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游记散文

更新时间:2024-01-25 22:43:54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25日发(作者:谷清)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经典游记散文

篇一:古代游记散文特点

古代游记散文研读和教学

古代游记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名篇佳作众多,而且名家辈出,群星灿烂。许多作家就是因为一篇游记散文而傲视文坛,历久弥新,许多经典作品对中国传统思想、对中国文人的心态有着巨大的影响。比如陶渊明,一篇《桃花源记》,使多少文人对那一片神奇的“世外桃源”充满向往;比如范仲淹,一篇《岳阳楼记》,千百年来,一直被具有儒家情怀的为政者奉为“圣经”,抬头捧读;比如王勃,一篇《滕王阁序》,成为骈体文的登峰造极之作,千古传颂;比如苏轼,一

篇《前赤壁赋》,不仅使黄州这个小城名闻史册,成为旅游胜地,而且文人骚客每每落寞之时,总要反复诵读,以释放心中官场羁旅的无限愁怀;比如张岱,一篇《湖心亭看

1 16

雪》,不仅反映了晚明文人生活的微妙情趣,也成为文人赋闲生活的浮华若梦??不用举很多例子了,我们已然了解,古代游记散文十分重要,它不仅勾勒了大好河山的瑰丽景致,而且寄托了文人的浪漫情怀,抒发了文人难解的百结愁肠。

今日研读,更有现实意义,它能丰富我们日益枯涩的心灵,润泽我们日显苍白的生活,能矫正我们对大自

然的恶劣态度和蛮横气势,能使我们在盲目的快节奏面前,慢慢放下脚步,去欣赏身边的美丽,去凭吊古人的雅致,去与古代文人对话,去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增加我们的幸福指数。

当下,引导中学生研读古代游记散文,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深远。我认为应弄清以下一些基本问题:

古代游记散文的定名;

古代游记散文研读的基本篇目;古代游记散文的特点和类型;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脉络;山水里到底有什么——古代游记散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古代游记散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古代游记散文的教学建议;古代游记散文的学习要求和思考拓展等。

其中“山水里到底有什么——古代游记散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是我们整个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要下功夫去钻研。下面对这些问题分别说明之:

2 16

一、古代游记散文的定名

我国古代游记文学包罗万象,内容庞杂,层次丰富,其中最主要的两块内容是游记诗词和游记散文。

说到游记诗词,似乎没有什么争

议,人们通常把那些“游览山川田园、人文古迹、边塞奇景、名地名胜等内容的诗词作品”(见朱耀廷主编巩滨编著的《中国古代游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9月版,以下所引该书只注明书名或作者名)归入游记诗词,即凡是有叙述游踪、有景物描写、有情感抒发的诗词都可以算作是游记诗词。比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谢灵运的《登池上楼》,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王维的《山居秋暝》,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望岳》,白居易的《忆江南》,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

篇二:《游记散文集萃》读后感

[《游记散文集萃》读后感]

这本由张守贵主编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名家游记散文集萃》是我在县新华书店里购买的,《游记散文集萃》读后感。那天,我本来是去找寻一本我早就看中了的书的。但,当我在一排排整齐竖立的书籍里意外地发现了这本《游记散文集萃》时,这简洁的封面设计,优美的前言文字,即刻深深地吸引了我,令我爱不释手。我没说二话就

3 16

将它购买了,从书店出来时甚至心里还为得到这份意外的收获而有几分窃喜呢。无庸置疑,接下来几天我基本上沉浸在阅读这本《游记散文集萃》的快感之中。读完后掩卷,要我再来谈谈对此书的评价的话,恐怕就不再是一片赞誉啰。

当然,本书选编的名家游记散文都可称是经典之作。他们或是以纯净而淡雅的文字,诗意化的描写,让人读后过目难忘;或是以纯朴洗练的笔墨,描绘山光水色的秀丽壮美,给人以美的享受;或是以完全记事的手法,记录当地的历史和人文文化,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写景,有的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有的自如洒脱,出神入化。有的写景寓人,有的写景抒情,读来意味深长,有如身临其境。特别是其中不少篇游记,写得(:经典游记散文)是我曾经游览去过的地方。这些文章读来,使我感到分外亲切。读着,好似我的心灵随同优美流畅的文字来到这些名胜古迹地又进行了一次酣畅的重游。读后,以往那些残留在脑子里的对景色模糊纷杂的印象也如数地明晰起来。这于我,是最感弥足珍贵的收获。

譬如我曾经作短暂逗留的青岛,诗人闻一多在《青岛》一文中,以生动形象的描述来深情地赞美青岛的美丽景致。读它,使我仿佛又一次站在青岛海岸边凭栏眺望着浩瀚的海洋,听那巨浪撞击海岸激起水花的声音。又从诗人王统照在《青岛素描》中所记录的所见所闻,看到了青岛各种各样房屋的他国建筑风格,了解了当时当地人们的生活状态,也算

4 16

是初步触摸到了青岛历史的脉搏,为我在青岛瞬间留下的一个个疑团作出了注解。

譬如我曾经乘坐长江游轮从重庆到宜昌的长江三峡之旅,至今脑海里保存着对长江三峡林林总总纷杂模糊的记忆,读后感《《游记散文集萃》读后感》。书中描写长江三峡壮美景观的《长江三日》、《初冬过三峡》和《巴东三峡》,分别是作家刘白羽、萧乾和刘大杰在不同时期不同季节以不同的方式游览长江三峡写下的游记三篇。他们以神来之笔所描绘的长江三峡,既有广阔、空旷和安静的一幅幅动人美景,又有山势险峻,滚滚江水倾入峡谷,浪涛翻卷,奔腾咆哮的磅礴气势的雄壮之美。这里,我想,是长江大坝的筑建,使得长江上游变得宽阔舒展,不再险峻森严,从此不见了“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举头千丈逼,注目一峰旋。红醉岩前树,碧澄石外天”的惊险了吧!三位作家通过描写长江两岸的美丽景观,不约而同地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如果他们还健在,那么对如今三峡大坝的成功建设和利用,又该发出怎样的感叹呢?

譬如我曾经匆匆来过的黄山之游。到黄山一游,是我多年的梦想,曾经多少次的设想多少次的酝酿,终于在20XX年那个世人难忘的日子里,仅用一天的时间匆匆地走马看花似地游览了

黄山。印象中隐隐约约记得那雄伟险峻的天都峰、莲花

5 16

峰以及光明顶风光无限,还有那让人叹为观止的云山雾海??。这里有文学家徐迟的《黄山记》,他以生动而传神的描摹,迤逦迂曲一路写来,将黄山的奇景、奇特、奇险和奇美淋漓尽致地表述。还有苏雪林的《黄海落踪》对黄山景观以率性本真的笔墨细细地构画,读来都是对我匆匆游览黄山留下遗憾的最好补缺。

还有,如作家张恨水在《敦煌游记》中介绍的敦煌石窟,作家峻青在《雄关赋》里赞叹的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威武雄关—-山海关,作家王蒙在《苏州赋》里以诗化的语言热情赞美的苏州园林,还有老舍笔下的《趵突泉》,卞毓方写的《张家界》,都曾经是我匆匆游览过的地方。今天读这些名家游记文章,总是引人入胜,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觉。而那些我还未曾去过的景观游记读来,更是不禁令我遐想联翩。我恨不能即刻收拾行装,放飞心情,到这些美丽的景色中翱游一番。

最后,我不得不指出这本《游记散文集萃》中存在的严重不足。我看到书的中段部分,发现有十几处屡屡出现错别字,这好像一锅白米饭里面掉进了几颗老鼠屎,让人看着恶心和感觉严重不适。更有甚者,《山阴道上》这篇文章后面的阅读感言,根本是牛头不对马嘴,也不知是从哪儿“盗来之物”。我真想责问主编和责任编辑,如此高水平的经典之作,岂能如此粗制滥造!这样做,既对不住读者,更对不起

6 16

为此付出辛勤劳动的名人大家。为此,我表示遗憾、痛惜、愤慨!

篇三:游记散文类课外阅读专题

游记散文类课外阅读专题

“孔孔洞洞”话峄山

梁金惠

①峄山,山并不高(海拔高度582.80米),然有史则古;山也不大(周长10公里许),但有文则名,故称之为古老名山倒也实至名归。

②峄山的古在于山上的石头,它的石头形成于25亿年前太古代后期。在漫长的外力地质作用条件下,岩石经受风化、剥蚀、崩塌、跌落,地质学上有一个专门用来描述花岗岩类岩石风化的术语叫“球状风化”,其结果就是形成了大大小小、奇奇怪怪的浑圆体,叫做漂砾。这些形态各异的漂砾又层层叠叠、零零散散地堆积在原岩的表面,从地貌学的角度来讲,就形成了属于残积地貌的峄山形态景观。

③而从人文学的角度来欣赏,留在半山亭门柱上的郑燮所作的楹联就表达得极为准确:“孔孔洞洞山,玲玲珑珑石,蜿蜿蜒蜒路,晶晶冷冷泉。”如果游山从西路开始,第一次读到该楹联时尚不明其意,待游山结束,你才能从回味中体会出它的真实。假若不从孔洞中爬着钻上五华峰,再从山顶躺着钻下来,怎能领教“孔孔洞洞山”的意蕴?而它的孔洞

7 16

是因浑圆状的极大漂砾相互抵触在一起而留下的孔隙,满山遍野如禽如兽的怪石数不胜数,被人们美化为各种形象的名称,象形惟妙惟肖,远眺、近视、上仰、下俯,变幻无穷,千姿百态,使峄山缺了雕琢,多了野趣。峄山的灵性不在单体的怪石上,而是因其层叠累加、千奇百怪地组合在一起,“千姿百态,万形必俏,山如全卵,大小亿万,以堆石为奇功”,郑板桥说其“玲玲珑珑石”真是忒妥帖了。那么要想在这怪石阵中走出一条路来,自然是困难重重。尽管现在已经人工修建了游山阶梯,但可以想象早先起起伏伏、弯弯曲曲的幽径,状如羊肠,称之为“蜿蜿蜒蜒路”,也真多亏他能写得出来。又因为山上石多无土,下雨时雨水落下顺岩石缝隙而漏入“地下”,又从不同的低处潜流出来,晶晶亮亮、泛泛滥滥漫散开去,谓之“晶晶冷冷泉”也确有情趣。

④峄山的真正有名,还在于它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不消说孔子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也不消说李白有“峄山孤桐,石耸天骨。根老冰泉,叶苦霜月。斫为绿绮,徽声粲发。秋风入松,万古奇绝”的赞赏。再看那白云宫里正殿大门廊柱上的楹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前廊柱上更有传说为太上老君所作“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的楹联,却用道家密语写成,其楹联上的每一个字都让人驻足思量;门额上则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的“玉皇殿”三

8 16

本文发布于:2024-01-25 22:43: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879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游记   散文   文人   青岛   中国   楹联   留下   岩石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