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民间风俗谚语

更新时间:2024-01-25 01:41:26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25日发(作者:梁启超)

二十四节气民间风俗谚语

二十四节气反映季节的变化,同时也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关于二十四节气的风俗有很多,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二十四节气民间风俗的谚语,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

二十四节气民间谚语

1、三月雷,麦屹堆。

2、春分不暖,秋分不凉。

3、春分无雨到清明。

4、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5、小暑雷,黄梅回;倒黄梅,十八天。

6、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7、秋分天晴必久旱。

8、雨洒清明节,黄风刮半月。

9、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

10、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

11、久雨见星光,明日雨更狂。

12、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13、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

14、六月六秋,早收晚丢。

15、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

16、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17、惊蛰吹起土,倒冷四十五。

18、小暑风不动,霜冻来的迟。

19、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20、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21、日落山灰黄,来日大风响。

22、蚂蚁成群,大雨淋淋。

23、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24、夏日雷雨三后晌。

25、一阵太阳一阵雨,栽下黄秧吃白米。

26、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27、夏至落雨,九场大水。

28、过了大寒,又是一年。

29、芒种火烧天,夏至雨绵绵。

30、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

二十四节气风俗习惯

立春

咬春

立春时民间有“咬春”的习俗,立春吃春饼,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而“咬春”嚼萝卜,则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一个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

鞭春牛

立春日,民间还有“打春”习俗,又叫“鞭春牛”。春牛在塑制时,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拾起谷粒放回仓中,预示仓满粮足。

雨水

接寿

在我国有些地区,雨水这一天女婿、女儿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礼的礼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长的红棉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希望岳父岳母“寿缘” 长,长命百岁。

撞拜寄

雨水节,在川西民间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气。这在川西民间称为“撞拜寄”,即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撞着谁就是谁。“撞拜寄”找干爹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子或女儿顺利,健康的成长。

惊蛰

祭白虎

传说以前人们认为惊蛰这天,白虎会出来吃人,为保平安,便要在惊蛰日举行祭祀,求上天保佑,不要让白虎出来害人,还用猪肉去

喂白虎,以求塞住虎口。

打小人

一般在三叉路口、桥底、路旁、山边等阴暗的地方进行,相传这样的地方煞气大,较易招惹鬼神,克制小人。虽然打小人在平时也可以进行,但在惊蛰这天打小人,具有特别的寓意,据说效果也最好。因为惊蛰的时候,害虫益虫虽然都出来活动了,但这时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没形成气候,比较好打。小人也一样,在小人未成气候之前给予迎头痛击,可以起到压制、打击小人,让小人远离的作用。

春分

“竖鸡蛋”

“春分到,蛋儿俏”,春分这一天最好玩的莫过于“竖鸡蛋”:选一个光滑匀称、没有冷藏或煮熟过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在桌上把大头朝下地竖起来。“春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年前的中国,当时是为了庆祝春天的来临,如今这一中国习俗已成为“世界游戏”。春分这一天是的平衡,是白天和夜晚的平衡,蛋站立的稳定性最好。

清明

祭祀

清明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踏春

踏春,古时称探春、寻春等。古代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机会。

放风筝

古人认为,清明节放风筝可以消除灾难、放飞晦气。古人会把灾祸疾病写在风筝上,等风筝升到天空时剪短风筝线,任凭清风把它送到天涯海角,以期除病消灾,祈求天赐好运、一年平安吉祥。

谷雨

赏牡丹

谷雨前后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每逢谷雨,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四川彭州等地都有观赏牡丹的盛会,及至入夜,观游一天的人们便悬灯宴

饮,花意盈盈,人们称之为“牡丹花会”。

食香椿

北方有谷雨节气吃香椿的习俗。谷雨前后香椿树萌发嫩芽,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香椿的食用历史已逾千年,汉代即已遍布大江南北,从达官贵人到民夫走卒均可享用。《随园食单》中所载香椿拌豆腐,“到处有之,嗜者尤众。”

喝谷雨茶

有谚语说:“清明见芽,谷雨见茶”。清明时茶树只能长出幼嫩的小芽,此时采摘的茶叶叫“明前茶”,芽小产量低。谷雨时节,气候温暖湿润,小芽可迅速长成鲜叶,是采茶制茶的大好时机。此时采制的茶称“谷雨茶”,又名“二春茶”。一年之中所产茶叶以此时的最为滋味鲜浓,实惠耐泡。

祭海节

对于渔民而言,谷雨节流行祭海习俗。谷雨正是春海水暖之时,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俗话说:“过了谷雨,百鱼近岸。”为了能够出海平安、满载而归,谷雨这天渔民举行海祭,祈祷海神保佑。

立夏

立夏日“见三新”

立夏日,要“见三新”。哪“三新”?樱桃、青梅与新麦。樱桃甜,青梅酸,新麦清香。

而此时麦尚未熟,如何尝新?取青麦穗煮熟,去芒谷,磨成条,称为“捻转”,为一岁五谷新味之始。也有将青麦炒熟,糖拌,称“凉炒面”。尝新的还有蚕豆,所谓“消梅松脆樱桃熟,新麦甘香蚕豆鲜”。

秤人

古时立夏日有“秤人”之俗,到立秋再秤,看经过苦夏,瘦了多少。酷暑之下,大汗淋漓,正是最好的减肥季节。

有意思的是,当时“悬以大秤”,民间形容是,“风开绣阁扬罗

衣,认是秋千戏却非。为挂量才上官秤,评量燕瘦与环肥”。——闺秀都走出了深闺,悬秤看来像是秋千,燕是赵飞燕,环是杨贵妃了。

立夏饭

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

立夏茶

我国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不饮立夏茶,一夏苦难熬”。

虾面

闽南地区立夏吃虾面。虾与夏谐音,而海虾熟后变红,为吉祥之色。

乌米饭

乌米饭,由糯米浸入乌树叶内数小时后烧煮而成。乌黑油亮,清香可口,江南人人爱。

小满

祈蚕节

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祈蚕节”。我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在南方女织的原料以蚕丝为主。蚕是娇养的“宠物”,很难养活,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恕和养蚕有个好的收成,因此人们在农历四月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

小满动三车

江南一带有“小满动三车”的说法。所谓“三车”即水车、纺车、油车。在农谚中,百姓以“满”指代雨水的丰裕程度,小满正是江南早稻追肥、中稻插秧的时节,如若田里不蓄满水,就会造成田坎干裂,无法插秧,影响农作物的收成。因此天旱的年份,人们会早考虑,巧安排,以人力或畜力带动水车灌溉水田。

芒种

青梅煮酒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

英雄”的典故。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送花神

芒种时节送花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习俗。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花神退位,故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是日,人们要设案供物,焚香祭祀,来为花神饯行。

夏至

夏至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之所以吃面,一是为了取一个好彩头,也有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温的含义。

时至今日,各地仍然保留有各种趣味盎然的夏至节日食俗。

北京:“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山东:“冬至饺子夏至面”;

江苏:“夏令三鲜”,地三鲜是苋菜、蚕豆和杏仁,树三鲜是樱桃、梅子和香椿,水三鲜是海丝、鲫鱼和咸鸭蛋;

陕西:夏至食粽子等。

小暑

食新

旧时有小暑“食新”迎丰收的习俗,小暑过后,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好饭后,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还可以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再搭配新上市的蔬菜。

大暑

晒伏姜

大暑期间,湖南地区还有晒伏姜的习俗,老姜放在簸箕中或用棉线穿成一串,吊在屋檐下,任凭风吹日晒、雨淋露湿,直到末伏的最后一天。

本文发布于:2024-01-25 01:41: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872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民间   习俗   人们   小人   花神   春分   五谷   称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