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小说(二)

更新时间:2024-02-20 13:14:53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0日发(作者:程连昌)

中国现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

小说(二)

3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确立后进一步深化并求得发展。

1.历史品格浓厚的长篇占主导,诗体长篇也同时出现,都突破了单线条的传统长篇体制。

2.短篇在“横截面”体完善的同时,追求片断的完整性、印象的统一性及无限开放地摄取人生和内心深广性。

3.写实小说有散文化变体,也有人物高度典型化、集中化的佳作。

4.抒情小说由直抒胸臆向创造诗的意境进而40年代小说的哲理诗情方向发展。

5.讽刺小说有严正的政治抨击、批判,也有更喜剧化的风俗讽刺和幽默讽刺。

6.历史小说门类齐备,流派纷呈。

第一节 “左联”和左翼小说

“左联”青年作家的涌现,标志着现代文学在创作上真正结束了“革命文学”的时代而向前迈进。这批新人的小说创作,逐渐摆脱了初期的“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力图把政治倾向性与艺术真实性较好地结合起来,以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努力塑造人物典型,也注意环境描写的典型化,开始在作品中体现出独特的生活藏量、语言储备与艺术个性,造成小说风格的多样化。

左翼作家联盟 成立于1930年,简称“左联”,是文学与政治兼有的社团。其作家创作的革命现实主义小说,从幼稚到相对成熟,形

第 1 页 共 13 页

中国现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

成很大的影响。以茅盾为首,包括沙汀、吴组缃、叶紫等青年作家所创作的社会剖析小说,是其中一支,对整个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小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的左翼小说各有特色,如张天翼犀利明快的讽刺,艾芜、萧红的浪漫抒情精神对现实主义的多方渗透,都显示了当时的小说观念和体式的多样进步。

革命的罗曼蒂克 30年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即“革命+恋爱”的小说模式。代表作家是蒋光慈,代表作有《最后的微笑》等,他的这些作品在革命题材的一贯粗豪的情感中注入浪漫的柔情,极力为革命者蒙上一层罗曼蒂克的面纱,内容不是革命如何战胜恋爱、如何为恋爱所累,就是在革命中情感得到升华,形成了“革命+恋爱”的概念化、模式化写作,被称为“革命的罗曼蒂克”。茅盾、瞿秋白等对普罗文学的这种形式曾给予批评。

蒋光慈 其作品强调对重大历史事件做及时反映,具有强烈的宣传鼓动性,并特具一种历史沸腾时期昂扬的激情与艺术追求力。但由于缺乏对生活从容的观察思索与充分的形象化,而流于浮面。其代表作为《咆哮了的土地》,从广阔的大革命背景上,反映了党领导下的早期农民武装运动的风暴。该小说运用细致的描写手法,生活实感大大加强,结构也略具匠心。

丁玲 代表作为《莎菲女士的日记》,细腻、大胆而又富有饱满感情地刻画人物复杂心理,塑造了一个“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典型。在莎菲身上,有对封建礼教的背叛,对追求“真正的爱情”、个性解放的无限憧憬。在“五四”退潮的环境下,

第 2 页 共 13 页

中国现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

她执拗地寻觅人生的意义而又无出路,鄙视世俗而又不时感到有沉入纵情声色中的危险,重感情更爱幻想、狂想。

张天翼 代表作为《华威先生》,为40年代国统区的讽刺文学开了先河,形成了独特的讽刺艺术。

1.他提出了反虚伪、反庸俗、反彷徨的基本讽刺主题,以及三类讽刺性人物:虚伪、狡诈的地主官僚形象,动摇、庸俗的小知识分子、小公务员、小市民形象,愚昧不幸的城乡底层人民形象。

2.致力于作品题材多方面的开拓,进行短篇小说体式的多种试验,糅合各类方言创造新鲜流动的口语化文学语言。

3.注重写人,在人生一瞬中透视出丰厚的人物性格史,勾勒人物的线条明净而不驳杂,善于狄更斯式地提炼习惯性动作与用语,抓住人物的灵魂,写出其细小特点和大的性格。

4.其短篇小说重视叙述角度的灵活多变,以动作、情绪作为叙述结构的内在依据,淡化故事情节,在有所省略中传达出叙述的节奏、动势和力度,形成横向结构的片断性、速写性很强的富有戏剧张力的小说形式。

沙汀 此期的作品散发出泥土的气味,沉闷、闭塞、阴暗,具有时代、阶级烙印的黑色基调。

1.作品颇有诗意,文韵不露声色,感情内涵凝重,精选艺术细节,擅长于气氛、场景的渲染。

2.用白描手法,从深处挖掘人物带有心理内容的谈吐与动作细节,重复地深化人物,加上一点点适量的人物历史回叙,结尾又添一笔余

第 3 页 共 13 页

中国现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

味深长的点染,具有深厚的刻画人物的功力。

3.从人物、环境的复杂关联中,处处描摹四川的世态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吴组缃 代表作为《一千八百担》,坚持用现实社会主义创作方法反映30年代破败的农村,用知识分子经过锤炼的“白话”,观察冷静、细腻,不动声色地写平凡的人、事,偏能高度集中,深入开掘。讲究细节描写、人物的个性化和浓郁的地方色彩,表现出一种取精用宏,文字精密而又流动的叙事风格。

叶紫 其小说提供给人们“黑白分明的铅画”:他的故事总是描写地主和农民之间不可调和的阶级对立,他的人物也只是具有两种感情的强烈的爱与憎,这种“两分法”的人物设置、结构方式,对以后的农村题材小说有重要影响。此外,作品中洋溢着理想的光辉,充满昂扬的音调,又不回避斗争的残酷。

沙汀、吴组缃、叶紫等的左翼小说,都是用二元对立的因果关系来表现复杂的社会斗争的。作者和叙述者对作品的干预,主要不是靠情感因素的突入,而是将这种运用社会分析方法之后构成的故事模式,貌似客观地托出来。它的主题清晰,戏剧性冲突集中撼人,运用细节刻画人物雕镂性强,但情节结构呈封闭型,中国读者易接受,一般作者易模仿,所以在左翼文学内部成为主流的小说体式。

艾芜 代表作是短篇集《南行记》,很少写反面人物,但不回避劳动人民身上被苦难生活扭曲成畸形和被统治者的思想毒化了的那一部分污垢,在人物乖戾的言行中挖掘出下层人民的灵魂美。他用奇

第 4 页 共 13 页

中国现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

异的边地人民传奇生活为题材,开拓了现代文学反映现实的新领域,发展起一种充满明丽清新的浪漫主义色调与感情的、主观抒情因素很强的小说。

东北作家群 形成与30年代中期,代表作家有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等。他们的创作构成了“左联”文学的一部分,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不屈的人民、茂草和高粱融合在一起,展现出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

萧红 在《生死场》中写出了北方农村生活的沉滞、闭塞,以及由此造成的对民族活力的窒息,在精致的描写中赋予其深刻的寓意。《呼兰河传》以更加成熟的艺术笔触,写出作者记忆中的家乡,一个北方小城镇的单调的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她小说中的风俗画面不仅为作品增加了地方色彩,而且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与深刻的生命体验。注重打开小说和非小说之间的障壁,创造出一种介于小说与散文及诗之间的新型小说样式,自由地出入于现时与回忆、现实与梦幻、成年与童年之间,善于捕捉人、景的细节,并融进作者强烈的感情气质,风格明丽、凄婉,又内含英武之气。

萧军 代表作《八月的乡村》,画面少修饰,结构是短篇连缀式的,更接近生活的原型,书中响彻英雄主义的音调。还有《羊》《江上》等短篇集,塑造了东北下层人民质朴而坚韧的灵魂。作者在作品中对在东北特异环境中形成的“胡子”的特异性格做了精心的刻画,并展开了对各种类型的农民、妇女、知识分子不同性格的广阔描绘,

第 5 页 共 13 页

中国现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

试图对东北地区的“民魂”做历史深广度的开掘。其小说以题材的独创性、浓郁的地方色彩、生活画面的广阔、人物性格刻画的历史深度,对现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端木蕻良 成名作为《鴜鹭湖的忧郁》,用诗情的笔法写出人民的贫穷,悲愤郁怒之情回荡在平静的叙述中,传达出遭受压抑的凄厉感。他的小说多采用一种突出画面、有意味的瞬间景物、人事的方式,以广阔时代视角来表现大地与东北农民的血肉关系。他善于营造意象和气氛,洋溢着英雄情绪,注重方言的运用,叙述带跳跃性,用笔举重若轻,讲究力度,在小说体式上有新的创造。

第二节 京派小说和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

京派小说 形成于30年代,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卢焚、萧乾等,他们在北京创办《现代评论》《水星》《骆驼草》《文学杂志》等刊物。

1.其作品显现出了乡村中国的文学形态。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废名的黄梅故乡和京西城郊世界、卢焚的河南果园城世界、萧乾的北京城根的篱下世界等。此外,城市描写作为与乡村世界对立的人生,被纳入到京派宏大的叙述总体中。

2.注重“回忆”,忆及逝去的美,和眼前的现实进行对照;并对平凡的人生命运投入极大的兴趣和审美眼光,使得美由绚烂归于平静无奇与自然调和。

3.具有诚实、从容、宽厚的审美感情,善于发掘普通人生命的庄

第 6 页 共 13 页

中国现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

重和坚忍,主张充分个性化和情绪的内敛、理性的节制。

4.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比较成熟的抒情体和讽刺体样式。

a.关于小说的抒情性,包括作家主观体验的融入、纯情主人公的塑造、自然背景及象征的运用、散文化的笔调等,注重自然生命的流注与气氛的营造。

b.在政治讽刺之外,开辟出一条哀伤的、寓意的世态讽刺和风俗讽刺。

5.具有深邃的文化底蕴。

针对现代社会的道德沦丧,在作品中加强了对民族性格心理的探求深度,继承了“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造”的国民性主题,不断对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发出呼唤,寻求回应。

京派小说经由稳重开放的学院文化,整合了传统与现代、雅与俗等各种因素,成为特具中国文化风貌的文学。

废名 长篇代表作《桥》。他的小说不仅反映了乡村风景、风景与人情之美,而且透露出一种独有的人生态度和体悟生命的方式。通过淡化戏剧性的故事,以片断性、留空白的结构和简僻的留有涩味的词句,营造出散文化的抒情诗境。

萧乾 有短篇集《篱下集》《栗子》《落日》和长篇小说《梦之谷》。早期小说包含着“城中两个世界”的结构,小说中洋溢着健朗、充满生气的忧郁感伤,具有浓郁的诗味。一组宗教题材小说的出现,标志着他批判社会的笔力加强。

卢焚(师陀) 短篇小说集《谷》,善于描写场景,深切地表现

第 7 页 共 13 页

中国现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

了北方农村的衰败,具有悲哀的抒情气质。后来的小说描绘出一片北方的“废园”世界,创造出“大野上的村落,和大野后面的荒烟”特定的中原文学意象。

其艺术个性:

1.农村人物贫富的清晰度很明显。

2.讽刺的加重,将抒情与之掺和,增添了奇幻神秘的气氛;某种程度的寓言化、象征暗示性、对现实的荒诞感受,也体现了世态讽刺。

3.总体的“回叙”风格、旁观叙述人的确立,熟练运用多样的叙述角度。

4.擅长印象式的素描,将自然界的荒凉与人事的辛酸紧密交织在一起。

大河小说 李劼人在1935年到1937年间,写了著名的连续性历史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以四川为背景,描写出自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二十年间广阔的社会图画,具有宏伟的构架与深广度。其中,《死水微澜》有突出的生活和艺术魅力,但笔法较为琐屑,后两部因生活积累不足以支持宏大的创造意图,显出艺术细节粗略的缺欠。

第三节 海派小说

海派小说 指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出现在上海文坛的一个现代主义的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有张资平、叶灵凤等。这些小说注重表现现代都市社会中人们的紊乱、变态的心理状态,描写人性与现代文

第 8 页 共 13 页

中国现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

明的冲突,具有意识流特征。

初期海派小说的特点:

1.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受市民审美趣味牵动;

2.过渡性地描写都市,在城市罪恶中发现美,沉醉于物质享乐又感到负罪,心理扭曲变态;

3.首次提出“都市男女”主题,造成一种“新式的肉欲小说”;

4.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尝试心理的、象征的、新鲜大胆的小说用语和多种多样的表达式。

张资平 他的性爱小说将青年苦闷源于经济和性的双重压抑的主题用滥,彻底地媚俗化。他的“性爱”内容,增加了广泛的性心理描写,增进了现代小说的描写手段;对“性爱”本质的探寻,构成了对人的现代认识的一部分。但这些到后来大都淹没在大量的低级趣味中。他的作品反映出海派的驳杂,使新文学堕落和让商业文学获得某种新文学性同时并存。

叶灵凤 由感伤的恋情小说作为其创作起点,最早创作心理分析小说,用跳动不定的充满感官刺激的意象,新奇的比喻,对话的暗示性、多义性,甚至分镜头剧本的直接插入等用最现代的文体来写最现代的都市男女。他的性爱小说是世纪病态的标本。

新感觉派 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重要的一支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黑婴、禾金等。以《无轨列车》《新文艺》《现代》等刊物为主要阵地。该派小说表现了半殖民地大都市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态人情,并侧重展现都市生活的畸形与

第 9 页 共 13 页

中国现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

病态;引进多种现代派手法,在小说结构、形式、方法、技巧等方面有所创新;在人物刻画上,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注重开掘和表现潜意识和变态心理。它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上接20年代末张资平、叶灵凤等的性爱小说,下联40年代以张爱玲为代表的沪港市民传奇,是海派小说承上启下极重要的一个阶段。

刘呐鸥 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把当时上海刚形成的现代生活和男女社交的情爱场景尽情摄入,作者将叙述者的“感觉”上升到最显著的层面,使人耳目一新地推出意识跳跃、流动的小说文体。但他与中国现实结合不够,洋味太浓。

穆时英 把新感觉的文体,发挥得淋漓尽致。创造了心理型的小说流行语和特殊的修辞,用有色彩的象征、动态的结构、时空的交错以及充满速率和曲折度的表达式,来表现上海的繁华及其由金钱、性构成的众声喧哗。他的城市意味比较复杂,总体是批判性,局部又呈迷醉状,此外还有第三重审美意味,潜在的哀婉抒情气息。

施蛰存 其心理分析小说堪称独步,用精神分析重新解释历史人物和时间,并深入到现代都市和女性的世界中。由人的内在生命来表现人性和男女情爱,形成了他的母题。此外,他还有这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倾向。

第四节 通俗小说(二)

一 、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

1.左翼文学因政治需要,对五四文学进行反省,认为自己没能掌

第 10 页 共 13 页

中国现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

握下层读者是绝大的缺失,一再进行“大众化”的讨论。

2.海派具备由雅向俗移动的实践性,不仅占去了旧通俗文学的部分领地,而且进一步拓宽了原先就已经不小的大众文学市场。

3.通俗文学在向新文学和外国文学定型的模式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味,反过来由俗及雅。张恨水、刘云若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二 、张恨水等言情写实小说的俗雅融合

张恨水创立了现代性的章回小说体式。他继承了章回小说的形式和通俗文学的娱乐性,不断拓宽其功能,容纳不同时代的题材内容,注重回目格式的变化,尝试各种写法,追求新的潮流,将之调适为一种富于弹性的新旧皆宜的文体。

《金粉世家》 写于1927年至1932年,是张恨水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通俗巨制。小说结构完整划一,写京城三世同堂的国务总理金家,以其七少爷金燕西和出身寒门的女子冷清秋的婚姻悲剧为主线,穿插与金家有关的百十个人物,写出巨宦豪门一朝崩溃,整个家族树倒猢狲散的结局。作品着眼于大家庭腐朽过程的描绘,既不单纯地暴露,亦不沉醉于富丽生活的渲染,在故事中开掘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洋溢着一种道德理想及其受到现实无情摧残后引发的伤痛感慨。书中人物描写的细致、倒叙的开头、结尾呈半开放式的状态,与新文学打通了。

《啼笑因缘》 小说写平民少爷樊家树与天桥唱大鼓书的少女沈凤喜的爱情悲剧。除了主要的情节线索,摩登女郎何丽娜、侠女关秀

第 11 页 共 13 页

中国现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

姑的插入,使故事平添了都市的富丽场景和乡间的传奇色彩。表现出现代都市生活与传统道德心理相互冲突的主题,蕴含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在现代失落的惋惜回顾的复杂心情。

1.通过对沈凤喜柔弱虚荣性格、天真薄弱意志的刻画,反反复复的心理叙述,深入女主人公心灵深处。

2.作品在社会言情外渗入“武侠”因素,细腻中挟带着豪爽。

3.小说最后设计了全开放的不交代主人公结局的非鸳蝴式结尾。

4.全书细细叙事的传统声口和文化气味仍然浓厚,而风俗环境描写直逼西方小说笔法。

刘云若 代表作《红杏出墙记》,小说情节之曲折,戏剧性之强,在通俗爱情小说里罕有先例。在解剖男女主人公的两性心理方面,精神之爱与生理欲望的矛盾,清醒的理智与无可救药的沉沦的冲突,恩爱、悔恨和善恶生死交战,极富探索性。

张恨水和刘云若的崛起,标志着北派社会言情小说的高峰,是30年代通俗文学取得现代性的主要样本。其特色(同南派的区别)是:1北派作家并不直接承续晚清小说,较少负担,因此容易同五四文学沟通;2文学中的道德关注沉稳而不浮躁,世俗化、生活化反而比南派显得深入;3介入社会力避锋芒,表现出游刃有余的市民精神,对于妇女解放、男女婚恋、城市日常生活的现代演变取改良开明的姿态,凡大大游离普通市民价值观的“西化”言行,则用传统道德为武器加以针砭。

三 、武侠想象世界的多方拓展

第 12 页 共 13 页

中国现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

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影响深远,顾明道、姚民哀各有各的路数;而北派经赵焕亭的过渡,出现了还珠楼主,南北辉映。武侠小说比较远离现实,它一方面对中国主流政治社会外的民间社会、江湖社会的武术技击世界加以表现,另一方面醉心于创造一个超现实的剑仙神魔世界,而侠义精神始终在传统文化的范畴内运行。

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 构建了一个超现实的世界,由人间社会、神话幻想、自然胜境、哲理诗情交织组成。小说气魄宏大,容量甚广,想象天马行空,充满把一切“人情物理”统化为“会心”的绚烂意象。小说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文化内容十分丰饶,这些内容投射到故事和人物身上,或模塑性格,或烘托氛围,或引起事件,或梳理渊源,使得小说情节曲折有致,且内涵厚重;人物情感表达的民族性分外鲜明,突出一个“孽”字,恩怨纠结,生死同心。

第 13 页 共 13 页

本文发布于:2024-02-20 13:14: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020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小说   人物   社会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