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石缝间的生命》省一等奖【一等奖教案】(3)语文版(2)

更新时间:2024-02-08 13:28:41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8日发(作者:庄明理)

第一单元2石缝间的生命一、

教学目标(一)

体会文章蕴含的对石缝间顽强生命的无比崇敬之情。(二)

品味作品生动隽永、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三)

结合作品,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人生。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石缝间生命所体现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难点:理解本文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的礼赞,更是一曲对人民中优秀分子的赞歌。三、

教学课时:2课时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空气、阳光、水分和土壤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然而,大自然并非

对每个生命都施以恩惠。有时,有些生命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是异常艰难、严峻而苛刻的,而

能在这种种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自有其震慑人心的力量一一石缝间的生命,就是这样憾

动了作者的心。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石缝间的生命》一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启发、受到

教益。(二)作者简介林希,原名侯红鹅,1935年生于天津,现为天津市作协专业作家。1950年开始发表作

品,代表作有诗集《无名河》,中篇小说《丑末寅初》、《高买》,长篇小说《桃儿杏儿》等。

其中《无名河》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优秀新诗集奖,《高买》获中国作协优秀中篇小说奖。

1998年,他的中篇小说《小的儿》获鲁迅文学奖。(三)整体感知:1、

检查预习情况。结合课文后面“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查字典,边读边写。2、

范读课文,学生在听读课文的过程中,思考下列问题。a、

作者选择了哪些事物为代表来介绍石缝间的生命?突出了其哪些特点?

对于这些生命,作者怀有怎样的感情?b、

试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各层的大意。(四)

研读课文1、

讨论“整体感知”中提出的问题。a、

一一野草:生机不可扼制;山花:生命就是拼搏;松柏: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

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作者对石缝间的生命怀有感动、敬畏、惊叹之情。b、

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总写一一点题和写作缘起。。1交待石缝间生命的由来第二部分(2-7):分写、说明原因。02从三种具体的植物形态来写生命的顽强。3解释石缝间生命的意义第三部分(8—10):总写一一诠释和理解“石缝间的生命”。2、

文章第一句话“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作者为什么“感动得

潸然泪下”

?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一原因要点:敢于去寻求、战胜最艰苦的环境、具有震撼心灵的情感力量。作用:是

文章的文眼,起了开门见山的作用。

3、

文章结尾说“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从文章

中看,这种“力量”表现在哪些方面?一可从以下方面分析:创造生命奇迹、战胜险恶环境、显示生命顽强、增加世界活力、

给人类带来重要启示等。4、

文中哪一语段对题目做出概括性的诠释和理解?第九段。5、

为什么文章开头说石缝隙间的生命是“倔强的生命”,结尾说它是“顽强的生命”?首尾两段间是什么关系?——作者透过生命个体在与自然环境斗争中的“倔强”,深刻认识到了生命力的“顽强-

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总之,石缝间的植物战胜环境、创造自己生命的辉煌壮丽的品质让作者感动和敬畏。6、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认真体会作者的情感。(五)布置作业完成“思考练习”

一。板书设计:野草

细瘦薄叶叶下生根感动石缝间的生命

蒲公英

柔韧强固

松柏

改变形象

敬畏惊叹伤痕累累盘根错节第二课时(一)进一步研习课文找出文中的疑难问题,互相讨论。教师提出以下思考题:1、

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的不

可扼制”这句话应当怎样理解?一这句话的含义是:任何生命都应该坚信自己有无穷的力量,它是任何恶劣的环境都

无法从根本上阻挡的。2、

“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

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有什么含义?一这段话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环境可以改变人生,环境决定人生,这是第一层的认识。

第二层的升华是,适者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环境可以从外部来改变和影响生命的发展。生命

就是拼搏,要适应环境,要顽强生存,要坚定的成长、发展。3、

“如果一切的生命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他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

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呢?

”一经过风雨考验的的人生定会比温室中的花朵更能经暑耐寒,在社会中能更快更稳的

立足,他们比在沃土中生长的人们有更强的抗击打能力和耐挫能力,因而也就更有可能获取

人生的成功。

4、

在“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

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中,“发现”、“认识”、“锤炼”、"升华”四个词语有

何关系?说明了什么?——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说明了生命适应环境并改造自身的一般规律。5、

第九段说石缝间顽强的生命,是生物学的,哲学的、美学的,如何理解?——生物学的:生命本向是尊贵的,有权自认为辉煌,生机不可遏制。哲学的:生命

被环境规定着、改造着,适者都是强者,生命就是拼搏。美学的:不仅装点荒山枯岭,更

向你提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6、

“石缝间的生命”具有什么精神?——“石缝间的生命”具有在艰苦乃至恶劣的环境中,不失生命的尊严、顽强拼搏、创

造辉煌的精神。7、

文章是仅仅赞美野草、蒲公英和松柏吗?为什么?——不是,歌颂了像石缝间的生命一样,具有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精神的人(托物言志,

以物喻人)(板书)赞扬了在困境中顽强拼搏、敢于迎接艰难困苦的挑战,在适应环境、战

胜困厄之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完成自己、升华自己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从国家民族的角度来理解,石缝间的生命,就其特定的时代来说,就是伟大而饱受沧桑

的中国人民的象征。这篇散文又是一曲富有时代情绪的对人民中的优秀分子的赞歌,他们高

扬的生命力正是中华民族永远挺直的脊梁和永恒的灵魂。(二)

融情升华,拓展感悟1、

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伟人都是在逆境中拼搏、在逆境中成才的。交流你所知道的在

逆境中拼搏、在逆境中成才的名人、伟人。(1)

、贝多芬28岁起听力逐渐减退,到50岁时双耳完全失聪。但他忍着这种致命的打

击,坚持指挥、作曲,与命运进行了不屈的抗争。他的《命运交响曲》就是他与命运抗争的

真实写照。(2)

、张海迪5岁患脊髓,胸部以下瘫痪。在残酷的命运挑战前,她没有沮丧沉沦,以

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自学医术、自学大学课程,创作了很多作品。(3)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保尔•柯察金在恶劣的环境中得

了病,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一度产生自杀念头。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认识到生命的价

值,重新安排生活,开始艰难的写作,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的理想:“我的整个生

命和精力,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完成精神境界的升华。(4)

、霍金、海伦•凯勒、孔子、屈原、司马迁、桑兰……2、

当你陷入困境时,你会做出怎样的回答?(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他们身处逆境时的拼搏精神)(三)

、迁移阅读,比较鉴赏搜集相关主题的经典散文进行扩展阅读。冰心的《谈生命》。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张晓风的《敬畏生命》。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四)

结束语: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通过对“撒落到天涯海角”的石缝间的生命的描述,赞美了

石缝间的生命的那种倔强和崇高的品格,在困境中顽强拼搏、敢于迎接艰难困苦的挑战,在

适应环境、战胜困厄之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完成自己、升华自己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阐述了生命的内涵就是拼搏,启示我们:要做驾驭生活的强者。(五)

布置作业1、

要求学生搜集相关主题的经典散文进行扩展阅读。2、

阅读训练:阅读《生机勃勃的太阳花》一文,回答问题。(六)

板书设计:象征石缝间的生命困境中的人生赞扬顽强拼搏、战胜自己的崇高精神(七)

设计反思《石缝间的生命》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对顽强的生命力发出了由衷地赞美了,

情真意切。因而在教学中,采取师生讨论的方式,教师决不代替学生的思考,更不把自己的

思考强加给学生,师生之间共同面对文章展开积极的现实的互为主体的对话。这种对话把师

生的思维认识与文本的哲理意义融为一个整体,形成了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意境,形成了一种

阅读期待。通过“阅读-交流-畅谈”三个环节,立足文本,联系生活。这样调动学生学习的

自主性,并能一步步认识到作者所要告诉人们的面对困厄境遇态度和方法。第二单元词两首教学目标:1、

学习阅读词的方法,了解词的格式。2、

体会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境界。重点:感悟诗词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难点:理解诗中议论、抒情的作用。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指导学生欣赏《忆秦娥娄山关》一、

导入新课简介写作背景1935年1月29日,红军撤离土城,回师东进,再渡赤水,2月25日,经激战攻克娄山

关,重占遵义。此役,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俘三千余人,取得长征以来的最大

一次胜利。毛泽东登上娄山关,纵目眺望,只见千山万岭,起伏连绵,如浩瀚大海,浪涌波

逐;长空湛蓝,纤云不滓,夕阳缓缓下移,绯红、鲜艳、透亮。胜利的喜悦与眼前壮美的景

色相契合,毛泽东诗兴蔚起,灵感压榨奇发,吟成这首《忆秦娥娄山关》。二、

作品欣赏1、

齐读全诗,初步感知这首词的意境。2、

赏析词的上阕

(1)

概括上阕内容:描写红军在娄山关战斗中行军的情景。(2)

赏析角度:A行军的自然环境:西风、雁鸣、白霜、淡月--------清寂苍凉请学生把这些富有云贵高原特色的景物用描述性的语言连缀起来,要能体现凛肃、静冷的气

氛。B红军出征的情形:马蹄声、军号声------刚劲悲壮请学生品味“碎”、“咽”二字的表达效果。“碎”:“细碎”的意思,写出了马蹄声杂沓轻疾,表现红军行军之“急”、行军之“速”。“咽”:写出了军号声干涩断续,表现红军斗争生活的艰苦卓绝显示出面临严酷战情、成败

在此一举的庄严肃穆气氛。C主旋律-------由画意和乐感相互融渗而化成的沉郁悲壮的感情色调。再读课文三、

课堂总结这首诗的上阕以它沉郁刚劲的庄严与肃穆撞击着读者的心扉,但词的下阕更以波澜壮阔、色彩浓烈、气魄雄浑的图景震撼了世界,让我们下一课继续学习。四、

布置作业1、

背诵这首词的上阕。2、

课外阅读毛泽东诗词一,进一步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体会诗歌雄浑开阔、奔放豪迈的风格。第二课一、

背诵词的上阕二、

赏析词的下阕1、

朗读词的下阕。概括下阕的内容:写攻占娄山关的胜利和胜利时娄山关的壮美景色。2、

赏析角度:(1)揣摩中心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意蕴,品读领悟。大意:不要说这雄伟险要的娄山类真像铁一般地难以攻破,如今红军迈开脚步重新越过。写娄山关之险要,是为了反衬红军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的自豪,艺术地反映了遵义会议这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介绍毛泽东自注:长征万里,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

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2)讨论“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艺术效果。表达方式:写景、抒情。娄山类的胜利,红军上下的沉郁心情一扫而空,那喜悦的心胸真像

大海起伏难平,胜利的情怀像残阳那样火红壮丽。象征意义:如海的苍山象征革命征途上还会遇到更多的关隘,面临更多的困难;如血的残阳

象征革命的胜利需要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辉煌的胜利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预

示着未来斗争的艰辛和曲折。艺术效果:这是全词最为光彩照人的两句,放在整首词的结尾处,势如撞击洪钟,大声远去,

余韵悠扬,使词的审美境界为之升华,艺术魅力大增。三、

课堂小结毛泽东的诗词,具有一种大胸怀、大境界,大手笔,具有一种俯视中国历史、雄视世界风云

的人格和胆魄。四、

作业背诵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的特点.2.

学习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3.

领悟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立志超越前人。4.

教育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教学过程:㈠导入:由复习“诗歌一般常识”导入教师补充:诗歌特点:⑴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⑵通过形象表达思想感情。⑶富有想象。⑷语言精练。⑸押大致相同的韵。㈡初读全词:1.检查预习、正字正音、完成练习P1第一题。

2.

听录音(或范读课文),听准每个字音。3.

齐读全词: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色,初步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情怀。㈢精读上阕:回答下列问题。1.

上阕可分为几层,每一层的层次意思是什么?2.

找出上阕中的概括描写,具体描写和想象之景的句子。3.

“望长城内外”中的“望”是什么意思?

“望”中所见,那些是静景,那些是动景?4.

把静景写成动景的句子是?5.

小结: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风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6.

齐读上阕,体会词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的热爱和赞美之情。㈣精读下阕:1.

按照学习上阕方法,自己先分层理解,简单分析。2.

师生研讨:⑴分几层、层意。⑵“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⑶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o3.

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表达作者的抱负的诗句。⑴毛泽东:⑵顾炎武:⑶陆游:⑷范仲淹:4.

含“雪”字的成语。5.

写雪的古诗。㈤齐读全词,体会感情及语言特点。肉总结:附:板书设计:总写之景意境壮热爱阔上阕:写景具体实景想象之景动静结合艳丽多姿江山多娇祖国山河

过渡:承上启下歌颂短语文治下阕:论史腰

风流论今:评古:

英雄折风流人物人物

本文发布于:2024-02-08 13:28: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922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命   石缝   环境   红军   作者   学生   具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