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5日发(作者:辛兰亭)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与总结5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反思与总结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与总结
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给教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化学教学正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巨大的变化,广大的化学教师响应积极,他们认真理解新的化学课程观,学习新教材,逐渐树立起了新的化学教学观。通过几个月的化学培训,我有许多体会和反思,现总结如下:
一、对化学新教材的认识
新教材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探究过程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进行科学探究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通过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的。
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化学推进了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对人类解决当前面临的环境、资源、粮食危机、人类健康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可能的途径。新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目的地介绍日常生活和现代社会建设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为学生提供了他们比较熟悉的情境素材,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到学
有所用,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与兴趣,使学生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强化了实验的探究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的训练某个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同时新教材不再划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4、加强了科学与人类精神的渗透与融合 新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教育的同时,渗透了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责任感等人类精神文明的教育,使科学知识与人文内容相联系,达到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如“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的教学,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九年级化学教材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随着课堂程改革的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教材已经用于课堂教学。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普遍认为:这套教材体系全新、图文并茂,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鼓励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但在教学中也面临着许多疑难和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编排模式
在以往的化学教材中,每个概念的出现是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新教材有的概念是先让学生感知,再逐步掌握。如氧化物这个词在单质,化合物之前出现了,并没有下定义如P2O5、AL2O3、SO2等是氧化物,可以让学生去领悟什么样的物质是氧化物。但教学起来确实有困难,因为学生不知道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同时,在学习元素概念之前,又出现了单质、化合物。我们许多教师在元素的概念教学之后再重新系统学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物质的性质中关于物理性质的定义学生难以理解,因为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的”学生感到茫然,我觉得可以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后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对比教学。教材淡化概念教学意图是好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困难多。2.教材中知识阐述太简略
纵观全书,课文中的知识阐述简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拓展的地方不少,如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新教材中没有讲单质化学式如何写?含原子团的化学式书写方法,读法等应适当补充,不然,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就感到处处有困难。3.实验条件影响化学教学
“活动与探究”较多,教材中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没有分开,许多实验现象,结论应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出。我们绝大多数学校都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都较差。有的实验缺药品,仪器、还有许多学校没有实验室。上好一节化学课很困难,我们有的教师只有因陋就简,仪器用生活中的用品代替,没有实验室就把实验搬到教室里去做,这样,无形之中就增强了教师的工作量,当然,有的教师就只好讲实验,这显然与新课程要求是相违背的。有的实验操作困难,如粉尘爆炸实验,现象不明显;加热过氧化氢制氧气时,若用医院消毒的双氧水,带火星的木条就不会复燃,究其原因是过氧化氢浓度低了或气体含水太多。教材40页的探究实验所选红砖颜色要红,并要研得很细效果才明显。学生实验能力比较低,活动时间不易控制,“活动与探究”课常常不能按时完成。
第二篇:初中化学新课改教学总结与反思
初中化学新课改教学总结与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给教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化学教学正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巨大的变化,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两年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我有了许多体会和反思,现总结如下:
一、对化学新教材的认识
新教材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探究过程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进行科学探究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
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化学推进了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对人类解决当前面临的环境、资源、粮食危机、人类健康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可能的途径。新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目的地介绍日常生活和现代社会建设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为学生提供了他们比较熟悉的情境素材,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与兴趣,使学生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强化了实验的探究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的训练某个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同时新教材不再划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
研究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4、加强了科学与人类精神的渗透与融合
新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教育的同时,渗透了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责任感等人类精神文明的教育,使科学知识与人文内容相联系,达到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如“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的教学,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做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
1、凸显“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1).把“生活世界”作为化学课程内容的范围。给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加以组织,使化学”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
例如,学生提出为何擦亮了的铝饭盒蒸几次饭后又会变暗?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深刻理解了金属发生的缓慢氧化。
(2)新课程所提供的内容是与人类群体的生活经历,以及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不能通过灌输而获得,而需要通过反思人类的生存状态,以及个体生活方式来理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有关教育内容的东西或文本,而是把课程动态地理解为学生反思性和创造性实践来探寻人生意义的活动及其过程。
例如,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燃烧现象的探究,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浓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深刻了,懂得了如何让可燃物充分燃烧,如何安全用火和灭火,大大提升了学习化学知识的品位。
(3)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实施课堂教学。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我们不把学生视为书本知识的接受者,而是关注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注意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等基本的活动方式。“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这是当前十分重要的课程理念,是一名化学,教师进行课堂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的根本落脚点。
2、积极推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式”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改变了原有的按教材内容灌输的教学方式,加强实验教学,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展化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强调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把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和“多元化”
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个人思考,尝试运用学生成长档案袋、小论文、答辩、各式各样的小制作等多元化的评价形式。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并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更加重视对评价本身的再评价,使评价成为一种开放式的、持续的行为,确保了评价的自身不断完善。
第三篇: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新课程标准确立了化学课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一体化的课程教学目标。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摒弃旧的教育观念,让化学课堂脱掉枯燥、乏味、说教式的帽子,努力向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这一目标迈进,成为我们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反思化学课堂应该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说到根本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要让化学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就必须牢牢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摒弃填鸭式、强行灌输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那么,自主、合作、探究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教学中教师要做到
1、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在此,教师的引导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发挥作用,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例如:《氧气》这一课主要围绕“我们每时每刻
都要呼吸,氧气是怎么制取的呢?”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为此我采用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空气中有氧气,怎么获得?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们辩明是非,弄清楚制取气体需要什么装置,再进一步举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们一起讨论分析,寓理于例中,学生就自然会主动到书里寻找理由,寻找制取根据,并互相交换意见,合作探讨,最后解答。这样,学生在分析过程中、一个个问题的引导下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交流,达到心灵的碰撞、情感的升华,从而提高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充分发挥了引导的作用。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引导不能忽视知识点的及时生成和知识网络的构建,以便使学习更加有效。
2、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放权。学生能自学的知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有能力回答的问题留给学生自主思考作答,学生不容易回答的问题放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总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阅读习惯、独立思考精神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
3、丰富教学形式,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辩论式,记者采访等形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二、反思化学课堂应该是情感化的课堂。曾记得索利特尔富在他的《教育心理学》中说到:无论何时何地,对学生多一分期待、多一分认真、多一分信任、多一分鼓励,他们同样会给我们多一分的惊喜!我想这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也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才会出现。由于这种交流,学生也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明白了这个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例如:在以前的教学中一上课就板着脸批评、数落学生的现象经常出现,这样很容易使自己和学生间产生距离感,互相无法靠近。所以,在一节课的开始我试着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微笑的表情去激励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除了此种交流之外,我还学到了在不同的情境下给学生送去不同的眼神:当发现有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用目光去暗示、提醒;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胆怯、畏缩,用目光去鼓励、
支持;当学生犯错误时,目光应严厉而诚恳;当学生有所进步时,应换成赞许、信任的目光。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切忌用鄙视、厌恶、轻蔑的目光对待他们,那会损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换之用一种期待、信任的目光让他们看到希望、增添力量。现在的学生有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情感,他们需要理解,需要渲泄,需要沟通。把课堂看作情感交流的场所,用自己良好的情感激发学生说真话,培养学生强烈的爱憎、好恶之情,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唤起学生探索真理、积极向上的欲望是我们教师神圣的使命。再者教师在上课时微小的动作也能消除与学生间的距离。如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我不要站在讲台冷眼旁观,而是来到他们各小组,认真听,参与其中,有必要时可以在组内发言;看到学生开小差,可以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头,暗示其改正;上课与学生谈话时,要上身略有前倾。要让学生知道老师是真心真意地对待他们,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大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三、反思化学课堂应该重视及时有效的评价。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鼓励和信心的教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初中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自信,他们也不例外。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应拿起表扬的武器,帮助学生维持积极的情绪,树立我能行的信心。在我的日常教学中,有的课堂评价语言形式过于单一,只是简单的重复着“太好了!”“你真棒!”“你读的很好!”到底好在哪里?评价很笼统,针对性不强,缺乏一定的导向作用。要使课堂评价真正具有激励作用,要求教师课堂采用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杜绝笼统模糊、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评价,并对课堂评价用语提出了具体要求,课堂上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评价,即:要有针对性、启发性、真实性、引导性、激励性、艺术性等。
四、反思化学课堂不忽视学法的指导。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教师指导下得以充分发挥的。因此,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每位教师除了对
教法的研究外,还应更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研究。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我得到以下启示:(1)具体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如对初中化学材料分析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第一步,审问题,抓关键信息,确定“题型”。第二步读材料,抓关键词句,分层,确定“主题、中心、方向”。第三步,回扣教材,找到相关的原理或观点,确定“结合点、知识点”。第四步,组织答案,再确认“题型”。思路开拓的方法是:围绕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打开三条思路:
1、为什么?(原因)
2、怎么样(意义或影响)
3、怎么办?(措施方法)(2)通过典型训练题的典型示范作用,具体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解题的技巧、方法,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如鱼得水,游得轻松、畅快。
以上是我教学实际所谈的几点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化学课堂教学,努力向有效课堂这一目标迈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想只要我们教师遵从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够上好化学课。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反思(800字)
荐上教版
九
年
级
化
学
教
案
全
套
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很实用)荐化学
教
学
设
计
范
例
荐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案例与反思(3000字)荐初三化学教案
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第二单元课题
2氧气 教材分析
教材介绍了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认识到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说明了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物质。
学情分析
做好演示实验是完成本课题教学目标的关键,同时引导学生认真有序观察、记录、对比实验是突破难点的重要一环;学生的障碍点是观察实验准确描述现象,写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硫、磷、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4、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掌握用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美,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地
表达自己的观点。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演示实验。
2、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
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体验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创设情境 奥运圣火、海洋潜水、火箭发射等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观察,从
导入新课 动画场景引入 展示一瓶氧气;请学色、态、味等角度描述氧气的物理激活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下,从中可以反应出性质,并归纳。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板书: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过度:刚才我展示的那瓶无色气体,指导学生观察,总结验氧方法。是不是氧气?如何证明它是氧气呢? 板书: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生思维
实验导学
2、集气瓶底预先放了一些水,为什引导探索 么?
演示实验二:探究细铁丝在氧气中燃 烧。
提问:(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
现象是什么?(2)为什么要在集气
瓶底部先放一些细沙或水? 演示实验一:探究硫在空气和氧气中
1、观察到的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燃烧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
焰,在氧气中
燃烧发出紫色的火焰,有刺激性气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现
味的气体产生。讨论现象不同的原 象不同的原因。
因: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2、讨论得:为吸收二氧化硫气体,体现循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序
观察现象、表述现象;交流发言:渐进(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的认知
归 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2)防止反应生成的高温熔化物落律 下使集气瓶炸裂。
通过上面木条、硫磺、铁丝等物
分小组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并全班质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交流得: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化学这些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我们可以
性质比较活泼。总结出氧气的哪些性质?
过渡: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
归磷、硫、铁丝和氧气反应,请同学们书写文字表达式:
纳总结 分别写出这几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讲述:这几个反应都是由两种物质反
硫+氧气→
二氧化硫 应生成一种物质,这种反应叫做 化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合反应。
这三个反应还有另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物质和氧发生反应,我们就把分析讨论、理解以上化学反应的特分析讨论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征,归纳出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 得出结论 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概念。性。
教学反思:
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学习情景,精心设计学生的探究
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课教学任务,认真做到:
1、课堂设计与生活体验密切相联。“氧气”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应有计划地安排一个由已知到未知、由浅进到深入,并逐步使学生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这样,学生在以后探究别的物质时,才能使观察和描述全面、系统、深入。氧气学生已经很熟悉,就要联系实际生活,尤其是学生感兴趣的场景,比如奥运圣火、海洋潜水、火箭发射等动画场景引入,引起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激发兴趣。事实证明,这种引入的方式,的确起到了超乎想象的效果。
2、教学过程中,在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分析推论的体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虽为演示实验,更须提高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学生的观察、思维、探究能力都要得到最大的发挥,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通过问题质疑,生生互动等主动构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提高。知识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内容,它还是一种传输的载体。就这节课而言,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实验技能,环保意识,甚至还有合作意识,生存意识,科学方法等。
本文发布于:2024-02-25 22:52: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058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