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9日发(作者:柏拉图)
中国当代文学常识
一、概说
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举行,大会成立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全国文联),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议决议把毛泽东的文艺为人民,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作为新文艺的基本方针。 第二次文代会于1953年9月在北京举行,确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把创造英雄人物的问题作为创作上的首要任务提出来。
1951年5月,批判孙瑜的《武训传》。20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全国批判《武训传》,混淆学术、思想问题和政治问题。
1954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批评。李希凡、蓝翎评《红楼梦研究》是正常的。对俞平伯进行政治性围攻是不正确的,这种做法不符合党对学术艺术采取的“双百”方针。
1955年,全国开展反胡风集团的斗争,严重混淆了思想问题和政治问题、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对胡风分子定罪,开创以无产阶级政权力量镇压文艺不同思想派别的先例。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宣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5月26日,中宣部长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报告。1957年春,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进一步阐述这一方针。
双百方针内涵:①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②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自由讨论解决;③辨别香花和毒草运用六条政治标准,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
1957年6月起,反对资产阶级右派的斗争。这一斗争发生了扩大化错误。
1958年,对所谓修正主义文艺思想批判1959年冬、1960年,再掀高潮。
1958年,新民歌运动,是当时经济上违背客观规律和实事求是精神的“大跃进”和浮夸风在文艺上的表现。提倡领导出思想、群众出生活、作家出技巧的三结合创作方法。
1958年,提出“两结合”即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
法。
1960年7-8月,第三次文代会在北京召开,提倡两结合创作方法,强调革命理想主义,反对资产阶级、修正主义文艺思想。
1961年至1962年,文艺政策的调整。
新侨会议:1961年6月,中宣部在北京新侨饭店召开全国文艺工作者座谈会,周总理讲话纠正“左”的错误。
广州会议:1962年3月,剧协在广州召开“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周总理、陈毅就知识分子问题作了重要讲话。
大连会议:1962年8月,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在大连举行,邵荃麟提出“现实主义深化”和“写中间状态的人物”。
1962年5月《人民日报》社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指出以工农兵为主体的全体人民都应当是文艺服务的对象。
1979年10月,第四次文代会在北京召开。
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社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党中央指出,我们的文艺工作总的口号应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口号改变。
二、建国后十七年文学
(一)小说成就:
①历史题材小说取得重大的收获:长篇有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孙犁《风云初记》;知侠《铁道游击队》;冯志《敌后武工队》;曲波《林海雪原》;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高云览《小城春秋》;冯德英《苦菜花》;欧阳山《三家巷》;陆柱国《上甘岭》;姚雪垠《李自成》。短篇有峻青《黎明的河边》;孙犁《山地回忆》。
②现实题材小说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长篇有浩然《艳阳天》;艾芜《百炼成钢》;雷加《春天来到鸭绿江》;陈登科《风雷》。短篇有马烽《一架弹花机》;秦兆阳《农村散记》;康濯《春种秋收》;西戎《宋老大进城》;刘绍棠《田野落霞》;张庆田《老坚决外传》;李国文《改选》;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陆文夫《小巷深处》。
③塑造了一大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人物形象:周大勇、沈振新、石东根、朱老忠、杨子荣、江姐、许云峰、林道静、梁生宝、李双双;严志和、梁三老汉、盛佑亭、赖大嫂、“常有理”“小腿疼”;张灵甫、徐鹏飞、余永泽
等。
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显示建国初期小说实绩,奠定作者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地位。 《红日》:形象概括华东野战军粉碎敌人重点进攻、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的战争历程。人物性格复杂,沈振新、梁波、刘胜、石东根、张灵甫等,尤其醒目。 梁斌的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扩成中篇《父亲》,又计划扩为五部连续长篇《红旗谱》。现在《红旗谱》完成三部:《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又名《抗日图》《战寇图》)。它代表作家的最高成就,也是十七年最负盛誉的作品之一。
《青春之歌》是探索30年代中国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长篇小说,反映了1931年“九·一八”到1935年“一二·九”,不同类型知识分子对人生的不同选择。林道静是一个成长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赵树理:是一位自觉实践《讲话》精神的作家。他一生努力为中国农民而创作。《登记》《“锻炼缎炼”》《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长篇《三里湾》。
长篇小说《创业史》是柳青的里程碑,也是十七年小说的突出成就。这是一部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作品。梁生宝是50年代农村社会主义创业者的英雄形象,是完全摆脱了小生产者私有观念羁绊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形象。
茹志鹃:代表作是《百合花》。
王愿坚:长于短篇小说,描写民主革命历史《党费》《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标准》《粮食的故事》。 李准:成名作《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文艺创作中提出并回答土改后农村“两极分化”问题。《李双双小传》塑造新一代农村妇女形象。
李准、马烽师承赵树理,他们写农村题材,具有乡土气息,被称为山西派、山药蛋派。
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成功塑造农村干部——农建局副局长老田。
李乔:彝族,有《欢笑的金沙江》三部曲《醒了的土地》《早来的春天》《呼啸的山风》。
(二)诗歌成就
①绝大部分诗歌是对新时代新生活的热情赞颂。如:郭沫若《新华颂》;艾青《我思念我的祖国》;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田间《祖国颂》;臧克家《祖国在前进》;李季《生活之歌》;阮章竞《祖国的早晨》;郭小川《投入火热的斗争》。
②题材广泛,诗人形成了创作个性。公刘描写西南边疆人民;李瑛描写解放军指战员;严辰描写普通劳动者;严阵描写江南景物;张志明描写农村和农民;韩笑描写南国渔村;雁翼描写巴山蜀水的建设者;白桦描写战争;李学鳌、黄声笑、郑成义、王老九是工农诗人。
③诗歌形式有发展。李季采用四行体;郭小川、贺敬之的诗体更加多样化。
④出现了一批重要的长篇叙事诗。闻捷《复仇的火焰》;田间《赶车传》;李季《杨高传》;臧克家《李大钊》;郭小川《将军三部曲》。
闻捷:组诗《吐鲁番情歌》《博斯腾湖畔》《水兵的心》《果子沟山谣》《撒在十字路口的传单》集合为《天山牧歌》。这些诗使他成为十七年致力于写情诗的诗人之一。一万余行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取材于解放初期人民解放军粉碎新疆东部巴里坤草原的反动叛乱这一历史事件,包括三部《动荡的年代》《叛乱的草原》《觉醒的人们》。 李季:有《生活之歌》《玉门诗抄》歌唱石油工人的诗集,因此被誉为“石油诗人”。《杨高传》是他诗作中规模最宏大的一部,是当代长篇叙事诗的重要收获。
郭小川与陈笑雨、张铁夫合作,以“马铁丁”的笔名写思想杂谈。名诗有《甘蔗林——青纱帐》《团泊洼的秋天》《将军三部曲》。 贺敬之:着名作品有抒情短诗《回延安》《桂林山水歌》《三门峡—一梳妆台》;长篇政治抒情诗《放声歌唱》《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
(三)散文成就
1949-1956年,通讯报告得到空前发展。其基本主题有:
①反映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杨朔《鸭绿江南北》巴金《生活在英雄们中间》刘白羽《朝鲜在战火中前进》,大型战地通讯报告集《朝鲜通讯报告选》《志愿军一日》《志愿军英雄传》;
②反映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沙汀《卢家秀》柳青《王家斌》秦兆阳《王永淮》;
1957-1966年,散文趋于繁荣,成就比较大。其特点是:
①抒情散文异常活跃,出现大批散文集:杨朔《海市》《东风第一枝》秦
牧《花城》《潮汐和船》刘白羽《红玛瑙集》冰心《樱花赞》方纪《挥手之间》。
②报告文学是活跃而独立的劲旅:《中国青年报》集体采写《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陈广生《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穆青《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黄宗英《小丫扛大旗》。报告文学集《报告文学》《新花红似火》表明报告文学的又一高潮。
③史传文学崛起,是这时特有的收获和文学现象。革命回忆录、三史(工厂史、公社史、连队史),作为散文的别种形式,应运而生。《红旗飘飘》《星火燎原》,陶承《我的一家》罗广斌《在烈火中永生》杨植霖《王若飞在狱中》陈昌奉《跟随毛主席长征》。
④杂文复苏。1961年,邓拓以“马南村”在《北京晚报》开辟了《燕山夜话》专栏;吴晗、邓拓、廖沫沙以“吴南星”为笔名,在《前线》杂志办“三家村札记”杂文专栏。
杨朔:散文总的艺术风格是含蓄婉丽、清新俊逸。散文集有《亚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枝》《生命泉》。
秦牧:他的散文被称作知识“花城”,寓深刻的思想性与丰富的知识性于一体。有散文集《星下集》《贝壳集》《花城》《潮汐和船》,文艺随笔集《艺海拾贝》。
刘白羽:总的风格特征是雄浑豪放。有《红玛瑙集》。其中《日出》是他的一个里程碑。
魏巍:是一位很有影响的部队作家。《谁是最可爱的人》标志50年代前期广义报告文学的最好水平和突出成就。
(四)戏剧成就
①工业题材:刘沧浪、鲁煤《红旗歌》刘川《第二个春天》
②农村题材:海默《洞箫横吹》王炼《枯木逢春》胡可《槐树庄》
③战争题材:陈其通《万水千山》宋之的《打击侵略者》
④历史题材:郭沫若《蔡文姬》田汉《关汉卿》老舍《茶馆》曹禺《胆剑篇》
老舍的《龙须沟》《茶馆》最能体现他的戏剧创作风格和水平。《龙须沟》是解放初剧坛最有影响的剧作之一,为此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茶馆》是老舍戏剧创作的高峰。
《关汉卿》不仅是田汉的代表作,还是当代优秀剧作之一。
曹禺与梅阡、于是之合作《胆剑篇》。
三、新时期十年文学
(一)小说成就 伤痕文学:1977年底-1978年中,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宗璞《弦上的梦》、王蒙《最宝贵的》、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冯骥才《啊!》、茹志鹃《草原上的小路》、叶辛《蹉跎岁月》打破僵滞局面,被称为伤痕文学。它们率先否定了“文革”,用生动的艺术形象展示了党和人民与“四人帮”的斗争。这些小说起到了思想解放的先声的巨大作用,推动了时代潮流的前进,也为恢复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立下了不可抹杀的功绩。
反思文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方之《内奸》、张弦《记忆》、鲁彦周《天云山传奇》、刘真《黑旗》、高晓声《李顺大造屋》等作品试图站在比较高的历史角度来观察与思考以往的教训,求得对历史的过程有个再认识,被称作反思文学。这些小说,是新时期现实主义发展深化到特定阶段的标志。
改革文学:1980年前后,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燕赵悲歌》、张洁《沉重的翅膀》水运宪《祸起萧墙》、柯云路《三千万》、陆文夫《围墙》、李国文《花园街五号》、张贤亮《龙钟》、贾平凹《鸡窝洼的人家》,反映我国改革的现实,被称为改革文学。
人情小说:刘心武《如意》、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对健康的人性、人情、人道主义的思考和赞美。它们的出现,是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发展的又一个标志。
社会小说:谌容《人到中年》、高晓声《陈奂生上城》、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徐怀中《西线轶事》、张贤亮《灵与肉》等,笔触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新时期人民生活的新主题新领域,表现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文化小说:80年代中期,阿城《棋王》、李杭育“葛川江系列”、郑万隆《异乡异闻》、贾平凹《商州纪事》、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莫言《红高粱》等,把文学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特定阶段、特定范围的文化现象,从更深意义上寻求文学观念的解放,被称作文化小说。
现代派小说:80年代初,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徐星《无主题变奏》、李晓《机关轶事》、陈村《大河》、何立伟《一夕三逝》、王蒙“集束手榴弹”,借鉴现代派的表现技巧、手法,而且着力表现人们在新条件下精神与现实的错位,被称为现代派小说。
1982年,魏巍的长篇小说《东方》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王蒙:短篇《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春之声》、中篇《蝴蝶》《相见时难》都获全国优秀小说,成为新时期重要作家。1979年,王蒙借鉴“意识
流”创作现代派小说“集束手榴弹”:《夜的眼》《布礼》《蝴蝶》《春之声》《海的梦》《风筝飘带》。
陆文夫:成名作是《小巷深处》,赢得“小巷文学”“苏州文学”的称号。
高晓声、陆文夫、方之等因“探索者”文学社而蒙冤。
高晓声:《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被誉为新时期反映农村生活最优秀作家之一。“陈奂生”系列小说有《“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
刘心武的《班主任》是新时期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
蒋子龙:新时期反映工业题材的重要作家。“开拓者”小说系列包括:《乔厂长上任记》乔光朴、《开拓者》车蓬宽、《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金凤池。《乔厂长上任记》是蒋子龙成名之作,也是新时期最早出现的描写工业题材和改革者形象的作品。
张洁:小说追求健全完美的社会生活和思想境界。《沉重的翅膀》是新时期第一部反映“四化”建设的长篇小说,刻画副部长、新时期老干部中“中国的脊梁”式的典型郑子云。
谌容:《人到中年》是成名作,也是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社会问题小说。 邓友梅:以《那五》《烟壶》为代表,包括《话说陶然亭》《双猫图》等,开民俗市井小说之先。 林斤澜:唯一保持恒定的母题:揭示十年浩劫对人性的残害、恒定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写实手法与变形手法融合。除王蒙外,林斤澜对小说形式技巧的探讨是最下工夫的。 冯骥才:他的文化小说《义和拳》《神灯》《雕花烟斗》《啊!》《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表现出现实主义与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怪世奇谈”系列《神鞭》《三寸金莲》《阴阳八卦》是文化反思的结果。
张贤亮:短篇《刑老汉和狗的故事》《灵与肉》、中篇“唯物论者的启示录”系列《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长篇《男人的风格》。
古华:《芙蓉镇》,是建国以来农村题材的突破,对极左路线和“文革”的批判很深刻。“芙蓉姐”系列,以抒发健康人性美为母题,鞭笞压抑人性的黑暗势力,主人公多为美丽的女性,她们悲剧命运的展现,揭示封建意识、极左路线、残存而强大的封建势力互为因果的血缘关系:《爬满青藤的木屋》盘青青、《贞女》杨青玉和桂花、《相思女子客店》。
李国文:有《冬天里的春天》《花园街5号》。
贾平凹:创作了《满月儿》《晚唱》《好了歌》。其“商州系列”:《小月前本》《鸡窝洼的人家》《腊月·正月》《浮躁》等,以全方位的视角剖析整个人文环境的变迁,给人的心理带来的巨大变化,展示历史的道德外力与人的生命本真内力之间的冲突。 韩少功:以《月兰》《西望茅草地》《风吹唢呐声》为代表,抨击对人性的摧残,弘扬人道主义。《归去来》《爸爸爸》《女女女》,表现出强烈的寻根意识和文化反思。《爸爸爸》有模仿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痕迹。 张承志的《黑骏马》《北方的河》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阿城的《棋王》是新时期继承传统风格和技巧的佳作。其小说被称为文化小说。 徐怀中的《西线轶事》是新时期军事文学创作领域内的第一次突破:笔触深入内心世界、爱情领域,用有血有肉的普通战士替代神话式英雄,开军事题材小说生活化先河。
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标志新时期军事文学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揭露军内矛盾;人物贴近生活,有常人的特征,也有英雄的特质;有悲剧美学风格。
莫言的《红高粱》思想上艺术上受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美国意识流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影响,改变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轨迹,成为新时期军事文学的第三个里程碑。 (二)诗歌成就
①恢复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a)哀思诗歌兴盛:贺敬之《中国的十月》李瑛《一月的哀思》柯岩《周总理,您在哪里》
b)反思诗歌兴盛:艾青《在浪尖上》白桦《阳光,谁也不能垄断》
c)80年代后改革诗歌:张学梦《现代化和我们自己》骆耕野《不满》。
②在真理性原则的指导下,由人性的复归导致诗人“自我”的复归:
a)冲破禁区写人性:舒婷《致橡树》赵恺《第五十七个黎明》。
b)80年代出现“新诗潮”即朦胧诗,被称为“凤凰的再生”,诗人有舒
婷、北岛、顾城。
③诗歌创作队伍出现前所未有的活力,题材、形式、表现手法、艺术风格多样化。
艾青:是享誉国内外的诗人。新时期是艾青诗歌创作的第二个高峰,代表作有《帐篷》《垦荒者之歌》《鱼化石》《伞》《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绿》。
李瑛:是当代着名的部队诗人。《一月的哀思》是其创作上的重要界碑。
公刘:是当代有影响有艺术个性的诗人。新时期诗《离离原上草》《哎,大森林》。
流沙河:是当代有鲜明创作风格的诗人。新时期影响大的是《故园六咏》,这个故园可视作整个国家和民族在特定的狂放颠倒历史时期的悲怆情景的缩影。
舒婷:有才华女诗人。《致橡树》《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 顾城:新潮诗人的佼佼者。诗集《黑眼睛》。《一代人》只有两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曾震动诗坛,是新潮诗的代表。
(三)散文成就
最早从悼念性散文开始:何其芳《毛泽东之歌》;巴金《望着总理的遗像》;黄宗英《星》;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报告文学繁荣,代表新时期散文的重大成就:徐迟《歌德巴赫猜想》黄宗英《大雁情》。
巴金“随想录”由《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文集组成。这些杂感随想的短文,是新时期散文的珍贵收获,也是他创作史上最后吐出异彩的华章。
徐迟:着名作品有《歌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生命之树常绿》。 黄宗英:《星》《大雁情》《美丽的眼睛》《桔》《小木屋》标志她报告文学的成熟。从题材和内容看,多是“问题”报告文学。
理由:报告文学多写体育题材,艺术上借鉴小说技巧。荒煤称之为“新闻小说”“报告文学小说”。着名作品有《扬眉剑出鞘》。
(四)戏剧成就
①金振家、王景愚《枫叶红了的时候》白桦《曙光》标志话剧创作的再生。
②宗福先、贺国甫《于无声处》开创中国话剧演出剧团最多、上座率最高
的纪录。
③反映现实、揭露重大矛盾的“社会问题剧”,在1979年获丰收。崔德志《报春花》
苏叔阳:《丹心谱》《左邻右舍》《家庭大事》继承了老舍剧作的“京味”特色。
沙叶新:回族,《假如我是真的》《陈毅市长》《寻找男子汉》有鲜明的世俗色彩。
高行健以探索戏剧而着称,《野人》作者自称“多声部现代史诗剧”。
本文发布于:2024-03-09 11:37: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148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