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关于杀生的句子

更新时间:2024-02-08 15:24:46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8日发(作者:柯岩)

佛经中关于杀生的句子

戒杀放生是佛教的基本主张,无论是佛陀制戒还是在方便说法时,都把杀生作为一个基本戒条,并严禁佛弟子触犯。以戒杀放生来培养佛弟子的慈悲心,使弟子免堕恶趣。对于戒杀放生的原由及利益,佛陀在各种经典中都有所记述。

佛陀为使弟子能够真正从内心去除杀生之念,他首先向弟子展示了杀生的过患。如佛在《大佛顶首楞严经》中论述:“贪爱同滋,贪不能止,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

佛陀认为人食畜生不过是在冤冤相报,流转生死,最终必会舍身偿命,沉沦苦海。为此《大佛顶首楞严经》中又作了详尽的说明:“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在《大般涅槃经》中,佛陀对食肉的害处作了简短陈述,意在警示众生远离杀业。佛言:“善男子!如人啖蒜,臭秽可恶,余人见之,闻臭舍去。设远见者,犹不欲视,况当近之。诸食肉者,亦复如是。一切众生闻其肉气,悉皆恐怖,生畏死想,水陆空行有命之

类,悉舍之走,咸言此人是我等怨。是故菩萨不习食肉,为度众生,示现食肉,虽现食之,其实不食。”

佛陀不仅论述杀生的过患,而且对杀生害命者所受的果报也多有论述,佛言:“一切众生因杀生故,现在获得恶色、恶力、恶名、短命,财物耗减,眷属分离,贤圣呵责,人不信用,他人作罪,横罹其殃,是名现在恶业之果。舍此身已,当堕地狱,多受苦恼、饥渴、长命、恶色、恶力、恶名等事,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复受恶色、短命、贫穷。”

向诸弟子明示了杀生的过恶之后,佛陀接着讲述戒杀的理由及不杀生所带给自己的利益。佛陀在《央崛摩罗经》中对于不杀有如下论述:“如是,一切众生无始生死,生生轮转,无非父母、兄弟、姊妹,犹如伎儿,变易无常。自肉他肉,则是一肉,是故诸佛悉不食肉。复次,文殊师利!一切众生界我界,即是一界,所食之肉即是一肉,是故诸佛悉不食肉。”

在《沙弥尼戒经》中,佛陀对戒杀的具体方法作了完整的解说,他认为不杀生慈愍群生,就像父母念子,加哀蠕动,犹如赤子。何谓不杀?护身口意,身不杀人物、蚑行、喘息之类,而不手为,亦不教人。见杀不食,闻杀不食,疑杀不食,为我杀不食。口不说言当杀、当害、报怨,亦不得言死快、杀快、某肥、某瘦、某肉多好、某肉少也。意亦不念,当有所贼杀于某快乎,某畜肥、某瘦。哀诸众生,如己骨髓,如父、如母、如子、如身,等无差特,普等一心,常志大乘。

本文发布于:2024-02-08 15:24: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923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杀生   食肉   弟子   众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