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4日发(作者:苍崖)
龙源期刊网
2012年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学解读
作者:王亚鹏
来源:《声屏世界》2013年第07期
网络流行语是伴随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另类语言表达。它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并能反应时代民情。关于它的确切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规定。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的界定做出如下总结:网络流行语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的,具有鲜明的时效性,是受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语言形式。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特征
时效性。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以具有强大复制功能的互联网为依托。一个新兴的流行语在网民的粘贴复制下很快将一传十,十传百,具有其他传播形式难以比肩的传播时效性。如网络流行语“你幸福了吗”,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前夕,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央视走基层的记者们分赴各地采访包括城市白领、乡村农民、科研专家、企业工人在内的各行业工作者,提出同一个问题——你幸福吗?然后以不加修饰的原生态回答播出。其中有一位务工人员“我姓曾”的回答。被网民誉为“神一样的回复”。一时间,“你幸福吗”红遍网络,视屏点击量瞬间过万,相关微博成“刷屏”式暴涨。充分体现了网络流行语强大的传播时效性。
衍生性。某些网络流行语结构非常灵活,并且意义不具体,为聪明睿智的网民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如《江南style》,韩国歌手朴载相的一曲《江南style》红遍全球。《江南Style》火了之后,各种Style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如香港style、台湾萝莉双胞胎版style、奥巴马竞选Style、军队Style以及各类游戏style等。2012年11月25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成功起降歼15舰载机后,舰载机指挥员在指挥过程中的手势引起广大网友的浓厚兴趣。起飞指挥员帅气、干净、有力的指挥手势,被网民戏称为“航母style”,将中国Style模仿秀推向高潮。
延伸性。许多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范围不仅仅局限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因他们具有简洁明了、鲜明生动的特性,许多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延伸至现实生活,成为人们见面交谈的话语,更成为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流行话语。如正能量。“正能量”一词源自物理学词汇。英国心理学大师理查德·怀斯曼写了本新书《Rip it up》,在中国被译成《正能量》出版。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当下,人们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正能量”从“给力”“HOLD住”一路走来,它带着网民自发原创的活泼与朝气,早已不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而是上升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2012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中南海对到访的美国前总统詹姆斯·卡特说:“新形势下,中美双方要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积累正能量,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开创中美构建新型大
龙源期刊网
国关系新局面。”再如流传于网络的“压力山大”“赞”等词汇,已经成了人们,尤其是青年一代的日常生活用语。
短暂性。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极其迅速,变更速度极快,除了极少数的网络流行语能被纳入人们日常生活用语,大部分的网络流行语都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淹没在茫茫“流行语”海中了。如2012年年初风靡网络的“杜甫很忙”,到年末已经很少有人提了,又如曾风靡网络的“切糕体”“甄嬛体”等等也都慢慢淹没在了时间的浪潮中。
传播类型多样性。传播学中的传播类型按照较为通行的四分法一般分为: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某些网络流行语可能源于人际传播。如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如QQ等,但是由于网络的强大复制功能,网民顺手将其复制粘贴在论坛上,这就构成了群体传播。大型网站通过识别、策划,把部分网络流行语转载到其网页上。这就构成了大众传播。也就是说,“网络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分散人群对信息的中转使得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以网状、几何方式增长,具备了互相叠加互相生成的特点”。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价值
首先,它反映了时代特征。网络不同于传统媒体,它以多媒体、超链接的形式成为人的新的延伸,丰富的媒介形式刺激了人们的创造力与创作激情。每当一个流行语出现的时候,人们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作,如由《江南Btyle》引发的“各种style”,由“杜甫很忙”引发的各种“某某很忙”,由《中国好声音》引发的“中国好某某”,以及“甄嬛体”的流行等,这种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反映了一个人人参与创作、人人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知识信息新时代。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任何媒介(亦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都是由新尺度引起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起一种新的尺度。”当今社会,人们的生存压力巨大,由网络作为一种负载大量信息的新兴媒介又引爆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在信息的海洋中不知所措。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问题频发,过快的经济增长,过短的发展过程使得人们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人们调侃、戏谑。如前文中提到的对“切糕”的各种恶搞。中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的传统文化曾遭到严重的破坏,再加上中国近年来缺少对民众思想、精神的营养补给,中国民众普遍精神空虚,比如对“杜甫很忙”的各种恶搞,比如一会儿因为莱件事“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一会又因为某件事“我又相信爱情了”。这些都反映出了以青年为代表的民众的一种娱乐至上、无聊空虚的心理特征,从而反映了时代的“步伐太快,需要等等灵魂”的特征。
其次,它反映了民众话语。网络媒体最大的特点是双向互动,这就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局面,开启了“自下而上”的民众话语表达的新局面。如网民对“你幸福吗”的调侃就反映了在物价上涨、生存压力增大的今天,民众并不幸福的真实民意。又如“元芳,你怎么看?”,它源于一起网络事件,泉州有一女孩疑似被肢解后坠落高楼,警方判断为自杀。一名网友以“元芳,你怎么看”进行嘲讽,暗指案情背后或有蹊跷。该句式于是迅速流行,这句话刚火的时候。两日内被人问了200多万次。“元芳体”来源于《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剧中狄大人常对副手李元芳说:“元芳,此事你怎么看”,而李元芳的回答也固定化,“大人,我觉得此事有蹊跷”“此事背后必有隐情”。人们多将它缀于某个句子或语段的末尾,表达某种质疑、嘲讽或公开征询看法。再如嘉兴当地电视台针对油价上调,随机采访市民对此的看法。其中一名受访
龙源期刊网
路人甲(男)回答如下:“我能说脏话么?”“不能吗?那我就没话好说的。”该段视频播出后迅速走热。路人甲被冠名“耿直哥”。网民开始在各种表达不满的情境中套用“我能说脏话吗”来曲线地表达自己的心声。“我能说脏话吗”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包含了最现实、最直接的民意表达。网民疯狂转载、套用、模仿,包含了新媒体时代民众对话语权的渴望。对与政治精英阶层展开平等对话的渴望,也反映了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众对渴望落实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公民主体意识的勃兴。
第三,它是社会的解压阀。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诸如分配差距、安全危机、政策不公、官员腐败和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社会保障方面的不完善,这些问题与矛盾使公众产生了不满情绪。部分网络流行语透露了网民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不满。网民心理情绪宣泄的需要。使网络流行语成为网民表达适度愤怒的社会解压阀。比如红遍网络的“屌丝”一词。青年一代由于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再加上社会上普遍地对“高富帅”的崇拜,这些既没有叫李刚的爸,也没有“干爹”。又不能做“富二代”“官二代”的年轻人自称为“屌丝”,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与无奈,表现出当代青年在社会极速转型期所承受的巨大压力。网络上盛行的“屌丝文化”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关注与承认,这部分青年网民从某种程度上完成了感情的释放与宣泄。
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流行语在网络上广泛而迅速地传播。并在网民的积极创造下衍生出不同的版本,并逐步由网络世界延伸至现实生活。而这些传播过程的鲜明特征契合了网络流行语对时代特征的反应,对民众话语权的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它成为“社会解压阀”的角色。我们研究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特征与传播价值。是要明白它是时代的反映,与现代人的生存状况、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密切相关。我们要从中了解当代中国公民的新形式的民意表达与生存现状。从而督促相关政府部门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制度。改善人们生活现状,为建立和谐的新媒体时代贡献一份力。
本文发布于:2024-03-04 19:41: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110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