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日发(作者:穆修已)
平淡生活中品尝人生的真味
陈新梅
时光荏苒,转瞬间我在蚌湖小学已经工作一年了,在这一年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精神的压力,体验到了生活环境的艰苦,同时,也享受着学校领导的关心,们的支持和集体的温暖,更领悟到了教育教学的快乐和人生价值的美好。回味这一年的工作,用一句话来形容,“平淡生活中品尝人生的真味”!
一、虚心学习中提升教育的境界
一年来, 我积极地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教学研究活动和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在这一年中,我上了《用字母表示数》《体育场》等两次教研课,多次与老师们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相互探讨和交流,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教学的业务水平。我能用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服从领导的各项安排,绝不搞特殊化,平时我也能主动的与有经验的老师沟通交流,虚心向他们学习,向他们索取宝贵的经验。
二、努力工作中收获成功的快乐
来到蚌湖小学,学校安排我担任初四年级数学和三年级英语的教学工作。一年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进行引导,为提高教学成绩,我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理论,研究教材,认真把握好基础、重难点,同时结合数学学科教学特点,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并在网上查阅资料,收集有关教学信
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备生关,因材施教,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三、认真教学中重播下希望的种子。
古人云“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上学的第一天我就走进我所执教的班级四年级,全面了解每位同学的学习生活情况,全班25位同学,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好的很好,差的差到了极点。比如说我们班上的李宗林,在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时,还需要扳着手指数;还有聂文杰不会算简单的小数乘法;还有肖熊宇每次做作业都是全错;等等。像这样的学生占我们班的一半了。面对这种情况,我给他们想到一个办法就是拜师结对,一个成绩好的带一个成绩差的,一学期下来效果还不错。除此之外,我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困生特别关注,提供优先参与机会。
课堂发言优先。多数学困生不喜欢举手发言,其实有时也是没有机会轮到他们发言,久而久之,对上课所学的内容毫无兴趣,成为课堂学习的陪客。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让学困生发言。
课堂板演优先。学困生一般都会害怕到黑板上板演,而我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偏偏选一些学困生到黑板上板演,主要是一些难度不高的例题、配套例题的练一练以及练习中的基本题。
巡视指导优先。当学生独立解题和课堂练习时,我总会有目的地巡视,我的主要巡视对象就是那些学困生。
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在全省展开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中,我积极参与了学校组织教学比武,对授课内容进行了认真授课和课后反思。也认真听取了同行们对我的课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对提高课堂效率,打造生动的课堂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也听了我们学校其他老师的课,收获很多。
同时,我利用每天放学后的时间,对班上的每位学生进行了家访并做好了记载,在家访中,我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和在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及表现,对家长的有些意见和建议及时给予答复;对家长反映的孩子学习习惯不好、任性、依赖性强等问题,与孩子进行了沟通与交流,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关心和感到老师更加亲近。家访活动,使我班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了,更大范围地取得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尊重与认同,同时也增进了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理解,增强了学校、家庭的育人意识、责任意识,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我们班上有位学生叫何文杰,他在学校非常的调皮,每天都会和别人打架,一天放学后,我和他一起去他们家家访,他的爷爷奶奶在家,听说老师来了,都非常的热情,在与他爷爷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何文杰之所以这么调皮和他的爸爸妈妈不再身边有关系。他的爸妈常年在外打工,他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没什么文化,在学习上不能给他什么帮助,而且家里就这么一个独宝,平时疼他都来不及,更别说教育他了,所以何文杰就养成了为所欲为的习惯,希望每个人都听他的,不如他意,他就不高兴了。这之后,我把批评他的方式该
成了鼓励他,只要他有一点点好的表现,我就在全班好好的夸他,在生活中也经常找他谈话。一段时间后,他在学校打架的次数少了很多。通过这件事,我深刻的体会到,学生不能经常批评,我们要用爱去教育他们。
俗话说: “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学生的人格表现会折射出教师的人格”,我在基层工作期间,一直在做学生的榜样,铸造自己的师德。 这一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成长进步;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使我思想情感得已升华。我感到农村的教育需要我们,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之路更长,任务更重,如果还需要我,我决心在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进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努力进取,勇于创新,为农村教育事业的美好明天奉献我的青春和智慧。
本文发布于:2024-03-03 01:10: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096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