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金秋唯美成语

更新时间:2024-02-11 07:32:50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11日发(作者:郁璞)

1、冰壸秋月[ bīng kǔn qiū yuè ]

释义: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洁。

出处:宋·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2、春兰秋菊[ chūn lán qiū jú ]

释义: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3、春光明媚[ chūn guāng míng mèi ]

释义: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出处:元·宋方壶《斗鹌鹑·踏青》套曲:“时遇着春光明媚,人贺丰年,民乐雍熙。”

4、春花秋月[ chūn huā qiū yuè ]

释义: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出处: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5、春华秋实[ chūn huá qiū shí ]

释义: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出处:《后汉书》第五十二卷:“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爱登其质。”

6、春秋笔法[ chūn qiū bǐ fá ]

释义: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

一词。”

7、春秋鼎盛[ chūn qiū dǐng shèng ]

释义: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

出处:汉·贾谊《新书·宗首》:“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

8、多故之秋[ duō gù zhī qiū ]

释义:多故:多变乱多患难;秋:指某个时期。指多事故多患难的时期。

出处:《金史·宣宗季下》:“今多故之秋,人才难得,朕欲除大罪外,徙刑追配有武艺善掌兵者,量才复用。”

9、多事之秋[ duō shì zhī qiū ]

释义: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

10、风和日丽[ fēng hé rì lì ]

释义: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11、风雨交加[ fēng yǔ jiāo jiā ]

释义: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比喻几种灾难同时袭来。

出处:清 梁章钜《浪迹续谈 除夕元旦两诗》:“冬至前后,则连日阴噎,风雨交加,逾月不止。”

12、富于春秋[ fù yú chūn qiū ]

释义:指年少,年轻。

出处:《史记·曹相国世家》:“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

13、各有千秋[ gè yǒu qiān qiū ]

释义:千秋:千年,引伸为久远。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出处: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汉·李陵《与苏武三首》

14、汗流浃背[ hàn liú jiā bèi ]

释义: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出处:《后汉书·伏皇后纪》:“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

15、华屋秋墟[ huá wū qiū xū ]

释义: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出处: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16、寒冬腊月[ hán dōng là yuè ]

释义: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出处:汉·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17、华星秋月[ huá xīng qiū yuè ]

释义:如秋月那样清澈明朗,像星星那样闪闪发光。形容文章写得非常出色。

出处:

18、金风送爽[ jīn fēng sòng shuǎng ]

释义: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出处:鲁迅《孔诞祝圣言感》:“金风送爽,凉露惊秋。”

19、老气横秋[ lǎo qì héng qiū ]

释义: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

出处: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20、利析秋毫[ lì xī qiū háo ]

释义: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出处:《史记·平准书》:“故三人言利,事析秋毫矣。”

21、皮里春秋[ pí lǐ chūn qiū ]

释义: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出处:《晋书·褚裒传》:“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22、平分秋色[ píng fēn qiū sè ]

释义: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出处:《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宋·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23、千秋万代[ qiān qiū wàn dài ]

释义:一千年,一万代。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

出处:《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恬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

24、秋风落叶[ qiū fēng luò yè ]

释义: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出处:宋·洪迈《夷坚志·齐先生》:“人言秋风落叶,此真是也。”

25、秋收冬藏[ qiū shōu dōng cáng ]

释义: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26、社燕秋鸿[ shè yàn qiū hóng ]

释义: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比喻刚见面又离别。

出处:

27、霜气横秋[ shuāng qì héng qiū ]

释义:霜:秋霜。气:志气。比喻志气凛然,像秋霜一样严峻。

出处:

28、天朗气清[ tiān lǎng qì qīng ]

释义: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29、万象更新[ wàn xiàng gēng xīn ]

释义: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回:“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

30、望穿秋水[ wàng chuān qiū shuǐ ]

释义: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31、望秋先零[ wàng qiū xiān líng ]

释义: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语言》:“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臣蒲柳之质,望秋先零,受命之异也。”

32、五谷丰登[ wǔ gǔ fēng dēng ]

释义: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出处:《六韬·龙韬·立将》:“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登,社稷安宁。”

33、万代千秋[ wàn dài qiān qiū ]

释义:指经历年代极久远。亦作“万古千秋”、“万载千秋”。

出处:晋·无名氏《平西将军周处碑》:“书方易折,家揭难留,镌兹幽在,万代千秋。”

34、万岁千秋[ wàn suì qiān qiū ]

释义:犹言千秋万代,形容岁月长久。亦作“千秋万岁”。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于是楚王游于云梦……仰天而笑曰:‘乐矣,今日之游也。寡人万岁千秋之后,谁与此乐矣?’”

35、雁过留声[ yàn guò liú shēng ]

释义:比喻留名声于身后。

36、叶落知秋[ yè luò zhī qiū ]

释义: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叶落知秋,举一明三。”《续灯传录》:“弦动别曲,叶落知秋。”

37、一日三秋[ yī rì sān qiū ]

释义: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出处:《诗经·王风·采莲》:“彼采葛兮,一是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38、一叶知秋[ yī yè zhī qiū ]

释义: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39、盈盈秋水[ yíng yíng shuǐ qiū ]

释义:秋水: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形容女子眼神饱含感情。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40、冰壶秋月[ bīng hú qiū yuè ]

释义:冰壶: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比喻洁白明净。多指人的品格。

出处:宋·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41、冰天雪地[ bīng tiān xuě dì ]

释义: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出处:清·蒋士铨《鸡毛房》:“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42、琨玉秋霜[ kūn yù qiū shuāng ]

释义:比喻坚贞劲烈的品质。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论》:“懔懔焉,皓皓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

43、临去秋波[ lín qù qiū bō ]

释义: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眼睛明澈。临走时的回眸一盼。形容别情依依。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44、凛若秋霜[ lǐn ruò qiū shuāng ]

释义: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同“凛若冰霜”。

出处:唐·刘知畿《史通·杂说上》:“谈恩惠是煦如春日,纪严切则凛若秋霜。”

45、明察秋毫[ míng chá qiū háo ]

释义: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

事理。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46、秋毫无犯[ qiū háo wú fàn ]

释义: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47、秋毫之末[ qiū háo zhī mò ]

释义: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48、秋水伊人[ qiū shuǐ yī rén ]

释义: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出处:《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9、秋风过耳[ qiū fēng guò ěr ]

释义: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50、秋月春风[ qiū yuè chūn fēng ]

释义: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

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

度。”

51、秋高气爽[ qiū gāo qì shuǎng ]

释义: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出处: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52、千秋人物[ qiān qiū rén wù ]

释义:指名垂后世的人物。

出处:清·赵翼《赤壁》诗:“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53、千秋万古[ qiān qiū wàn gǔ ]

释义:犹言千秋万代,形容岁月长久。

出处:唐·刘希夷《公子行》:“百年同谢西山日,千秋万古北邙尘。”

54、千秋万世[ qiān qiū wàn shì ]

释义:①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②婉言帝王之死。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梁孝王世家褚少孙论》:“梁王上有太后之重,骄蹇日久,数闻景帝好言,千秋万世之后传王,而实不行。”

55、春暖花开[ chūn nuǎn huā kāi ]

释义:本指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现也比喻大好时机。

出处: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

56、兼葭秋水[ jiān jiā qiū shuǐ ]

释义:比喻思慕的人。兼,同“蒹”。

出处:《诗经·秦风·蒹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7、千秋万岁[ qiān qiū wàn suì ]

释义: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

出处:《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恬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

58、万古千秋[ wàn gǔ qiān qiū ]

释义:形容延续的时间极久。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六:“僧问:‘如何是五老峰前句?’师曰:‘万古千秋。’”

59、微察秋毫[ wēi chá qiū háo ]

释义:形容极细小的东西都看得很清楚。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夫照镜子见眸子,微察秋毫,明照晦冥。”

60、天高云淡[ tiān gāo yún dàn ]

释义: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本文发布于:2024-02-11 07:32: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950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比喻   形容   出处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