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短歌行》的结构特征与赏析-精选文档

更新时间:2024-02-21 18:28:53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1日发(作者:利翠英)

曹操《短歌行》的结构特征与赏析-精选文档

曹操《短歌行》的结构特征与赏析

曹操出生于官宦家庭,自幼就就接触政治,二十多岁时就被举为孝廉,在洛阳地区从政。在此执政期间,他严惩贪官污吏,办事严格按照行文规定,公正执法,从不包庇腐败行为。东汉末年,汉朝的衰败,政府的无能,造成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壮大,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连年的战争让百姓困苦不堪,评定战乱,统一南北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原来以叙事为主的乐府诗歌,不能满足人们抒发个人的情感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促进了新的文学体裁的产生和发展。建安文学作为这样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反应了社会的现实问题。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建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代表作――《短歌行》,以铿锵有力的字调,抒发了作者统一南北的决心和对招揽人才的渴望。

对于《短歌行》产生的具体时间,历史学者们有着很多种不同的观点。其中两种观点被讨论的较为激烈。一种观点认为此作品产生于建安十三年,发生在赤壁之战前,持此种观点的人认为,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分析,战争胜负的不确定性,和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的迫切性,使得诗人心中感慨万千,由此写下了著名的拟乐府作品《短歌行》。不过这种说法是《三国演义》中的说法,其正确与否值得考证。也有一种说法是认为《短歌行》产生于赤壁之战后,学者们认为那个时期曹操经过了连年的征战,基本上

稳定了北方的局势,形成了北方统一的局面。但由于孙权在南方的势力比较强大,南北抗衡的局面仍然存在。赤壁之战的大败,使得曹操退居到北方,造成了短时间内统一南北的计划破灭。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到了知命之年的曹操,心中感慨万千,促成了此作品的产生。同时通过对曹操生平的一些文学作品的比对,由他们的写作时间可以推断出,《短歌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一、《短歌行》的结构特征

曹操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在军事方面、政

治方面,还是在文学方面,都产生重要的影响。他的一生一直是以祖国统一为人生目标的,为了完成此项目标,广招人才,耗尽了一生的心血。《短歌行》共有两首,其中第一首被大众所熟知,内容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佳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朗朗上口的四言诗,表达了作者心中的万分感慨和建功立业的理想。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打破了乐府诗歌的束缚,以表达个人的情感为主,描写社会现实。

《短歌行》主要是以四个章节向世人阐述了作者对人才归顺

的渴望和为完成南北统一霸业的期望。作为一首拟乐府诗歌,是可以作为传唱曲目的,但是流传至今,最初的古辞已经不存在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作为诗歌的首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作者感慨人生苦短的心情,描绘了一边喝酒一边唱歌的悲凉场景。把人生的短暂比作早晨的露水,瞬间就会消失,而我们有很多的日子就这样地逝去。可是祖国的统一大业还未完成,而年龄已过半百,心中的悲伤缓缓地升起。很多学者认为,对和当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是相互呼应和对称的。“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主要意思是,听着席上歌声激昂,而现实的状况却让人感受到无比的堪忧,加之未来还有很多因素的不确定性,使得悲伤升上心头。什么可以排解此时心中的忧愁呢,那就只有饮酒吧,可以暂时的麻痹自己,忘记?F实生活中烦心的事。作者在诗歌中两次提到酒,只有通过酒精的麻痹作用下才能解除心中的忧愁,可见作者在清醒时候悲伤的状态。如果按照《短歌行》的创作时间是赤壁之战大败之后说法,则可以理解为此首诗歌是表达作者在战争失败后的失落和伤感之情。

诗歌的第二个章节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佳宾,鼓瑟吹笙。”这八句话表达了

作者对人才的渴望,与前一部分相呼应,反应了作者为何要以酒作为解除忧愁的原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句话主要来源于《诗经》,在这首诗里对其加以引用,表达了对贤

才的渴望,他们是作者心中日思夜想的人才啊!就是因为他们这些有才能的人不能来到作者的身边,作者才会整天忧心忡忡,寝食难安的。如果那些有才能的人能来到作者的身边,为他所用,他将奏瑟吹笙表达对这些人才的欢迎之情。可见,曹操是非常重视人才的,以及希望人才能来到他的身旁,为他所用。同时,用鹿的欢快的鸣叫,说明作者希望自己像鹿儿一样通过鸣叫招贤纳士,以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此句也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用引用的手法表达了是作者对人才到来的急切的渴望。作为一个比较有远见的领导者,一名优秀的政治家,曹操认为,留住人才成是就事业的基础,无论是在统一南北上还是在经济发展上。加之,当前南北的局势,孙权、刘备等人也广招人才,历史证明了人才在建国立业和社会繁荣稳定方面的重要性。使得曹操渴望贤才的到来,已完成自己耗尽一生想要实现的愿望。

诗歌的第三个章节,是“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主要是将明月比作人才,用反问的方式,进一步说明对人才的渴望,人才就像是明月,高不可攀,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将他们招揽过来。一想到这种现实情况的存在,作者心里又感觉到无比的惆怅。而下一句“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又从幻想的角度,想象众多朋友和人才,通过纵横交错的小路,与作者欢聚在一起,饮酒畅谈,重温往日的恩情。现实与幻想相结合,表达出作者的急切心情。诗歌的结尾部分描绘的是乌鹊

南飞时绕树的场景,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的理解是,把乌鹊比作是人才,由于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而许多有才华的人也不知道该怎么选择自己的道路,而作为领导者爱惜人才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不能达到互利互惠的目的。另一方面,把乌鹊比作是自己,虽然说自己现在掌握着兵权,平定了北方,但也只不过是汉室的一位权臣,说明自己也得不到统治者新人的悲凉心情。作者自己的角度反

思,以周公为例,如果能像周公那样善于待客(周公看见贤才,会吐出口中的食物过来接待,如果是正在洗头发,会抓起头发就来接见贤才),礼貌待人,怎么还能愁天下有才之人不能到自己的门下来呢?那个时候,天下的贤才都会慕名而来,这样才能使天下的人归顺于他。

诗歌以现实和幻想相结合,用四言诗的形式描述了作者对人才的重视,渴望人才的到来,希望大量的人才被自己所用,以达到扩大自己统治势力的愿望。运用诗歌这种广为流传的形式,使大部分人都知晓这首诗,并且可以从中了解到曹操盼望贤才之人能够到来的急切心情,有利于宣传自己的这些想法,和贤德人士的归顺,成就自己的霸业。

二、对《短歌行》的赏析

(一)从诗歌本身的艺术风格上分析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其中有些诗句来自《诗经》中的句子,表达诗人对贤才之人的渴望,用鹿的欢快鸣叫声音,想象自己如果能将贤才招揽到自己名下时的欢快心情。用女子对

爱人的思念之情,来说明此时盼望的贤才到来在自己心里的重要性。诗歌是以每句四个字展现在我们面前,是当时比较流行的文学创作手法。作为著名的四言诗歌之一,至今仍广为流传。

此首诗大部分都是在说诗人的理想抱负,为了能够完成统一祖国的霸业的愿望,征战一生。言志与抒情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人才到来的渴望之情,和对结束分裂,结束战乱,实现一统的豪情壮志。此首诗被赋予了非常浓重的政治色彩,将其政治想法和目的融入到诗歌当中。以抒情的手法表现出来。以此篇诗歌成文在赤壁之战的说法来看,赤壁之战作为历史上的一场大的战役,对曹操的打击是相当大的。无论是从军事上还是在其政治地位上,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动摇。加之百姓对战争的厌?海?而此次大战死亡人数较多,使得很多人都处于失去亲人、流离失所的状态。这样的局面对于曹操来说,只是他所处的艰难局面的一部分。而来自朝廷的压力,就是让其交出兵权,如果失去了兵权,他统一中国的野心将不能实现,之前所做的努力将付诸东流。曹操迫于这种压力的状况下,不得不总结自己失败的经验,认

为身边没有人才辅佐,终不能成就霸业。所以,通过吟唱此诗,表达了自己对贤才之士渴望的心情。

在此首诗中,曹操大量的使用比喻的形式,把明月比作贤才,表达出得到人才的艰难过程。同时,也将人生比作朝露,更生动、形象的形容人生的短暂。将乌鸦的绕树飞行的行为比作是人的行为,从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当时三国鼎立的局面。也以“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这样的句子,表达自己广收人才的想法。

(二)从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分析

从此篇诗歌反映诗人的思想感情方面来看,《短歌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热切盼望之情,迫切希望天下的人才都归顺于自己的强烈的想法。但是也有很多读者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在《短歌行》中曹操将这种愿望表现的非常强烈呢?如果按照此首诗歌写成时间被认定为是赤壁之战之后的说法,那么,在战争前,曹操是不是就不重视对人才的录用呢?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给予否定的回答,曹操一项重视人才的录用,听取群臣的意见。但是由于后期战争的胜利,北方政权的控制,一方面战争胜利的傲气促使曹操产生了目中无人态度,对谋士们的意见和建议不在认真的听取和分析。在赤壁之战前,曹操最主要的谋士就劝其暂时先稳定刚占领的荆州地区,可是曹操不听从谋士的意见,被战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一意孤行,最后造成了悲惨局面的出现。另一方面,他在统一北方后,在行为上表现出骄横粗暴的一面,逐渐的失去了大部分政客的支持。孔融之死也说明曹操在得势时会不顾以往的贡献,这也使得很多才人对他产生了畏惧,不在献言献策,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统一全国霸业的实现。在当战争失败之时,不反思失败的原因,而是将责任推到其他人身上,而且表现的对谋臣的不信任和猜疑,在用人方面,外人不能参与重要的职位,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发展。

曹操的《短歌行》从整体来看,主要表达的是对有才之人的

渴望,以及感叹人生苦短,还没有完成祖国统一的霸业,人就已经到了暮年的悲叹之情。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已经意识到,要想控制全局,必须是以人为基础,而人才作为必要条件是不能缺少的。

本文发布于:2024-02-21 18:28: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032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人才   作者   表达   诗歌   贤才   作为   统一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