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9日发(作者:方宗)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学设计
长兴路实验小学:侯晓丽
一、 教材分析:
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一首意境优美、感人动人的儿童歌曲,它歌颂了老师为培养一代新人而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精神,也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崇敬、热爱之情。歌曲为4|2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四个乐句的节奏平稳,在舒展的级进中运用了三度、五度跳进,旋律流畅、优美,表达了学生在夜深人静走过老师窗前时充满着无限的深情。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副歌,从“啊”开始,曲调级进上行,起伏较大,把情绪逐渐推向高潮。最后一句下行级进的曲调感情真挚地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热爱。
二、学情分析:
本次教材面对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相对来说有了一定的乐理基础和声乐知识,但是他们毕竟是小学生,易受环境、氛围的影响,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能否配合老师完成本节课内容,那就需要老师在教学环节上狠下功夫。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让学生深切感受在老师精心培育下他们茁壮成长,从而培养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通过不同的形式表演歌曲,从而加深老师在孩子心目中光辉而崇高的形象。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从内心体会对老师的尊敬及爱戴之情。
教学难点:歌曲高潮部分的演唱及附点音符的演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流程:
一、视频导入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一段歌曲《我爱米兰》的视频,激发学生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师:歌曲赞美的是什么?(老师)
生: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要将老师比喻成米兰?
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老师适时的范唱讲解,把老师比作米兰,就是借助这种不是名贵的植物,也不是什么美丽的花朵,但是它却能静静的地散发着幽香,以此来比喻教师的高尚品格,歌颂教师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
出示课题名称,并伴有歌曲的前奏部分。
【设计意图:以一首歌曲视频导入,引起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兴趣,创设一种视觉的情景,为学习歌曲做好铺垫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音乐联想的能力】
二、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1、鉴赏初听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师:能告诉我你对歌曲是怎样理解的,是怎样的感受吗?
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在每个学生谈完后都要给予评价或总结)
师:总结评价学生讨论,导出歌曲的创作背景。
2、简介歌曲背景
师:你能说说这首歌曲的背景吗?
生:学生回答(提前布置作业:查阅歌曲的创作背景)
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歌曲的背景: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由金哲作词董希哲作曲。大约创作于1976年四人帮刚打倒时读书无用在中国当时的中小学中还没有消灭,“文革”余毒还残害着中国千千万万幼小的心灵,针对一些学生不尊重老师,不努力学习的倾向,作曲者决定写一首歌颂老师的歌曲,他四处求人写词,最后找到金哲,他一看到曲谱,
便激动不已,心中的激情化作笔下音符,很快便写下了这首经典歌曲的歌词。这首歌一经发表便产生了巨大效应,很快在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对老师的不同诠释。
3、复听分析歌曲
师:请再欣赏一遍歌曲,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谈谈这首歌曲会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生生交流回答问题
师:这首歌曲采用2/4拍子,中速稍快的速度。歌曲的演唱形式是童声独唱,但是我们可以采用领唱合唱的形式演唱这首歌曲。虽然大多认定这是儿歌,其实不然,从歌词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歌曲描述了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多年以后带着对老师的思念忆起当年的老师,老师的功勋是那么的大,似乎自己与老师所有的学生此生都难以回报老师的那份永恒不变的爱。(歌词:新长征路上老师立新功,一群群接班人茁壮成长,肩负祖国希望奔四方,您总是含泪深情凝望,每当想起您,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
4、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第一遍:教师激情示范演唱歌曲,学生模仿学习歌曲。
第二遍:教师弹琴,学生随琴演唱歌曲。 强调强拍,纠正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给予鼓励、表扬。
第三遍:教师领唱学生应唱。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我与学生合作演唱的歌曲录音,在播放给他们听。
第四遍:学生领唱教师应唱,再次录音,找出不足进行纠正练习。
第五遍:学生分组练习后再进行分组汇报,相互观摩、评论,并尽量背过歌词。
第六遍:教师指挥,由个别有音乐特长的学生领唱。
【设计意图: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学生能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意境。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通过反复欣赏、听唱、学唱、模唱、录音等形式教唱歌曲,激发学生对歌曲的主动学习热情,营造民主、平等快乐的课堂氛围,对学生自信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课堂拓展
1老歌新唱
师:当下一些红歌、一些老歌已被加入了一些现代流行元素,以崭新的面孔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比如:孙楠演唱的《万泉河水》、尚雯洁演唱的《映山红》等。(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并感受歌曲在节奏、速度等的变化)提问:请你也尝试着把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加入一些你认为可行的元素,重新演唱这首歌曲?
生:积极行动,分四组进行创作。
师:每 组派一名代表演唱创作歌曲,每组再派2名评委,评出一首,在全班普及共同演唱。
【设计意图:老歌新唱的设计,符合现在孩子的心理好奇特定,激发了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创作能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
2 教师节的由来
师:今天学唱的歌曲是歌颂教师、赞美教师,你知道教师节是哪一年开始的吗?
生:分四小组讨论,并回答。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讲解教师节的由来:在民国时期的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不久,国民党政府先是同意6月6日为教师节,后又将教师节改为8月27日(孔子生日)。 1985年9月10日,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诞生了。从此以后,每年的教师节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尊师重教成为了一种美德。教师节的建立用了5年时间,从198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5年1月,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提出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这一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为新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
四、课堂小结 学生先小结教师再总结
1、学唱、背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并了解这首歌曲可以不只是儿童歌曲。
2、老歌新唱让学生更加喜欢老歌。
3、教师节曾经历5年的跋涉才得以确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树立远大的理想你也可以在不久的将来也 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4、播放宋祖英演唱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结束本节课。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情况,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给老师提供下一节课的备课素材,教学相长。】
课后反思: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的一首学唱歌课,这是一首赞美教师、教育小学生从小热爱老师的歌曲,它以优美抒情的旋律表达了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之情。在备课方面,我还是下了一定的功夫,还花了几天时间制作课件,有些都是我头一次涉及,所以有些生疏。在歌曲的教学中,从创设情景入手,设置了几个环节,比如:我们这节音乐课要带领大家进行一次奇妙的音乐城之旅,在通往音乐城的过程中设置几个关卡,这几个关卡就是这节课的重难点。这样既能有效的解决歌曲的难点,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虽然学生完成的不够完美,但我想将这种教学方法逐渐的渗透到平时的教
学中去,这样学生的音乐素养会直线上升。在引领学生唱歌的时候,教师有效的范唱也很重要,我将这首歌曲分为两部分,分开学习,每一部分都时刻提醒学生,有感情的歌唱,好象是真的怕吵醒老师一样。爱师、敬师及对教师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学生对教师爱的热流在心中缓缓涌动。这样有情才有声,我抓住学生此时良好的情感体验,顺利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学唱歌曲。首先,我弹唱了歌曲,给学生进行范唱,而后我琴声起时,学生自然地随着我的琴声唱起来,学生唱歌的情绪是那么投入。学生学会歌曲后,我对歌曲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艺术处理,还引导学生观赏了著名歌唱家演唱的关于师生情谊的歌曲,这样我们整首歌曲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在课后评课过程中,大家议论最多的是我说话太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太少,我想这也是我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另外就是我在教学生节奏练习的时候,有一条节奏是有问题的。这都是值得我去反思的问题。多增加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我接下来要在课堂中注意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不能有半点松懈。
本文发布于:2024-02-29 13:02: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081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