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峡》教案三篇

更新时间:2024-01-25 18:49:07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25日发(作者:浦鲸)

有关《三峡》教案三篇

《三峡》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指导同学积累文言学问,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力量。

4.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5.引导同学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力量,激发同学喜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化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认真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难点: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致的特点,把握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争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假如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唯恐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峡》。

二、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了解同学预习状况。

下面老师先了解一下同学们已把握的状况。先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评价:同学们读得不错。声音嘹亮,字音、停顿把握得也不错。请大家看屏幕,来做两个题。)

哪位同学来说说下面几句话的含义?

(对他们的答案,同学们有不同看法吗?

(1)下面我们来看看文章的内容。课文是按什么挨次写景的?)

(2)既然写四季的景色,那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挨次写?

(3)的确,郦道元写文章正是为了突出三峡的特点。那这篇文章究竟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征呢?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来的?

(4)郦道元抓住特征,仅仅用155个字,就为我们呈现三峡无穷无尽的美景。这篇《三峡》被称为我国山水游记的先导,被誉为千古美文!今日我们就要反复朗读,来品尝它的美,最终要有感情地背诵它。

(过渡)要想品尝文字之美,就必需学会运用想象,领会文中美景。做到“目中有景”。(板书:目中有景)

2、 品读三峡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色,预备用“三峡的 美”说一句简洁的话。

(1).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三峡?

(2).如何描写三峡山的?抓住了山怎样的特点?

(3).如何描写三峡的水的?

(4).概括三峡不同季节的美.

三峡的水美。三峡的秋色美。哪位同学来说说?

三峡的春冬美。你看,洁白的急流,回荡着粼粼的清波;碧绿的深潭,晃动着秀美的倒影。还有那绝壁上的怪柏,苍劲嶙峋;还有那 “悬泉瀑布”,水声阵阵,细沫飘洒,让人心驰神往。

3、赏读三峡:

三峡美景让人赏心悦目。请同学们带着对美景的想象,出声朗读课文。

(1).写景是为了抒情,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在写山、水、四季的时候,文中表达的感情一样吗?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知道本文动静结合.摇曳多姿的写作风格

(4).体会语言精确 ,精炼,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4、吟诵三峡:

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不过,要想感动别人必需先感动自己。读的时候,肯定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专心体会山的高峻,水的湍急,春冬的静谧,秋的凄凉,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情”。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背课文。

三、拓展练习:

水是三峡的灵魂,请仿照文章写景方法描写你见到过的最漂亮的水。(50字左右)

《三峡》教案 篇2

【教学设想】

这是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古文,教学本文应着眼于培育同学自读文言文的习惯,废止“字字讲解,句句对译”的串讲,代之以同学自读(同学借助工具书和课文的解释大体弄懂文句,了解课文内容)、辅以老师的指导、同学争论的教读方法,使同学悟得学习文言文的门径。在此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思索问题,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努力做到:务使同学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受;文言语句的教学要结合详细的语境,服务于深化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需要;使整个教学过程带有明显的语言、思维的训练的特征。

【媒体运用】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这是一组“长江三峡”邮票(幻灯2),三峡风光能上邮票,必定有其非同寻常的地方。今日我们就来学习郦道元的《三峡》(幻灯3出示课题),领会三峡独特的美。

请同学来看一下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4)

师:请同学们把目标齐读一下:

1、抓住景物特征,领会三峡的美。

2、背诵课文。

重点:在解疑的过程中重点突出三峡的山、水之美。

三、关于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先请同学对比解释1,完成下列填空。

生举手回答

本文选自《》,是____他是____时候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是指长江上游的_____、_______、_____(幻灯5)

四、教学过程

㈠朗读课文

师:伴着音乐,我们来朗读课文,大家说说看,在我们班谁朗读得最好?

生:推举。

师:好!我们用热闹的掌声欢迎他为大家朗读。其它同学要当好小评委,等下请你发言。

同学对朗读同学作评价。

师:刚才大家评价的很好,朗读的同学也读得不错,在古文的朗读中特殊不能把停顿停错。举例“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示范朗读。

㈡师:看着这图画,老师要考大家一个字的解释:(由三峡的“峡”字破题导入课文)

师:峡是什么意思?看它的偏旁和字义

生:两山夹水的地方(幻灯6)

师:那郦道元要写三峡,必定抓住什么景物来写呢?

生:山、水

师:对,那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思索题(幻灯7)

㈢出示思索题,请同学思索、争论完成,做好圈点勾画(幻灯7)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详细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来,分别做好记号。

2、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用“”表示。

3、文章是根据什么挨次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用“~~”表示。

㈣分析课文

1、师:请一位同学把描写山的语句朗读一下。思索:从句中找出关键的字词来说明山的特点。

幻灯显示一邮票作背景,请同学看一下邮票中的山与所说的特点是否吻合?

投影打上关键字词:连、高、陡、险、窄,依据那些特点来背诵山的语句。请一个同学来背

2、师:离开了水,也无以为峡,且奇山之下,必有异水,那三峡的水又有什么独特的美呢?又按什么挨次来写水的呢?

请同学先来看一幅描写三峡水的动画,说说那画面中的水有什么特点,然后依据内容用书中的语言评述一下画面中的水。(抓住“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句作文章,指导学法。)(——齐背)

3、假如说这是三峡水迅疾、凶险的一面的话,那三峡水也有其舒适、温顺的一面。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描述画面景物(素、绿、清、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值得细嚼)。

4、师:秋天水枯谷空,这时的三峡又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呢?从那些景中传达了这种情呢?

生:凄异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

㈤在感受了三峡的美后,我们边观赏录像,边试背课文。

㈥布置作业:完成文后练习题。

《三峡》教案 篇3

学问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义,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2.把握景物的特点和描写方法,把握的情感。(重难点)

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培育语感;自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三峡的自然之美,激发喜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我们宏大的祖国,山河壮丽,很多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珍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唱歌。我国北魏时期闻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

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疏通字词

1.走近及作品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我国古代卓越的地理学家、散文家。诞生于官宦世家,曾任御史中尉、河南尹等职。他是一位奇才,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涉猎天文地理等广泛领域,所撰《水经注》是一部特地讨论河流水道的书籍。《三峡》便是其中的一篇,是描写长江三峡壮美景色的游记性散文。2

2.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3.同学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郦(lì) 阙(quē) 溯(sù) (yǎn) 属(zhǔ)

4.指名朗读。

5.听录音,从整体把握课文。

6.老师点拨。

(1)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2)一词多义

①自:A.自三峡七百里中(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B.自非亭午夜分(假如)

②绝:A.沿溯阻绝(断) B.绝 多生怪柏(极) C.哀转久绝(消逝)

7.翻译课文。

目标导学二:理解课文,分析写法

提问1: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写三峡的美?找出详细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分别做好记号。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

明确:山和水。写山的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高峻美。

提问2:文章是根据什么挨次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

明确:挨次:①季节挨次:夏、春冬、秋;②依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夏季 关键字词: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奔放美;春冬 关键字词:素、绿、清、影、清荣峻茂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清幽美;秋季 关键字词:寒、肃、凄、哀 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写)——凄婉美。

提问3:山,雄浑苍凉,布满阳刚之气;水,浩荡奔涌,蕴涵阴柔之美。我们面对平面的文字,眼前却涌现诞生动的画面,这与写景手法的高妙分不开。让我们一同来探讨课文写景的方法,从中获得有益的阅历。

明确:写“山”和“水”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夏天的“水”水流湍急,既有“沿溯阻绝”的写实概括,又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形象夸张;写春冬的“水”侧重描摹水之颜色,如“素”“绿”“清”等。写水不离山,写山不离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紧扣文本特点,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梳理。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为同学在朗读中理解字词、内容、情感打下了基础。

不足之处 因花了不少时间在整理字词上,导致课堂的教学任务过重,后面处理得较为仓促。

本文发布于:2024-01-25 18:49: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877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三峡   同学   描写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