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6日发(作者:季观之)
幼儿园的古诗教案7篇
幼儿园的古诗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二、活动预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看,叙述。
1.刚刚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争论。
2.现在教师要请幼儿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
(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答复)
2.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
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刚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读并帮忙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读一遍,请幼儿观赏。
2.教师朗读其次遍,请幼儿边听边对比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答复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读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渐渐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比图片。教师在一旁进展知道提示,可以轮番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读1-2遍。
(四)完毕局部。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读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展沟通。
幼儿园的古诗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和梅花的特点,知道“凌寒单独开”的寓意。
2.能根据古诗的的律、节奏有感情地明通。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梅花高洁、顽强的品行。
活动预备】
自制课件《梅花》、古等曲(渔舟唱晚)、“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拥抱冬天)。
活动建议】
1.结合课件,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了解古诗的。
(1)引导幼儿争论画面内容。
提问:画面中是什么季节?梅花盛开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
(2)简洁介绍古诗的名称、。
教师:这首古诗的名字是(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
2.请动儿倾听古诗,感受古诗特有的的律,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
(1)教师有感情地朗通古诗,引导幼儿感受古诗特有的的律和节奏。
(2)组织幼儿沟通、争论,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
提问:寒冷中盛开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没有香味呢?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哪句古诗突出了梅花的特点?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结合幼儿的答复讲解古诗的意思,帮忙幼儿理解诗的意境。例如:在很冷很冷的天气里,几枝梅花在墙角顽强地直立着,远远看去就知道那不是雪,由于有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
3.鼓舞幼儿尝试按节奏和的律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的律美。
(1)引导幼儿尝试仿照教师朗读通的的律、节奏,和教师一起看图朗
通古诗。
(2)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朗通,运用表情、动作等大胆表现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3)组织幼儿通过个人、小组、集体、配乐等形式进展朗通表演,体会古诗的意境。
(4)组织“小诗人朗通会”,鼓舞幼儿大胆朗通古诗。
4.引导幼儿感受梅花高洁、顽强的品行。
请幼儿围绕“你认为梅花是一种怎样的花、为什么”进展争论、沟通,感受梅花高洁、顽强的品行。
活动延长】
幼儿自主阅读《拥抱冬天》第14页,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幼儿园的古诗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预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头局部组织教学
二、根本局部
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
提问:这是什么呢?
教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教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教师有表情的朗读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漂亮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
(1)你观察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严寒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熟悉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教师朗读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读)
(3)教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读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完毕局部
1、总结:小朋友们今日学习了什么?
2、把学会的古诗朗读给爸爸、妈妈听。
幼儿园的古诗教案篇4
设计意图: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期间为幼儿设计一系列的相关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
活动目标:
1.通过观赏古诗、观看图片,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2.能正确熟读古诗。
3.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清明节人们扫墓的心情。
活动预备:
1.古诗教学的自制ppt。
2.幼儿前期阅历预备: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活动过程:
一、入场:听《琵琶语》学古人闲逛进场,感受古曲的气氛。
二、了解清明节的风俗。
1.请你们回忆一下,清明节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2.播放“清明介绍ppt”,教师做相应的小结。
3.小朋友说了许多清明节做的事,我们看看其他人会做些什么呢?
教师:清明节这天,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带着哀痛的表情,手捧着鲜花去祭拜去世的亲人……所以,清明节要去扫墓,是对已经去世的人的敬
重与思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们的心情都比拟难受和哀痛。
三、学习古诗,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1.完整观赏古诗两遍。
2.看背景图,初步了解古诗大意,幼儿看图自由答复。
3.句卡配对,进一步了解古诗大意。
(1)出示图卡,引导幼儿发觉诗句与画面的匹配关系
(2)观看图片,幼儿为诗句匹配图片。
四、朗读古诗
1.幼儿整体诵读。
2.记忆大考验两遍。
3.幼儿跟读两遍。
4.表演读。
5.古诗接龙。
五、认字活动:学习“明”字并叙述“明”的字源故事。
“明”在甲骨文中是由一个日和一个月组成,表示日月照射、光明的意思,也解释为带来光明。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一个窗形的构造组成,意思是月光照进窗内,表示光亮之意。现在的明字则确定为日月之明白,一般用为光亮之义。
六、完毕活动:观赏歌曲《清明》。
幼儿园的古诗教案篇5
活动目的:
1、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2、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学会朗读古诗。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我们猜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对:青竹竿,顶蜂窝,吃了肉,还有窝。(莲蓬)
二、理解古诗《池上》
看看,图上还有什么呀?(有白莲花、小朋友、小船、浮萍、水草……)
这两个小娃娃在干什么?(撑着小船采白莲)
教师小结:小娃娃撑着小船,静静地去采白莲玩,可是在回来的路上,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河面上。绿绿的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这件事被白居易爷爷观察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池上》,“池上“——池塘上,下面听教师来读一遍(出示古诗)。
三、观赏古诗
介绍古诗《池上》,指导幼儿理解重点词句,帮忙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⑴小娃撑小艇:小娃娃撑着小船。
⑵偷采白莲回:偷偷地去采白莲回来。
⑶不解藏踪迹: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
⑷浮萍一道开: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
四、学习古诗。
集体念,师生对念,男女生轮念。
五、启发幼儿边念边用动作表达诗句含义。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活动反思:
由于在平常的活动中,我们比拟多地和孩子们一起进展古诗,绕口令等一系列中国特有的民间活动,所以孩子们对于这样形式的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同时为了便于他们的理解,我利用了自己画的图片,这样便于他们的观看和记忆。
古诗《池上》内容简洁,易懂,比拟能够激起孩子们学习的欲望。同时我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层层递进的帮忙孩子们进展稳固和记忆,让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这是我们民俗教育的内容,也是我们现在的每一个教师应当做的事情!
幼儿园的古诗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观赏理解古诗,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学习有感情地朗读。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地表达对春天风光的感受。
二、活动预备
1、材料预备:画有古诗中的景象的图片一幅,配乐。
2、阅历预备:幼儿有观看过春天美景的阅历,主要回忆春鸟啼鸣、
春风春雨吹打、春花谢落等声音和景象。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观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有感情地朗读。
2、活动难点:理解古诗诗意,并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指导要点:通过图片观看、分句解读等方式,帮忙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古诗《春晓》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四、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图片,结合生活阅历,自由表达对春天风光的感受。
提问:春天里有哪些漂亮的风光?春天里你感觉怎么样?请把你看到的风光用好听的话说一说。(引导幼儿回忆:春天的花、树、风雨,鸟的声音,以及春天温柔的气候让人有好睡眠等。结合幼儿的答复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阅历,丰富相关词语,如小鸟在“啾啾”地唱歌;夜晚刮风下雨啦;有一棵棵开满花的树;很多花瓣落下来等。)
小结:春天是个漂亮的季节。小鸟在树上“啾啾”鸣叫,花朵都被春天的风雨吹落到地上,小朋友在春天的夜里睡觉可舒适了,早晨都不想醒来。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幼儿初步观赏、理解古诗内容。
师:古时候有个诗人名叫孟浩然,他特殊喜爱春天里的风光,还写了
一首诗歌,名字叫《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诗人在春天的早晨里睡醒发觉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
教师示范朗读古诗后,提问:诗歌里讲了什么?说说哪些地方你听懂了,哪些地方没听懂。
3、教师再次示范朗读,以边提问边讲解的方式帮忙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第一句:春眠不觉晓。有谁知道春眠是什么意思呢?(春:指春天;眠:指睡眠;不觉:指不知觉;晓:指早晨。)
小结:“春眠不觉晓”的意思是“春天里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其次句:到处闻啼鸟。诗人听到了什么声音呢?(到处:指处处;闻:指听到;啼:鸟叫声。)
小结:处处听到鸟儿“啾啾”啼叫声。
第三、四句:早晨醒来,诗人看到满地的落花,他会想到什么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什么意思?
小结:诗人看到满地落花,就是在想“也里传来刮风下雨得的声音,不知道吹落了多少花朵呢!”
4、教师配乐朗读古诗,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教师仿照古人,以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读诗歌,表达出对春天风光的喜悦之情。
提问:听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
5、幼儿学习朗读古诗。
(1)在教师的带着下跟读古诗。
(2)配乐学习朗读古诗。
6、延长活动。
请幼儿把古诗《春晓》带回家与爸爸妈妈共享,一起朗读古诗。
五、评价要素
1、能否感受古诗《春晓》的意境美,并喜爱朗读。
2、能否大胆表达对古诗的理解。
六、活动建议
请家长在春天的节假日里带着幼儿去春游,进一步感受、体验春天。
幼儿园的古诗教案篇7
一、设计意图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将如期而至了。清明节是我国很多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一个相应的阐释与表达系统,深入细致地融入民众生活。清明祭祖是中华文明礼仪的优良传统。清明扫墓不仅是人们从感情上与祖先相联系,也是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根底。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华古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宠爱与关注。作为一线的教师将清明传统与古诗奇妙地结合,使幼儿在诗情画意里感受由中华古诗词的意境之美,体验清明的民族文化传统,使幼儿性情得以陶冶,真正形成“润物细无声”的观赏与传承。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对古诗吟诵的兴趣,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了解清明节人们踏春扫墓的传统习俗。
三、活动预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观看叙述,引起学诗兴趣。
1、教师依据古诗叙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图片,提问,你在刚刚的故事里,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呢?(古时候的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气怎么了?(下雨)
(二)观看vcd片,欣赏体验,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答复)
2、教师小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
古时候,有一位杜牧的诗人,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问:刚刚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
(请幼儿争论。)
5、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刚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读,解读诗句,帮忙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读一遍,请幼儿观赏。
2、朗读其次遍,请幼儿边听边对比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答复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
4、解读其中的诗句,理解个别字词“雨纷纷”、“欲断魂”、“借问”、“遥指”,帮忙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四)学习朗读,表达感情,幼儿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朗读第三遍,请幼儿渐渐跟读。
2、幼儿分组学念,感受古诗意境。
3、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表演,教师在一旁进展指导提示,留意表达适宜的感情,轮番请几批幼儿。
4、请幼儿集体朗读1-2遍,进一补感受古诗意境。
五、活动完毕
1、评价
2、总结
六、活动延长
1、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清明节来到时朗读给爸爸妈妈等家人听
2、在图书区添设古诗图书,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连续感受古诗意境。
本文发布于:2024-03-06 21:14: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124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