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听课记录

更新时间:2024-03-08 15:53:45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8日发(作者:方观准)

班级:七年级(6)班

科目:语文 授课教师:徐漫菊老师

章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秋天》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评价与感受

一、 新课导入(课前展示秋景图片及背景音乐)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这组图片是描绘的哪个季节?

生:秋天。

师:在这个单元,我们欣赏了朱自清充满生机的春,也品

味到了老舍那个温晴的冬天,亦领略过贾平凹夏天惊人的风雨,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走进何其芳的秋天,一起去感受一个别样的

秋天。(板书课题)

二、 新课讲授

1、正音析字

师:我们先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看看大家的字音读准了

没有,找个同学来读一下。

生1:丁丁(dīng dīng)……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有读错的?

生:有,丁丁是读zhēng zhēng。

师:好,看来大家都认真听了,预习也是算比较认真的。大

家把不会的字音记好。

2、作者简介

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著有诗集《预言》《夜歌和白

天的歌》,散文集《画录》等。

3、听录音朗读

师:诗歌最讲究节奏,老师在这里已经为大家展示了节奏的

划分,现在大家一边听录音,一边在自己的书本里划分好节奏,

注意感受其中的节奏与感情。

4、学生朗读

师:听了录音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现在就到大家来读一读

了。谁来读读诗的第一节?

生1:读第一节(节奏感不强、无诗歌味)。

师:“丁丁”怎么又读错了?这个词该怎样读?

生:zhēng zhēng 。

师:是的,孩子们要注意读准确,刚才这位同学把“背篓、

栖息”这两个词读得很准确。

师:谁来读一下诗的第二节?

生:读第二节。

师:大家一定要向他学习,可别把“青鳊鱼、乌桕叶”这两个

词读错了。

师:谁来再读一下诗的第三节。

生:读第三节。

师:真是个不错的孩子,把“寥阔、清洌、梦寐”都读得很准。

5、学生自由朗读、学生齐读课文

师:好,大家读得越来越好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这篇课文。

6、赏析课文

师:我们整首诗就是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下面给5分钟的时间给大家讨论一下,这里一共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用精练的语言来归纳出来。

生:(讨论)。

师:好,那整首诗一共描绘了几幅画了?

生:3幅。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分别用什么来描绘这3幅画呢?

生1:农家丰收图;

生2:霜晨归渔图;

生3:少女思恋图。

师:看来大家的预习实在是太充分了,这3个就是老师想要的答案。正是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构成了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正所谓美的秋景、美的图画,必然要诉诸于美的文字,尤其是诗中一些关键而传神的词语必能将大家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中去,需要我们细细地品味(板书:传神的词语)。下面就请大家看大屏幕,您能将第一诗节补充完整吗?(课件展示不完整的第一诗节)

A:农家丰收图

师:第一处应该补上哪一个关键而传神的词语?

生(齐答):飘

师:大家能猜猜这个词美在何处,妙在何处吗?

生1:“飘”字写出了秋天早晨的幽深、清静。

生2: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伐木声似有似无、若隐若现的感觉。

师:对,这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的。

师:第二处应该补上哪一个关键而传神的词语?

生:饱食。

师:谁来说一说“饱食”这个词能不能少?

生:不能,因为它写出了秋天丰收的景像。

师:“饱食”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拟人。

师:对,采用了拟人这种贴切的修辞方法(板书:贴切的修辞)。

师:“稻香”这个词是从哪种感觉器官来写的?

生:嗅觉。

师:这样看来,诗人从多种感觉器官来写的秋天丰收的景

像。(板书:感官的运用)

师:请孩子们想一想,当您看到这把饱食过稻香的镰刀,您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金黄的田野;

生2:我仿佛看到了大人们在田野中忙碌的景像;

生3: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在田野中拾稻穗。

师:还有哪句话写出了秋天丰收的景像?

生: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师:“肥硕”是什么意思?

生: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师:看到这片金黄的田野、肥硕的瓜果,这俨然是一幅怎样的图画?(板书:丰收图)让我们能感受到农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喜悦(板书:喜悦)

师:我们还能感受到诗人何其芳对于这样的秋天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生:喜爱、赞美

师:第三处应该补上哪一个关键而传神的词语?

生:栖息。

师:栖息的意思是什么?

生: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生:后来“栖息”的意思引申为栖居、居住,这是把秋天当成人来写。

师:对,诗人就是运用拟人这种贴切的修辞来写的。

师:这句话我们或许可以倒过来说,也就是我们能在哪里发现秋天?

生:农家里。

师:因为在农家小院里,我们经常能看到什么?

生:墙壁上挂着一把把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生:晒坝上晒着满地的稻谷;

生:屋檐下挂着喝醉了酒似的高梁。

生:背蒌里装着肥硕的瓜果;

……

师:好一幅秋天的丰收图,所以诗人说:

生: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师:诗人仅仅用上了“饱食、稻香、肥硕、栖息”这几个关键而传神的词语、贴切的修辞方法,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就将虚无的秋天形象化了,营造了夏忙后农闲的景像。请大家再读一读。

生:读第一节。

师:下面请大家通过刚才学到的诗歌学习方法,结合这首诗的写作特点,自主学习诗的第二、三节,把自己对关键词句的理解批注在书上,并提出自己认为最难理解的词句。

生:自主学习诗的第二、三节,边读边作批注。

B:霜晨归渔图

师:诗的第二节谁有自己认为最难理解的问题?

生:对“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这句诗的理解。

师:谁来帮他解释一下?

生:这句话写出了渔人在秋天悠闲快乐的心情?

师: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这句话可能是在写谁与谁之间的游戏?

生:可能是秋天与渔船的游戏;

师:为什么?

生:因为秋风吹着渔船在江面上摇来摇去就像是在玩游戏一样。

师:说得真不错,还可能是——

生:可能是渔人与鱼儿在游戏。

师:能说具体些吗?

生:因为渔人想要捞到鱼,但是鱼儿却偏不让渔人捞到,这就好比是渔人和鱼儿在玩游戏。

师:非常精彩,还可能是——

生:可能是渔船与渔人在游戏。

师:是的,这样看来,诗人是把秋天当作什么来写?

生:一个顽皮的孩子。

师:所以诗人写道:

生(读):秋天游戏在渔船里。

师:还有哪些词句能写出渔人的这种心情?

生:“轻轻”写出了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师:请读一读——

生:轻轻地摇着归泊的小桨。

师:还有难理解的词句吗?

生:“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句话怎样理解?

师:哪位同学能帮帮他?

生:这句话写出了渔人在江面上捕鱼的情景。

师:渔人捞到鱼没有?

生1:没有,渔人捞起的是乌桕叶,因为诗句把青鳊鱼比作了乌桕叶;

生2:渔人什么也没捞到,因为诗句中写到了“似的、影子”这些词;

生3:渔人捞起的是鱼,因为渔人到江面上来就是为了打渔;

师:大家发表了好几种意见,渔人在乎的是捕鱼的多少,还是捕鱼的心情?(板书:悠闲)

生:捕渔的心情。

师:什么样的心情?

生:渔民捕渔时的悠闲愉快的心情(板书:悠闲)。

师:请大家再读一读第二诗节。

生:读第二诗节。

师(小结):诗人在这一诗节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归渔图。(板书:归渔图)

C:少女思恋图

师:诗的第三节谁有自己认为最难理解的问题?

生:“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梦寐”的本义是什么?

生:睡觉。

师:牧羊女的眼里看到了秋天怎样的画面?

生:美丽的草原、清澈的溪流。

师:所以梦寐就有了“陶醉”之意。

师:其实,在牧羊女的眼里,更想听到的是什么?

生:笛声。

师:她更想看到的是什么?

生:牧童。

师:牧羊女是怎样问的?

生(带着疑问读):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师:她为什么要问?

生1:因为她在夏天听惯了那美妙的笛声。

生2:因为她看到这寥阔的草原就想起了那美妙的笛声。

生3:秋天的草原、溪水固然美丽,但反而引起了牧羊女的思恋之情。

师:为什么笛声变成香的与热的呢?

生:因为对于牧羊女来说,夏天的记忆是美好的,所以在回忆时笛子的声音也就是香和热的了。

师:牧羊女用什么在问?

生:眼睛。

师:你从这双眼睛里读出怎样的情感?

生1:对牧童的思恋。

生2:对夏天美好生活的回忆。

师:是的,因为对牧童怀着深深的思念,现在却看不到牧童的身影,所以草野在蟋蟀声中变得怎样了?

生:更寥阔了。

师:是的,现在听不到牧童的笛声,溪水也仿佛变得怎样了?

生:更清洌了。

师:这实际上就是青春少女的一种懵懂心理(板书:懵懂),请大家再问一次:

生: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师:所以诗人说——

生: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师:这是一幅什么图画?

生:思恋图。(板书:思恋图)

师:表现了牧羊女在秋天的一种懵懂情怀,请再读第三节。

生:读第三节。

师:谁来总结我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生:何其芳描绘了丰收图、归渔图、思恋图,为我们展现了秋天的绚丽多彩的画面美。

生:我觉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到了何其芳写作上采用了“传神的词语、贴切的修辞、多种感观的运用”这些写作方法。

生:我学到了通过“抓关键词品味、展开合理想像、反复朗读”的诗歌学习方法。

师: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 课后作业

1、 完成练习册《秋天》

2、 写一篇200字以上的故乡的秋天的短文。

3、

四、 课堂板书

(正板书)

秋天

何其芳

丰收图 喜悦

归渔图 悠闲

思恋图 懵懂

(副板书)

传神的词语

贴切的修辞

感官的运用

课后反思:

徐老师特别注重教给学生阅读诗歌的方法,通过指导阅读第一节诗,总结了读诗方法:品词、想象、朗读,并要求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阅读后面两节诗。这样举一反三的处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方法,形成了一定的阅读诗歌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这方面的语文素养。

在品读过程中,徐老师善于抓住一些最传神的词语及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意思,探讨其表达效果。诗歌中往往有着丰富的想象,阅读诗歌也应充分发挥想象,才能与诗人的思想情感接轨,真正读懂诗歌。徐老师很好地注意了这个方面,尽力启发、触动学生的想象,使其感知诗中描绘的画面,体悟诗人所创造的意境和所表达的情感。

本文发布于:2024-03-08 15:53: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138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家   渔人   学生   方法   诗歌   诗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