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全教案

更新时间:2024-02-23 16:19:30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3日发(作者:宁超男)

《春》全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1课

班 黄扬帆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认识这篇散文的写景思路;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修辞手法进行鉴赏,体会语言运用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体会行文线索;品味语言,学会运用修辞。

三、教学难点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感受课文写景的语言美感,并将相应的修辞手法运用到实际当中。

四、教学方法

导学法、互动法、交流法

五、课时安排及任务

分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为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结构进行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为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修辞手法进行鉴赏,体会语言运用的魅力。

第一课时

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都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了很多有关春天的课文。尤其是那些描写春天的诗句,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像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等等。春天里万物复苏,大自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春风细雨、鸟语花香,春天的景色在作家笔下常常令我们读者更加地陶醉。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散文大家朱自清的世界,看看他笔下的《春》,有着怎样的魅力!

课堂: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春》。在这篇课文中,朱自清先生运用了大量优美的语句来描写春天的景色。下面,我们先来听听课文的音频,边听边标记出课文的自然段。

《春》配乐朗读.mp3

师:在朱自清先生笔下,课文中描写春天的语言真是太美了。好了,做完标记,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呀?请大家一齐回答我好吗?

生:(齐声)十个自然段。

师:课文总共有十个自然段,是的!很正确!同学们,十个自然段篇幅较长,我们不妨把它分为几个部分来帮助我们更轻松地学习。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通读一遍课文,快速地给课文进行分段。。。。。请问同学们分好段落了吗?分好段的请举手。嗯,还有三四位同学没有分好,请抓紧一下。

师:好了,下面,我们来一起分享一下“分段”的结果。请问有哪位同学愿意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方案A (学生举手回答)

师:某某同学,请你来谈谈你是如何对课文进行分段的?

生:老师,我把第1自然段分为第一部分、第2到第7自然段分为第二部分,第8到第10自然段分为第三部分。

师(点头):嗯!分得不错,可以讲讲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吗?

生:老师,我是按照“总-分-总”的形式对课文进行分段的。课文第一自然段和后面的第八~十自然段都是总写“春天”,中间的段落都是对春天里的具体景色进行描写。

师:嗯嗯!这个想法非常好,请坐下。

方案B(没有学生回答,结合中学阶段的学生心理,这种可能性更大)

师:看样子,大家都有点不太肯定自己的答案。那么,我先来谈谈自己是怎样分段的。我们看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第一段开篇写道“春天的脚步近了”;接着从第二自然段开始,课文具体描写了春天里的“山”、“水”、“小草”、“春风”、“春雨”等景色;而到了最后三个自然段,作者更是集中对春天进行了一番由衷的赞美。~~同学们静悄悄的,看样子是和我的分法“英雄所见略同”咯!

教师同时进行板书,引导同学们一起回答:课文的这三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盼望;春天的脚

盼春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山、水、小草、桃树、杏

树、梨树、蜜蜂、蝴蝶、野花、杨柳、鸟儿、春雨、风筝等

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

赞春

师:这样的划分方法是不是和大家的一样呢?

生:是!

师:同学们,看样子我们真的是“英雄所见略同”呀。那么,在朱自清先生

笔下,春天是那样地美丽,课文中描写春天的句子十分地优美,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了他对“春”的各种情感,请大家看看板书,如果用三个短语来概括课文的这三部分内容,我们可以怎么归纳呢?

师:课文中的第一段中连续用了“盼望着”这样的字样,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用“盼春”来进行归纳呢?接着,在课文的第二段中,课文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里的景色,我们可以用“绘春”来进行概括。而在第三段中,朱老先生直抒胸臆,将春天比喻成“娃娃”、“小姑娘”“青年”这些可爱的充满活力的意象,是不是很有气势地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呢?

师:请同学们结合板书内容做好笔记。下面,让我们结合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这篇优美的散文。

作业:

1、熟读课文,结合板书内容,整体感知文章结构;

2、找出课文中你觉得描写得很优美的语句,并谈谈为什么这样认为?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将文章段落结构进行划分,明确了《春》这篇课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同时,我们也明确了作者在这各个部分中所倾注的情感。首先,让我们来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用心地体会这样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

师:作者运用十分优美的语句来描绘春天里的景色,毫无掩饰他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对于一篇写景散文,朱自清先生在语句方面的处理上,恰当地运用了不少修辞手法。请同学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一步完善我们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待会儿选派小组代表来进行回答。

拟人:

师:好了,讨论时间结束。请第一组的同学选派代表来回答。

生:老师,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

师:哦~请问具体表现在那些语句上呢?

生: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春天的脚步近了”,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的到来写活了。

师:嗯,回答的真不错!大家鼓个掌!还有呢?

(接下来,可以引导这名学生继续讲(或者让其他学生补充回答)运用了“拟人手法”的句子,文章的第一二部分的自然段中对于春天景物“小草”、“蜜蜂”、“春雨”等的描写,也运用了相应的拟人手法)

比喻:

师:除了拟人手法之外,各个小组还是否有别的意见呢?

生:老师,课文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像课文中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中,把这些果树的“红花”比作“火”、“粉花”比作“霞”、“白花”比作“雪”。

师:嗯!找得很好!你是抓住了“像”字来判断比喻手法的吗?

生:是的。

师:对啦,一般情况下,诸如带有“像”呀、“犹如”呀、“好比”呀等等字眼的语句,往往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此外,像课文中描写春雨的语句同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样可以引导这名学生继续讲(或者让其他学生补充回答))

排比:

师:看来大家的小组合作十分热络哟,这么快就找到了带有“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哟!”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

直接来讲讲另一种修辞——“排比”,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样也发现了它的存在哟。

(师生互动,共同学习的教学方式,或许更容易为学生接纳吧。)

师:在这篇课文的第三部分,即第8到第10自然段,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春”的到来写得充满了生命力,三个排比句式,加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使得读者更受震撼,更能感受到朱自清对“春”的由衷的喜爱之情。

师:在这节课中,我们在把握课文内容结构的基础上,对课文的句子进行了更为具体的鉴赏。“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往往能够在许多文章中得以运用,而“排比”手法虽然相对较少,但是我们同样需要体会它的“增强语势”的作用。最后,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景。

作业:

1、摘抄好词好句;

2、选择包含三种修辞的语句进行背诵。

3、以《春》的修辞手法为示例,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描写“夏天”的语句。

本文发布于:2024-02-23 16:19: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043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课文   运用   进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