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少年强则国强

更新时间:2024-01-29 17:06:24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29日发(作者:郑嘉颖)

为什么说少年强则国强

梁启超十分爱读龚自珍写的诗歌《能令公少年行》。这首诗创作于1821年(道光元年),当时龚自珍任内阁中书。在此之前,他考授军机章京没成功,感到非常失意,对黯淡污浊的官场也感到非常厌恶。于是,为排遣胸中的郁闷,他写下这首让自己过上了“隐逸”生涯的诗。诗中把自己想象成了少年才俊:“名惊四海如云龙,攫拏不定光影同。征文考献陈礼容,饮酒结客横才锋。”在取得功名后,又与佳人由相遇到相知:“美人十五如花秾,湖波如镜能照容,山痕宛宛能助长眉丰。一索钿盒知心同,再索班管知才工。珠明玉暖春朦胧,吴歈楚词兼国风。深吟浅吟态不同,千篇背尽灯玲珑。有时言寻缥缈之孤踪,春山不妒春裙红。”虽然,龚自珍的《能令公少年行》的思想还是归于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才子佳人”的老套。但梁启超所欣赏它的原因是“有味乎其用意之所存”,即把人生的精彩阶段归到少年时期,这也就符合他推崇少年的主张了,所以这首诗对他也就有趣味了。梁启超推崇少年的用意,不是从人生的角度出发,让人生能够在少年时期就出彩,而是从政治的角度出发,让少年勃发的青春用来为强国服务——进而让国家具有少年那样的蓬勃朝气。而他的理论支柱就是少年强则国强。

在梁启超看来,中国之所以被称为老大帝国,就在于握国权的人都是“老朽之人”。为什么会是这些人呢?这是由中国的政治环境促成的。在中国官场上,一个人如果不是摇头晃脑读了几十年八股文、不是手写了几十年的奏折、不是混了几十年的差事、不是坚持着吃了几十年的官俸、不是几十年都在人前唯唯喏喏、不是冲着皇帝磕了几十年头、不是给上级官员请了几十年的安,就不能得个一官半职。在当时,在朝内任内卿以上职位的和任外监司以上职位的官员,一百个人当中,年老到五官不齐整的,大概有九十六七人。他们不是眼睛瞎了就是耳朵聋了,不是手打颤就是脚跛了,除此之外就是半身不遂的。他们自身的饮食和行动包括听人说话、与人交谈都不能自理,必须三四个人在左右扶着才能度日。对于让这样的人来处理国事,梁启超不禁感叹道:就好比是让无数的木偶来管理国家。另外,这些人在少壮的时候,就不知道亚洲和欧洲在什么地方,汉高祖、唐太宗是哪朝皇帝,只知道自己顽固愚钝和腐败还没达到极至,于是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这方面。到他们脑髓固化、血管闭塞、气息奄奄、行将就木的时候,中国的二万里山河、四亿人的性命也就在他们手上断送了。

梁启超把当时的官场看得很透。那些在官场上当差的人,之所以能够混得下来,并不在于他们有什么能耐,也不是缘于他们曾经干出个什么实绩,而纯粹是在官场上亦步亦趋,靠

几十年的八股、白折、当差、捱俸、手本、唱喏、磕头和请安的经历,千辛万苦才得到红顶花翎的服饰和中堂大人的名号,于是就使出全部精神、竭尽毕生心血来维护它。到这个时候,他们就好比乞丐捡到金元宝一样,即使响雷打到头顶上,他们的手也只顾紧紧抱着荷包,别的事不再去关心了。到这个时候,告诉他们国家将要灭亡了、国家将被瓜分了。他们根本不去听,也不相信这个事实。在他们看来,即使国家真的灭亡了,被瓜分了,他们已是七十、八十的人了,只要能求得一两年内洋人不来、强盗不起,那自己就能快活过一世了。再说了,就是割三头两省的土地换来自己几个衙门、出卖几百万人民去做人家的奴仆,以此换来自己的一条老命,那又有什么不可!又有什么难办的呢!梁启超感叹道:让这些老朽来治理国家,只怕还没等到他们死去,国家就先死去了。

梁启超认为:造成中国成为“老大”的原因,就在于老朽们的腐朽僵化。所以要想让中国变得朝气蓬勃,就必须创造出一个少年化中国来,这就是中国少年的责任。而如何创造出少年化中国来呢?在中国历史上,不说汉唐以来的文学,就说离他最近的清朝康乾时期,“康乾间之武功,若何之烜赫。”毫无疑问,作为改良派的他,尽管已经接受了西方的一些进步思想,但从他在变法失败前后的一些言行来看,其实,梁启超在骨子里仍然推崇君主制。所以,他心目中的少年化中国形象,就少不了以康乾时期的社会为模板。康熙皇帝即位时,还不满8岁。在位期间,他平定三藩、统一台湾、打击和驱逐沙俄侵略者、平定噶尔丹叛乱……另外,在重农治河、兴修水利和兴文重教诸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乾隆皇帝25岁即位,是名副其实的少年天子。他在位时镇压边疆叛乱、平定大小金川叛乱、安定西藏、稳定新疆……另外,在文化建设方面,他也做出了有益的实践。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的文治武功在当时的读书人中影响是相当巨大的。梁启超把他们在《少年中国说》中并列出来,显然是把他们当作了少年强则国强的一个有力论据。在中国历史上,就有不少兴邦立国的少年英俊。战国时期秦国的甘罗就颇具代表性。

甘罗十二岁时为秦国宰相吕不韦的舍人。当时,秦始皇想派张唐到燕国为相,联燕伐赵,以开拓河间的土地。张唐听说后就对吕不韦说:“当初我为秦昭王伐赵,所以赵国十分怨恨我。他们曾放出话来:谁要是能抓到张唐,就赏一百亩土地。现在派我去燕国,必须经过赵国的国境,所以从人身安全上来说,我不能去。”吕不韦听了很不高兴,但张唐的话也在情理之中,所以就没勉强他。甘罗听说后就对吕不韦说:“我去请他。”吕不韦叱责他说:“我亲

自请他都不肯,你怎么能行?”甘罗说:“大项橐七岁为孔子师,而我今已十二岁,你可让我去试试,为什么要叱责我?”吕不韦听他说得有理,就让他去说服张唐。见了张唐后,甘罗就问道:“你的功劳,可与武安君相比吗?”张唐回答说:“武安君南面挫败强大的楚国,北面威震燕国和赵国,战胜攻取,破城陷邑不知其数,我不如他。”甘罗说:“在秦国,应侯与文信侯(吕不韦)谁的权力大?”张唐答:“应侯不如文信侯。”甘罗说:“应侯想攻打赵国,而武安君从中阻挠,结果他离开咸阳七里就立死于杜邮。今天文信侯亲自请你去燕国为相,而你不肯去,我不知你将死于何处。”张唐一听,马上就答应去燕国。

张唐出发后没几天,甘罗对吕不韦说:“请借我五辆车,把张唐的事先通报给赵国。”吕不韦就向秦始皇奏道:“张唐本不想去燕国,所以就称有病。后来还是甘罗说服了他,他才愿意去的。现在,甘罗愿意去赵国报信,请允许他去。”秦始皇召见甘罗后,同意派遣他出使赵国。赵襄王听说甘罗出使赵国,亲自到城外去迎接。甘罗对赵王说:“大王听说过燕国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的事吗?”赵王回答说:“听说过。”甘罗又说:“听说过张唐入燕为相的事了吗?”赵王回答说:“听说了。”甘罗说:“燕太子丹入秦,说明燕不欺秦;张唐入燕为相,说明秦不欺燕。燕秦不相欺,联合伐赵,赵国就危险了。燕秦相联没有别的原因,只是为了攻赵以扩展河间地区。大王不如赠我五座城池,以拓宽秦国在河间的土地,我回国请秦王遣还燕太子。这样,强大的赵国便可去攻弱小的燕国了。”赵王当即割五座城池给秦国,秦国归还了燕太子丹,解除了秦燕联盟。随后,赵国攻打燕国,夺得上谷三十座城池,送秦国十一座城。秦始皇得知后,封甘罗为上卿。

甘罗十二岁就具有如此的胆识和才智,就能为自己的国家争得利益,真是让人佩服。秦国为什么最后能统一天下,这不就是明摆着的少年强则国强的事实吗!还有什么比这更有说服力的呢?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所以,少年强,其后来者则更强。如此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个国家能不为此而走向富强终至欣欣向荣吗!梁启超眼里的少年,一定如唐朝王维所写的那样:“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有这样的少年在,国家能不强盛吗!为此,他大声疾呼:“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他更有着美好的展望:“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本文发布于:2024-01-29 17:06: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883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秦国   国家   燕国   强则   甘罗   国强   推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