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的诗意和注释

更新时间:2024-02-20 12:49:55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0日发(作者:罗文(原名谭百先))

李白《静夜思》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这是一首从写出之日起即为代代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诗。中华民族习用阴历,对月具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它是一份活的日历,活的月份牌,居人看,行人看,元宵看了中秋看,从而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而李白就在月的意象上大做文章,写下包括本篇在内的不少名篇。前二句从“月光”与“霜”的类比,使人感到其境的清寒与朦胧,逗漏出客居异乡的不适应之感。后二句通过一“举头”、一“低头”,传出游子思乡的神情与心态,万种乡愁,俱在不言中。也就是沈德潜所说:“百千旅情,虽说明却不说尽”,而在语言上则明白如话,故为千古传诵。

【全诗】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①明月光: 明亮的月光。一作“看月光”。“地上霜”,语袭梁简文帝诗: “夜月似秋霜。” ②举头: 抬头。望明月: 一作“望山月”。晋乐府“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秋歌》: “仰头看明月,寄情

千里光。”似以 “明月”为佳。低头: 形容沉思的神态。

【原诗今译】

我床前是一片明亮的月光,

却疑心地上撒着一层冰霜。

抬头看到一轮圆月高空挂,

低头又思念我远别的故乡。

【鉴赏】

本诗写的是在寂静的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夜深寒气袭人,月光照在床前十分明亮。因思乡而难以入眠的诗人看到床前一片水银似的白色,骤然间以为是秋霜降落。这一“霜”字用得很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暗示了思乡的情感。如果不是大半夜还未入睡,怎会在床上感觉寒冷。诗人索性起来,抬头隔窗而望,夜空上一轮孤光。这孤寂的寒月自然引起无限惆怅,使诗人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而黯然神伤。望月思乡,是古人旅居外地时所常有的感情。

此诗即景生情,从“疑”到“举头”,从 “举头”

到 “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以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将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首诗寥寥数语便将如此一个千人吟、万人唱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

修饰,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痕,一切均从心底自然流出,宛如天籁,以致千年以来脍炙人口,流传不衰!

【赏析】

月亮,是唐人最爱歌咏的形象,李白是唐人咏月的“圣手”。《静夜思》则是李白咏月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千百年来布诵在人口,连伊呀学语的稚童也能琅琅背诵,蕴藏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和永恒的生命价值!

李白从开元十二年(724)离开蜀中以后,长期客居他乡,漫游各地,但他对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故乡,时刻眷念在怀,《静夜思》恰似一阕借月怀乡的思乡曲,永远拨动着异乡客子的心弦!

一轮皎洁的皓月,高挂在秋寒的夜空,月光向大地倾泻,给大地涂抹上一层水银般清冷的素辉,夜色阑珊,原野静谧,月光穿户度牖,一直悄悄地照到屋里的床前……诗人醉后憩眠,梦幻迷离,正斜倚床前,一阵凉风拂来,袭醒了诗人,他眯开朦胧的双眼,呵! 床前怎么银霜一片?再睁眼看,竟是晶莹银洁的月色啊! 诗人诗思顿来,信口低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个“疑”字,细腻地摹状出诗人在醒来一刹那间的心理幻觉——梦幻心理: 冷冷的秋寒(触觉)与银白皎洁的月色(视觉)复合生成“霜”的感觉意象,这种意象来自诗人梦幻心理瞬间的直觉经验判断。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 “搜求于象,心入于境。”“霜”的意象使人自然联想到秋,宋玉《九辩》: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 草木摇落而变衰。” 朱熹《楚辞集注》卷六解

释说: “远行羁旅之中……因离别之怀,动家乡之念,可悲之甚也。”从心理变化看天寥廓,草凋零,明月在上,自然引起游子黯然。“地上霜”更增添了诗人的飘零之感、思乡之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抬头仰望,一轮娟娟素月清悬中天,这勾人心魂的青天明月,不正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故乡明月么?不正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峨眉山月么?故乡的明月曾埋藏过诗人童年的天真,也曾朗照过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的青年风采……于是客中乡思,缕缕袅袅地升起,缠绵而悱恻,渺远而轻淡,真是“剪不断,理还乱”。诗人凝视着那多情地长随自己的明月,心头涌起万千思绪。这思绪凝聚到一点:“低头思故乡。”这一结句犹似一束聚光,把纷乱的情感,如潮的思绪,一下凝照在思乡的主题上,使全诗顿现出动人的光彩,语尽而意无穷。从“举头望明月”到“低头思故乡”,仰俯之间,游子神游万里,魂驰故乡,传神地表现出游子思乡的心态活动和外表神致。清人徐增评此诗说:“因疑则望,因望则思,并无他念,真静夜思也。”全诗真是一幅秋夜思乡图。

用明月作媒介来抒发游子相思之情,这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形成了一个传统。汉乐府《子夜歌·秋歌》中就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谢庄《月赋》也说“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他们均是思念佳人,并没有突出“思乡”,李白此诗突出思乡,借

月思乡,遂成千古传唱的咏月思乡曲,比前人借明月表达思念佳人之情,意境显得更浑朴深广。明月能承当思乡感情的媒介,首先是因为“明月”具有永恒性,它清辉万里,长照人间; 其次,具有象征性,它洁白晶莹,玉宇澄清; 再次,超越时空的丰富联想性,让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因此,《静夜思》那轻盈似纱、清淡如水的思乡感情,象一泓明净春水轻轻沁入读者的心底,激起读者心灵深处的一种熨贴、和谐的美感,让人们在体验、想象中,享受心理上的满足和亲切感,这大概就是《静夜思》的巨大魅力和永恒生命的底蕴所在吧。

《静夜思》是五言绝句,可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九十《新乐府辞》中收录此诗。清代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 “绝句,唐乐府也,篇止四语,而倚声为歌,能使听者低回不倦。”《静夜思》得乐府之风情,全诗仅二十个字,明白如话,绝无雕采,纯出天真,犹是乐府《子夜》民歌本色,虽不是乐府旧题,而古意盎然,无愧于“妙绝古今”(胡应麟《诗 薮》)的盛誉。

【评论】

人人都热爱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开故乡,固然会产生依依不 舍之情,而长久旅居他乡的人,更会有浓重的乡思。李白《静夜思》,反映了这种人类普遍的美好情感。

《静夜思》是诗人抒发乡愁的作品,写作时间无考。胡应麟说: “太白五言如《静夜思》、《玉阶怨》等,妙绝古今。”(《诗薮·内编》卷 六)诗的妙处,在于语浅情深,在短小的篇幅里,情感的含容量却很 深厚,

正如沈德潜所说:“旅中情思,虽说明而不说尽。”(《唐诗别 裁》)全诗运用自然流畅的语言,通过“低头”(从床上侧身低头看床 前的月光)、“举头”、“低头”三个生活细节的连贯描写,将自然景 色、内心活动和旅中情思融合起来,抒发了诗人长期旅居他乡时静 夜无寐,由“望明月”触发起来的浓重乡愁,意真情切,感人至深。 诗中月明如霜的描写,在古典诗词里经常见到,如萧纲《玄圃纳凉》 的“夜月似秋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空里流霜不觉飞”。李 白随意拈用,点明节令,秋夜明月,更容易惹起人们的愁思。中唐 时代白居易写过《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

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 弟妹》诗云:“共见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诗的意想,得到 过太白诗的艺术启示,又有所创新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4-02-20 12:49: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2019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诗人   思乡   故乡   心理   低头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