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20篇)

更新时间:2024-02-09 10:16:12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9日发(作者:邓忠仁)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20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明白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可以正确区分物体的方向。

3、可以利用东南西北来描绘物体的方位。

4、通过学习东南西北的知识来感受我们祖国的地大物博,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区分物体的方向。

2、利用东南西北来描绘物体的方位。

教学难点:

1、建立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东南西北的知识来为生活效劳,特别是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参照物的方向的体会。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卡片,学生课前搜集生活中判断方向的物体。

教学设计:

一、活动引入

第 1 页 共 61 页

1、学生根据老师口令做动作。

2、提问引入,提示课题。

二、初步感受东、南、西、北的相对位置

1、为学生分组并命名:东方队,南方队,西方队,北方队,中心队。

2、说一说:中心队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队?

3、说一说:四周各队的对面各是什么队?体会北方队与南队,东方队与西方队是相对的。

三、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1、观察地图,认识方向标。

2、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海南,,上海四个地方,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3、 小结: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活动记忆。

四、闯关大行动

第一关:“五岳”命名我能行!

第二关:东、南、西、北我能辨!

第三关:灵敏运用我最棒!

第四关:智慧生活我能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第 2 页 共 61 页

知识技能

〔1〕 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 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络,来感知数学来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第 3 页 共 61 页

一、 复习引入

〔1〕 提问:

① 量比拟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 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 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费事、很累〕

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间隔 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板书:认识米 用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 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3〕 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 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第 4 页 共 61 页

① 铅笔长15米。〔 〕

② 课桌高70米。〔 〕

③ 一棵树高16厘米。〔 〕

〔2〕 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 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米 用米量

1米=100厘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页第3题及练习二十五第12题。

教学目的:

知识技能

〔1〕 进一步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 进一步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络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 5 页 共 61 页

在复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严密联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对时间有更深的认识。

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才能。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

学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练习课中的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谜语引入

启发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仔细听,看哪个同学先猜出来。

哥哥长,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转。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这是什么?〔钟表〕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认识时间》。

二、复习几时

〔1〕谁来说说钟面上有什么?

引导学生看出有1—12这些数,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共60个小格。

第 6 页 共 61 页

〔2〕老师拨出7时和7时半,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写一写。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反应。

并引导学生小结:①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②当分针指着6,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半。半时就是30分。

〔3〕复习“1时=60分”。

师拨12时,问:如今是几时?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变化。〔拨到1时〕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

引导学生一起答复: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

老师拨钟,引导5分5分地数到60分,分针走一圈正好是60分,而这时时针正好走一大格,是1时。

板书:1时=60分

三、做一做

〔1〕老师拨时刻〔7:45、 10:50、 11:15、 1:35〕,学生在纸上写一写,说一说。

〔2〕老师说时刻〔3:45、 1:25、 4:05、 6:55〕,学生拨钟面。

第 7 页 共 61 页

强调:表示分的数要占两个位置,不满10分的要用0来占位。

四、复习经过的时间

〔1〕4时再过5分是〔 〕。 〔2〕10时30分再过10分是〔 〕。

〔3〕8时45分再过5分是〔 〕。 〔4〕5时56分再过〔 〕分是6时。

五、稳固练习

〔1〕完成教材页第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2题。

独立完成,小组评议。

六、总结提升

这节复习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结合详细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识别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

第 8 页 共 61 页

2.才能目的:借助识别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识别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借助识别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

解决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业根据主题图说出体育馆、商场、医院和邮局分别位于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学内容: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老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老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第 9 页 共 61 页

学生口头答复后,老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二、总结

老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老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绘方向真是太费事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老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老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

学生制作,老师巡视指导。老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1.试一试(小组活动)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老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使用方向板时,老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 10 页 共 61 页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开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

2、结合实际情况,解决和“倍”有关的详细问题,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教学重点:

在详细活动中真正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

在详细活动中真正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

2、看算式编题。12÷3=4 〔平均分,12是3的4倍〕

二、看图。新课

1、第一排摆:4个圆片

第二排摆:8个圆片

问:第二排圆片的个数是第一排圆片的个数的几倍?怎么解答?为什么?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第 11 页 共 61 页

2、第一排摆:2个圆片

第二排摆:是第一排圆片数的3倍。

问:第二排摆〔 〕个。

谁是一倍数?〔第一排的圆片数〕第二排的圆片数是第一排圆片数的3倍,是什么意思?

3个2 。求3个2 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乘法〕

3、比一比1〕、2〕题,他们有什么区别联络?

联络:都是和倍有关的问题。第一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即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第二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即求几个几的和。用乘法。都要找到一倍数。

4、读取文具店的信息,并说一说。

小兔买了1枝笔,花了2元钱。

小牛说:我买了3枝笔。

小狐狸说:我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

问题:1、小牛花了多少钱?

2、小狐狸花了多少钱?

分别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1、小牛花了多少钱,找到小牛买什么花了多少钱?〔3枝铅笔〕每枝铅笔多少钱?就是求3个2元是多少。

第 12 页 共 61 页

2、小狐狸花了多少钱。找到小狐狸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小兔花的钱就是一倍数。就是求4个2是多少。

三、练习。

1、画一画。3片叶子配一朵花。15片叶子配几朵花?

每3片配一朵花,即每一份是3,可以配几朵花,就是问15里有几个3.

2、○有3个,△的个数是○的2倍,△有几个?

△的个数是○的2倍,那○的个数是一倍数。就是问2个3是多少。

49页练一练

1、看图列式。

1〕长铅笔的长是短铅笔的2倍。短铅笔长8cm,短铅笔的长是一倍数,求长铅笔的长就是求2个8是多少。

2〕一倍数是5元,10元是5元的几倍,就是问10里面有几个几。

2、河马有7匹,是一倍数。斑马的匹数是河马的5倍,斑马有几匹。就是求5个7是多少。

红珠是白珠的几倍。白珠是一倍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即求6里面有几个2.

3、找清数量关系。数量关系要对应。

第 13 页 共 61 页

条件: 面包车上的乘客数是小轿车上的2倍。 面包车上有6位乘客。 大客车上的乘客数是面包车上的2倍。

问题:1〕大客车上有多少人?

解决:大客车上的人数和谁有关系?〔和面包车上的人数有关系。〕什么关系?倍数关系。谁是一倍数?〔面包车上的人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几个几。

2〕小轿车上有几位乘客?

解决:小轿车上的乘客数和谁有关系?〔和面包车的人数有关〕什么关系?面包车上的乘客数是小轿车上的2倍。面包车有6人,几时问6是几的2倍。求一倍数。把6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即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即求几个几的和,用乘法计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系统整理与乘法有关的知识,纯熟运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在教学中浸透爱国教育。

教学重点:

1、系统整理复习一、二单元的乘法知识。

第 14 页 共 61 页

2、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体会解题方法多样性和最优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到了一个新教室上课,猜猜为什么要到这来上课呢?这是因为今天我们要参观一个节日广场。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国庆节的时候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有一个节日广场更是热闹非凡。想去看看吗?

二、整理复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仔细观察:图上画些什么?有一个老朋友他也来到了节日广场,他是谁?智慧爷爷说了什么?

1、 整理复习乘法知识。

〔1〕 什么是乘法?怎样的算式可以用乘法,举例说明。老师也想了一个算式:a+a+a+a,能改成乘法算式吗?你怎么想的?

〔2〕乘法算式的得数叫什么?〔积〕那求积用什么法?〔乘法〕求和呢?求差呢?求商呢?〔3〕你是怎样算出乘法算式的积的?乘法口诀熟吗?开火车对口诀。

第 15 页 共 61 页

〔3〕有个同学在计算4×6=?一时忘了乘法口诀了,该怎么办呢?4×6表示什么意思?它们的样子不一样,意思却完全一样,结果也一样。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第一幅图。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气球每束有8个,4束一共有多少个?

4×8=32〔个〕

生:一共有多少盆花?

师:这些花分几局部?〔2局部:外面的和里面的〕怎么算?

先算外面的:每种颜色有8盆,有4种颜色,一共有多少盆?4×8=32〔盆〕

再里面的花:3×4=12〔盆〕

最后算一共有多少盆花:32+12=44〔盆〕

〔2〕观察第二幅图。

生1:每列有3个人,有6列,一共多少人?3×6=18〔人〕

生2:每排有6人,有3排,一共有多少人?

生3:穿每种颜色的衣服有6人,有3种颜色,一共多少人?

第 16 页 共 61 页

观察同一幅图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最后的结果应该是一样的。

旁边看跳舞的小朋友也想来跳舞?可以怎么算呢?

生:3×6+5=33 这个算式还可以写成什么?生:4×6-1=33说说你怎么想的?

〔3〕请你来当小老师提问。生解答。

生:照相的每组有4人,3组有几个人?4×3=12〔人〕

〔4〕请你在本子上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3、小结。

今天你在节日广场玩得快乐吗?学到了什么?解决一个问题必须得知道什么?解决乘法问题的2个数学信息之间必须有什么关系?〔是几个几的关系。〕

课后自评:

这节课是一、二单元的整理复习课,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有2个:一个是对乘法知识的系统整理,一个是运用乘法知识实际解决问题。在复习乘法知识时,主要抓住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乘法口诀这几局部知识。在解决问题这一局部,主要通过第一幅图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和较为复杂的问题。第二幅图解决观察同一幅图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第三、四幅图请学生来当老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学生在作业本上自己提问解决问题。

第 17 页 共 61 页

上完课后,我发现自己语言还需要锤炼,更精炼些,提问更准确些。在处理学生解决问题时,时间的调配还掌握得不够好,对于简单问题应该很快的一笔带过。把精力重点放在解决复杂问题,解决学生思维的争议点,学生的出错的地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创设情境,使学生体验人类在生活理论中统一度量衡的过程。

[教学材料及准备]

软尺、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老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今天用的课桌和教室里的课桌不一样,教室里的是小桌子,我们这里用的是大桌子。桌面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长方形。 老师:对,长方形有几条边?

学生:四条边。 老师:看屏幕。〔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分清什么是桌子的长,什么是桌子的宽〕。 老师:学校还想买一些这样的桌子,那我们就得知道这桌子有多长,有多宽,你们愿意帮老师量一量这桌面的大小吗?

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

第 18 页 共 61 页

老师:用什么来测量呢? 学生:用尺子。 老师:可是,我们的尺子留在教室里了,怎么办?不用尺子,你能不能想出巧妙的方法测量出桌子有多长,多宽?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交流:

1、用手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说明是几个手长〕

2、用铅笔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说明是几个铅笔长〕

3、用铅笔盒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说明是几个铅笔盒长〕

4、用书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说明是几个书长〕

三、施行方案学生分小组测量桌子的长和宽。

要求:①开动脑筋,多想方法

②分工明确,注意合作

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可以写字,写拼音,也可以用图表示。利用课件举例讲解记录方法。

量一量桌子方法:长 宽 1 7 3 2 3 4

看一看,谁用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巧妙? 学生测量。〔10分钟〕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测量。发现典型数据。

四、交流汇报阶段研究成果,碰撞出现矛盾学生:

56名学生汇报,用实物投影展示他们的记录表。〔学生的记录表大局部以童趣十足的图画来表示〕。

第 19 页 共 61 页

老师:同学们想出的方法真多。看样子,没有尺子的情况下,你们用这么多巧妙的方法告诉老师这桌子有多大。真聪明。但是,你们看看,测量同一张桌子,这几个得数一样吗?学生:不一样。老师:为什么?学生:因为用来量的东西不一样。老师:〔展示同样是用铅笔测量的数据比照〕都是用铅笔量的,得数怎么还不一样呢?学生:〔展示所用的铅笔〕它们不一样长。老师:这么多不同的数据,我用哪一个呢?

五、继续研究老师:

我们用尺子测量一下桌子的长,看看有什么结果。〔指令小组长领尺子和发尺子〕学生用尺子测量桌子的长。〔老师巡视,纠正学生测量时的小错误〕

老师:谁来汇报他们组测量的结果?学生1:长是90。学生2:长是27。老师:怎么用尺子量,得数还是不一样?哪个对呢?学生很快发现软尺有两面,两面的刻度不一样。

老师指导学生识别软尺两面的刻度的大小,并让学生估量1厘米和1寸两种长度单位和自己手指的粗细的比照。老师:要想得出一致的结果,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都用厘米〔或寸〕刻度的一面来量。老师:那我们如今就统一用厘米的一面来测量桌子的长和宽。学生测量。老师:哪一组说出你们的测量结果?学生:桌子长90厘米,宽42厘米。〔56个学生都得到了一样的结果〕六、总结:老师:如今我特别清楚我要买第 20 页 共 61 页

多大的桌子了,长90厘米,宽42厘米。用同一种刻度的尺子测量很方便。厘米是如今世界上尺子最常用的刻度。人类创造尺子、统一长度单位之前,就像我们开场测量桌子的长、宽时使用的方法一样,利用手拃、步伐或身边物体的长度做长度单位进展测量。至今,在人们没有带尺子的时候,仍然会这样估测物体的长度,例如妈妈给孩子买衣裤或鞋的时候。

[教学建议]

学生的测量活动和交流汇报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分析^p

数据是这节的精华,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课后评价及分析^p ]

课程设计符合人类从理论到理论的认知过程,学生在亲身探究的过程中领悟了靠老师仅仅用语言不易表达的内容。他们不仅知道怎样测量长度,还知道了长度为什么有一个单位,这个单位又是怎么来的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详细情境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

(2)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拟纯熟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第 21 页 共 61 页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体会乘法的运算意义。

(2)让学生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在探究口诀的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推理才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考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感觉数学与生活的亲密关系,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3)培养学生的推理才能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一样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场吗?你们跟爸爸妈妈到公园去玩过吗?你们参加过哪些娱乐活动?

碰碰车、水上游船、猴子爬树……

出示课件中的游乐场

第 22 页 共 61 页

游乐场中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看到了吗?

生1:看到了过小火车、碰碰车……

生2:玩过小火车的有20人。

生3:碰碰车上也有8人。

……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2:我是数的。

生3:我是算的。

板书:2+2+2+2=8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怎么用乘法计算。

2.探究新知

学习第47页例1(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飞机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用数就可以;用加法计算的3+3+3+3+3=15。

C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谁能看出来?小组合作共同讨论。

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很容易看出来,但班内还有个别理解才能较差的学生,所以,任何问题都要从易到难。

汇报:每个加数都是一样的。

第 23 页 共 61 页

学习第47页例1(2)。

出示课件中的例题图片。

a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火车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用数就可以;用加法计算的4+4+4+4+4=20。

C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谁能看出来?小组合作共同讨论。

汇报:每个加数都是一样的。

学习第47页例1(3)。

根据上面所讲,请同学们自学这个例题。

汇报:2+2+2+2+2+2+2=14。

小结:这种加数一样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乘法算式:2×7=14或7×2=14

师:我们以前学过加号、减号,这个左斜右斜的×就叫乘号。

提出要求:谁能把上面的几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谁来挑战?

师:你们知道乘法算式怎么读吗?

指名答复,师生更正。

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

第 24 页 共 61 页

3.教学“2×7=14”的意义。

小组讨论乘法的意义。

汇报结果。

师总结:“2”表示一样的.加数,“7”表示一样加数的个数,“14”表示一样加数的和。7个2相加可以写成2×7=14,也可以写成7×2=14,这里都表示7个2相加。

讨论:假如更多的2相加,例如8个、12个……又该怎么写呢?

学习第48页例2。

师:同学们知道乘法算式各局部的数字叫什么名字吗?

5+5+5=15

5×3=15

3×5=15

3和5都叫“乘数”,“×”叫乘号,“15”叫积。

4.课堂练习。

把48页做一做独立完成,然会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更正。

5.拓展提升。

加法算式:XXXXXXXXXXXX

乘法算式:XXXXXX或XXXXXX

b.把练习九的1、2、3独立完成。

第 25 页 共 61 页

课后小结

提问: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师生总结:

a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简便。

b左斜右斜的×就叫乘号。

c第一个乘数表示一样的加数,第二个乘数表示一样加数的个数,等号后面的数表示一样加数的和。如:2×7=14,7个2相加可以写成2×7=14,也可以写成7×2=14,这里都表示7个2相加。

板书

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数一样的加法,用乘法表示比拟简便。

5个33+3+3+3+3=155×3=153×5=15

7个22+2+2+2+2+2+2=147×2=142×4=14

2×7=14读作:2乘7等于14

7×2=14读作:7乘2等于14

5+5+5=15

5×3=15

3×5=15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9

第 26 页 共 61 页

【教学内容】

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P65—66

【教学目的】

初步认识角与直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

可以动手制作直角,可以用直角量具测定和判断直角。

让学生逐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与直角。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制作直角。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规那么的纸、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生活中的角。

2、交流:哪些地方有角。

3、引出数学中的角。

自主探究,丰富认知

认识角

第 27 页 共 61 页

抽象出数学中的角

提出问题: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汇报交流:角的特征

小结: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

3、判断

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角?

认识直角

课件出示直角

〔1〕提出问题:刚刚观察的几样物品,有这样的角吗?

〔2〕提出问题:三角尺上有这样的角吗?

小结:像这样的角的我们称为直角。

〔3〕提醒课题:角与直角

〔4〕出示各种各样的直角

小结:角的位置,边的长度,开口大小变化时,它还是角。

折直角

课件出示视频

观看电脑老师折直角

自己动手折直角。

6、找一找教室中的直角

自主练习,稳固新知

第 28 页 共 61 页

数一数

回忆新知,课堂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

〔2〕课堂表现评价。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适宜的工具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论才能,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假如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师根据学生描绘介绍端点。

3、学生完好描绘线段的特征。

第 29 页 共 61 页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5、这是刚刚的线段,〔课件逐步演示旋转〕它变了,如今还是线段吗?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学生区分线段〕

7、〔隐去非线段,留下线段〕这些都是线段,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师小结过渡。

二、回归生活,体验线段

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5、全班交流。

三、理论操作,感悟画法。

第 30 页 共 61 页

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方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

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

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6、师:我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适宜的工具来画,在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处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

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欣赏。

四、多种方法,深化认识。

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

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

3、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填。〕

第 31 页 共 61 页

4、反应。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

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的精巧图案。〔欣赏〕

7、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的:

知识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及各局部的名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熟记乘法口诀表,并能纯熟地利用乘法口诀表求积,进步计算才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进步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第 32 页 共 61 页

熟记乘法口诀并利用口诀求积。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出示卡片〕

9×5= 8×7= 7×6= 4×9= 3×6= 5×7=

4×8= 3×4= 6×8= 4×7= 9×9= 8×5=

3×7= 4×5= 5×6= 8×9=

〔2〕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表内乘法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

〔1〕复习乘法的意义及各局部的名称。

多媒体出示下列图: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33 页 共 61 页

问:求一共有多少个,用加法计算怎么列式?用简洁计算怎么列式?

5+5+5=5=20〔个〕

5×4=20〔个〕

指名说出乘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

5 × 4 = 20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老师小结: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拟简便。

〔2〕复习乘法口诀。

①背乘法口诀。采取多种形式背乘法口诀。

②根据“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③口算。

7×8= 9×4= 6×7= 8×8= 6×5= 7×4=

6×9= 9×8= 5×5= 8×6= 3×2= 7×7=

三、稳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4题。

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6题。

仔细看题,独立完成。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7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第 34 页 共 61 页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对乘法进展了复习,你们有什么新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板书设计

表内乘法的复习

一、乘法的意义及各局部的名称

5 × 4 = 20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二、乘法口诀

背诵1—9的乘法口诀。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2

知识与技能:

1.认真观察图画,说出图意,提出相关的乘法问题,并应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继续学习、体会从上面、侧面、正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形状,识别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

过程与方法:

1.认真观察图画,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

2.让学生提出生活实际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才能

第 35 页 共 61 页

2.浸透爱国教育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国庆节期间,你们有的外出旅游,有的在本市玩耍,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让几个同学说一说〕

师:国庆节,不仅我们市,全国上下都是一派喜气洋洋。如今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广场”,再次感受一下节日的喜悦。〔板书课题:节日广场〕

二、探究学习

〔一〕广场上

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节日广场”图,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并体会祖国的美妙〕

2、师:同学们看到了祖国富强、人民欢庆的景象,那你能根据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问题吗?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

3、学生独立观察画面,考虑,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

4、集体交流。

第 36 页 共 61 页

各小组同学派代表,将本小组问题提出,指名由某位同学或某个小组同学答复。

〔先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让学生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用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进展验证,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思维会更有深度。并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计算“一样加数的和”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

〔二〕瞻仰烈士纪念碑。

1、师:同学们,在节日中,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上队礼,他们会对烈士说什么呢?

〔指名学生说〕

2、师: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鲜血、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烈士,更不能辜负烈士的热血,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把祖国建立得更美!

〔及时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对学生进展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开展,对他们进展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培养,将德育教育浸透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

3、连一连。师:请问下面三幅图〔课本31页〕各是谁看到的?连一连,说一说每一幅图是从纪念碑哪个面看到的。

〔观察图画,发挥想像力,独立考虑,动手连〕

4、全班交流

第 37 页 共 61 页

三、理论与应用

师:今天走进节日广场,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还发现了许多数学知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乘法问题?

〔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络,浸透理解决问题的要求,尽可能以学生乐于接触的、有数学价值的内容作为数学学习的题材,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有趣,而且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到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亲密的联络。〕

四、总结,下课。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例1、例2及练习十五1、2题。

【教学目的】

1、在详细情境与理论活动中,建立“平均分”概念。

2、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学习分物体的一些方法,为教学除法作准备。

3、通过理论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及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第 38 页 共 61 页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我能行〕

1、口算〔题略〕

2、填空〔题略〕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预习,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看数学书上66页的例题1,并动手分一分,有6个,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想一想:要分什么?分几份?有几种分法?〕

2、什么叫做平均分?

〔二〕合作探究一

1、分五角星,初步感受平均分〔例1〕

老师:同学们,能把6个五角星分成两堆吗?

学生独立分五角星,老师参与、指导。学生在汇报各种分法,并把学生的不同分法都呈如今屏幕上。

老师:哪一种分法最特殊?为什么?

学生:分成3和3,因为每堆一样多。

老师:像这种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生齐读。

2、当堂达标

第 39 页 共 61 页

⑴判断以下各题是不是平均分?

⑵判断:是平均分的打√,不是平均分的打x 。

〔三〕合作探究二

1、分铅笔,探究平均分的方法〔例2〕

老师出示12支铅笔。

老师:如今老师手里有12支铅笔。假如把这些铅笔平均分成3份,猜一猜,每个盒子放多少支铅笔?

随后学生动手分一分,把12个小棒平均分成三堆,小组内交流各种分法。师请生汇报演示。

2、老师课件展示并总结平均分的方法。

每次1个1个地分

12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每次2个2个的分

每次4个4个地分

3、想一想:每次都这样分,太费事了!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想:3个几是12,也就是

3 ×〔4〕=12

把12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4支铅笔。〔生齐读〕

[点评:让学生结合一共12支铅笔和3个盒子先猜一猜每个盒子里放多少支铅笔,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交流各种分法第 40 页 共 61 页

时突出一次分完的方法,引导学生把平均分和乘法联络起来,为学习除法的认识作准备。]

4、当堂达标

请同学们完成数学书68页练习十五的1、2题。

三、总结

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

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P65—66

【教学目的】

初步认识角与直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

可以动手制作直角,可以用直角量具测定和判断直角。

让学生逐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与直角。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制作直角。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规那么的纸、三角尺等。

第 41 页 共 61 页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生活中的角。

2、交流:哪些地方有角。

3、引出数学中的角。

自主探究,丰富认知

认识角

抽象出数学中的角

提出问题: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汇报交流:角的特征

小结: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

3、判断

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角?

认识直角

课件出示直角

〔1〕提出问题:刚刚观察的几样物品,有这样的角吗?

〔2〕提出问题:三角尺上有这样的角吗?

小结:像这样的角的我们称为直角。

〔3〕提醒课题:角与直角

〔4〕出示各种各样的直角

第 42 页 共 61 页

小结:角的位置,边的长度,开口大小变化时,它还是角。

折直角

课件出示视频

观看电脑老师折直角

自己动手折直角。

6、找一找教室中的直角

自主练习,稳固新知

数一数

回忆新知,课堂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

〔2〕课堂表现评价。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5

一、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根据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整理有用的数据。

2、初步学会搜集数据,会用划正字、画竖杠等方法进展数据的记录。

3、初步学会数据的整理,能独立完成统计表。

过程与方法:

第 43 页 共 61 页

学生初步经历数据的搜集、分类计数等统计过程。

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理论才能。

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p 的统计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搜集并整理分析^p

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二、制定根据:

内容分析^p

《统计表初步》属于“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板块,是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本教学内容的前继知识是计数和分一分,通过生活中的分类计数引入统计,让学生初步经历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绘、分析^p 的统计过程,并根据统计结果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其后继内容是条形统计图〔一〕〔二〕、折线统计图等与统计表内容相匹配的,更为形象呈现数据的“数据描绘”局部的教学内容。此外,《统计表初步》这一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教学载体,能让学生在情境中联络生活第 44 页 共 61 页

实际,从相关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出发,在过程中体验数学化繁为简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并提升统计分析^p 才能。

2、学生实际

学生虽然第一次在数学课堂上接触统计的知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有统计的感知,这节课上学生把本课所学的统计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络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新发现,同时为下节条形统计图埋下伏笔。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5分钟

创设情境

1、情境:这是青青草场的15只小动物,这是慢羊羊村长,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慢羊羊村长说了什么吧?

〔播放PPT〕

〔1〕提出疑问

小动物们喜欢的有哪些水果呢?每种水果,慢羊羊村长应该准备多少呢?请拿出课堂学习单,在1号表格上来记一记。

第 45 页 共 61 页

〔2〕投影反应,进展比拟

2、再次体验

〔1〕尝试记录

刚刚记录的时候大局部小朋友记录得比拟混乱,那么接下来请在2号表格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来记录一下。

〔课件播放〕

〔2〕投影反应,全班交流

小结:小朋友们你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记录方法,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记录,可以用数字来记录,还可以画“正”字。

集体观看

交流记录方法:

用符号记录:划小竖杠、打勾、画☆、画爱心

集体记录

个别交流

预设:

画“√”的记录

画圈来记录

画杠法来记

写数

划“正”字等等。

第 46 页 共 61 页

创设动画情景,这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能激发学习兴趣,也能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展数据的搜集,让学生能初步感知统计的用处。

18分钟

探究新知

〔一〕数据搜集、记录

1、学习统计方法

〔1〕划“正”字法

接下来,小巧要向我们展示了她的记录方法,大家看一看,是什么方法?与某某小朋友一样,小巧也要向我们展示“正”字记录的好方法。

= 1 xGB3①首先我们来书空一下这个“正”字。谁来帮她介绍一下正字法?

= 2 xGB3②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那我来考考你们。〔PPT呈现题目〕

〔2〕画竖杠法

小丁丁也想向我们介绍一种方法,叫做“竖杠”法。

= 1 x GB3①谁能看懂它表示的意思?

= 2 x GB3②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那我来考考你们。〔PPT呈现题目〕

第 47 页 共 61 页

提醒课题

我们可以用小丁丁和小巧画竖杠和画正字的方法搜集记录数据,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统计。

3、再次体验

请把课堂学习单拿出来,看3号表格,我们大家选择画正字或画竖杠的方法,再次为慢羊羊做记录,这次为了使我们的记录比拟顺利,你们可以不要抬头看,只用耳朵听,小手记,准备好了吗?

〔课件播放〕

〔1〕集体校对

〔2〕有15个小动物,你看看你统计得对吗?有没有多数或漏数?

〔3〕小结:记录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用划正字和画竖杠的方法进展记录,不但方便,而且我们算起来会更快更准确。

〔二〕数据整理

刚刚我们把这些数据都搜集记录好了,那我们怎么样明晰地把这些数据呈现给慢羊羊村长呢?如今我们就要把这些数据整理成一张表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统计表里都有些什么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6

【教学目的】

第 48 页 共 61 页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创设的情景,体会用正确的方法搜集数据很重要。

2、初步学习搜集数据,会用划“正”字等方法进展数据记录。

3、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统计数据。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数据搜集、整理、分类计数、描绘和分析^p

等统计过程。

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体会统计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感知统计是有趣的和有用的。

培养初步统计才能,理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会用划“正”字等方法进展记录,整理数据并填写统计表。

【教学难点】

对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p 。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第 49 页 共 61 页

本文发布于:2024-02-09 10:16: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934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乘法   老师   线段   数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