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具体写了哪些风景

更新时间:2024-02-11 07:40:13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11日发(作者:贡布)

《故都的秋》里的秋天是以“清”“静”“悲凉”为题眼的一篇文章,文章用北国的秋景的浓色与厚味来和南方秋色的淡色和浅味形成对比。其景色描写恬淡静美,让人印象深刻。下面,将为您带来“故都的秋具体写了哪些风景”,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更多内容尽在。

故都的秋具体写了哪些风景

1) 秋晨小院图。从色彩(碧绿的天色、牵牛花的蓝朵)、声音(驯鸽的

飞声)、形态(破、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写出了清、静、悲凉。

2) 秋槐落蕊图。从视觉(铺得满地、一条条的丝纹)、听觉(声音也没

有)、嗅觉(气味也没有)、触觉(极细微极柔软)写出了清、静、悲凉。

3) 秋蝉残声图。从听觉(衰弱的残声、嘶叫)写出了清、静、悲凉,

4) 秋雨话凉图。从听觉(息列索落、缓慢悠闲的声调)写出了清、静、悲凉。

5) 秋日佳果图。从形态(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色彩(淡绿微黄)写出了内心的赞美。

《故都的秋》景色剖析

《故都的秋》是已故作家郁达夫写就的一篇散文佳作,在他众多的散文作品中,不能算得上是他最优秀的代表作,但是我们却能从中感受得到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深切眷恋。仔细品读全文,发现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和描写有着独到的技巧,并用自己娴熟的笔将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极致地表现了出来,把人带到一种“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兮草木摇落兮而变衰”的境界之中,扑入怀中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落寞。

首先是对象选取的准确性。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代表性的景物,比如,春之桃花,夏之荷花,秋之菊花,冬之梅花,季季如此,地域亦是如此,南方之于北方,景物的差异是不言而喻的。就故都的秋而言,可写景物,同样也是众多,像香山的红叶,皇家园林颐和园,北京的胡同,以至于故宫,都是北平颇具代表性的景观,然而作者却避开不谈,为表现自己对故都秋的独特感受,他遴选秋叶、秋雨、秋虫、落蕊、日光等等院落街巷的寻常景象。他选取的景处处体现着一种文人的平民情怀,不造作,不矫揉,是作者处境的真实写造。他不是旅行者,不是游山玩水,而是一个普通的文化人,他依凭一个平常文化人的视野和情感来观察和体验故都之秋,在这些平常之景里,写的是一个文化人对百姓生活的人文关怀,我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秋意。

其次是紧紧抓住了景物的特点。物物各相异,种种在其中,世间万物以其不同的特征在世上显示着其鲜明而独特的个性。故都的秋景亦如此,作者在描写过程中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式,全面感受故都秋的韵味。比如写日光,它是“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天空是“很高很高的碧绿的”;花是“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牵牛花作者喜欢的是蓝黑色的;落蕊,作者感受到的是“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写青天下训鸽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写“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同时也写了观景、赏景的心态、动作,如写“自己泡一碗浓茶”“细数”“静对”,透露出悠闲、惬意。即便是写到人,也是“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

本文发布于:2024-02-11 07:40: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950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作者   描写   选取   感受   景物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