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更新时间:2024-01-24 02:50:33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24日发(作者:缪尚芳)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整理复习 教学设计

缙云县实验小学 林 顺 徐武军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比较,发现同一主题不同的篇章表现手法。

2.通过重点句段赏析复习,体会同样是从小事得到启示,却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3.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巩固“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的阅读策略;在与同类文章的比较中,体会不同的表达。

流程预设:

一、连一连,回顾中感知篇章的表达

1.通过连线,简单回顾本单元课文的篇章表现手法。

2.进一步回顾小学阶段还学了哪些篇章表现手法大致同一类的课文。

3.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4.尝试回忆其他表达感悟的方法。

二、品一品,赏析中品味独特的语言

1.教师以《桃花心木》的一句话为例,引导抓住重点句段赏析作者具体的表达。

2.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赏析作者具体的表达,回忆本单元新学的富有特色的表达感悟的方法。

学生分篇再次默读课文,完成学习单第二题。

3.交流总结

(1)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2)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先读句子,再说具体的表达赏析。

4.在这些表达方式中,学生尝试赏析其中一种。

三、读一读,拓展中巩固所学的策略

1.出示一篇文章,学生阅读

2.思考表达的主题与篇章表现手法。

3.同样的篇章表达,具体的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完成预学单第三题。

4.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尝试给这篇文章补上一个结尾。

1

课程·语用·生本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整理》教学意图

缙云县实验小学 徐武军 林 顺

复习整理课是一种新的课型,开这样的课也是一次新的尝试。我们以为,复习整理不是简单的“复习”,复习整理包含“复习课、小结课、作业课、训练课、检测课、讲评课”等课型因素,但又不是简单的组合。复习是对学习过程中既成要点的重温,而整理则是对单元内容落实以生为本要点的个性化处理,是个体内化知识储备和能力形成的过程。

现从凸显课程意识、着眼语言运用、落实以生为本三方面谈一谈《六下第一单元复习整理》的教学意图。

一、凸显课程意识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语文作为一门课程,它是一个目标明确、体系严密的系统。从《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有关陈述中我们也能看出,如“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因此,在教材编排上,如回顾·拓展,如单元训练点的按排也都对应了课程目标,体现出作为一个有严密体系的系统特点。现在倡导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我想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要依据课文合理选择课程内容,明确这篇课文究竟要教什么。语文课程目标的选择,要瞄准语言知识、语文方法的教学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体现语文课程特点;另外一方面就是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关注该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系统中的落点,注意前后的关联。

聚焦——核心的本体性教学内容

复习整理,从字词句到段篇;从内容到方法,可谓包罗万象。但是,如果从“教课程”的角度出发,我们就应选择本单元最具个性、最核心的本体性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因此,根据“单元导读”,我们的教学内容就确定为“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从复习回顾到整理比较,再到提升运用,贯穿课的始终。

联系——回顾类似主题已学课文

上文已经提到,按照我们的理解,“教语文”另外一方面就是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关注该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系统中的落点,注意前后的关联。因此,我们在设计的 2

学习单中就有一栏让学生填写同类的已学课文,使学生关注到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当然,我们在这一点上可以做得更到位一些,如五上第四元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和这一单元主题“人生感悟”很相似,但训练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一个是着眼于重点词句,一个是着眼于整个篇章,层次深度的区别显而易见。如果能让学生也理解到它们的联系和区别,肯定有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链条自我建构。

整合——进行系统整理分类比较

复习整理,我们说不是对整个单元所学内容的简单回顾,而是让学生通过整理比较,对本单元的所学内容有深化的理解,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的区别,以便 更好地建构到自己的认知系统中,这也是“教课程”思想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在引领学生回顾每篇课文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的基础上,又让学生通过具体段落的回读比较具体的不同写法。其目的一是强化语言积累,二是深化认知。

提升——在实践中实现迁移提升

从“教课文”转变为“教语文”,追求的当然不是“教过”,而是让学生“学会”。教师就要按照语文知识或方法的学习规律设计教学流程,按照“领会知识(方法)—实践运用”的步骤组织教学。因此,在回顾认知、方法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学习单让学生通过阅读《心田上的百合花》,进行实践阅读练习,并在内容主题、表达感悟的方法和具体的写作方法上和《桃花心木》进行比较,发现联系和区别。当然如果时间许可,再进行读写结合,教学就更具实效了。

二、着眼语言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凸显“语用”已成为当下语文教学新趋势,从世界范围看,母语教育的理论基础已从语言学走向语用学。陕西师范大学王元华教授指出,从本质上看,语文教学不是语形教学,不是语法教学,甚至也不是语义教学,而是语用教学。因此,不管是阅读课还是习作课,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整理课,它都以上该着眼于语用教学,也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那么,在这一堂课上,我们又是如何力求做到着眼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呢?

首先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指向语用教学,“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3

其次在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从回顾本单元的主题及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进入,再进行比较,深入到具体写法的回顾整理,让学生对表达感悟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然后再进行阅读实践,再比较,最后,上文也提到了,如果有时间,可以再进行读写结合。这样,就由回顾认知到深入理解,再由实践练习到表达运用,拓展延伸。把语用教学进行到底。在这里,我想提一提不少老师对语用教学存在的误区,有的老师以为只有表达才是语用,如读写结合,练笔,孰不知理解也是语用,因为理解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我们是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重点是学习,当然包括理解。

当然,除了挤入“写”以外,我想,如果在“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表达感悟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巧妙之处?”理解更深入一些,以促进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相融和转化,语用教学就更到位了。

三、落实以生为本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索,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已为广大教师所认同。那么,如何落实以生为本、学为中心呢?浙江省教研室副主任张丰提出:学为中心,就是要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以学情分析为教学的依据,以任务为学习活动的基本组成单元,以促进有意义的思维为教学活动的目的,以主动而有质量的参与为有效学习的标志。

依据张丰副主任的引领,为落实学为中心,我们作了这样的探索:一是以学习单为载体,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其次,在学习的方式上,在立足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每一个板块,都力求有多种学习活动,听、说、读、写、思、评相互结合,互相推进,同时教师努力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然,相比较而言,在这一方面,我们还需更深入的研究,还有更长的一段路要走。

这是一次探索。自然,探索的路总是充满坎坷„„

期待着真诚的批评和建议„„

4

本文发布于:2024-01-24 02:50: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862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学   学生   学习   表达   方法   语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