏不可不熟,宣王微春居,几为天下笑矣。
.(选自《吕氏春秋·骄恣篇》,有删改)
【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形容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②春居:齐国大夫。③遽:急忙。④不肖:品行不好,没有出息。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群臣莫敢谏王 ( )
.(2)趋而出 ( )
.(3)寡人请今止之 ( )
.(4)箴谏不可不熟 ( )
.2.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齐宣王为大室
.自以为不如
.B. 荆王释先王之礼乐
.览物之情
.C. 敢问荆国为有臣乎
.颓然乎其间者
.D. 以齐国之大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
4. 春居为什么事向齐宣王进谏?说说春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阖闾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②①③④①②— 7 —
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
.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子胥,其乃自刭死。后九年,越王勾践遂灭吴。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伯嚭(pǐ):人名,吴国大臣。②种:文种,越王勾践的谋臣。③吊死问疾:哀悼死去的(人),慰问有病的(人)。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夫差既立为王 ( )
.(2)今王不灭 ( )
.(3)乃兴师北伐齐 ( )
.(4)必为吴患 ( )
.2.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败越于夫湫
.皆以美于徐公
.B. 吴王将许之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 且欲有所用之也
.且焉置土石
.D. 其乃自刭死
.乃不知有汉
.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
4. 伍子胥认为“勾践不死,必为吴患”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③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21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 8 —
(一)【参考译文】齐宣王修建大宫室,规模之大超过了一百亩,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凭着齐国这样的大国,修建了三年还没有能修建成。臣子们没有人敢劝谏齐王。春居问宣王说:“楚王抛弃了先王的礼乐,音乐因此变得轻浮了,请问楚国算是有贤明的君主吗?”宣王说:“没有贤明的君主。”(春居说:)“所谓的贤臣数以千计,却没有人敢劝谏,请问楚国算有贤臣吗?”宣王说:“没有贤臣。”(春居说:)“如今您修建大宫室,宫室之大超过了一百亩,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凭着齐国这样的大国,修建了三年仍不能够修建成。臣子们没有人敢劝谏,请问您算是有贤臣吗?”宣王说:“没有贤臣。”春居说:“请您允许我离开吧!”说完就快步走出去。宣王说:“春子!春子!回来!为什么这么晚才劝谏我呢?请允许我现在就停止修建宫室。”急忙召来记事的官员说:“写上!我品行不好,没有出息,喜欢修建大宫室。春子阻止了我。”对于劝谏,不可不仔细考虑,宣王如果没有春居,几乎要被天下人耻笑了。
1.(4分)(1)劝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上书谏寡人者) (2)快步走(尝趋百里外) (3)停止(一狼得..骨止) (4)仔细考虑
.2.(2分)B 【解析】A项“为”,前者是动词,可译为“修建”;后者是动词,可译为“认为”。B项“之”两者都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C项“乎”,前者表反问,相当于“吗”;后者是介词,可译为“在”。D项“以”,前者是介词,可译为“凭借”;后者是介词,与“所”连用,可译为“……的原因”。
3.(4分)如今您修建大宫室,宫室之大超过了一百亩,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
4.(2分)齐宣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春居:敢于劝谏(忠心耿耿,勇敢);善于劝谏(口才好,有谋略)。齐宣王:能听取意见,勇于改过。
(二)【参考译文】阖闾死了,夫差已经继位为吴王,任用伯嚭做太宰,操练士兵。二年后攻打越国,在夫湫打败越国的军队。越王勾践就带着剩下的五千多士兵栖息在会稽山上,(越王)派大夫文种带着厚礼送给吴国的太宰伯嚭来请求讲和,请求把国家政权托付给吴国,和妻子一起做吴国的臣子奴仆。吴王将要答应他。伍子胥规劝说:“越王勾践为人能忍受艰辛困苦。如今大王不一举歼灭他,今后一定会后悔。”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规劝),而采纳了太宰伯嚭的计策,和越国议和。
(和越国议和)之后的五年,吴王听说齐景公死了,大臣们争权夺利,新立的国君软弱,于是出动军队向北进攻齐国。伍子胥规劝说:“勾践一餐没有两味荤菜,哀悼死去的(人),慰问有病的(人),况且他将打算有所作为。这个人不死,一定是吴国的祸患。现在吴国有越国在身边,就像人得了生于腹中的疾病。大王不先铲除越国却一心致力进攻齐国,不是很荒谬的吗!”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规劝),进攻齐国,在艾陵大败齐国军队,于是慑服了邹国和鲁国的国君而回国。(从此)就越来越少地听从伍子胥的计谋了。吴太宰伯嚭早就与伍子胥有嫌隙,因而毁谤子胥,伍子胥便自刭而死。九年以后,越王勾践终于灭掉了吴国。
1. (4分)(1)已经(既克,公问其故) (2)消灭,歼灭(且秦灭韩亡魏) (3)进攻,征伐(齐师伐我) (4)祸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2分)C 【解析】A项“于”,前者是介词,可译为“在”;后者是介词,可译为“比”。B项“之”,前者是代词,可译为“他”;后者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且”都是连词,可译为“况且”。D项“乃”,前者是副词,可译为“就,便”;后者是连词,表转折,可译为“竟然,居然”。
3.(4分)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规劝),而采纳了太宰伯嚭的计策,和越国议和。
4.(2分)越王勾践能够忍受艰苦困厄,又非常关心百姓,这都表明他有兴国灭吴之心。
— 9 —
— 10 —
本文发布于:2024-03-09 17:22: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151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