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的相关人物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4-02-08 14:33:03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8日发(作者:姚节)

破釜沉舟的相关人物有哪些

破釜沉舟的相关人物有哪些

破釜沉舟典故出自秦末的巨鹿之战,项羽为报叔父项梁之仇,亲率二万精兵进攻章邯。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破釜沉舟的相关人物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了解!

破釜沉舟的相关人物

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发生在战役巨鹿之战中,其中除了中心人物项羽以外,还有由于迟迟不出兵结果被项羽杀死的楚军上将宋义以及围困赵军于巨鹿的秦国大将章邯,都是该典故中十分重要的人物。

楚怀王在接到赵王的求助后派兵援助,而任主将的是宋义,项羽仅为副将,那么这个宋义到底是个人物呢?

原来宋义是楚国的令尹,即一国的最高官职,秦朝晚期起义四起,六国复辟之后就投靠楚怀王做了项梁的手下。早年间项梁与章邯大战,初战告捷但宋义料定项梁迟早战败,还劝告齐国使者缓一步去找赵项梁便可免于一死,果然项梁战死后他便做了熊心的大将。由于齐国使者高陵君向熊心禀报宋义料事如神之事,楚怀王便以为其深谙兵法,故令他做大将率兵援赵。可惜宋义到达安阳后,由于惧怕秦军的兵力,执意停驻46天不出兵,欲待秦赵交战多时两败俱伤后,再出兵便可坐收渔翁之利,面对军中缺粮、兵心涣散也丝毫不管不顾,完全不理会项羽的急切之心,只管自己吃喝,还下令凡是倔强不服者一律杀之。

此时宋义还送自己的儿子前去齐国任相,大摆酒席,对兵士饥寒交迫也不闻不问,毫无体恤之心,尽是徇私享乐。终于项羽忍无可忍,一早进帐娶了宋义的人头,自己发号施令,引得了众兵推举代替宋义成为了主将,深得部下的敬重。

破釜沉舟的决心是什么

在经典故事破釜沉舟中,项羽下定决心誓死要大败秦军,以解救赵军巨鹿之围,他只给自己一条路的选择,并告诉将士们除非想要跳河而亡,否则除了打赢之外没有其它的活路。

项羽的所作所为看似是抱有极大的把握的,于大多数人而言,没

有十足的把握定然不敢轻举妄动,更何况是面对秦国这么强劲的对手。然而实际上呢,楚军对于秦军来说,就如同鸡蛋碰石头一般,章邯在项梁战死后,早就丝毫不把楚军放在眼里了,那么如此悬殊的实力之差,又是什么促使项羽的'军队在最后取得成功呢?

没错,就是项羽誓死拼搏不打胜仗不回头的决心,破釜沉舟表示了他为了达到目标不顾一切定要干到底的决绝。项羽的心无旁骛使他的眼中只有一件事,就是战胜敌人,除此之外没有任何选择和退路。他命令众将士将船只凿穿沉入河底,将锅打破而干粮仅能维持三天,烧毁营房没有住所可居住,这一系列的举动不仅仅代表了项羽丝毫不畏惧的勇魄,更是他坚定目标一心向战的决心。

项羽做出的选择中是没有退路的,甚至没有第二选择,在这场战争中,决心即力量,信心即胜仗。楚军的胜利是带有奇迹性的,项羽更是因为战胜了不可能打败的敌人从而在诸侯中威名远扬,占据领袖地位。然而此次巨鹿之战的得胜表示了只要有决心就有动力,对目标越渴望就越有行动的力量。

破釜沉舟发生在什么战役

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是在著名战役巨鹿之战中发生的,赵军被秦军围困在巨鹿城,楚王在得到求助后,派宋义与项羽前去救援,项羽由于上将宋义迟迟按兵不动,于是急不可耐将其杀之,自己率兵前去救赵。

宋义死后,楚军在项羽的带领下士气大增,项羽先派部分前锋前去切断秦国粮道,自己率领全军渡河后,下令破釜沉舟烧营房,不胜则死绝不回头,士兵们受到极大的鼓舞,于是拼死杀敌,将秦军包围,以一敌十,越挫越勇,九次激战过后,终于大破秦军,解救了被围困的赵军。章邯退军,秦军或死或逃。

此时,诸侯军作壁上观,楚军的威望一时在诸侯间声名四起,前来援助的诸侯军甚多,却没有一个阵营敢出兵的,看着楚军将秦军打得落花流水,各观战的诸侯军无一不吓得心惊胆战,惶恐不已。在项羽打败秦军召集各诸侯将领时,没有人不是吓得腿软跪着进门的,不敢直视项羽,从此尽由项羽统帅。

在秦军败下阵来以后,章邯企图定约求和,而项羽由于军中缺粮,也有意如此,在得到众军官同意以后,双方便择日会面。订完盟约以后,项羽留章邯与其部下秦兵在军中,巨鹿之战就此结束。不过在全军到了新安以后,秦军由于私下议论,被项羽知道后,未防他们心中不服,于是将降兵全数诛杀。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的一场胜利,击毁了秦军主力从此一蹶不振,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秦朝覆灭的基础。

【破釜沉舟的相关人物有哪些】

本文发布于:2024-02-08 14:33: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923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没有   决心   项梁   出兵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