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9日发(作者:阙生)
初中历史课堂史料选择的几个原则
【摘要】史料教学是历史课堂必备的环节之一,也是展示原汁原味历史的方法之一。史料的种类繁多,但课堂时间有限,加之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受限,如何选择适合初中生的史料考验着历史老师的研读和选择能力。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总结了几个食疗选择的原那么。
【关键词】真实可信;通俗易懂;精简适量;多样性
历史课堂因其时间的有限性、空间的局限性、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根本不可能展示实物类的史料,但是其他三种史料那么是历史课堂的常客。
一、史料的真实可信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虽然“所有的历史都是主观史”,但是历史课堂是严谨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尽量复原历史的根源,所以课堂教学所使用的史料一定得是我们能获得的最真实可信的史料:任何文字类史料应该出于原典;任何图表型史料也应该源自原典,或根据原典制作而成,或取自信任度高的可靠网站,而非任意“百度”的结果:如《经济全球化》的很多数据可以从商务部网站搜寻、如《钢铁长城》中需要的很多军事数据,可以通过人民网的军事频道获取最权威的数据。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第一要义,如果学生们依据有问题或有缺陷的史料、非典型的材料进行分析,就会以偏概全,无法做到“论从史出”。
二、史料的通俗易懂
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历史,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听说过一些历史故事,但是对于真实历史,无论是距今年代感久远的中国古代史,还是需要具备大历史观眼界的世界历史,他们既缺乏扎实系统的学习根底,更没有明确的历史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学生对历史开展过程中的
因果关系、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开展走向的影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等接触不多,因而一般同学并不具备历史学习的科学方法和思维能力。而这恰恰是我们历史老师应该教授给学生最重要的宝藏。但是中国古代史的史料因古代记录方式的特殊性、世界史的史料因很多外国学者的表述方法与中国人表述方法的差异,对初中学生而言都是晦涩难懂的。所以如何根据课标内容,根据教学重难点选择尽可能通俗易懂的史料,对于帮助初中学生理解历史和历史学科、提高历史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以初一历史教学为例:初一学生因其面的有限、理解能力的欠缺,文言史料的阅读一直是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难点。为了帮助他们更快的进入史料阅读和理解的层面,我们可以将历史老师的理解表达在真实史料上,从而弱化文言史料的难度系数。以《汉武帝的大一统》为例,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帮助学生理解王国问题的危害和推恩令的实质,我在课堂教学中那么选择了下面两段史料作为切入点。
史料一: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王国〕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那么骄奢易为淫乱;急那么阻其强而合纵以逆〔叛乱〕京师。
——《汉书·主父偃传》
史料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
——《汉书·主父偃传》
关于“推恩令”的史料内容繁多,且很多艰涩难懂。但是上述两段史料的大局部文字却在学生的理解范围之内,为了降低史料阅读的难度,我
对这两段史料还进行了标注、突出重点。事实,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好:两段短短的文言史料却使学生在“推恩令”的学习过程中到达了认知、理解的能级要求,可见史料教学的魅力所在。
三、史料的精简适量
什么样的史料是“精简适量”?精简的主要条件源自课标,根据课堂的重难点来筛选适宜的史料,而非一味的增加课堂教学的所谓的趣味性忽略历史课程内在的能力培养和需求。以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为例,课标要求讲述林那么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所以课堂重难点就是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时间有限的课堂容不下纷繁复杂的史料。所以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着重展示了以下两个史料:
围绕林那么徐虎门销烟,展示了林那么徐禁烟奏折的一局部:“〔鸦片〕流毒于天下,那么为害甚巨,法当从严。假设犹泄泻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宠饷之银。”
《南京条约》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根底上记住条约内容、分析条约影响,而不至成为老师的一言堂,为此我选择了“新华网”《南京条约》陈列馆的片段纪实视频。
这两段史料的选择既遵循了真实可靠性原那么,又切切实实符合课标内容,确实是本课教学中避无可避的重难点史料,只有这样的史料才值得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出现、分析、理解、吸收。
四、史料选择的多角度
同一历史事件,因评价角度的不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论。所以多角度的选择同一历史事件的历史史料,正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质疑能力的
过程。比方我在《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一课中,对于如何评价大运河,选择了三个不同诗人的三首诗:
胡曾的《卞水》:“千里黄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假设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李敬之《汴河直进船》:“卞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史料的选择和运用虽然只是历史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但从定位、把握、采集、选择和运用无不在考验着教师对各类史料的判读与选择能力。同时史料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作用,又有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历史思维开展的作用。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能力,历史老师应该利用好每一节课,对课堂史料的选择、呈现进行精心的选择,才能饱满历史课堂,吸引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到达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站在后来者的高度多维度理解历史,进而真正实现“以史明智”。
本文发布于:2024-02-09 15:22: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937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