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外常见古诗赏析

更新时间:2024-01-25 07:25:47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25日发(作者:段永康)

高中课外常见古诗赏析

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蓁②筝。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

【注】: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②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答案:

①上片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从琵琶演奏的正面描写,写了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

②下片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从琵琶演奏听者方面来描写,写了听者的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 三峡吟(宋)徐照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这两首诗都以 猿声 来写愁。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答案:

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

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抒情,借用《楚辞》中的典故来写行旅中的愁。

②第一首以“那堪”直接抒情;

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还未展开 状态的植物,均以芳心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

第一首:

1、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

2、想像: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

1、拟人,赋于海棠人的品质,“爱惜芳心”

2、衬托、对比,将海棠“莫轻吐” 与桃李“闹春风”对比,

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答案:

(1)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2)以情相问,以景作答,看似答非所问,实则独具匠心;化虚为实,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抒情效果浓郁;融情于景,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极力渲染荒凉氛围,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琅琊溪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虚实结合: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也同“锸”。铁锹。

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

答案:

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野老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

答案:

1、以对比来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

把老农辛劳一年“不得食”与“输入官仓化为土”对比,反映劳动者被剥削的痛苦;把山中老农与“西江贾客”对比,揭示社会贫富悬殊极不公平的现象。 把人与狗对比,突出农民的痛苦和当时社会的不合理。

2、以“老人”的口吻叙事,语言平实、质朴,表达情感真实、自然

3、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着自己的爱憎之情。

折桂令·湖上

[清]许光治

看湖头急雨潇潇,早烟幂林扃,云布山椒。浪未银翻,泉迟玉泻,波已珠跳。

游女去香车翠轺①,货郎归画鼓饧箫②。最是魂销:无恙东风,楝子花梢。

[注] ①轺:轻车。②饧箫:卖糖者为招引顾客吹的的洞箫。

(1)这首小令前面写怎样的景象,后面写怎样的景况,充满诗情画意。(2分)

(2)试赏析这首小令的艺术特色。

解析:

(1)这首小令先写湖头急雨初来的景象,后写游女、货郎匆忙避雨归去的情状。依据题干问法,可概括为“湖上急雨(湖头急雨)”和“游女货郎(雨中行人)”。

(2)表达方式上可从动静结合的手法入手;表现手法上主要从烘托入手;结构技巧上可从照应入手;修辞上可从用典入手。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 ①动静结合。“看”三句从静态角度写雨雾笼罩的画面,接着“翻”“泻”“跳”写下雨时的情景,形象生动。②化用典故。“浪未”三句化用苏轼的诗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写景既准确形象,又别开生面。③映衬(烘托)。前面写“玉泻”“珠跳”之景,后面写游女、货郎急忙避雨归去的情景,画面和谐,趣意盎然。④照应。前面写“急雨”但“浪未银翻”,与后面“无恙”照应,结构上浑然一体。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

[唐]宋之问

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桂香多露裛②,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③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

[注] 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②裛:通“浥”,沾湿。③鬒发:头发稠而黑。

(1)开头四句,点明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 、

刻画早发时的景象。(2分)

(2)这首诗运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试赏析。(6分)

解析:

(1)此题较为简单,第一、二句交代了时间是在“晓”和“春”,第三、四句刻画早发时的景象,与早发相关的意象是“宿云”和“残月”。

(2)扣紧“景”与“情”两字,先指出本诗是通过南国景色来衬托出思乡之情的,然后结合诗歌对景物做具体分析,对“情”做具体说明。

答案:

(1)宿云 残月

(2)

(总结)①诗人以赏心悦目的南国景色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情。(以乐景衬哀情)

(景)②本诗写树木、禽鸟、泉石等南国景色,从视觉、嗅觉、听觉多角度绘景,表露了诗人初见这些景物时的新鲜感。

(情)③“南中”句承上启下,南国虽美,诗人仍“北思”,体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双双燕·咏燕

[宋]史达祖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①,试入旧巢相并。

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②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

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

[注] ①差池欲住:写双燕欲住旧巢而又犹豫的情景。②芹泥:燕常用芹泥来筑巢。

(1)从题材看,本词是一首什么词;在刻画燕子的形象时,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2)有人说本词“通篇不出‘燕’字,而句句写燕,极妍尽态,神形毕肖”,但下阕最后两句却写思妇,这样是否离题?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6分

解析:

(1)从词题来看,“咏燕”暗示这是一首咏物词。从词句来看,词人用“欲住”“试入”“软语商量”“忘了”等来写燕子,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2)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明确作者的观点,即“不离题”,再分析词中写燕的内容,分析这些词句中燕子的形象与结尾思妇形象之间的关系,以及词人这样安排的意图。

答案:

(1)咏物 拟人

(2)结尾两句并未离题。词的上阕写燕子飞来,重回旧巢的愉快场景;下阕写燕子在春光中嬉戏,夜幕降临时才回巢栖息的情景。

结尾两句虽写思妇,但词人其实是用双燕形影不离的美满生活,暗与思妇“画栏独凭”的寂寞生活相对照;

又极写双燕尽情游赏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暗与思妇“愁损翠黛双蛾”的命运相对照。

本词写红楼思妇的愁苦,只为反衬双燕的美满生活。这种构思打破常规,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一斛珠

[清]钱斐仲

凄凉秋作。西风先惹窗蕉①破,梦魂已被重门锁。添了香篝②,又听雨声过。

蝙蝠频挑帘押③亸④。蛾儿愿殉钅工⑤花堕,余酲渐醒愁无那。已是新凉,夜夜抱衾坐。

[注] ①窗蕉:被芭蕉掩映的窗户。②香篝:熏笼。③帘押:装在帘上做镇押之用的物件。④亸:下垂。⑤钅工:灯。

(1)赏析词中“蝙蝠”“蛾儿”两个意象。(4分)

(2)“梦魂已被重门锁”一句化用宋代词人赵令畴的“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说说钱词是如何化用前人旧句而新出己意的。(4分)

解析:

(1)抓住对“蝙蝠”“蛾儿”的描写,尤其要关注这两个意象后面的动词“频挑”“愿殉”,在全词情感的基础上,揭示出二者的象征意义。

(2)题干“化用前人旧句而新出己意”已经暗示答题要点,即要和前人的词句进行比较。“梦魂已被重门锁”与“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比较的关键在于赵词是“不锁”而钱词是“锁”,意思相反,感情加深。

答案:(1)蝙蝠频频挑动窗帘,想飞进房间,象征词人内心始终在渴望冲破现实的阻碍;飞蛾投火,原本是自取灭亡,这里反用典故,称“蛾儿”宁愿殉火,表达了奋不顾身、不惜一死的决绝。

这两个意象与整首词凄凉、低沉、压抑的基调形成鲜明的对比。

(2)赵词是“重门不锁”,重重阻碍无法让内心的思念停歇,梦随心意到天涯,表达的是感情的强烈、战胜困难的欢乐;

钱词反用赵词,钱词是“已被重门锁”,即使是在梦中也无法见到思念的人,表达的是现实对诗人的极大困扰和诗人思而不得的苦闷压抑。

两者在文字上、话题上的高度统一,使人读钱词而想到赵词,但是一正一反的心理落差又令人悲痛。

题 画

[清]蒋士铨

不写晴山写雨山,似呵明镜照烟鬟。

人间万象模糊好,风马云车便往还。

题王石谷画册玉簪①

[清]蒋士铨

低丛大叶翠离离,白玉搔头②放几枝。

分付凉风勤约束,不宜开到十分时。

[注] ①玉簪:花名。②搔头:玉簪的别名。

(1)简要概括第二首诗开头两句描绘的王石谷所画的玉簪花的形象。

(2)这两首诗都是题画诗,融画意、诗情、理趣于一体。请分别找出两首诗中富有哲理的那一句,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解析:(1)这里要求概括玉簪花的形象。“大叶翠离离”“白玉”是关键词,抓住关键词分析形象即可。

(2)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找出说理句,并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见解即可。

答案:(1)花叶翠绿,花蕊洁白,画家笔下的玉簪花美丽动人,生机勃勃。(意思符合即可)

(2)第一首:(点出哲理句)“人间万象模糊好。” (诗中意)“雨山”迷迷蒙蒙、模模糊糊,好像明镜中女子美丽的发髻,这是一种朦胧的美。(诗外通用哲理)就人生而言,对于人世间的各种事情,最好是含糊看待,乐得自在。

第二首: (点出哲理句)“不宜开到十分时。” (诗中意)吩咐凉风对玉簪花梢头之花勤加约束,不要让它开到十分,花儿开到十分之时,正是它生命结束之时, (诗外通用哲理)盛极而衰,世间一切事物莫不如此。

人月圆·雪中游虎丘①

[元]张可久②

梅花浑似真真③面,留我倚阑杆。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

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老僧同醉,残碑休打④,宝剑羞看。

[注] ①虎丘:江南名胜之一,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秦始皇东巡时曾来虎丘寻找给阖闾陪葬的宝剑。②张可久:元代著名散曲作家,多次担任下级官吏,时官时隐。③真真:唐代美女。④打:拓。

(1)“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描绘了雪中盛开的梅花美丽动人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2)层次分明是这首元曲的特点。试从景和情的角度简要分析。

解析 (1)由“似”“留”可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2)首先以情感的变化来分层,然后找出各层的意象,概括各层的内容,并结合诗句分析此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

答案 (1)比喻 拟人

(2)全曲可分为三层;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①前五句为第一层(绘景),写雪中游虎丘的所见。(景的特征)紧扣题目“雪”字,写雪中之景,描绘出一幅清寒素洁的虎丘冰雪图。

②第六、七、八句为第二层,写雪中游虎丘的所感(抒情)。(结合诗句分析)无情的历史长河,把与虎丘有关的风云人物都变成一丘黄土,只有青山常在,千古不朽,(具体情感)抒发了人世沧桑、兴亡遗恨之感。

③结尾三句是第三层(抒情),写雪中游虎丘的所叹。 (具体情感)抒发了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羞愧与悲愤之情。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①作

[宋]叶梦得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②,戈戟云横。

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③。

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

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

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

东山老④,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⑤。

[注] ①寿阳:曾为楚国都城。八公山:公元383年,东晋谢安在这里以八万精兵巧胜前秦苻坚的百万大军。②芝兰秀发:比喻年轻有为的子弟。③奔鲸:代指苻坚。④东山老:代指谢安,他曾隐居东山。⑤桓筝:东晋桓伊善弹筝,曾弹筝而歌《怨歌行》,以讽谏晋孝武帝猜忌谢安。

(1)上阕画线句写东晋谢家子弟的风采与战功,与苏轼笔下周瑜“ 、 ”的风采与战功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2)试赏析本词下阕的抒情艺术。(6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课文内容的记忆。

(2)根据题干“试赏析本词下阕的抒情艺术”可知,这里主要考查抒情艺术。作答时可先将抒情艺术分成“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再根据诗歌内容分析抒情的具体手法并联系具体内容分析词人表达的情感即可。

答案:

(1)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

(2)①(抒情角度-手法)下阕前五句借景抒情,借近千年之后八公山风景依然而豪杰却无处可寻, (抒情内容)抒发了词人对当朝无英雄的失望之情;

② (抒情角度)“信劳生”四句直抒胸臆, (抒情内容)抒发了词人辛劳一生却壮志未酬、功业无成的悲怆;

③ (抒情角度-手法)最后三句借典故抒情,词人自比谢安, (抒情内容)委婉地抒发了自己知音难觅、年华老去、思为国所用却被弃用的悲愤之情。

浣溪沙·春日即事

[宋]刘辰翁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1)“晚风吹落小瓶花”抒发了对什么的感叹。(2分)

(2)请从结构角度赏析这首词。(6分)

解析

(1)“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吹落”代表美好事物的逝去。这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不能常驻的无奈、叹惋之情。

(2)这首词从表面上看每句都是独立的,好似并不相关,但经过巧妙的组合连缀,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日思乡图,令人回味无穷。

答案

(1)(示例)美好事物不能常驻

(2)(三层:绘景-抒情-绘景(以景结情))

①前两句写景,借“游蜂”“新柳”“啼鸦”等意象抒发思乡之情。

②三、四句写人,前后相承,写旧事不堪寻忆之意,转入抒情。

③最后两句以景作结,写美好事物不能常驻,更增乡思的怅惘。

整首词景、事、情融为一体。

湘妃怨·和卢疏斋西湖

[元]马致远

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诗。

山过雨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杀睡足的西施。

(1)“春风骄马五陵儿”中的“五陵儿”与“五陵年少争缠头”中的“五陵年少”意义相同,都是什么的代称。(2分)

(2)赏析画线句子的艺术特色。(6分)

解析 (2)画线句写了雨后的青山、浓绿的柳树,以此写出西湖春天的美景,“眉黛”“鬓丝”就是来比喻此美景的;另外,“颦”“拖”“堆”用字极妙;还使用了“可喜杀”这种口语,雅致而不失活泼。

答案

(1)贵族子弟

(2)①(描写-绘景)六、七两句写西湖美景,以西子喻西湖, (修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画那远处一抹青山,正如美人那深翠的眉毛;近处如烟的柳丝,真像美人蓬松的头发。

②寓情于景、景中含情,抒发对西湖美景的喜爱,表现自己悠闲的心境。③(语言-炼字)炼字精妙。(效果)“颦”字令人联想起西施捧心蹙眉的妍媚姿态,富有情致;“拖”字写出了和风吹拂、柳枝斜长的动态;“堆”字使人想见美人乌发之浓密,似乎高耸的发髻就浮现在眼前。

④ (语言-风格)语言清新明丽,间杂口语,读来雅致又不失活泼。

水龙吟·白莲

[宋]张 炎

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滴金盘露。轻装照水,纤裳玉立,飘飘似舞。几度销凝,满湖烟月,一汀鸥鹭。记小舟夜悄,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应是浣纱人妒。褪红衣、被谁轻误?闲情淡雅,冶姿清润,凭娇待语。隔浦相逢,偶然倾盖①, 似传心素。怕湘皋珮解②,绿云十里,卷西风去。

[注] ①倾盖:借用《孔丛子》“倾盖而语”的成语。②湘皋珮解:传说郑交甫在汉皋遇见两个女子,得赠玉佩。这两个女子即江水女神。

(1)上阕中“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句,从哪两角度来描摹白莲花。

(2)虚境指由实境诱发的审美想象的空间,本词虚实相生,请赏析本词创设虚境的技巧。

解析

(1)本题考查常见的写景角度,难度不大。要注意的是题干问的是“角度”,应答“嗅觉”“视觉”,而不是答“色彩”“香味”。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词中虚境创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即词在实景描写之外是如何创设虚境的。

答案

(1)嗅觉 视觉

(2)①借助回忆,词中“记小舟夜悄,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句借助回忆来创设游舟赏莲的虚境。

②运用想象,词中“怕湘皋珮解,绿云十里,卷西风去”句借助想象来创设未来西风中花瓣凋零,徒留十里荷叶的虚境。(如分析“应是浣纱人妒。褪红衣、被谁轻误”句,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③借助比喻、拟人等手法,词作借“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滴金盘露”的比喻手法、“凭娇待语”的拟人手法创设展现白莲的形态、情态的虚境。④用典,运用“倾盖”“湘皋珮解”的典故,创设白莲“似传心素”怕“珮解”的虚境。

本文发布于:2024-01-25 07:25: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875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抒情   分析   结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