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更新时间:2024-03-03 06:35:36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3日发(作者:任弼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识“整时”和“半时”。

2、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

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感受时间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

1、认读半时时,分针指着“6”说清时针“走过了几”。

2、规范学生语言,将学生口语化的“几点”、“几点半”,说成“几时”、“几时半”。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先给你们猜个谜语。“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来,什么时候睡觉。”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呀?(钟表)

2、我们通过看钟表,就能合理的安排时间,知道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看钟表。(板书:学看钟表)

(二)新授:

1、观察钟面。

这是没画完的一个钟表,钟面上少了些什么呀?

(1)少数字。

还有谁和他有一样的发现?看来你们在家里经常看钟表。课件:(1~12)快伸出小手,指着屏幕上的数字数一数吧。(课件,空表盘)刚才你们数的可认真了,还记得钟面最上面的数是几吗?(每次叫两三个学

生)(课件:12)最下面是?(6),右面是?(3)左面是(9)这四个数在我们看钟表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12和6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看看还缺点什么?

(2)时针和分针。

预设:

1、少了三根针

哪三根针呀,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2、秒针:你的生活经验真丰富,有些表盘上有一根又细又长的针,就是秒针。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分针和时针,这两根针可重要了,要想知道几点,就需要他们的帮助。

a、除了12个数,钟面上还有什么?

预设一:时针和分针。

你真了不起,都知道时针和分针了。这两根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呀?(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你说的真准确,谁再来说说?(找三个同学说: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预设二:有两根针。

你是怎么区分这两根针的?(一根长一根短。)你观察的真仔细,这两根针都有名字,短的我们叫它“时针”,长的叫它“分针”。谁来说说,哪根是时针,哪

根是分针?(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在你的表盘上找一找,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谁愿意在这个大表盘上找一找。其他同学认真看,看他找的对不对。

b、我们已经认识了时针和分针,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它们究竟是怎么转动的?(课件展示)谁来说说。(是按照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转动的。)(从左到右,老师没太听懂,其他同学有听懂的吗?如果没有听懂的,说:麻烦你再给老师讲讲,再讲不明白,故作安慰状,摸摸他的头说,这样吧,你用小手给我们画一画它们是怎么转动的。)其他同学看明白了吗,快伸出小手和他一起画一画。

谁能用手画一画它们的转动方向?

我们一起画一画时针和分针的转动方向。

小结:你们知道吗,(边比划边说)像时针、分针这样转动就叫顺时针转动。

2、认识整时。

钟面上1~12这12个数,和时针还有分针是怎么告诉我们时间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看钟表。

a、星期一的早晨,小明被小闹钟叫了起来。谁能说说小明是几时起床的?

预设一:6点,这个时候再找个学生说。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把时间说成几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说法,小明是6点起床的,我们也可以说是6时(板书:6时)6时还有一种更简便的书写方法:(板书:6:00)先写个6,然后上面点个点,下面点个点,再写两个0。我们一起来读读。

预设二:直接说:6时。(说对了就直接板书)一起像他这样说说六时

板书:6时。6时还有一种更简便的书写方法:(板书:6:00)先写个6,然后上面点个点,下面点个点,再写两个0。我们一起来读读。

b、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要说清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6,分针指着12就是6时。)找三个同学说。

和你的小伙伴说说这句话。

我们一起来说说吧。

c、小明来到学校后,就准备上第一节课了,你知道小明几时上的第一节课吗?(8时)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就是8时。)

谁还想来说说。

d、上完一上午的课,小明就准备吃午饭了,谁知到(不要)他是几时吃的午饭,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明12时吃的午饭,时针指着12,分针指着12就是12时。)谁再来说说。

我们一起来说说。

e、下面拿出老师发给你的练习纸,做一做第一题的连线,连完赶快坐好。先发看看你连的和我的一样吗?

f、课件:这是几时?(6时)这是(8时)这是(12时)

像6时、8时、12时这样的时间我们就叫它整时(板书:整时),认真观察,当整时的时候,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赶快和你的小伙伴商量。

谁来说说: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小结:我们看整时的时候,分针总是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请你在表盘上任意拨一个整时,考考你的同桌,看他说得对不对)g、拨一拨。

《新闻联播》每天7时开始,你能拨出7时吗。拨完后看看你的小伙伴拨的对不对,不对的赶紧帮帮他。

下面,请你动手拨出这个时间(课件:电子表:9:00)

3、认识半时。

a、下午到了小明最喜欢上的体育课了,他是这个时间上的体育课,同学们认真观察(拨表从1时到1时半),这是什么时间呀?过1时了吗?(过了)到2时了吗?(没有)分针指着几呢?(6)时针指着哪呢?(1和2的中间)时针走过了几才会在1和2的中间?(时针走过了1)。

小结:时针走过了1,没到2,分针指着6就是1时半。

谁来说说这句话?(找3个学生)

时针走过了1,分针指着6就是1时半。(板书:1时半)

1小时有60分,一半是30分,所以一时半还能这样写。不要(板书1:30)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你能像刚才学习整时时,观察一下半时时时针和分针指着哪吗?(时针指着1和2的中间,分针指着6。)(找两三个学生说)

b、放学回家了,晚上小明准备睡觉了,他是什么时间睡觉的呀?(8时半)

谁能像说1时半一样,说说你是怎么看出8时半的,小伙伴先互相说说。

(时针走过了8,没到9分针指着6就是8时半)

c、练习:这是什么时间?谁能像刚才说1时半和8时半那样,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贴一时半,一时半是小明上体育课的时间,你们看我贴的时针对吗?

d、第二天,小明的学校组织去动物园,说好了8时半集合,结果他这个时间就去了(课件:早一小时)到了集合地点,小明一个同学也没看到,急坏了,你知道为什么吗?你说对吗?你要是小明,你准备什么时候到啊?谁愿意到这个表盘上摆一摆。

有了这次的教训,小明看时间时就仔细多了,到了动物园,里面可真热闹,这个时间狮子馆开门,小明应该什么时间到啊?(9时半)海狮馆这个时间有表演,

什么时候到就能观看表演了?(11时半)解散的时候老师说他们这个时间在门口集合准备回学校,小明应该什么时候到门口呢?(2时半)

e、下面请你拿出练习纸,做一做上面的第二道连线题。看看我们练的一样吗。

f、课件:这是?(1时半)这是?(8时半)这是?(7时半)

像1时半、8时半、7时半这样的时间我们叫它半时(板书:半时)看这样的时间,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谁来说说?

小结: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了,几时半时,分针都是指着6,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半。

g、拨一拨

请你拨出3时半。

再拨个9时半。

(三)巩固练习:

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出色,下面我想考考你们。

1、101页3连一连。

审题,连,反馈。

2、有一天,两个小朋友在争论一件和时间有关的事,小力说8时的时候他在上第一节课,小亮说8时的时候他都准备睡觉了。你们说谁的话有道理呀?

小结:晚上的8时也叫20时,这是我们二年级学习的内容。

3、周六的下午,小明想干三件事:1、写作业2、吃饭3、看动画片,你能帮他安排时间吗?

你觉得哪件事最重要啊?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呢?

(四)小结。

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知识窗。

如今的生活我们离不开钟表,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合理的安排时间,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但是在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就根据太阳照射物体形成的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这叫立竿见影。日晷也是利用太阳照射形成的影子来判断时间的。在故宫里就有一个这样清代的日晷,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去看看。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学到这,下课。

五、板书设计:

学看钟表

整时:6时半时:1时半

6:001:3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

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10的加减法

教学关键:

使学生建立“凑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花狗和小蚂蚁在做游戏,你们想去看看吗?

出示:画一画,填一填(投影)

每行再画几个是10个?同桌说后再汇报

2、10的组成

二、学新知

1、小蚂蚁和小花狗看大家表现的好特别高兴,愿意和大家交朋友要考考大家。

2、出示葡萄图

你能看图说出算式吗?你是怎么想的?

师板书:3+7=1010-3=7

7+3=1010-7=3

指生说说算式的意思。

3、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蚂蚁:小花狗给你们出的题太简单,我来考考你们。

8+2=10-8=6+4=10-=

2+8=10-=4+=10-=

4、课间休息

5、游戏

a)玩扑克说10的组成

b)连线:凑成10P47T2

c)比一比

4+6=10-9=7+3=10-4=

10-3=9+1=10-2=10-7=

5+5=10-6=10-5=2+8=

d)猜一猜

小花狗和小蚂蚁要奖励认真听讲的孩子,大家猜一猜袋里可能

有几朵红花?几朵黄花?10朵

6、谈收获

7、板书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7=1010-3=7+=

7+3=1010-7=101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的各种分拆,并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2、掷双色片,会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且用红蓝竖杠“∣”表示。

3、能正确书写数字“8”和“9”。

能力目标

会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感受投掷结果的可能性(随机性)。

情感目标

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掷双色片,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且用红蓝竖杠“∣”表示。

2、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

教学难点:

对随机结果的认识和有序地猜测。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

1、每小组5个一次性水杯,其中一个写上“5”,其余的写上“7”。

2、双色片(教具)(若没有,可用红、蓝磁性贴代替)。

3、每小组一张工作表。

学生方面

1、双色片10片。

2、红、蓝彩色铅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复习

师:小朋友们,上个星期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1234567的分与合,几个与第几个的区别

师:几个表示了什么?第几个表示了什么?

生:几个表示了物体的数量;第几个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

一、游戏引入

1、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的数学好帮手“双色片”一起学习。

2、猜猜教师手中双色片的个数。

师:在我的手中有一些双色片,不满10片,谁知道我的手中到底有几片双色片?

3、将手中的双色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学生数一数共有几片。(向猜对的小朋友表示祝贺。)二、探究新知

1、10以内数的分拆

师:请小朋友数一数红的有几片?蓝的有几片?(在黑板上记录)

再随机扔掷双色片,依次请小朋友上台数一数并记录红蓝色个数,在黑板上做好板书记录。(哦,小朋友们,我们再来猜猜还有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呢)

师:小朋友们,我们看,我们掷8片双色片出现了几种情况?

生:9种

师:每一次掷双色片,我们是不是都很难猜到红的有几片,蓝的有几片?每一次

的结果都是很随机的,这就叫做随机性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9种情况,我们怎样来排列能更容易记住呢?

左边一列由小到大排列,右边一列有大到小排列(左边的树越来越大,右边的数越来越小)或者左边一列由大到小排列,右边一列由小到大排列

小结

师:掷双色片时,可以用数字来记录红蓝双色片数目,投掷的结果有多种可能性。

练习

计数

①在前面的双色片下面出示“”

问:这是什么意思?你看懂了吗?

②根据实际结果,与学生一起将数字填入空格。

③师:我们的小伙伴手中也有一些双色片,你会用刚才的方法记录他们手中的红、蓝片各有几片吗?

出示书本第16页第1题,前两个小题集体讨论完成;中间两小题以同桌两人互讲悄悄话的形式完成;最后两小题独立完成,全班用拍手的次数来表示答案。

(2)操作(摆双色片)

师告诉学生要拿出的双色片的个数,由每位学生自己决定红、蓝片的个数。练习说话:我将()片双色片分拆成()片红色的和()片蓝色的。

2、掷双色片(5片)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确定与记录红、蓝片个数的方法,下面我们来做个“掷双色片”的游戏。(板书:在“双色片”前添上“掷”)

(1)教师示范

①操作:拿出5片双色片,放入标有“5”的杯子里。摇动杯子后,倒扣在实物投影仪上(如:23)。

②记录:出示“工作表”

根据掷得的结果先将圆片涂色,再用红、蓝“︱”表示。

(2)学生操作(小组合作)

①宣布合作要求:每组4人分工合作,一人负责掷双色片,一人负责根据结果涂色,一人负责用红、蓝“︱”表示,还有一人负责监督。大家轮流。

②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各组汇报操作结果,师板演结果。(若有个别结果在学生操作时没有出现,可请学生想象:再操作几次,还可能有什么结果,该怎样记录?)

(4)讨论;什么情况经常出现?什么情况很少出现?

(5)小结:掷5片双色片,会出现6种情况,1红

4蓝、4蓝1红、2红3蓝、3蓝2红这些情况经常出现,而5片全蓝或5片全红的情况就很少出现。有的小组掷了好多次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每一次掷出的结果都是不可预测的,这就叫“随机”。我们平时掷骰子,出现的数字也是随机的。

(6)讨论:这些结果如何排列更整齐,利于统计?

结论:可将一种颜色的双色片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而另一种颜色双色片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7)师按照学生讨论的结果重新展示工作表。

3、再掷双色片(7片)

(1)请学生猜测掷7片双色片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2)师用双色片或磁性贴展示学生猜测的情况(有规律地排列)。

(3)每个学生独立验证大家猜测的情况,并用“︱”记录在练习册表内相应的位置上(师可先示范)。(4)小结:掷7片双色片会出现8中可能,而每一种可能都是随机的。7片全红或全蓝很少出现。

三、学写数字

师:刚才我们用双色片学到了不少的本领,下面我们还要来学写数字。猜一猜,今天我们将学写哪两个数字?(8和9)

(1)学写数字“8”

①师先请学生数一数书本17页下面的那朵花共有几片花瓣?(8片)

师:8片花瓣我们就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

②师示范写“8”,并讲述书写要点。

③学生书空描写。

④在“田”字格上学写。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练习四

教学目标:练习看图意列式,会填写未知加数

教学重点:会填写未知加数

教学难点:填写未知加数的方法

课前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自己看图列算式,说图意。

生:10-2=8已知飞机里和飞机下边共有10个人,飞机下边有2个人,求飞机里有几人。用总数减去飞机下边的2个人,就是飞机里的8个人10-2=8

8+2=10已知盒子里有8块糖,盒子外边有2块糖,一共有几块糖?用加法。8+2=10二、求未知加数

1、看盒里有几只果茶?(7瓶)再放几瓶就是10瓶了?(3瓶)你是怎么算的?(从7数到10,还有3个。10-7=3)

2、看:小刚做了几个灯笼?(6个)再做几个就是8个?(2个,从6到8还差2个,8-6=2)3.算一算:3题

三、看谁做的快

注意几减0还的几。

四、小猫钓鱼看谁钓的最快

五、游戏:

猜一猜左右手凑10。左右手凑9

六、赛跑

1、观察哪一队跑得快?为什么?

2、你能提出什么算术问题?(两队共有几人?哪一队快?男生几人,女生几人,共几人?

七、作业:练习10以内加减法口算卡片

板书:?人

8块糖

飞机图

2块糖

10-2=88+2=10

教学反思:

多数学生计算较快。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得出10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及哪两个数能合成10,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能够熟练运用10的分与合。

教学重、难点:

掌握10的分与合,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2-9数的组成。

提问:你能有顺序地说出2-9各个数的式子吗?指名学生回答,要求有序地回忆。

二、新授

1.激趣导入

谈话:老师有一个魔袋,里面有一些圆片,请一位同学上来抓一些,然后数一数抓了几个,老师很快能猜出袋子里剩下的圆片的个数。你们相信吗?让一个学生上台抓球,老师猜过后再倒出来验证。

谈话:其实袋子里有10个圆片,老师是根据10的分与合推想出来的,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样这么快的猜出呢?板书:10的分与合。

2.教学10的组成。

(1)媒体演示:有一串珠子,其中的一个被涂上了红色。提问:这里一共有几个珠子?有几个红色的?几个没有涂色的?

谈话:10个珠子分成了1个红色的和9个没有涂色的,那么也就是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看到这个,你马上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10的式子,10可以分成9和1,打开书填写第一个式子。

(2)谈话:仔细观察,第一串已经涂了一个红色,第二串应该涂几个红色?第三、第四、第五串又应该涂几个红色?应该从哪边涂起?和学生共同完成涂色。(教

师媒体演示)。按照涂色的结果依次填写10的组成,指名学生上黑板填写,集体评议,同桌相互检查。提问:根据这些式子你还能想到什么?

3.有序地表述和记忆10的分与合。

提问:谁能把10的分与合有次序地说出来?

先将10的组成完整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再指名回答,你用了什么方法来记忆10的式子?

4.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数字卡片。

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字合起来是10。找到以后把两张卡片举起来,并且说给小朋友听:几和几组成10,请其他小朋友当裁判。

(2)完成第2题。

提问:火车头上面的一个数和后面的两个数是什么关系?

有学生自己说明:火车车厢上下两个数合起来正好是火车头上面的数。让学生将数字填写在书上,集体订正,全班反馈。

(3)完成第3题。

提问:你们看题中的两位小朋友在干什么?你知道为什么7是3的好朋友吗?如果男生拿着卡片“1”该怎么办?女生要拿卡片几,怎么回答?

三、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新的本领?

8、9的数的式子的研究和回忆可以为学生研究10的式子打下基础。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六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耐

3.发展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整理出10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小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小动物,今天这些小鸡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景图)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

师:说得非常好,谁能列式解答?

二、探究新课

1.10的加减法。

师:这些小鸡跑到盘子那开始吃食了,同学们再仔细看看,又能发现什么?

师:说说你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这么多呢,大家帮着解决一下吧,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10的组成。

学生小组合作在计数器上拨10个珠子,然后分成两部分,看有哪些分法?填在教材第43页的表格里。

3、巩固练习

课本44页的“练一练”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

10

1

作业设计:

连一连,合成10

②⑦⑤

①⑨

⑥④

⑤⑧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

教具准备:

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设疑:茄子博士有18个气球,想送给3个孩子,每人6个气球。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有几种分法呢?

三个学生的分法没有按次序出现,可以让其他学生调整他们排列的次序。

讨论:看着一个同学的分法,可以有几种说法呢?

说完后,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第32页例题中的空格。

二、动手操作,尝试练习

讨论:茄子博士看到你们爱动脑筋、爱思考,每人奖7个圆片,你能把圆片分成2堆吗?有几种方法?能按顺序有条理地分一分吗?请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第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

填完后小组相互交流检查,指定一名学生板书。

三、活动游戏,应用巩固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

描述:茄子博士看到大家那么聪明,高兴的不得了,他奖给大家6张数字卡片,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合起来是6,请你连一连。2.说一说(想想做做第2题)

茄子博士一口气又给我们送来了6朵白云,哪两朵白云上的数合起来是7?请你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

3.对口令(想想做做第3题)

师生玩6的对口令:教师出手势2,说:我说2,学生出手势4说:我说4,6能分成2和4。

学生之间玩7的对口令。4.吃螃蟹(想想做做第4题)

讨论:同学们口令对得那么好,茄子博士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螃蟹,看谁吃的螃蟹

多,怎么吃呢?谁能把螃蟹身上的数分成钳子上的两个数,把钳子上的两个数合成身上的数,那么那只螃蟹就归你吃了。

教师指导学生。

四、揭示课题,巩固应用

讨论: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师生齐板:

6、7的分与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

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目标:

1、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减法试题

2、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加减发的含义,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和比较能力。3、培养学生爱学习和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6、7的组成图,

1、生动手连一连

2、动口说一说6、7由哪两部分组成?

二、学新知

1、出示主题图

2、生观察说图意

3、引导讨论:表示的意义。同桌讨论,小组汇报?

4、把两部分合起来列式?

5、练习有关6、7的加法

3+32+44+3

6、出示西瓜图,生说图意

猜猜筐里有几个西瓜?根据什么?

怎样列式?

7、算一算

7-26-57-4

可以摆一摆,同桌交流汇报

三、游戏

四、练习

1、看图列式P61T1

先说图意再列式纠正

2.比一比谁最快

6-31+67-45+23+46-24+27-67-57-75+1

3.猜球

五、小结

在生活中有很多得数是6、7的加减法,你能找到吗?

六、作业:找生活中得数是6、7的加减法。

板书

有关6、7的加减法

植树图西瓜图

2+5=76-4=2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九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懂得了很多课堂纪律。老师问问大家,当我们想发言的时候应该先怎么样?(指名回答)大家举手看一看?(让学生在座位上举手)

提问:大家举的是哪只手?没有举起来的这只手是——(左手)谁来说说怎样区分左、右手?

谈话: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在我们的身上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好朋友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小游戏:由慢到快听口令做动作(想想做做第1题)。

左左手边握拍拳拍头手,,右右手边握拍拳拍头手;

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二)探索交流

1、多媒体出示小朋友在教室里上课的场景。

谈话:小朋友们上课坐得多整齐啊!你能用我们刚才学习的左和右来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如果有的学生说“小明坐在左边”,则启发:这样说不够完整,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小明坐在谁的左边吗?小结: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提问:你还能看图说说哪些物体有左、右的位置关系?同桌互相说后汇报。

2、联系教室里的真实场景,强化对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想想做做”第2题)。

让每个学生自由说一说坐在自己左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自己右面的小朋友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或竖排里的三个小朋友,请学生说说中间小朋友所处的位置。

小结:我们在描述位置时,一定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而不能只说谁在左边或右边。

3、让学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说一说所处的位置。(可以用前、后的关系进行表达)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星期天,小熊买了好多好吃的来招待好朋友(多媒体出示情境图)。谁来说说小熊都买了什么?

提问:每个小朋友可以选一样,但是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出它上、下、左、右的邻居各是谁,让大家来猜一猜好吗?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同桌合作操作: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右面,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面,把小尺摆在文具盒的上面。

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几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几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要求同桌合作,自由摆放学具,再互相说给同桌听,指名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第5、6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指名全班交流。

第5题可让学生先看图说,再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样说。

(四)总结点拨,拓展应用

提问:小朋友们,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揭示课题:认位置)

谈话:课后,请小朋友们用你们那善于发现的眼睛到生活中去仔细观察,找出各种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并且说一说,好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十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加减法及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加法交换律的渗透和加减法的关系。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独立操作,理解“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体会计算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从学习者转变成参与者,从图中两位小朋友的角度去思考,理解“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的列式思路

和方法,再借助算式的对比,通过观察和探究,进一步感受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四基”在教学中得以强化。

2.建立表象,由具体操作到看图列式。

儿童的认知特点是由形象直观到抽象具体,教学中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这个认知规律,使学生由感知到理解再到概括提炼。本教学设计就是由这一观念出发,先让学生观图,阐述列式,分析“一图两式”的特点,感悟计算方法,由看图计算到根据组成计算。接着延伸到“一图四式”,对加减法进行对比,感知加减法计算的互逆性,对计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圆形纸片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342513152+-+-+-+-+111242333=

4552、复习6和7的组成。

3.引入新课。

---241=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6和7的组成,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及6和7的组成,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为学习6和7的加减法做好铺垫。

⊙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5+1和1+5。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主题情境图左图(去掉图中的算式)。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幅图中的两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图中的两个小朋友相对而坐,正在摆圆片写算式,圆片被分成两份,一份有5个,一份有1个)

(2)如果把图中圆片的摆放情况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你能做到吗?(学生观察,写出算式5+1和1+5)

(3)交流:根据同一组圆片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为什么不同?

预设生1:从女孩的角度看: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5+1。

生2:从男孩的角度看:左边有1个圆片,右边有5个圆片,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1+5。

小结:由于两个小朋友坐的方向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就不同。

(4)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5+1=61+5=6)(5)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道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师引导学生得出:在这两道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得数相同,相加的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同)

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知道,根据一幅图通常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2.教学6-1和6-5。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主题情境图右图。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这幅图中一共有6个圆片,被分成了5个和1个两部分)

①从女孩的角度看,6被分成了哪两部分?从6里面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一部分,还剩多少个圆片?怎样列算式?(学生观察,写出算式:6-1=5)

②从男孩的角度看,情况又是怎样的?你能列出算式吗?(6-5=1)

(2)想一想,同一幅图,为什么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呢?(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所以能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

(3)如果不看图,怎样计算“6-1”和“6-5”比较简便呢?(6可以分解成1和5,所以6减5等于1,6减1等于5)

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从总数中拿走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借助圆片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体会“一图两式”的列式思路和方法,在观察、比较中继续深化对加法和减法意义的理解,初步感知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教学4+2、2+4、6-2和6-4。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中间笑脸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一共有多少个笑脸?从左往右看,你能列出什么算式?从右往左看呢?(4+2=62+4=6)

(2)如果不看图,怎样计算4+2等于几呢?怎样计算2+4等于几呢?(引导学生从6的组成进行理解)(3)根据笑脸图,你能列出减法算式吗?(学生小组交流后写出算式:6-2=4,6-4=2)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生1:我是这样想的,从6个笑脸中去掉2个笑脸,就剩下4个笑脸了。

生2:我的想法和你的想法类似,从6个笑脸中去掉4个笑脸,就剩下2个笑脸了。

(4)如果不看图,你想怎么计算这两道减法算式?(引导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关系,利用联想推出两道减法算式的得数)

小结:同一幅图,观察的角度不同,不仅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还可以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4.学生合作学习5+2、2+5、7-2和7-5。

(1)教师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

师:刚才同学们很聪明,根据笑脸图列出了四道算式。那你们有信心根据这幅小棒图也列出四道算式吗?

(课件出示小棒图)

(2)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

根据摆和算的过程,观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3)汇报,全班交流。

(5+2=72+5=77-2=57-5=2)

(4)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5.学习3+3和6-3。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三角形图。

(1)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

(3+3=6)

(2)让学生根据摆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

(6-3=3)

(2)想一想,为什么这幅图只能列出两道算式?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因为这幅图分成的两部分相等)

小结:当两部分的数量相同时,根据同一幅图只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合作学习等方式,理解“一图四式”的列式方法,促进学生对加减法之间关系的理解,从而有利于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关系,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文发布于:2024-03-03 06:35: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097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算式   时间   教学   数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