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1日发(作者:柳郴)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我们长大了
1、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2、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3、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4、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5、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3、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2、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准备:直尺、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
一、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
4.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
6.小结:同学们刚才通过观察相片;感觉自己的身高、体重变化了;比较了衣服、鞋子的大小;知道自己在长大.
(二)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等
讲述:刚才有同学说;自己今年比去年长高了;长高了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测量后就知道自己的变化了吗?
2.小结:对;同学们真聪明;要从数据上知道自己身体的变化;一定要进行“测量——记录——比较”.
3.谈话:你们想测量吗?那测量前我们是不是该讨论一下;制订好方案呢?下面就请每一小组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制订好方案.
4.出示思考题:
(1)如果测量身高、体重;应该注意什么?
(2)除了身高、体重;你还喜欢测量什么项目;准备怎样测量?
5.汇报:你们小组想测量什么?怎样测量?
6.小结:同学们想测量的项目可真多;那老师就给你们充足的时间去测量;测量要认真;测好后要记录.身
1 / 11
高、体重每个同学都要测的;测完后可测量其它项目;请组长负责.
三、绘制身高、体重的曲线图
1.提出要求:你能将自己从入学到现在的身高、体重绘制成曲线图吗?
2.学生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3.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曲线图;你发现了什么?
4.提问: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向家长了解了自己出生第一年的生长情况;你觉得自己现在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出生第一年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如果按照出生后第一年的生长速度一直长下去;会怎样?
四、总结、拓展
1、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自己的成长情况;通过研究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我们成长的痕迹除了课上研究的这些内容外;还有许多;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去寻找.
2、悄悄发生的变化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交谈、查阅资料了解青春期特点;
2、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青少年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
2、知道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青春期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
2、意识到要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青春期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
难点:知道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
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青春期特点的录像和相关资料制作成网页.
2、课前让学生分男、女生坐或和好朋友一起坐.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
一、回顾导入
1.提问:上节课我们交流了一些成长的情况;大家发现自己都在慢慢地长大了;自己的身体都有了一些变化;但这些变化我们能不能时时察觉出来?
2.小结:对;这些变化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悄悄发生的;今天我们要来继续了解我们身上悄悄发生的变化.(板书课题)
二、了解青春期的变化
1.讲述:无论是在学习、运动还是在睡觉;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生长变化.我们六年级的同学马上要告别童年;向成年人进行过渡;这一段过渡期我们叫它青春期.在这段时期;我想大家在身体上都会有一些变化.
2.谈话:你愿意和好朋友或老师说说悄悄话;交流一下近来你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吗?
3.同学自由交流;并将讨论结果作简单的记录.
4.全班交流:说说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有哪些明显的变化?(可以结合自己说;也可观察其它同学说)
5.教师针对性小结.
我国7——18岁青少年的平均身高的统计表
性别 年龄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男 身高121 126 131 135 141 145 154 160 165 168 169 171
女 120 125 131 136 143 148 153 156 157 158 158 158
6.谈话:请同学们观察统计表;看看我国青少年的身高从多大年龄开始增长比较快?男生和女生有没有差异?
2 / 11
7.小结: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人过度的时期;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进入青春期;相比之下男孩要晚些.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8.播放青春期特点的录像.
9.谈话:青春期除了生理上会发生变化;我们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
10.出示“青春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读一读.
11.提问:近来你有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变化?
12.小结:刚才我们一起说到的、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十分正常的生理现象;同学们不用害羞、不用害怕;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事情.
三、讨论如何对待青春期变化
1.谈话:青春期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青春期我们要注意些什幺?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教师对学生提到的问题进行小结;没有提到的方面进行补充;并板书.(青春期注意点:加强营养 保证睡眠 注意卫生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穿戴合适的衣物 保持良好的情绪)
四、总结延伸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提问: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就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大人”了;你觉得当孩子好;还是成人好?为什么?
3.谈话:关于青春期;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更多的有关青春期的知识;顺利度过这一时期;老师专门为大家制作了这样一个网页;(教师打开网页);你们想上网浏览一下吗?
4.学生上网浏览有关内容.
5.汇报:从网页中;你又有什么收获?
6.教师小结.
7.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出一张有关青春期知识的手抄报.
3、人生之旅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时期进行探究;并且有依据地自行划分人的一生;
2、能够用不同的方法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
3、能够探究婴幼儿和老年人的生活;写出调查报告.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
2、知道怎样划分人的一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
2、意识到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
2、难点:能够对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时期进行探究;并且有依据地自行划分人的一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狮身人面像图片;人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有提示语的记录单.
学生准备:课前问一问自己爸爸妈妈的身高;收集婴幼儿和老年人生活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效果分析
一、猜谜激趣
1.谈话:老师先给大家讲个神话故事;听完后猜一猜;这种动物是什么.你们想听吗?
2.教师讲解“斯芬克司之谜”的故事;同时出现狮身人面像图片.
3.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3 / 11
4.小结:对;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人是软弱无助的孩子;他用两手两脚爬行;在生命的当午;他成为壮年;用两只脚走路;到了老年;临到生命的迟暮;他需要扶持.因此拄了拐杖;作为第三只脚.
二、讨论人的一生可以划分成几个时期
1.出示人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
2.谈话:古希腊神话故事说的是;人的一生要经过幼年、成年、老年三个阶段(板书:幼年、成年、老年).除此之外;还可以怎样划分人的一生?你能给你划分的各个时期起个名称吗?(适时板书:人生之旅)
3.请把你的划分记录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人 生 之 旅
我将人的一生划分为( )个阶段
分别为:
4.学生自己填写记录单.
(1)请你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是怎样来划分的.
(2)与大家交流你是怎样划分的?
(3)每一个同学汇报完;问其他同学:是否认可他的划分依据、划分阶段?
(4)看一看教材上爱因斯坦的照片;说说都是什么时期的.
三、预测自己的身高
1.出示P8上面的一组照片;谈话:这是一个人从小到大和父亲的合影;有趣吗?从他们两人不同阶段的合影中;你有什么发现?他们的身高为什么越来越接近?长得为什么很像?
2.小结:从这一组照片中;我们发现这个小孩慢慢长大了;他们的身高从原来相差很多;到越来越想近了.
3.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
(1)提出问题:老师发现;我们班有的同学长得也很快很高;那是不是会越来越高无休止地长下去呢?而也有的同学却长得很慢;他们是不是就长不高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长大后身高多少?
(2)学生自学书上几种预测身高的方法.
(3)汇报书上介绍了哪些预测身高的方法?(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及时告诉学生到哪里去查表;怎样查表;怎样利用公式计算)
(4)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可靠、准确的方法量一量、算一算.
(5)全班交流预测结果.
(6)讨论: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可靠、更准确?
4.小结:预测结果并不是绝对的;有很多因素会改变身高;如后天的生活环境、锻炼和营养等.我们只有积极健康地生活;才能长得更好.
四、讨论、交流
1.谈话:我们都是从婴儿到长大到成熟然后慢慢老去;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收集资料和观察了;你家里或邻居家有婴儿吗?他们的父母是怎样照顾他们的?还有老人;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我们见到有困难的老人应该怎么做?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4.思考:请你想象一下;自己60年后会怎样生活?
五、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小结:在刚才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婴儿和老人都是需要照顾的;你们愿意去关心、照顾他们吗?课后请同学们去了解一下周围哪些婴儿和老人还需要别人的照顾;我们可以与其他同学一起组成一个学雷锋小组;去帮助他们;你们愿意去做这件有意义的事吗?
4、踏上健康之路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做统计图的方法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
2、能够根据统计图对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作出解释;
3、能够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做出评价.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2、知道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
3、知道可以用做统计图的方法了解事物的状况.
4 / 1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健康在人体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2、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3、重点:用做统计图的方法了解事物的状况.
4、难点:能够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做出评价.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各种影响健康生活的资料;统计好全班同学的身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效果分析
一、研究数据;制作身高统计图
(一)研究身高规律
1.出示教材第11页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讲述:上面这一张是一组12岁儿童的身高统计表;下面是根据这组数据所做的统计图.
2.谈话: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这些数据和相关的统计图;看看大家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4.汇报:谁愿意把从这张统计图上了解到的信息告诉大家?
小结:是呀;在同一年龄组中;中等身高占多数;矮个和高个差不多一样多;相对较少;分布在两头.
(二)制作班级身高统计图表
1.提问:我们班同学的身高情况是怎样的呢?你们想不想也来制作这样一张统计图?
(1)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统计了我们班同学的身高情况;把统计表拿出来;谁来汇报一下统计结果?
(2)学生汇报统计结果.
2.(教师出示一张空白统计图)谈话:下面就请大家根据课前统计的结果;在这张空白统计图上分别制作我们班的男、女生身高统计图.
3.学生制作统计图;并展示自己制作的班级身高统计图.
4.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看自己处于哪个位置上?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二、了解等级价表;进行自我评价
1.谈话: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生长发育在班级中的状况了;下面;我们再来根据书上为我们提供的身高等级评价表;来评价一下自己的生长发育.
2.教师指导学生看表.
3.学生活动:找一找自己的身高在等级表中所处的位置;同时评价一下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
4.学生汇报、评价自己的生长发育在班级中的状况.
5.教师小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突出表现为生长幅度猛增;促进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年龄不断提前.
三、讨论、交流;了解健康生活方式
1.谈话:那么;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都应该怎样做?
2.学生交流讨论.
3.汇报讨论结果.
4.思考:自己有哪些好的生活方式?还有哪些需要改变的生活方式?
5.小结:我们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对提高自身的健康水有着极大的作用.
四、应用拓展;养成良好的习惯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提问:你能根据今天学到的知识;为自己制作一张健康作息表吗?
3.布置作业:课后继续收集有关影响身体生长发育的其他资料;与同学交流.
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
1、 生物的遗传现象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
5 / 11
•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头发、双眼皮、肤色等;
•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
•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
•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遗传现象
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位学生的全家福照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动植物图片;查找有关遗传的谚语
学生准备:带只有父母的照片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教学效果
一、导入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动物和本身是一模一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板书课题)
2、我们先来看看书上P42;大家帮这三位同学找找他们的父母是谁
3、学生讨论后回答
4、为什么他们是他的父母呢?你从哪知道的?(让学生找找这几位父母与孩子的相似特征)
二、学习新课
1、人类的遗传现象
(1)刚才我们已经发现孩子和父母之间多少都有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科学上称为“遗传”.
(2)你有没有被妈妈或者爸爸的同事说过很像你妈妈或者爸爸?
(3)我这里在课前请几位同学带来了他们的全家福;我们就来找找他们的父母.
(4)不少同学也带来了父母的照片;那小组间混合一下;看能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
2、动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3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3、植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4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4、总结
不仅人类每代间有遗传现象;动植物也存在同样的遗传现象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遗传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三、遗传现象的推测
1、观察图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讨论后汇报
三、拓展作业
(1) 今天我们观察到的遗传现象主要是外形特征;除了外形特征可以被遗传外;还有哪些可以被遗传?回家问问父母;了解一下性格、脾气、习惯等方面也会遗传吗?
板书设计
生物的遗传现象
肤色、眼睛、脸形、 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或多或少的
花纹、手指形状 在相似的特征
鼻子、嘴形……
6 / 11
2、 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
5、探究过程和方法:
•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情感态度:
•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变异现象
难点: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张有关玉米、康乃馨和金鱼的图片作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变异的谚语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教学效果
一、导入
1、如果说克隆技术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那是不是子代和父母都一模一样呢?
2、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说说差别.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这些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四、学习新课
1、了解同学间的差异
(1)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2)比较P45页一张全家福的子代与父代之间的不同.
6、班级差异大调查
(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大拇指能否后翘”等.
(2)由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解释清楚每个标准的定义.
(3)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果有些差异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那这种差异就会遗传下去.
7、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
(1)观察P46图片;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
(2)小组讨论回答
8、总结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变异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是个样”等
五、变异现象的拓展
1、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有条件可以到校园中找找“幸运的四叶草”
2、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
我调查一下;有没有同学的父母都是带近视眼镜的?
近视这个现象是变异吗?
3、你来设计一种有关四叶草的纪念品
板书设计
生物的变异现象
7 / 11
变异:亲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
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特征1人数特征2人数
1有耳垂无耳垂
2直 发 卷 发
3单眼皮双眼皮
4舌头能卷舌头不能卷
5大拇指能弯曲大拇指不能弯曲
6
3.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图片和资料;并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能引用资料编制科学小报.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了人类生活并促进了生产;
●知道生活中很多的农作物也是变异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供自己获得的资料;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快乐;
●感受科技的神奇和美妙;
●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
教学重难点
5、重点: 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探索过程
6、难点: 采用人工进行变异的好与坏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材料;孟德尔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学生准备小报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效果分析
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后代长的既像父母;又稍有不同呢?我们一起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吧!(板书课题)
二、了解孟德尔的故事
1.你知道现在遗传学之父是谁吗?
2.学生讲故事.
3.你听了孟德尔的故事有什么想法呢?试着对实验结果作出你的解释
4.学生小组交流后再全班讨论.
5.但是后来的研究者又发现;用孟德尔的研究理论不能解释另一些现象;究竟是什么现象呢?请一个同学继续讲故事.
6.你对这个现象有什么解释?
7.教师小结:孟德尔的研究理论只解释了生物间的遗传现象;并没有提到生物自己也可能会产生变异的现象.
三、了解袁隆平的故事
1.我们国家有一位水稻专家;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难题;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
2.谁知道袁隆平的故事?请同学给大家说说.
8 / 11
3.袁隆平在他的实验中求的是遗传还是变异?为什么说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的难题?
4.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者阅读教材49页的资料——这些食物跟我们平时吃的有什么不同?
5.学生回答
6.这些都是经过改良的品种;你还了解哪些农作物的新品种?
四、小课堂大辩论
1.讲解要求:本次的辩论会辩题是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正方观点是合理;反方观点是不合理.辩论双方各3人;准备时间是5分钟;观点陈述为1分钟;自由辩论时间是10分钟;最后陈述时间为1分钟.下面所有的学生都是评委;要投票选出获胜方.有理不在声高;要以理服人.
2.分组辩论赛
3.总结:这次的小课堂大辩论的获胜方是*方.在现实生活中;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五、编辑有关遗传与变异的小报
1、要求:小组为单位;分工合理;时间为一星期;在全班评出最优秀奖给予表扬.并且利用墙报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3.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现代遗传学之父 孟德尔 本次辩论题: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
第三单元 进化
1、消失了的恐龙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
•对有关恐龙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到人应与环境和谐相处.
教学重难点
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课件;有关恐龙种类、生活方式及绝灭原因的图文资料.
学生准备:纸板、石膏粉、布条、水粉颜料、铁丝、报纸、胶纸带等制作恐龙模型的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 学 改 进
一、研究与恐龙有关的问题.
充分放手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讨论;确定下几个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后;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研究;最后写出一份研究报告;然后在班级内交流.
二、搞一个恐龙博览会.
每个小组可根据爱好选择其中的活动;做一两件作品.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恐龙头骨复印件、恐龙爪子的制作过程图.课堂教学时间不够;鼓励学生课后完成.
三、了解其他已灭绝或濒危的动物;并调查它们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原因.
要求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源;调查相关资料;让他们有一次心灵上的震撼.
四、讨论:恐龙等物种的灭绝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制约作用;使他们感悟到;如果人类再无视自然规律;肆意破坏自然环境;那么;人类也终将退出生命的舞台.
关于绝灭生物墓地;也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进行了解;教师作必要的介绍.请学生谈谈:面对着如林的墓碑;心中有什么感想?
9 / 11
【恐龙世界】
距今2亿多年到7 000万年前的中生代;是个“爬行动物的时代”;它们形态多样;各成系统;霸占一方.
向海洋发展的鱼龙和蛇颈龙;成了海洋中显赫一时的大动物.巍峨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的屋脊;科学家在海拔4800米高的土隆地区发现的鱼龙化石;体长10米以上;远远超过世界上已发现的和它同期的其他鱼龙.这证明了;在2亿年前;那里曾经是一片汪洋;是鱼龙腾飞跳跃的地方.
在海洋中能同鱼龙相匹敌的是蛇颈龙;它曾盛极一时;能在水中快速地追捕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身体较扁平;以减少水的阻力;头颈伸长;使运动更加灵活;嘴里长着尖锐的牙齿;能咬住滑腻的鱼儿;四肢变成了鳍脚;便于划水游泳.整个模样仿佛是一条长蛇和一只乌龟的结合;由此得名.
向天空发展的飞龙、翼龙;成了当年空中的霸主.最大的飞龙两翼展开时长6米多;尖长的头颅;长着尖利的牙齿;后面拖着一条长尾巴;尖端还有一个“舵”膜;用来平衡身体.翼龙已经逐渐进化了;头骨变轻;牙齿和尾巴已经退化或消失了;大脑半球中的视觉、平衡觉和肌肉等协调作用都已加强;飞行能力也增强了.翼龙是古代世界上能在天上飞的动物;生活在7000万年前北美洲的翼龙;双翼展开宽11米以上.
向陆地发展的恐龙日益昌盛;成了中生代陆地的统治者.根据恐龙的食性可分为两大类;有吃裸子植物的;也有吃其他恐龙和动物的.
一些巨大的素食恐龙;喜欢在沼泽和湖泊里生活;由于身体过大过重;行动不灵活;只好借助水的浮力来支持着.
生活在1.4万年前的合川马门溪龙;身高3.5米;长22米;重约30~40吨.它主要生活在湖泊中;以藻类等植物为食;在产蛋时才到泥沙较硬的水边去.
禄丰龙;身长6米;高2米;是中等的素食恐龙;化石保存得十分完整;这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
剑龙的背上长着刀山似的骨板;甲龙装备坚硬的甲板;角龙的头部长着犀牛般的尖角……这些显然是它们防御敌害的武器.
最凶残的霸王龙长17米;站立起来就有6米高.它那血盆似的大口里;长着匕首般的牙齿.它专门捕食那些吃嫩枝绿叶的恐龙.
最大的恐龙要算“梁龙”了.梁龙的脑袋很小;脖颈和尾巴很长.20世纪初;在美国犹他州发现了3条恐龙遗骸;后来利用这些遗骸复原了一条梁龙的骨架;陈列在匹兹堡的自然博物馆里.它全身长26.6米;颈长6.7米;尾长15.3米;身长4.55米;重约10.5吨.
最重的恐龙要算腕龙了.1909年;在坦桑尼亚坦噶尼喀发现了一具腕龙的完整骨骼;现在陈列在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它身体总长22.5米;身高6.4米;估计重78吨.在这以后;又发现了一些腕龙的骨骼;估计这些腕龙在活着的时候;身长可超过27米;体重达100吨.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提出有关进化的问题;并设法找到答案.
•运用多种方法查阅信息源;了解化石和活化石的有关资料.
•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探究化石的成因.
•通过观察、比较;研究恐龙头骨化石;了解化石告诉我们的重要信息.
•制作化石模型.
科学知识
•知道生物是不断进化着的.
•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
•认识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
•知道化石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与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教学重难点
本课在了解化石和活化石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化石的成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化石实物或模型、课件、石膏粉、肥皂水.
学生准备:毛笔、牛奶盒或饮料瓶、贝壳(或植物、鱼骨、硬币等).
10 / 11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教 学 改 进
一、认识化石.除了教材提供的图片;教9币最好能为学生提供化石的实物、模型;或补充更多的化石图片.在观察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说说它们分别是远古生物的什么形成的——是遗体、遗物还是遗迹?以使学生对化石的种类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二、了解化石的成因.在四年级时;学生们已学过煤的成因;因此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并非难点.教师应先请学生谈谈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再利用课件补充纠正.在这一部分;教师要启发学生想一想;化石会保存在哪种地层中——是岩浆岩、沉积岩还是变质岩?
三、拓展活动:制作化石模型.在六年级上学期;学生已做过石膏模型;因此这个活动的难度不大;耗时也不会太多;教师应尽量给学生这个动手的机会.
教材中介绍的是制作恐龙骨骼化石模型的方法:
a)做模具.先揉出一长截橡皮泥;使它成为大约l厘米厚的扁平状的表面光滑的状态.将恐龙骨骼复印图盖在橡皮泥上;用针扎点描出恐龙骨骼的轮廓;然后揭开复印纸;用铅笔等工具细致刻画恐龙骨骼的细部.最后用纸板围出5厘米深的长方形外框;再在橡皮泥上刷些肥皂水(以利脱模).
b)注模.浇入调好的石膏液体;大约1~2厘米.
c)脱模.待石膏充分干燥后取下橡皮泥;恐龙骨骼化石的模型就做好了.
四、探究化石的作用.——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活动.科学家会怎样研究化石;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呢?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观察、讨论时间.除了教材中展示的恐龙头骨化石;教师还应适当补充一些化石资料让学生试作分析.
五、认识活化石.课前应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为什么这些生物被称为“活化石”?它们最早出现在什么时代?你还认识哪些活化石?上课时由学生进行汇报;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以上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反思:化石告诉了我们什么?——要使学生知道: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是我们研究远古生物的重要线索
11 / 11
本文发布于:2024-01-31 20:01: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887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