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更新时间:2024-03-06 20:45:53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6日发(作者:苗乙乙)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篇一:2022-2022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2022-2022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

本次命题,所涉及到的题型有填空、判断、选择、计算、作图、解决实际问题等形式,试卷考查内容涉及 “时、分、秒〞、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倍的认识〞、 “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未涉及数学广角的内容。试卷着重考查学生对根底知识的掌握情况。用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地重视数学根底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习过程方法的掌握。

二、卷面分析

1、根底知识局部本次考试,共有9个填空题。从不同方面考查学生对根底知识,根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可从答卷情况看,有局部学生的根底知识并不扎实。一是学生审题不认真,二是学生的根底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三是学生学的过死,不会灵活的解决问题。

2、判断题共6小题,学生掌握良好,大局部同学丢分丢在第1小题和第5题,学得太死,不会灵活思考,书上的句子换了个说法就不会了,早自习的背的定义、概念没有落到实处。

3、选择题共6小题,其中第3小题和第5小题错误率比拟高,学生没有掌握牢固。

4、计算局部本次考试,用竖式计算并验算97÷5这题有点偏,我们班的学生根本没有做对,列式计算的第〔3〕题失分率较高。

5、作图题平常学生也练得多,大局部学生掌握较好。

6、解决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待加强。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学生在遇到的问题时候,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不能够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更为逊色,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

三、经验教训和今后措施

1 / 8

1、急需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大量的学困生的涌入,使我不堪重负。从分数的公布情况看,这些学生根底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应辨能力比拟差,平时常“漂浮〞于课堂之外。这给我提出了一个思考题,怎样有效地转化学困生?还需要探讨,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找出多种教学方法,尝试有效教学方法,切实解决学困生的学习能力问题,制定详细的帮困方案,并力争在每一节课中实践。

2、学生的计算水平急待提高。由于粗心,马虎或不明算理,致使计算题严重失分。尤其是学困生,计算的准确率特低。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根底知识的掌握,进行多方面的练习。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笨鸟先飞。〞计算坚持天天练,从易道难,难点分步练,题型把戏练。

3、局部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究的过浅。在数学课上,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开展的过程中来,通过学生自主活动,意义建构,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开展科学

精神和创新意识。

4、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良,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多设计,提出适合学生开展的水平的具有一定探究性问题。强化思维过程,努力提高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从每天一道应用题起,逐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认真读题,积极思考,用心计算,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6、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适当给学优生一定的空间,开阔他们的视野,训练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本次考试再次提醒我,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教育理论,认认真真的教学,真正将理论落实到课堂上。

篇二: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质量分析报告

雍熙二小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

上册期末测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2 / 8

本次三年级上册期末测试数学试卷做到了以《数学课程标准》 为精神指导,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考查学生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考查学生分析、估计、比拟、审题、操作和灵活应用数学等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只是第一大题第〔10〕小题出现小小的失误。此次试卷表达出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对数学根底知识的考查,试题涉及的知识点根本涵盖本册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各知识点分布较合理。

2、 试卷内容生活化、情境化。

把知识融于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如:第一大题中第8题某超市营业时间的计算,第9小题的填空中的填适当的单位,还有选择题、判断题、解决问题中都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通过考试就会明白我们的数学就来源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而不会觉得考试无味,学习无味。

从试卷整体来看,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关注学生的“数感〞、“分析能力〞、“计算能力〞、 “应用知识〞的形成。对三年级数学难点的内容,在命题上都适当降低了要求,并且控制了试题的难度,注意贴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防止过高要求。这样的命题方式有利于引导老师和学生扎扎实实的讲透和学好“双基〞内容,夯实根底,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开展提供可靠保证;表达了对学生学思考能力的考查。如,第一题〔4〕题考查学生能否灵活运用估算的知识对数值的范围进行估计。第一题〔10〕题表达的是学生是否具有空间想象思维能力,能够灵活的根据周长的含义来进行判断。第二题〔2〕题考查了学生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又将知识巧妙的融进生活,让学生去理解,这一题型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像这样的给学生自主思维空间的题型,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给考生创造思考的时机与空间,表达对数学知识理解的考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观念与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考试数据与分析

本次参加考试的学生有两个班,一班91人,平均分80.9分,二班77人,平均分73.9分。从答题情况分析主要成绩:

1、根底知识掌握好。

3 / 8

从学生试卷上可以看出,计算题和解决简单问题的得分较高。从学生的计算题得分率高我们可以说明学生对计算方法能很好理解,计算技能也已经根本形成;从学生的解决简单问题得分率高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较强,对根本知识掌握得较好。在平时的数学课上,教师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开展的过程中来,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进而到达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而且教师十分注重积极的情感、认真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发挥评价的鼓励和导向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

从试卷看,80%以上的学生字迹清晰、书写标准。说明大多数的学生日常学习习惯较好,学习态度认真仔细。可以说,这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根底,提供了保证。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校很多教师正努力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际之中。关注了学生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以及个性开展〞等全方位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的拓展和提升。

三、典型错例分析

在夯实根底的同时,关注了学生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以及个性开展〞等全方位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的拓展和提升。

四、出现问题的综合分析:

1、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

发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应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用文字、图表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的能力;根据最初的问题情境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的能力都急需提高。

2、数学学习习惯没有完全养成

〔1〕.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计算时顾此失彼,面对众多信息时理不清头绪。

4 / 8

〔2〕.对题中提供的原始材料、情境、信息,不能耐心解读、全面观察并选择有用信息帮助解决问题。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发现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往往在新课引入时比拟注重,其实,每一个数学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都从生活情境中提炼出来。是让学生简单面对理想状态的问题,不动脑筋的搬用公式、方法,还是将复杂情境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需要我们引起思考的问题。

〔3〕.卷面中还是免不了有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做题目等我们俗称的低级错误。可见平时的作业习惯、读题习惯、验算习惯等影响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不是临考时想控制就能控制的,需要数学组教师一贯的关注,循序渐进的培养和持之以恒的监测。

五、今后的改良措施:

1.注重培养倾听意识和读题意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和运用能力。

课堂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作业方式和结果。因此,要提高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必须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到每一堂课,落实到每一个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在面临一个问题时,首先要帮助学生找准“要我做什么〞,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其次要进一步帮助学生自问“我该怎么做〞,培养良好的寻求策略的意识,同时对自己相关的知识进行搜检;最后还要引导挑选“哪种方法好〞,培养方法最优化的意识。但是,这样的三步,仅仅作为一个解题步骤去灌输是不行的,它是一种思维习惯。应始终贯串于新授的活动过程中,还要在练习中作为训练的重点,帮助孩子如何根据题目的结构和信息选用合理的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2.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和日常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局部。如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概念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是我们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需要加强的是,在练习设计中沟通书本与生活的联系。减少枯燥的、为练习而练习的习题,增加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化,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稳固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对生活有更多更深入的数学分析和数学理解。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如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数学化的方法。使学生善于从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提炼出问题的本质,有效解决问题。

5 / 8

3.注重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的培养,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激发、鼓励,发现学生的长处,增强学生的兴趣等正面引导外,还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减少学习中“凑答案〞的现象。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对自己做出的答案作出合理的分析,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思维的严密性。

4、在作业过程中,提出对书写分的一贯要求,要求学生认真作业从写好每一个数字开始。提倡学生将思考的依据写出来,该画图表示的要画图,该列出算式的要列在旁边,该有推理或验证过程的都要有过程展开。

5.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练习教学

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精选一些典型例题和习题进行思维训练。我们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提供一些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发挥来解决的习题,如开放题、探索题、操作题、阅读理解题等形式设计一些具有思考性、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作为平时练习教学的题目。无论何时的练习教学均应处理好学生独立练习与学生合作练习之间的关系,要重视通过学生合作练习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要面向全体学生,学要积极主动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实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开展的教学目标。重视培优,更应关注补差。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本班的学情,选择好教学内容,合理地确定教学的起点和进程。课外要多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开“小灶〞,满腔热情地关心每一位后进生,让他们尽快地跟上其他同学,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开展。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主动开动脑筋、大胆探索、讨论与交流,特别是遇到困难时,先要努力克服,自己努力但不能解决时要及时请教,保障学生顺利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刘刚

2022-1-10

篇三: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本次试卷根本上涵盖了三年数学上册教材的知识体系,重视考察学生的双根底,考察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数学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 6 / 8

表达考试评价不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水平,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开展。本次考试所出习题注重根底知识,注重了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份比拟完美的考试卷。无论从考试的深度还是知识面的广度,此次试卷根本上到达了《课标》的要求。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填空、选择、判断题。

××26,王老师的生日是〔〕月〔〕日,性别是〔〕性。由于数字编码是新教材添加的内容,不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所以我在复习时没有作为重点复习,学生完成的不理想。这样的方法适合所有的学生,但对于思维灵活的学生可以有更好的、更快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平时做题时,我特别强调学生,要写出解题过程,有老师的监督,学生们都能认真去写,做题的正确率也随之提高,但是,考试时,没有老师的监督,学生也就没有了约束,做题缺乏思考,解题过程也懒得去写,错误也就增加,说明学生还没有把写解题过程形成一种做题习惯,还没有养成好的学习态度,这方面还有待继续培养。

判断第3小题:秒针走一圈,分针走1小格。学生第一个填空失分较多,空间想象能力差。

还有判断第4小题: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学生出现思维定势,不去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想到四条边相等的还有菱形,导致失分。这两个题型平时也讲过,考试时稍做变化,学生就不会分析了,说明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弱,思维有待进一步开发、训练。

选择第3小题。.虽然考试前一天复习过,但是考试中还出现错误。我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学生上课没有认真听讲;思考不全面,没有仔细读题的要求,列式不正确的选项是〔〕,学生虽然会做题,但没有按要求去选择。虽然老师复习时一再强调这个问题,但是并没有引起每个学生的注意;如果当做检测题来做的话,也学错误会减少一些;另外,学生没有认真写解题过程,没有养成好的做题习惯。

二、计算题。

学生马虎现象严重:横式不写得数,加法当成乘法计算,减法按照加法计算,不写余数等。

7 / 8

四、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第3题,一个长方形的宽是4厘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周长是多少厘米?错误比拟多,学生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单位名称不写,答案答不完整,抄错题的现象,有关够不够?能不能一次运走?这类型的题,在最后一步中没有进行比拟,丢一分,学生由于不写竖式,计算出错。

改良措施:

1、教师及时反思进行详细卷面分析,针对每个学生进行分析,

找出知识中的共性错误和每个学生的个别错误。

2、学生缺乏良好的考试习惯,自己检查错误的能力亟待加强,要培养学生养成检查的学习习惯。

3、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向四十分要质量,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及时反应,及时补差,落实到位堂堂清。

4、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沟通,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5、 利用假期留分层次作业,让每个学生在假期知识有衔接,能力有提高!

8 / 8

本文发布于:2024-03-06 20:45: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123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数学   问题   知识   能力   学习   分析   解决问题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