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题-2010-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Word版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4-02-09 15:37:03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9日发(作者:孟潞)

(说明:2010—2014年大纲卷题号为14)

第26题9年题型分布图示(依据下面试题统计得出)

通过上图来看,说明、体现类选择题所占比重比较高(具体题型特点以及设问方式等在第24题中已经阐述,此处不再赘述)。背景、原因类选择题、比较类选择题比重比较高。通过对图片分析发现。第26题的题型,即设问方式比较多样,本节将对比较类选择题进行阐述。比较类设问,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现象或者人物观点放在一起,归纳其相同点或不同点,考查点可能是中国或世界古今事件的比较,也可能是中外相关历史事件的比较,一般分为同比和对比两类。

第26题9年模块知识分布图示(依据下面试题统计得出)

通过对近9年第26题考查知识点分来来看,经济史比重比较大。依据下面具体试题考查情况可以看出,政治史模块方面主要考查的是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经济史模块土地制度、经济重心南移、古代商业考查频率比较高;文化史方面,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宋明理学则考查频率比较高。整体来看,第26题考查的时间段主要集中于宋、唐。据25题、26题统计发现,唐宋时期史实在古代史中考查频率很高,是历史课本中重要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命题的重要区域。

比较类选择题

题型特点:考查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历史制度的比较。考查点可能是中国或世界古今事件的比较,也可能是中外关联比较(在非选择题中出现频率比较高)。

设问方式

同比类 ……的相似之处是

两者都……

…… 的共同点是

……一致的是等等

对比类 二者的最大区别是……

二者有何不同……

与……相比,不同/侧重于……等等

解题策略

材料内容

政治 制度、政策

考虑因素

两者的实行时间;两者实行的社会背景;两者产生的历史影响

政体 两种政体建立的时间;两种政体是否符合近现代历史发展趋势;两种政体产生的影响

事件 发生时间;发生的社会背景;历史事件的性质;产生的影响

经济 改革措施 实施时间;改革中重要人物;改革的侧重点;改革

的意义

体制

组织

重要人物;建立的主要目的;产生的影响

各组织合作的领域;各组织的性质;对世界秩序的影响

文化 思想观点 人物生活的时代;代表的阶级立场或观点的倾向性;思想产生的根源

著作 作者及代表派别;出现的年代;主要内容;进步性或消极性

2018年

设问词

卷Ⅰ

反映出

民营手工业

卷Ⅱ

目的是

君主专制制度

卷III

说明

古代科技(医学)

唐宋明

①说明、体现类选择题

②背景、原因类选择题

26.(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答案】A

点睛:古代手工业各种经营形态及特点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政府直接经营、官营手工“工官”制度、业

大作坊

私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私营主雇工 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

在市场流通

供自己消费和交家庭手工农户的副业

出售

26.(2018新课标全国卷Ⅱ)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答案】C

纳赋税;剩余部分农民自身

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私用;不在市场流类匠户

最高水平

产品及流通方式

官府专用和皇帝无偿调用各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劳动力 地位

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

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对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这一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准确表达的能力,以武则天时代的皇权与相权关系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专制制度下,皇权对相权的压制和控制,考生需要对每一个选项逐一排查,发现与题干不一致的地方,然后选择表达最严密和准确的选项。武周时将中书省改为凤阁、门下省改为鸾台,二者为政务中枢,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与凤阁、鸾台协商处理政务之意,故意味着参与议政的人员增多,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弱化,而皇权等于得到了强化。

26.(2018新课标全国卷Ⅲ)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答案】B

点睛:本题考查古代科技的成就,与时代热点紧密结合。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和支持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

据此被认定的是

史学素养

据此可知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据此可知

土地制度

唐 唐 唐

①说明、体现类选择题

②史观类选择题

26.(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

记述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新唐书·高祖本纪》

绩。”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新唐书·太宗本纪》

将为举所败。”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答案】C

出处

《旧唐书·高祖本纪》

《旧唐书·太宗本纪》

26.(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唐朝时期,随着经济文化影响力的上升,南方的习俗也被北方人接受,故答案为C项。材料不能反映唐朝中期“南茶开始北运”,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实际上南北方饮食习惯存在较大差异,排除;南宋时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睛: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随着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的上升,南方的习俗逐渐被北方人接受。

26.(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

上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答案】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解读图表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学生易错选B、C两项,主要原因是学生忽视了材料数据,不知道多少亩土地算是自耕农。

反映了

史学素养

重要因素

宋代土地制度

是因为

古代文学艺术

①说明、体现类选择题

②背景、原因类选择题

③史观类选择题

26.(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答案】A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材料新颖,以宋太祖对史官书写记录君主个人言行行为的态度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解和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多种因素也会对君主专制形成制约和影响,包括官僚集团、重史传统和君主的个人品质,等等,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的过程中既能到书

本中去,又能跳出书本外,从多角度看待、思考问题,不要拘泥于教材和固有观点。

26.(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答案】B

【名师点睛】土地兼并一直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存在着。所谓土地兼并,即占人口少数的权势阶层,利用政治和经济上的优势地位,通过购买和哄骗、胁迫等手段,大量获取农民手中的土地,造成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宋朝的土地矛盾是各个朝代中较为尖锐的。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的确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市场各参与者之间地位的不平等,正常的市场调节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得这项政策逐步沦为权势阶层攫取私利的工具,导致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先进的土地政策最终反而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不得不说,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局限性引发的一场悲剧。

26.(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书法艺术,探讨书法家地位的确立原因。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他博采众长、自成一家,“飘若游云,矫若惊蛇”,被历代书法家公认为“书圣”。它的书法适合了初唐清新雄健的气象,经唐太宗推崇,确立了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犯了绝对化错误,排除A、B、D。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王羲之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反映的逻辑现象是“个别原因----综合原因”,解题思路是不能以“个别原因”代替“综合原因”,犯以偏概全的错误。这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需掌握原因类试题的解法。

反映出

宋代经济

促成……

经济重心南移

唐宋

①说明、体现类选择题

②史实对应类选择题

26.(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答案】C

26.(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很明显的给出“主要”二字,说明本题只针对最重要的因素。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只有生产力得到提高,经济中心南移才能最终实现。在生产力中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坊市分离和海外贸易是商品经济的一种体现,对于以农业为主的中国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故A、D选项不选;土地问题一直是封建社会的重要问题,土地集中导致自耕农数量减少,国内购买力下降,不利于农业和商业经济发展,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因此B选项错误。

隐性省略(认为)

宋明理学

宋明

表明

古代商业(交子)

相同之处是

唐朝宰相与明代内阁

唐明

①说明、体现类选择题

②比较类选择题

26.(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C.非善非恶

【答案】D

B.本质为恶

D.本善习远

26.(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A

14.(2014大纲全国卷)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答案】B

【解析】内阁属于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奏章,根本不能独立处理政务,唐代宰相是在皇帝的领导之下有一定的处理政务之权力,所以A是错误的;内阁不是政府的正式机构,所以也没有任免官吏的权力,故C错误;内阁不属于正式国家政权机构,协助皇帝处理章奏,只有六部才可以直接管理地方政务,故D错误;B表述符合事实,比较准确。

这一现象是

古雅典民主政治

古代雅典

这表明

古代商业

隐性省略

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

①说明、体现类选择题

②历史概念型选择题

③比较型选择题

26.(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答案】A

26.(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意在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并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从材料看,南方和北方的商品贸易在品种和数量上均有不同,这说明南方和北方经济存在差异,有着不同的

特色,这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促进了长途贸易的兴盛,故D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难以得出其他三项结论。

14.(2013大纲全国卷)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

A.增加赋税

B.澄清吏治

C.培养人才

D.充实边防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由所学知识可知,为改革时弊,1043年,范仲淹向宋仁宗提出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主张,故答案为B。

据此可知

明代经济

反映了

古代文学艺术(元曲)

元、明清

①说明、体现类选择题

26.(2012新课标全国卷)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答案】B

14.(2012大纲全国卷)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曲在明清两代没有被继承的原因,旨在考查考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王国维认为元曲不被两朝继承主要是由于其“为时既近,托体稍卑”,即元曲的“卑”,元曲更多的是反映市民文化生活,为高官士大夫所不齿,因此C项正确。

与这一论述接近的是

明清思想

明清

这表明

新思想萌发

近代中国

①历史概念类选择题

②说明、体现类选择题

26.(2011新课标全国卷)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答案】C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14.(2011大纲全国卷)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意在考查考生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推理的能力。徐继畬属于地主阶级开明分子,并没有真正接受西方的共和制,排除A项;洋务运动主要是在“器物”层面学习西方,而本题材料中徐继畬侧重于论述政治制度,排除C;D项内容与题干无关,排除。答案为B。

相对立的是

宋明理学

反映了

民族资本主义

近代中国

直接原因是

科举制

①背景、原因类选择题

②说明、体现类选择题

③比较型选择题

26.(2010新课标全国卷)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答案】A

14.(2010大纲全国卷1)

(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

上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答案】D

14.(2010大纲全国卷2)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儒学在唐宋时期长期居于独尊地位,排除A;社会上书籍匮乏不符合史实,排除C;D不符合题干材料意思。因此答案选B。

本文发布于:2024-02-09 15:37: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937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考查   经济   本题   发展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