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三明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更新时间:2024-02-23 05:37:42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3日发(作者:柯岩)

2022-2023学年福建省三明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诗绘景。“野芳发而幽香,①__________,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是欧阳修对山间四季风光的概括,给人美学享受。“②__________,枳花明驿墙”是温庭筠对早行的山野情趣的描绘。“浮光跃金,③__________”是范仲淹对洞庭湖的月夜美景的最佳写照。

诗言情。从“④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感受刘禹锡面对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从“长风破浪会有时,⑤__________”中体会李白的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从“秋草独寻人去后,⑥__________”中感受刘长卿的寂寞怅惘之情。杜甫在月色中融入了主观情感,从“⑦__________,⑧__________”(《月夜忆舍弟》)能体会其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怀。从苏轼的“⑨__________,⑩__________”(《水调歌头》)中感受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江南秋末冬初的天气仍是宜人的,无边的落木纷然而下,有些落寞,但天空依然高远,青山依旧凝绿,远非北方的一派甲 (A.萧索 B.繁盛)。这江南的初冬如袅袅的佳人,穿上一件夹袄,显得更加雍róng① (A.容 B.荣)起来。

苏东坡说过:“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碧云天,黄叶地的景象,自然是秋兴华彩乐章的尾声,乙 (A.余韵未绝 B.绕梁三日)。放眼苏州城乡内外,绿水白波,涟漪荡漾,丰盈不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青色苍茫之中,天平山下的枫叶忽地燃起一片火焰,在秋风中猎猎飞,天平山看枫叶,古人有最富色彩的一则记载:“冒霜叶赤,颜色鲜明,夕阳在山,纵目一望,仿佛珊瑚灼海。”

秋末冬初的江南真是个赏心悦目的季节,大自然在临近休憩② (ǎn B.qì)的时候,再次给了人们一个惊喜。枫叶与菊花,营构了地面、天空中绚丽明净的色彩和拒霜耐寒的品格提醒。

(1)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山色不寒 ②绿意犹存 ③树头枝梢 ④仿佛五彩着色 ⑤层林尽染

A.①⑤④③② B.①④②③⑤ C.③④②⑤① D.③①④⑤②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3.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朝奏”而“夕贬”可见获罪之快,隐含作者忧愤之情。

B.额联中“除弊事”“惜残年”坦陈心志,不惜残年,忠君之心弥坚。

C.尾联中诗人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表现了诗人看淡生死的达观之情。

D.全诗如行云流水,奔放不羁,又抑扬顿挫,笔势纵横,极富表现力。

4.“‘雪拥蓝关马不前’即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

解释加点词语。

_______________

(1)湖中人鸟声俱绝.(2)是日更定矣 _______________

.(3)及下船 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

B.选文文笔简练,“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传达出悠远阔大的境界。

C.选文结尾舟子说“痴”与“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D.选文第二段写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8.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胎记

郑宪

①发现父亲的胎记,是在他92岁时。那天,我帮父亲上厕所。他颤巍巍的,步履极细碎,帕金森病的缘故。僵直的手,无法照顾到自己。他对我轻语:“你帮我。”我扶他上坐便器。我站着,他的头微靠着我的肚子。

②父亲原来的手下,曾回忆父亲的过往。一个说,郑主任多才多艺。他喜欢乒乓球,球艺佳。神出鬼没的球技助他在卫生系统屡摘奖牌。另一个说,郑老师英文打字堪称一绝。他使用的是十指打字法,盲打,斜瞟文稿,手指如长了眼睛。

③而那天,我在坐便器前手忙脚乱,他向前弯腰,我也弯腰向前,整个人附在父亲的后背,两人叠在一起。在他起身前的刹那,我的脸和他后颈有小半尺之距,眼光直击那部位,那一大块的赭红一下惊悚了我;比我的巴掌还要阔大,印在他后颈上。

..④我问母亲,这比我巴掌还大的赭红,是什么?小时候曾经烫伤后的印痕,还是受迫害年代里的遗留?母亲有点惊异:那是你父亲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胎记啊。

⑤深度回想,才依稀记起,应该至少两次,我隐隐遇见了父亲“藏匿”于颈后的胎记。

⑥先是我35岁不到的时候,他也就60多岁——20世纪80年代末的仲春日,我们祖孙三人,骑两辆自行车去植物园。那时父亲的脸,皱纹很淡,脚劲十足,浓发依旧很黑,坚挺的鼻梁上架一副宽边眼镜。太阳当头,父亲骑得满脸赤红,尤其汗津津的颈后一大片,红得刺目。我突然担心地问他:“你是不是高血压,脸红脖子红?”他很不高兴:“你讲话不要瞎七搭八(上海方言,有胡说之义)。”他如此气昂昂地说,我便不再关注他颈后那片红。

⑦还有一次,是上海世博年,父亲84岁,我们开始担心他的身体:该不该带他去参观这场声势浩大的现代展览盛宴?父亲对新事物的好奇和积极参与的态度一直贯穿他的生命。他去了,但他走路的步伐开始变小——“老态龙钟”向他袭来。

⑧那天,我们说:“你坐轮椅上,享受。”他很反感。虽然坐轮椅,但一进馆,他依然坚持自己迈步。走了七八个国家馆,两个中国主题馆。到最后的德国馆,父亲依然坚持自己走着看互动展项。不知是累,还是腿的问题,一个趔趄,摔了。我急忙出手搀扶父亲,脸凑向他的肩颈,又望见他颈后那一片红。但还来不及定眼看,他已右手撑地,一跃而起,瞬间转过头来,对着我,脸上写满不服和倔强——我好着呢。

⑨现在想起,我真的很少凝视父亲。我从来说不出我爱父亲之类情感外露的话。我长年对父亲的称谓是“老爸”,后来,还会叫“老老头”,以示一种别样的亲热。

⑩很久以前,父亲不陪伴我们,也不要我们陪伴。我们之间保持相对的独立。前些年,他开始说一些需要我们在身边的话,并看重我们一次次的探望,他的眼光开始有了一层加一层的痴痴依恋。而我呢?我总有许多的忙碌,前往探望时,眼光对他,最多只是匆匆的几瞥。

⑪父亲终是走了。多少父亲曾经的故事,有色彩的,有激情的,有跌宕的,我却都懵懂不知,就如父亲颈后那巴掌大的胎记……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9.

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围绕一个重要的形象“父亲的胎记”来展开,切入点小,所见者大。

B.第③段“惊悚”原指“惊慌恐惧”,这里写“我”看到胎记时十分震惊。

C.第⑩段里写老去的父亲对“我”日渐珍重、依恋的情感变化,耐人寻味。

D.本文以真挚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素朴而有感染力的语言打动读者。

10.“我”有两次差一点发现父亲胎记的经历,请简要概括。

11.第②段的插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1)他去了,但他走路的步伐开始变小——“老态龙钟”向他袭来。(品味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但还来不及定眼看,他已右手撑地,一跃而起,瞬间转过头来,对着我,脸上写满不服和倔强——我好着呢。(从人物描写手法赏析句子)

13.本文充满了反思的意味,而朱自清在《背影》一文中,也反思自己“聪明过分”,其原因是否一样?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爱国的内涵

①爱国是人类共有的感情,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和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的美德。新时代,我们青少年更应该懂得爱国的内涵。

②爱国的内涵是什么?陆游在《病起书怀》中用一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了最好的诠释。历史上,屈原流放中仍眷恋楚国,苏武牧羊数十年心志不变,都是炎黄子孙爱国的写照。

③爱国的内涵是什么?曹植在《白马篇》中说得明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荡气回肠。近代无数仁人志士正是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之歌。爱国就是要以身许国,不存杂念。这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灵魂。

④爱国的内涵是什么?西汉名将甘延寿流传千古的名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最有力的回答,为保卫祖国的河山,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无数中华儿女执着坚守,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戚继光,一代名将,面对倭寇入侵,奋起组建“戚家军”,潜心操练,英勇奋战,终将倭寇赶出国门;李文波,一个普通的南海守礁士兵,二十年坚守,他从健壮小伙变成了两鬓斑白的“小老头”,他就是守护祖国的一块坚不可摧的磁石!爱国要以维护祖国统一为己任,这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⑤爱国的内涵是什么?爱国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是世界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魏六朝歌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

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爱国要以敬重的态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

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幸福和谐的社会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征途上,我们肩负重任,作出自己的贡献。

1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从“爱国是人类共有的感情”切入,引出议论对象“爱国的内涵”。

B.第③段采用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爱国的内涵。

C.第⑤段从目的和行动上论证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紧迫性。

D.全文从四个层面进行了论述,层层递进,结构清晰完整。

15.爱国的内涵是什么?请依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16.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某校就学校教育与网络在线教育效果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项目

课堂参与度

课堂体验感

学习自主性

学习效率

学校教育满意率

84%

76%

79%

88%

在线教育满意率

32%

37%

45%

27 . 5%

【材料二】智慧教育共同体的打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构建“智慧教研平台”。教师通过网络形成一个泛在型的教研共同体,通过合作分享进行深度教研,并将教研成果进行固化,形成相应的微课资源和评价资源(例如作业等),依托网络实现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从而优化教师教学。

②构建中小学生“在线学习中心”。“在线学习中心”依托5G技术及NR、AR技术,虚拟教室空间的现场感,让学生身临其境,可以完全沉浸式地在虚拟环境中学习。“在线学习中心”支持学生登录后从互联网海量的资源里筛选学习资源,从而提高学习的精准性。这个学习流程需要学生首先对知识与能力水平进行自测,计算机会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自测结果进行精准分析,然后依据分析结果,将标签化了的微课学习资源进行智能匹配,学生对计算机智能匹配的微课学习资源进行自主选择后,即可点击听课。这样,就真正实现了对学生的个性化、精准化在线教育的服务。

③利用全市“人人通”智慧教育共同体平台,构建联系学生、家长和教师等多方面的教育大平台,将家庭、学校紧密关联起来,形成一种虚实结合的未来学习形态,打造智慧教育共同体。

(节选自《智慧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材料三】“停课不停学”期间,“在线学习中心·同步作文”平台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同写一道作文题”网络作文活动。参加活动的五万多名学生通过网络提交作文,近千名老师在网络上对学生作文从“审题”“立意”“选材”“内容”“结构”“语言”等六个方面进行批改。平台对批改后的文章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针对学生的个性化作文分析报告,并通过智能匹配的方式,向学生推送适合自己写作个性的范文。

(摘自某网络媒体新闻报道)

1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构建“智慧教研平台”,有利于学生的相互合作,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B.构建中小学生“在线学习中心”,可以让学生沉浸式地在虚拟环境中学习。

C.智慧教育共同体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优化教师教学、方便家校沟通。

D.综合三则材料,说明智慧教育新形态正在蓬勃发展,并不断展现其优势。

18.根据【材料一】图表中的相关内容,概括学校教育满意率与在线教育满意率之间的关系。

19.小玲因为感冒无法去学校上课,请你根据【材料二】为她完成“在线学习流程图”的设计,方便她在家学习。

20.

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填写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

项目

关注人物

《艾青诗选》内容节选

……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阅读笔记

选文中的“你”是:①

______

关注意象

诗人笔下的“礁石”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② ______

结合其他诗篇,说说像“礁石”一样具有独特意义的意象:③ ______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21.

作文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小草的坚韧;“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竹子的坚韧。坚韧的精神,不仅在于“坚毅、勇敢”,更强调“韧性、韧劲”。生命需要韧劲。有韧劲的人,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都能坚定信心,坦然面对,勇敢前行;没有韧劲的人,遇到困难时,往往灰心气馁,畏缩不前,一事难成。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受呢?

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本文发布于:2024-02-23 05:37: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041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父亲   学生   学习   进行   爱国   资源   教育   胎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