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选择题答案92

更新时间:2024-02-23 18:35:13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3日发(作者:刁约)

2022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选择题答案

1、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江”指长江,词人由流逝的江水联想到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感慨万千。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

C.“小乔初嫁了”写英雄美人相得益彰,衬出词人年轻有为,风流倜傥。

D.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放,以大手笔描写了赤壁大战的恢弘场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衬出词人年轻有为,风流倜傥”错误。“小乔初嫁了”衬出的是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而非词人。故选C。

2、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古今异义词做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容易混淆,学习过程要注意识记与辨别,解题注意调动知识积累、结合句意辨识。A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项,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C项,古义:跟从并且;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D项,古今同义,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故选D。

3、有关《望海潮》一词,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一开头就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点出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所咏主题。

B.自“烟柳”一句开始,从多个方面描写杭州之美丽与繁华,例如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等。

C.“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与“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但词人缀以“竞豪奢”一语,表现了自己对普通市民奢侈生活的反感。

D.下片前半段专咏西湖,从湖山盛景、桂子荷花、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美好风貌。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有关《望海潮》一词,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但词人缀以“竞豪奢”一语,表现了自己对普通市民奢侈生活的反感”理解错误,“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没有反感之意。故选C。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B.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其皆出于此乎

C.于其身也-不拘于时,学于余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提供的句子,通过翻译句子,理解内容来确定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最后进行比较并根据要求选出答案。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第一个“其”,指示代词,那,那些;第二个“其”,副词,表推测,大概,或许。C项,第一个“于”,介词,对于;第二个“于”,介词,表被动,相当于“被”。 D项,第一个“乎”,介词,相当于“于”,在;第二个“乎”,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或“呢”。故选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加拿大短篇小说作家爱丽丝•门罗,有意思的是,获奖后,诺贝尔奖委员会和媒体都联系不上作家本人。

B.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C.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

D.打开莎士比亚戏剧集,如同打开百宝箱,使人眼花缭乱,处处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闪现着艺术的光芒。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

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B项,“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表意不明。可以有两种理解: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C项,“废品率下降了九倍”不合逻辑。下降”不能用“倍数”。D项,“处处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在“处处”前加“莎士比亚集”。故选A。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自己的骨肉在矿上

罢工,反对我。②去年,我市41家大型企业派人专程到西安翻译学院,表达了对210名大三学生的招聘 。③(向大海)你这么只凭 ,是不能交涉事情的。④这座楼本来就是一座“豆腐渣工程”,如果再在这破烂的楼体上乱挖乱建,

出现裂缝,后果将不堪设想。

A.鼓动 意向 意气 一旦

B.鼓动 意见 义气 一旦

C.鼓吹 意向 意气 一经

D.鼓吹 意见 义气 一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

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①鼓动:指以言语或行为使他人有所行动。是一种宣传活动,指运用口头、书面语言激起人们的情绪,以达到特定的宣传目的。鼓吹:提倡鼓动;赞扬、宣传。语境有“煽动”的意思,填入“鼓动”。②意见:指对事物的看法;意向:则指行为、动作的意图、目的。语境“表达了对210名大三学生的招聘”,填入“意向”。③意气:指意态、气概;恩义、情谊。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语境着眼于鲁大海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应选用“意气”;④一经:指只要经过某个步骤或者某种行为,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表示条件关系;一旦:则用于未然,有“要是有一天”之意,表示假设关系。语境“出现裂缝”,填入“一旦”。故选A。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司语意义及用法。

7、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枫叶狄花 添酒回灯 转轴拨弦 低眉信手

B.杜鹃啼血 间关莺语 凝决不通 银瓶乍破

C.整顿衣裳 秋月春风 暮去朝来 曲罢悯然

D.忧愁暗恨 年长色衰 飘沦憔悴 恬然自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辨析和修改能力。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A项,狄—荻B项,决—绝D项,忧—幽 飘—漂故选C。字形题方法指点: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2、要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对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分析、理解得比较好,就能准确判断出词语的书写正误与否。3.了解成语典故。成语形成之初往往与某个典故相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必须追本溯源,这样才不会混淆。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__________;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①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②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③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④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⑤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⑥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

A.①④⑥③⑤②

B.③⑤②①④⑥

C.④⑥②⑤③①

D.⑥③①②⑤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类连贯题,应注重分析空格前后的内容。空格前的内容解释“木叶”和“树叶”在概念上没有区别,空格后内容探究的是“木”字,即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木”。由此可以得出空格中的六句话的前半部分应该探讨“木叶”与“树叶”,后半部分应与杜甫的诗句相关。“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与后句构成转折关系,并且探究的是杜甫的诗歌,据此可知④排第一;然后根据“木叶”“树叶”可知,先分析“树叶”无人

过问,后分析“木叶”不断发展,⑥在④后;“大胆的发挥创造性”与“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联系紧密,②⑤相连;“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前后是承接关系,③①相连。据此排除ABD。 故选C。

9、下列各项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B.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C.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底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

D.正门之上有一愿,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合在语言表达中起表情达意的辅助作用,要求考生平时积累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能依据句意、语气、语言结构、书写位置等正确使用或改正标点符号。A项,应将两个问号改为句号,因为这两句虽有疑问词“何”,但不是疑问句。B项,应将第三个逗号,即“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之间的逗号改为顿号。C项,应将最后一个逗号,即“荣国公贾源”后的逗号,放在相邻的反引号的后面。故选D。解答标点符号题需注意通过做练习,探求规律,掌握方法。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弄清功用。2、揣摩语气。3、分析结构。4、紧扣语境。 5、理解句意。6、留意套用。7、注意比较。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未来的数字货币要在保护隐私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之间找到平衡点,尤其针对洗钱、恐怖主义等犯罪行为要保留必要的遏制。

B.中美母语基础阅读教育之间的差距,曹水军老师认为,并不能怪学生,因为更荒谬的现状是,“不少老师自己都不读书。”

C.这个春节,铺天盖地的红包雨,让老人们也参与进来。通过微信,支付宝聊天的互动,他们发现了与儿女信息交流的新渠道。

D.目前“延迟退休方案”仍在制定中,需要综合考虑包括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劳动者受教育年限、人口预期寿命等多种因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A项,“尤其针对洗钱、恐怖主义等犯罪行为要保留必要的遏制”成分残缺,“遏制”后加“手段”。B项,“中美母语基础阅读教育之间的差距,曹永军老师认为”,中途易辙,可在句首加“对于”,或改为“在曾永军老师看来”。D项,“需要综合考虑包括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劳动者受教育年限、人口预期寿命等多种因素”句式杂糅,改为“考虑包括……在内的多种因素”或删去“包括”。故选C。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1、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大王来何操

C.但见悲鸟号古木

D.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特殊句式的把握辨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及特点,然后分析所给选项,选出答案。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以及被动句,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B项,“大王来何操”与例句“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均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来操何”“为胡”;A、C、D三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分别为“于上青天难”“但见悲鸟(于)古木号”“又闻子规(于)夜月啼”。故选B。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盛鱼饵的匣子被藏在小船的船艄下面, , , , , , 。①因为露水对这些东西不利②但他认为,把一把鱼钩和一支鱼叉留在船上实在是不必要的③那儿还有那根在大鱼被拖到船边时用来收服它们的棍子④再说,尽管老人深信当地不会有人来偷他的东西⑤不过还是把桅杆和那些粗钓索带回家去的好⑥谁也不会来偷老人的东西

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②①⑤⑥④

C.②⑥③⑤①④

D.②⑤③⑥④①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本题答题时要注意所给句子中的关联词,如“因为”“再说”“尽管”“不过”等,借此把握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①句是讲述“把桅杆和那些粗钓索带回家去的好”的原因,所以必须紧跟⑤句。由此排除B、D两项。与④句“尽管”照应的应该是②句中的“但”,两句构成转折关系。由此排除C项。故选A。

13、依次填入下面①—④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①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②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③他本来也以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④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A.; ; 。 。

B., ; ; 。

C.; ; 。 :

D.; ; ; :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这句话分别介绍了祥林嫂的婆婆、小叔子、丈夫的一些情况,呈并列关系,应用分号隔开,最后一句是总结,所以前边用冒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标点符合考核的重点是冒号和引号的套用,以及逗号、顿号、分号的层次关系,在就是省略号和“等”顿号和“和”等不连用,括号、破折号、冒号的区别等,要重点记忆规则。

14、有关《望海潮》一词,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一开头就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点出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所咏主题。

B.自“烟柳”一句开始,从多个方面描写杭州之美丽与繁华,例如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等。

C.“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与“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但词人缀以“竞豪奢”一语,表现了自己对普通市民奢侈生活的反感。

D.下片前半段专咏西湖,从湖山盛景、桂子荷花、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美好风貌。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有关《望海潮》一词,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但词人缀以“竞豪奢”一语,表现了自己对普通市民奢侈生活的反感”理解错误,“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没有反感之意。故选C。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举孝廉不行

B.上下肃然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衡下车,治威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今异义词的能力。A不行:古义是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B 肃然:古今同义,都是十分恭敬的样子。C方面:古义,方向;今义,

相对的、并列的人或事物中的一方、一部分。D下车: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故选B。

16、下列有关宋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作“填词”或“倚声”。词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B.词有词牌,即曲调。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

D.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按词的写作风格分类,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陈亮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柳永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这种题需要平时积累,时常记诵。答题的时候认真审题,比对选项,不要放过细节,出题时往往会在极微小处设置错误。D项,“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陈亮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柳永等”,表述有误。陈亮属于豪放派,柳永属于婉约派。故选D。

17、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

B.木直中绳,以为轮

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文言文通假字的能力。解答此类型的题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特别是常见的通假字,然后根据通过字音或字义推断通假字。A项,翻译为君子的本性和别人没有不同。其中“生”同“性”;B项,翻译为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用火烤使它弯曲成车轮。“鞣”同“燥”;D项,翻译为即使经过太阳的暴晒,也不会恢复原来挺直的样子。“有”同“又”。故选C。

1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等闲”与“秋月春风等闲度”中的“等闲”一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等闲之辈

D.不可等闲视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能力。B项与题干中的“等闲”是“随随便便”的意思;A、C、D三项的“等闲”都为“平常”“普通”的意思。故选B。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有学问的人 君子生非异也 生:生命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学:小的方面要学习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知识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寄托:容身,安身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普通人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学问广博精深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传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平时课上的积累,还有就是联系语境理解词义。A项,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学者,古指求学的人;君子生非异也: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生,同“性”,资质、禀赋。两个词语解释都有误;B项,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的方面去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知,同“智”,智慧。“知”解释有误;C项,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寄托:脱身,安身;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跟圣人相差很远。众人:普通人。解释正确;D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博学:广泛地学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受:同“授”,传授。“博学”解释有误。故选C。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长征沿线各地在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活动中,广大干部群众讲述长征故事,歌颂长征英雄,践行长征精神,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B.要让所有的农村孩子分享教育公平的阳光,政府就必须搭建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

C.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质安全摸底工作已完成,有关部门在按照“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原则指导下,落实责任主体,保证用水安全。

D.《新华字典》1953年编纂完成,历经11次修订,日前以5获得“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两项吉尼斯纪录。

【答案】B

67亿册的总发行量【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长征沿线各地在……中”成分残缺;C项“在按照……的原则指导下”句式杂糅;D项“获得……纪录”动宾搭配不当。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如D项“获得……纪录”动宾搭配不当。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如本题C项“在按照……的原则指导下”句式杂糅。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2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老人与海》中的老头儿即使最后一手拿鱼叉,一手赤手空拳,也不退缩,仍与鲨鱼搏斗。②由于与鲨鱼战斗的时间长,老人躺在小船中休息时,发现腿上已经遍体鳞伤了。③虽然大马林鱼被鲨鱼吃掉许多肉,但是老头儿没有与海垂头丧气。④老头儿说要带领孩子出海捕鱼,孩子听了,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致勃勃的马一样奔跑了起来。⑤另一条鲨鱼原是忽隐忽现的,这时又张开了大嘴扑上来。⑥老头儿看见它来到,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而且为所欲为的鲨鱼。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要把握词语的使用对象、情感色彩等,再分析句子的语境,看是否正确。“赤手空拳”,形容两手空空,一无所有,语境是说“一手”空空,显然是望文生义;“遍体鳞伤”,满身都是像鱼鳞一样密集的创伤,形容伤势非常重,这里说“腿上遍体鳞伤”显然不当;“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意懊丧的神情,使用正确;“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此处想形容情绪热烈,不合语境,应该使用“兴高采烈”,指兴致高,情绪热烈;“忽隐忽现”,忽而隐藏不露,忽而又显现出来,使用正确;“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使用正确。故选C。

22、对文章层次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开始到“我不能过分欺骗自己了”是第一部分,写斗鲭鲨及斗死鲭鲨后的心理活动:决心不被打败。

B.到“也许结果会很好的”是第二部分,写老人斗鲭鲨及斗死鲭鲨后准备继续战斗。

C.到“里里外外”“都累乏啦”,是第三部分,写斗死鲭鲨后的困难处境。

D.到课文结束是第五部分,写老人的劳动果实被鲨鱼抢夺净尽,老人最后空手回到家里,斗争失败。启示人们,人在与自然斗争的时候,有时是无能为力的,这也是小说的现实意义。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给文章划分层次的能力。先读懂文章内容,再从这些方面思考:文章的结构特点;时间先后的顺序;地点的转移(即空间位置的变换);故事

情节的发展;思想感情的变化等。题干要求选择对文章层次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项,错在:启示人们,人在与自然斗争的时候,有时是无能为力的,这也是小说的现实意义。这完全曲解了作品的旨意。作者写老人桑提亚哥与鲨鱼殊死搏斗,展现的就是不屈不挠的斗争和不畏惧失败,永不放弃的信念。故选E。

2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含有通假字的一项”,这是针对通假字设题。判断语句中是否存在通假现象,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握语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申义等解释时,就要考虑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B项,“受”,通“授”,传授,教授。ACD三项中没有通假字。故选B。

24、下列各项中,对相关词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写长昼难挨,于环境和气氛的描写中,表现了词人的孤独寂寞之感。

B.“佳节又重阳”点明节令。重阳节是团聚之节,团聚之节偏不团聚,于是孤单寂寞之感油然而生。这一句是全词的关键句,作者对丈夫的脉脉相思,全于此一句暗示出来。

C.“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两句从夜间情景落笔,写因天气寒冷诗人夜半被冻醒而难以人眠的情景。

D.“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接抒写了诗人的凄苦心情,集中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不要说此情此景不伤人啊!当西风把帘子吹起的时候,你看,篱畔的菊花正茂,而我自己却(因思念丈夫而)憔悴了许多。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题考查赏析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这首词,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赏菊情景。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尤其是结尾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C项,这句词主要是写作者孤眠独寝的凄苦之感,而不是为了表现天气寒冷的情景。故本题选C项。

2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 。

A.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逃避现实生活

B.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脱离现实生活

C.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离开现实生活

D.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结合“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分析,“躲避现实生活”正是别里科夫人格的写照。故选D。

2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当水温降低到一定阀值时,微囊藻营养体下沉至湖泊底部(多为单细胞生物),并继续保持以营养体的方式度过冬季。

B.他们演奏的作品是梅西安在战俘营里写的《时间终结四重奏》,《时间终结四重奏》这个标题的典故出自《圣经·启示录》。

C.这是一只多么神奇的枯叶蝶:从右边看是蝴蝶,从左边看却似桔叶;飞翔时看是蝴蝶,落地时却又像一片枯叶。

D.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的项目十分丰富,既有赛马、赛车、赛跑等径赛项目,又有跳高、跳远、标枪等田赛项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然后根据自己的识记,浏览选项,排除有错误的句子即可。A项,“(多为单细胞生物)”应放在“微囊藻营养体”后;B项,后一个“《时间终结四重奏》”的书名号改为引号,《时间终结四重奏》后的逗号改为句号;D项,应将“赛车”后的顿号改为逗号。故选C。标点符号用法的复习与备考,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辨认识别上。首先应弄清楚16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知道哪几种在实际运用中易混易错,然后选择相应的练习题进行训练,通过练习,探求规律,掌握方法。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几点:1、弄清功用。切实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独特功用,特别是对于那些易混淆的标点,更要掌握它们的用法,从而正确地使用和判断。2揣摩语气。判断句子的语气要从整个句子去考虑,不能只看其中的一些词语。如有的句子虽有疑问词,但

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只能用句号,而不能用问号。3、分析结构。句子的结构影响着标点的使用。如单句内部不能用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同样,复句的各分句之间,不能使用顿号。4、紧扣语境。标点在一定语言环境里有一些变通的用法。如:①我们清楚地看到,上海广大人民群众在这次抗洪斗争中为江浙人民做出了重大贡献。②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同是动宾之间,一者用逗号,一者用冒号,为什么?①句用逗号的条件是,宾语是一个比较长的主谓词组,不用逗号隔开,读起来就会感到吃力。②句用冒号的条件是为了强调宾语的重要性,因而把它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上。5、理解句意。审视标点的正误要和正确理解句意结合起来。如:老杨,请您稍等一下!“稍等”说明语气比较舒缓,既然是语气舒缓的祈使句,那么末尾就该用句号,而不是感叹号。6、留意套用。所谓“套用”是指在标点使用时,有不少情况是点号和标号连在一起使用,最常见的有引号与句末点号的套用和括号与点号的套用这两种。它们的位置关系都有一些要求,要留意。7、注意区别。如冒号中总说与分说的用法,容易和破折号中表示说明或注释的用法相混淆。同时,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而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分说部分删去。从语气方面分析,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时,中间的停顿时间较长;而用破折号表示注释时,则没有停顿时间或停顿时间很短。

27、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恋(liàn) 孪生(luán) 诞生(dàn) 涎皮(yán)

B.烫手(tànɡ) 熨帖(wèi) 刹那(chà) 刹车(shā)

C.赢得(yínɡ) 羸弱(léi) 依赖(lài) 水獭(lài)

D.罪孽(niè) 分蘖(niè) 履行(lǚ) 颠覆(fù)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

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A项,“涎”应读xián,B项,“熨”应读yù,C项,“獭”应读tǎ。故选D。

28、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覆盖 神密 奄奄一息 与世隔绝

B.附着 荒芜 辽阔无垠 尘埃落定

C.边缘 篷勃 穿流不息 磨肩接踵

D.闪铄 想象 茫无际崖 面目全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辨析和修改。字形题方法: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要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2、要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比较。3.了解成语典故。成语往往与某个典故相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要追本溯源不会混淆。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A项,神秘;C项,蓬勃、川流不息、摩肩接踵;D项,闪烁、茫无际涯。故选B。

29、下列对诗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化用了《诗经》中周公事,诗人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建业的雄心。

B.《梦游天姥吟留别》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富有现实主义色彩。它完全突破了一般送别、留别诗的惜别伤离的老套,而是借留别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

C.《登高》前两联虽然极力描写秋景,但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颈联中的“悲”和“独登台”不仅暗合首联的“哀”,而且表明了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D.《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类。前者如词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反衬周郎;后者如以“雄姿英发”的周郎陪衬“早生华发”的词人自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词内容,鉴赏诗词手法、语言的能力。A“《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化用了《诗经》中周公事”错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不是源自《诗经》,而是源自《史记》中“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的典故。B“《梦游天姥吟留别》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富有现实主义色彩”错误,应该富有“浪漫主义色彩”。D“前者如词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反衬周郎;后者如以‘雄姿英发’的周郎陪衬‘早生华发’的词人自我”错误,应该前者为正衬,即陪衬,后者为反衬。故选C。

30、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而耻学于师 ②其皆出于此乎 ③于其身也④师不必贤于弟子 ⑤不拘于时 ⑥学于余

A.全相同

B.各不相同

C.只有①⑥相同

D.只有②③⑤相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①“而耻学于师”中“于”是介词,向;②“其皆出于此乎”中“于”是介词,从;③“于其身也”中“于”是介词,对于;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中“于”是介词,比;⑤“不拘于

时”中“于”是介词,被;⑥“学于余”中“于”是介词,向。只有①⑥相同。故选C。

本文发布于:2024-02-23 18:35: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044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考查   句子   本题   分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