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1日发(作者:汪祖美)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宋 ] 李清照
原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注释
(1)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2)溪亭:临水的亭台。
(3)日暮:黄昏时候。
(4)沉醉:大醉。
(5)兴尽:尽了兴致。
(5)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6)回舟:乘船而回。
(7)误入:不小心进入。
(8)藕花:荷花。
(9)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争(zhēng),怎样才能
(10)惊:惊动。
(11)起:飞起来。
(12)一滩:一群。
(13)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夏日绝句
[ 宋 ] 李清照
原文 译文对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注释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3.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4.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石灰吟
[ 明 ] 于谦
原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6.人间:人世间。
墨梅
[ 元 ]王冕
原文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译文
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
字词注释
1. 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也有作“淡墨色的梅,是梅花中的珍品”。
2. 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3.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一说三国时期是钟瑶年轻的时候练字,经常用家旁边的池子洗毛笔,以致整个池子最后都是墨色了。 一说东晋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里是化用典故自诩热爱书画艺术、热爱文化。
4. 头 :边上。
5. 个个:朵朵的意思。
6.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 墨迹点化成的。
7. 痕:痕迹,留下的印记。
8. 流:有流传、流布之意。有很多版本皆作“留”。
9. 清气:所谓的清气,于梅花来说自然是清香之气,但此处也暗喻人之清高自爱的精神,所谓清气就是雅意,就是正见,就是和合之气。
10.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指人间天地间。
渔歌子 -
[ 唐 ] 张志和
原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翱翔,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不愿回家。
词义注释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
3. 白鹭:一种水鸟,头颈和腿都很长,羽毛白色。
4.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 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为雨具,又称斗笠。箬是一种竹子。
6. 蓑衣:用茅草或是棕丝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用来遮风挡雨的衣服。
7:鳜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十分可口。
8.归:在文中是指回家,字面解释为回。
马诗
[ 唐 ] 李贺
原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注释:
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
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春日
[ 宋 ] 朱熹
原文 译文对照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sì)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bīn):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景物。
7、等闲:随意。“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泊秦淮
[ 唐 ] 杜牧
原文 译文对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注释
(1)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2)泊:停泊。
(3)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4)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长相思·山一程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注释】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指关外。
聒:喧闹,嘈杂。
故园:故乡,家园。
【古词今译】
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倒倒水,我随同护驾的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向山海关进发。天黑了,营帐中燃起了盏盏灯火,壮丽辉煌。夜深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营帐外忽然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眠。同样的寒夜风雪之声,却觉得和家乡截然不同。
声声慢·宋 李清照作品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
注释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译文
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醉花阴①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
①醉花阴:毛滂创调。
②瑞脑:即龙脑。一种香料。
③金兽:兽形铜香炉。
④玉枕纱窗:瓷枕纱帐。瓷白如玉,故美名之。
⑤东篱:指菊圃。
⑥消魂:形容极度愁苦。
翻译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①老树昏鸦②,小桥流水人家③,古道④西风⑤瘦马⑥。
夕阳西下,断肠人⑦在天涯⑧。[1]
注释
1、天净沙:曲牌名
2、秋思:曲题
3、枯藤:枯萎的枝蔓。
4、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黄昏,傍晚
5、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6、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公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7、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8、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9、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游子,因为思乡而愁肠寸断。
10、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2]
译文
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黄昏时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寒冷、萧瑟的秋风里踌躇而行。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能不愁肠寸断!
《论语》经典名句
1、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经常温习,不是很快乐吗?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4、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十分快乐而忘记了忧愁,没有感觉到老年将要到来。
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6、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7、
8、
9、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10、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1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1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替人家谋划的事不尽心尽力吗?和朋友交往不诚心诚意吗?我从老师那里学到的,有没有时时温习、实践呢?)
1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14、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15、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陋室⑴铭 唐 刘禹锡
作品原文
山不在⑵高,有仙则名⑶。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⑷。
斯是陋室⑸,惟吾德馨⑹。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⑺。
谈笑有鸿儒⑻,往来无白丁⑼。
可以调⑽素琴,阅金经⑾。
无丝竹⑿之⒀乱耳⒁,无案牍⒂之劳形⒃。
南阳⒄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⒅,孔子云⒆:何陋之有⒇?[1]
注释
⑴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神奇;灵异。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⑼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
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⑿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⒀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⒁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⒂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⒃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⒄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⒅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⒆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选自《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⒇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这里以孔子之言,亦喻自己为“君子”,点明全文,这句话也是点睛之笔,全文的文眼。[2]
译文
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2]
劝学篇 节选
战国 荀子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注释:
兴:起。 焉:于之,在那里。
渊:深水。 蛟:一种似龙的生物。
得,获得。而,表因果关系。
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骐骥:骏马,千里马。
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锲:用刀雕刻。
金石可镂:金:金属。石:石头。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本文发布于:2024-02-21 07:3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027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