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雅之谜

更新时间:2024-02-21 12:45:10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1日发(作者:席元禧)

尼雅之谜

说到尼雅遗址的发现,绕不开一个叫斯坦因的人,此人是匈牙利裔英国人。有人把他誉为伟大的考古学家和探险家,有人说他是丝绸之路上的盗贼和魔鬼。1901年1月,斯坦因首次发现尼雅遗址后,前后4次进入遗址,获得了空前考古发现,掠走了大量珍贵文物,仅第一次考察劫掠的文物就达12箱。

关于尼雅遗址的归属,我国清末民初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根据所出汉简资料在《流沙坠简补遗考释》中,考证认为系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精绝国”故地。王国维从未到过新疆,更来涉足尼雅遗址,但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学者举出尼雅遗址不是精绝国故地的反证。因此,学术界基本形成共识,尼雅,这个深藏于沙海荒漠的梦幻般古国遗址,就是《汉书,西域传》中记

载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精绝国故地。

尼雅遗址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在这狭长的区域内沿尼雅河尾闾散布着残存程度不一,规模不等的房屋、果园、佛教寺院、佛塔、田地、古桥、古桑树、冶炼坊址、陶窑、水池、灌溉渠道、供水系统和墓地等各类遗迹百处以上。

这些众多类型的遗迹,或被茫茫黄沙湮没,只暴露出梁柱干枯的顶端;或被高大枯死的红柳沙包覆盖,或被无情的风沙吹蚀得面目全非。一些棺木也因风沙肆虐而从地下露出,尸骸暴野,似乎述说着这片――曾经的绿洲的沧桑历史。就在这片土地上,斯坦因之后,美国人亨廷顿、日本人橘瑞超都曾涉足,这是旧中国的一段伤心史。

1959年,新中国考古工作者进人尼雅,标志着尼雅考古工作新时代的开始。

1988年,在日本友人小岛康誉先生的热情协助和慷慨支持下,中日共同尼雅遗址考察拉开帷幕,尼雅考察进入前所未有的全面考察时期。特别是1994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对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中日联合考察给予了全面支持,签发了中国境内对外国考察队的第一号发掘许可证。

中日联合考察队九进尼雅,获得了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为新疆考古史书写了辉煌的一页。特别是1995年的考察成果被列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并列入20世纪中国考古100项大发现之一。尼雅的神秘面纱层层揭开,我们在享受古代文明和考古成果带来欢愉的时候,仍为一些谜团而困惑着。

一、“尼雅”这个地名究竟是什么含义々有人说它是维吾尔语,意思是偏远的地方。尼雅地处塔里木盆地最南缘,四周距现代人聚居点都比较远。也有学者

从语言学上考证,说尼雅这个名字是梵语音译,具体含义还不清楚。也有人认为是怯卢文的读音。还有人说它是古和田语的音译。2000多年来一直这么称呼,真正含义却无人知晓。

二、墓主人之谜。1995年10月11日,中日联合考察队在尼雅遗址发现一处公元2世纪晚期至3世纪上半叶的古墓葬,共发掘9座墓,其中8号墓和3号墓尤为引人注目。这两座墓均为男女合葬,尸体上都覆盖着当时最讲究的织锦和毛毯,穿戴着多种最讲究的织锦衣着。3号墓的尸体上覆盖着一块长1.68米、宽0.93米的锦衾,上面织有“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的字样。8号墓内有一块长18.5厘米,宽12.5厘米护膊用的织锦,上面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字样。这两件织锦都被定为国宝级文物。这两座墓的主人显为贵族是肯定的,但贵到什么等级,还没有完全

搞清楚。中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俞伟超先生根据随葬品分析,认为很可能是两代精绝王和王后,墓地可能就是王室墓地,3号墓和8号墓以外的几座墓,可能是精绝王亲属的墓葬。由于整个墓葬中没有任何证明墓主人的文字记载出土,因此,是否如俞伟超先生所判断,还有待进一步的结论。

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之谜。1995年10月11日尼雅考古最激动人心的发现就是8号墓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围”织锦护膊。其虽然不足一尺见方,但特殊的铭文和图案,引起考古界极大的关注。2002年1月30日,国家文物局发布《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64件(组)国家一级文物被禁止出国(境)展出,这件织锦护膊赫然在列,足见其珍贵。

据悉,这样内容的织锦目前全国仅出土一例。

关于织文的分析,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副研究员于志勇先生已有专文问世。其铭文内容除了星象学的意义外,当然还有祈祝吉祥祺瑞、表达一种良好企盼和愿望的含义。又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早在汉晋时期,中央政府就与西域地区存在着十分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

这个织锦出产于祖国内地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出产在内地何处?何时出产?是中央政府哪一代哪一位帝王赐于精绝王的?赐于精绝王的意义何在?精绝王为什么要用它来作护膊7

四、尼雅废弃之谜。目前,尼稚遗址的上限年代还没有明确结论,它的废弃时代,大多数学者认为应在公元3世纪前后,但导致尼雅遗址废弃的根本原因至今还是个谜。目前有这么几个主要的观点一是认为它处于尼雅河尾闾,尼雅河断流后生态恶化,人类无法生存,被迫放弃原生活地。二是认为来自SUPIS人

的入侵。持这种意见的人认为,在尼雅发现的任卢文木牍中,至少有20多次提到来自SUPIS人的威胁。这个SUPIS人来自哪里?属什么政治集团?也是个谜。三是认为有可能于阗国军队或贵霜帝国军队裹胁走了尼雅人,终使居民点荒芜废弃。四是认为可能发生了大的流行病,人们弃城而去。

很大一部分学者不同意突发战争废弃说,在现场考察时,确实不见横尸遍野的战争迹痕,那些历历在目的房屋,没有战火焚烧的迹象,也不见人为砍砸的样子,仿佛是有组织地统一离开。当然,离开是匆忙的,因为有些没有开封的怯卢文木牍还整齐地放在屋内的墙壁边,捕鼠的夹子放在地上,甚至储藏室中的米都没有带走。在一处房屋内的柱础旁还发现一副完整的狗骨架,大概是主人迁移时,顾不上给拴在门柱上的看家狗解开绳索,狗一直忠实地守候着家园直到

饿死。

五、尼雅人之谜。尼雅人何时从哪里来到塔里木盆地?这个谜一直困扰着考古学家。尼雅遗址出土了大量怯卢文木牍,怯卢文是古代新疆南疆地区尼雅、于阗当地民族使用过的一种古文字,由音节字母组成,书写方式由右至左横书。怯卢文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时的阿育王时代,书写的是古印度语中的西北俗语。此种文字曾首先通行于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一带,后从印度西北流传,流行于阿富汗、乌兹别克、塔吉克地区,在新疆境内的古代于阒和古代鄯善国境内也有发现。公元2世纪末,这种古老文字便在其发源地死亡了。怯卢文为什么会在尼雅大量出现并成为尼雅的官方语言?现在全世界仅存的怯卢文木牍大部分出自尼雅遗址。尼雅人和使用怯卢文的希腊化佛教国家贵霜帝国、古代印度、古欧洲有

什么联系?有人认为,尼雅人是罗马帝国东征时留在东方的一支军团;还有人认为使用怯卢文的贵霜帝国溃灭时,有一支人逃到了尼雅:尼雅遗址废弃后,尼雅人去了哪里,也一直是个谜!现在尼雅遗址的行政区划在民丰县,民丰县维吾尔语就叫尼雅,它们之间是否有关系?民丰县北部最偏远处一个维吾尔族居住的村子叫卡巴克阿斯汗,是现今距尼雅遗址最近的村落,相距约90公里,这个村子里的人有没有尼雅人后裔?

尼雅有太多的谜,大概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复杂、严密的科学论证,才能逐渐逼近真实。有些谜团,可能永远也无法破译。

本文发布于:2024-02-21 12:45: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029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遗址   认为   织锦   考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