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代表作

更新时间:2024-01-24 16:05:38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24日发(作者:韦东)

王安石十大诗词代表作

王安石的存世作品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临川先生文集》等。

1、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知:知道。

为(wèi):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白话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背景介绍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主张“发富民之藏”以救“贫民”,富国强兵,进行全面改革。而反对者谤议不断,熙宁七年(1074)春,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王安石罢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的地方,因此写下此诗。

王安石不仅是北宋政治家,还是北宋文学家,其在文坛上有不小的影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王安石的诗词集中,最为著名的诗当属这首五言绝句《梅花》了,曾被选入语文教科书,相信许多人都会背诵。这首咏物诗,出自《临川先生文集》,是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后退居钟山时所作。全诗语言朴素,写得则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是宋诗中经典佳作,堪称咏梅的千古绝唱。

2、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泊(bó)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绿:吹绿,拂绿。

还:回。

白话译文

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背景介绍

《泊船瓜洲》作于王安石晚期,但对具体的写作时间长期以来都有争议,具体主要有三种意见:①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应召自江宁府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瓜洲后所作;②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自京还金陵,途经瓜洲时所作;③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宁赴京途经瓜洲时所作。

古代的时候,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乡愁是文人墨客笔下亘古不变的主题之一。《泊船瓜洲》就是一首绝美的乡愁诗,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晚期所作,为王安石著名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歌开篇写景,既兼具比兴,更通过夸张将空间的近与时间的久构成了有力的反差,直逼出末尾“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情感迸发,大有银瓶乍破之势。此诗还被选入了语文教科书,末尾两句更是成为了流传千百的经典名句。

3、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其二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书:书写,题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苏南京)紫金山时的邻居。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净:一说“静”。无苔:没有青苔。

成畦(qí):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水:指玄武湖。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语出《汉书·西域传序》:“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

山:指钟山、覆舟山。排闼(tà):开门。语出《汉书·樊哙传》:“高帝尝病,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哙乃排闼直入。”闼:小门。送青来:送来绿色。

楝花:苦楝花,常见于北方地区,花淡紫色,有芳香。

敛:收敛。垣(yuán):矮墙。

黄鸟:黄莺。午梦:午睡时的梦。

半山园:王安石退隐江宁的住所,故址在今南京东郊。

白话译文

其一

长把茅草屋檐扫干干净净无鲜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垅是你亲手培栽。

一条流水护着田将丛绿缠绕如带,两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来。

其二

郊野桑枝招展,柳丝繁花装点春的容颜,风把香味收起悄悄的吹过墙垣。

黄鸟数声啼叫惊起了午间的残梦,疑疑惑惑,我还以为身在旧居半山园。

背景介绍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王安石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二次罢相后,直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逝世,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园居住长达十年。据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王安石故居距城七里,距紫金山亦七里,路程恰为由城入山的一半,故安石晚年号半山老人,园亦因此得名。在这段时间里,王安石与隐居紫金山的杨德逢交往甚密。在王安石诗集中,作者所写有关杨德逢的诗,至今尚保存在十首以上。其中《示德逢》七律一首,对了解杨的为人较有帮助。诗一开头就说:“先生贫敝古人风,缅想柴桑在眼中。”“柴桑”是陶渊明隐居之所,可见王安石是把陶杨看成同一类型的人物的。李壁说作者和杨是“邻曲”,其实杨居山而王居园,并非近邻。所以王安石有《招杨德逢》七绝云:“山林投老倦纷纷,独卧看云却忆君。尚无心能出岫,不应君更懒于云。”是希望杨尽快到半山园来晤聚。而从此题壁诗第二首来看,显然王安石是写他在杨家里午睡的情景。可见两家住处并不很近。半山园约落成于元丰二年至五年(1079—1082)之间,这首诗应当是元丰前期的作品。李壁注引《冷斋夜话》:“山谷(黄庭坚)尝见荆公于金陵,因问垂相

近有何诗,荆公指壁上所题两句‘一水护田’云云,此近所作也。”如此说可信,而黄庭坚仅在元丰三年(1080)下半年由汴京到江南,则此二诗或即这一年暮春时所作。

王安石著名的诗有哪些?相信许多人同MAIgoo小编一样对这首《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都很熟悉,它是我们语文课本上必备的古诗之一。这首七言绝句,作于王安石罢相后闲居江宁期间,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组诗中第一首,流传最广,也最为知名。全诗朴实无华,比拟鲜活,用典十分精妙,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4、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首见于王安石此作。金陵:今江苏南京。

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送目:远目,望远。

故国:即故都,旧时的都城。金陵为六朝故都,故称故国。

初肃:天气刚开始萧肃。肃,萎缩,肃杀,形容草木枯落,天气寒而高爽。

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语出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

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丛聚。

归帆去棹(zhào):一作“征帆”,往来的船只。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斜矗:斜插。矗,直立。

“彩舟”两句:意谓结彩的画船行于薄雾迷离之中,犹在云内;华灯映水,繁星交辉,白鹭翩飞。这两句转写秦淮河,“彩舟”系代人玩乐的河上之船,与江上“征帆去棹”的大船不同。又与下片“繁华”相接,释为秦淮河较长江为妥。星河,天河,这里指秦淮河。鹭,白鹭,一种水鸟。一说指白鹭洲(长江与秦淮河相汇之处的小洲)。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难足:难以完美地表现出来。

繁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繁华的生活。竞逐:竞相仿效追逐。

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统兵伐陈,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陈后主、张丽华被韩俘获,陈亡于隋。门,指朱雀门。楼,指结绮阁。

悲恨相续:指六朝亡国的悲恨,接连不断。

凭高: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谩嗟荣辱:空叹历朝兴衰。荣:兴盛。辱:灭亡。这是作者的感叹。

“六朝”两句:意谓六朝的往事像流水般消逝了,如今只有寒烟笼罩衰草,凝成一片暗绿色,而繁华无存了。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建都金陵。随:一作“如”。

商女:酒楼茶坊的歌女。

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其辞哀怨绮靡,后人将它看成亡国之音。最后三句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意。

白话译文

我登上城楼放眼远望,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千里澄江宛如一条白练,青翠山峰像箭簇耸立前方。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丹青妙笔也难描画这壮美风光。

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时至今日,商女们时时地还把《后庭花》遗曲吟唱。

背景介绍

此词可能是王安石出知江宁府时所作。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宁知府,写有不少咏史吊古之作;宋神宗熙宁九年

(1076年)之后王安石被罢相,第二次出知江宁府。这首词当作于这两个时段的其中之一。

王安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一生所作诗词无数,大多都是诗作,但也有不少词作,其中王安石著名的词便是大家都熟知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了。这首词作于王安石二次罢相后,正闲居金陵,他的心境正如词中样的苍凉失落。此词立意新颖,高瞻远瞩,有尺幅千里,纵览古今之气概,表现出一个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见,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堪称名篇。

5、登飞来峰

版本一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版本二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琊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闻说:听说。

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

自缘:一作“只缘”,自然是因为。缘:因为。

白话译文

韵译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散译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背景介绍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著名作品《登飞来峰》,是王安石途经杭州时所作,当时的诗人只有三十岁,雄心满怀,正意欲推行新政,这可以看作是王安石变法的前奏。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表现了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登飞来峰》最为后人熟知的,还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这句诗,因其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意味,故而被后世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成为了王安石著名诗句之一。

6、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白话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背景介绍

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于他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这首七绝古诗,采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是一首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抒发了作者推行新法的政治决心和乐观自信的情绪。全诗笔调轻快、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7、示长安君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示长安君:写给长安君看。长安君:王淑文,是作者的大妹妹,受到

了长安县君的封号。

意非轻:情意不是轻的。

怆(chuàng)情:悲伤。

草草:随便准备的。杯盘:指的是酒和菜。

昏昏:昏暗,光线暗淡。

后期:后会的日期。

白话译文

年轻时别离,那种情意是不轻的;如今老了,连相见也使我感到伤心。随意准备些酒菜,为的是边吃边聊;灯火昏暗,我们把别后所见所思,互相倾吐,直到夜深。我正在感慨分隔两地已有三年之久,却又要离开你去万里外的辽国,冒着风沙旅行。要问我何日相会,怎说得准?你见到那鸿雁南飞,会有我捎来平安的家信。

背景介绍

这首诗作于嘉祐五年(1060),当时王安石将出使辽国。王安石与他的大妹王文淑感情很深,这次隔了三年再见面,见面后马上又要分别,想起年龄老大,会少别多,无限伤怀,所以写了这首诗。

作为大宋头号直男的王安石,性格刚强执拗,但在亲情方面,他又显出至性至柔的一面来。嘉祐五年(1060),当时王安石将出使辽国,想起年龄越来越大,以后与大妹王文淑相聚可能会越来越少,心中无限感伤,便写下这首感人至深的名篇《示长安君》。这首王安石的诗没有用一个典故,语浅情深,把人所习见的家庭生活细节捡选入诗,

而以传神的语言表达出来,是那么地质朴自然,让人不禁反复吟诵,因而成为王安石七律中的名作。

8、夜直

金炉香烬漏声残,

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

月移花影上栏干。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夜直:晚上值班。“直”通“值”。宋代制度,翰林学士每夜轮流一人在学士院值宿。这首诗《千家诗》选入,改名“春暮”。

金炉:铜制香炉。

漏声残:指水将滴完,即天快亮。漏声古代用来计时的漏壶中滴水的声响。

翦翦(jiǎn):形容风轻且带有点寒意。

恼人:引逗、挑动人。

栏干:栏杆。以竹、木等做成的遮拦物。

白话译文

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风人带来阵阵的寒意。然而春天的景色却是那样的撩人,让人难以入睡,只看见随着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背景介绍

据《容斋随笔》中说,宋制翰林学士每晚留一人于学士院值夜,准备皇帝随时召对,或咨询政务,或草拟制诰,或收发当夜外廷呈送的紧急封奏,转呈皇帝。王安石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九月为翰林学士,因他当时正在江宁知府任上,没有立即到职。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才奉诏进京,越次召对,从此才有资格到内廷值宿。此诗写在春天,晋京后的次年。

《夜直》又名《春夜》,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诗人春夜不眠有所思而作。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王安石遇到了赏识他主张的锐意变法的宋神宗,故此诗人借用爱情诗曲折地表达自己政治上的春风得意之情。这首诗的内在抒情曲折而深沉,外在表向却是春夜清幽美景,创作手法高明,感情表达得含蓄、曲折而深沉,有着余而不尽之意,为王安石十大经典代表诗词之一。

9、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帝王州:指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三国的吴、东晋、南北朝的宋、齐、粱、陈、五代的南唐等朝代在此建都,故称为“帝王州”。

郁郁葱葱:草木茂盛。佳气:指产生帝王的一种气,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四百年: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建都金陵的王朝,共三百六十七年,四百年是举约数。

冠:古代士以上的穿戴,衣冠连称,是古代土以上的服装,后引申为世族、绅士。古丘:坟墓。

恣(zì)行游:尽情地绕着江边闲行游赏。恣:任意地、自由自在地。

更:再,又。

悠悠:长久遥远的样子。

回头:指透彻醒悟。佛家语“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槛:栏杆.

白话译文

这自古以来帝王居住的州城,郁郁葱葱气象万千。四百年的繁盛如今变成旧梦,晋代显赫一时的名士高官也早已入土作古。这历史的沧桑使人悲愁。

沿着水边尽情地漫步游赏,登上层层城台又登上高高的城楼。你不必去追问那悠悠往事的是非功过。回头眺望,那栏干外的长江浩浩荡荡、独自奔流。

背景介绍

王安石自从少年时期随任江宁府通判的父亲到金陵后,王安石便与金

陵结下了不解之缘。即使踏上仕途离开金陵之后,他也时常思念虎踞龙盘的钟山,风光旖旎的江南。晚年当离开了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之后,他又把金陵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金陵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的足迹,金陵的历史风云牵动起他的情思,他在这里写下了许多描绘山水风光、寄托兴亡之感的作品,这首《南乡子》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关于此词的作年,高克勤《王安石诗文选评》定于治平四年(1067)前后,李德身《王安石诗文系年》定于治平元年(1064),皆在变法之前。

王安石的词有哪些?《南乡子·自古帝王州》便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词的代表作之一。王安石自从少年时期随任江宁府通判的父亲到金陵后,王安石便与金陵结下了不解之缘。晚年离开了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之后,他又把金陵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他在这里写下了许多描绘山水风光、寄托兴亡之感的作品,这首《南乡子》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10、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商鞅(?—前338):本卫国公孙。后入秦辅佐孝公变法,国以富强。因功封于商,号为商君,故又称商鞅。孝公死,商鞅被诬谋反,遭车

裂。

驱民:驱使、役使百姓。信诚:诚实守信。

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百金:泛言其多。秦以一镒(二十两)为一金。《史记·商君列传》载,商鞅即将颁布新法,恐人不信,乃先立三丈之木于都市南门,募民有能移置北门者给予重金,以示不欺。卒下令。《汉书·高祖皇帝纪》:“得黄金百镒,不如季布一诺。”

今人:指宋朝的大地主顽固派和道学家。非:诋毁,诽谤。

令:使得,做到。政:指政策、法令。必:必定。

白话译文

从古以来统治人民在于信诚,一言为重百金为轻立法严明。

现今的儒士不可任意诋毁商鞅,商鞅能使法令政策坚决施行。

背景介绍

据宋人陈了翁《四明尊尧集》记载,王安石曾问宋神宗:秦孝公能“择术济事”(采用商鞅的建议),皇上比他怎样?可见,王安石曾自比商鞅,希望宋神宗效仿秦孝公支持变法。为此,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保守派纷纷攻击商鞅,其实际矛头是指向王安石。于是,约在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写了这首诗来表明自己的政治见解以及推行新法的决心。

《商鞅》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颂扬先秦法家商鞅的一首七言咏史绝句,也是王安石写来表明自己的政治见解以及推行新法的决心。这首诗虽不是讲商鞅变法的实际内容,而是讲推行变法的风格,但也足以证明他对商鞅的高度赞扬。全诗以议论说理为主,言简意丰,中肯有

力,为王安石的诗十大代表作之一。

本文发布于:2024-01-24 16:05: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867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长江   变法   作者   政治   半山   临川   新法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