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

更新时间:2024-02-16 00:54:38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16日发(作者:钟离权)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

作为四大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的国家,中国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积累了无数的精华,沉淀了厚重的文化魅力,或许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也是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的重要保证。

文化有着区别于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的诸多个性化特征,因此,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文化总是以自己非凡的方式发挥着非凡的功能。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为主体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首先体现在厚德载物思想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理解是,天地最大,它能包容万物,天地合而万物生、四时行。从这种对自然的理解中引申出做人的道理:人生要像天那样刚毅而自强,像地那样厚重而包容万物。下面,我将以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校园人际关系的影响为例,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校园文化作为广义文化中的一个子文化,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非凡功能。人们常说,校园文化是“泡菜坛”、“大染缸”。经过大学校园文化环境熏陶的学生往往形成其独有的气质、精神或形象。不同学校的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校园文化通常坚持其逐步形成的本土性、地域性、排他性,也正是因为校园文化的这种个性特征,才形成高校校园文化的多样性,从而造就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层次化,以满足社会对各种各样人才的需求。

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对人际交往的需要,在今天这个到处充满竞争 和压力的社会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已经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早日成才。儒家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道家讲“知和日常”;墨家提倡“非攻”、“兼爱”;法家主张制定和实施法律以维护社会稳定等。当前我国水利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解决许多矛盾和问题,我们固然要发挥今天人们的聪明才智,但也可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和有益启示,为构建社和谐水利提供珍贵的思想文化资源。

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周易大传》的“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都是主张思想文化的多元开放。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思想比较活跃、感情也比较丰富,对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当他们面对新的环境、 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时, 又会使得一部分大学生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矛盾。只有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大学生才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人生态度;才能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地适应大学生活。

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总是伴随着种种心理因素,儒学主张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种精神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对外来文化向来不排斥。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川流不息,正是由于其吸纳百川的结果。我们每个人生命的主宰就是自己,大学生活中,我们应该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渐学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以下是我对建立和谐的大学生校园人际关系的几点建议:

一、“仁”的精神的精神的精神的精神

“仁”的精神是中国文化与人生智慧的象征。在《论语》中讲“仁”有104次之多,可见“仁”的重要。

“仁”既是道德规范,又是区别善恶的标准。哪些事应当做,哪些事不应当做,都要用“仁”这把尺子加以衡量。孔子还分别提出了仁的一些具体条目,例如恭、宽、信、敏、惠,认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即庄重、自尊。宽即宽厚,对他人宽厚,对自己严格。信即诚实,讲信用,不说假话。敏即勤快、认真。惠即帮助他人。这五条都做到了,就是真正实践了“爱人”的信条。

二、和而不同

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人与人和睦相处,待人诚恳、互相关心、与人为善,推己及人、求同存异,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孔子曾提出“和而不同”的著名观点。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认为君子能汲取别人的有益思想,纠正其错误思想,力求公允正确,绝不盲从,这叫“和而不同”;而小人只会随声附和,从不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叫“同而不和”。就处世待人的方法论而言,和谐精神主张:一是要有独立见解,坚持己见;二是尊重别人,求同存异;三是要通过协商方式,增进共识,取得双赢。

三、中和之境

中庸之道是儒家人生智慧的核心理论,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的一种思维观念和行为准则。《礼记·中庸篇》讲:“极高明而道中庸”,“极高明”指的是世事洞察,万物通观,“道中庸”说的是行事圆融,不走极端。中国文化所蕴涵的讲“执中”、求“致和”的人生智慧是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的基本原则。

以上三点,可以说是对大学生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起到了指导作用,如果大学生能够按照上面所说的,并“吾日三省吾身”,那么,建立起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将会是一件非常易于办到的事情。

当然,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不仅限于此,如果要是写一部系统的书籍来阐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那一定是一部恢弘的著作。在此,我仅举了“大学生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这一个例子来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对于庞大复杂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无异于管中窥豹,但同时也是抛砖引玉,我也希望老师能在以后的课程安排中,再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一一为大家讲解,最大程度地指导现实中的生活,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感受先贤们的智慧。

本文发布于:2024-02-16 00:54: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981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中国   传统   大学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