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3日发(作者:谭晶)
苏州款彩雕刻工艺及文化内涵
《髹饰录》款彩条载: “有色漆者,有油色者。漆色宜干填, 油色宜粉衬。用金银为绚者,倩盼之美愈成焉。又有各色纯用者, 又有金银纯杂者。”杨明注:“阴刻文图,如打本之印板,而陷 众色,故名。然色纯填者,不可谓之彩。各以其色命名而可也。”[2]
这里的意思是说,款彩是阴刻出图纹,在低陷的地方填入彩色的 色漆或是广油颜料。填描漆色适宜用干的色漆着色, 油色则是要 先用粉色打底再填入油色。 也有单独用金、银或用金银混杂的粉 状物铺于漆面地子上的。在这当中只有陷入众多颜色的才称之为 款彩,一种颜色的漆或油填描的样式,都不可称其为“款彩”,
陷红色者为款红,陷绿色者称款绿,陷金银者称为款金、款银等。
1
款彩工艺的技法 王世襄先生在《髹饰录解说》里说:“款彩一般用黑漆作底。 花纹则一切轮廓都保留下来, 而将轮廓以内的漆地剔去, 以备填 漆或填油,漆或油填入后,并不与漆地齐平,可以花纹轮廓略为 高起。这样在感觉上,真像是木刻的印板了。”
款彩的灰地,大部分是猪血料做成的,也有用胶灰或化学灰 做成的。有的做断纹,有的不做断纹,刻纹各地大同小异,款彩、 款金都有。下面将就款彩的做断、刻纹、填色、仿旧依次分述。
1.1
做断
款彩一般都要做断,以此表现它的古老雅趣,同时彰显使用 者的富有。《糅饰录》尚古章断纹条载:“糅器历年愈久而断纹 愈生,是出于人工而
成为天工者也。”杨明注:“又有诸断交出, 或一旁生彼,一旁生是;或每面为众断者,天工苟不可穹也。” 这里描述的并非有意识地做断纹, 而是经历时间的洗礼而自然断 出的裂纹。
关于断纹的做法,《糅饰录》并无记载,根据老漆工的描述 和一些学者的亲身试验,得到了这种断纹的做法:
第一,取细黄土(筛成极细粉末)和一半白土(亦筛成极细), 再和少量细砖灰末用器拌和,宜十分调和。
第二,用酒精浸湿,但不宜过多,只需打潮便于搅拌即可。
用器拌和,不使结成粒块。
第三,用白色或黄色洋干漆溶液,渗入拌和的灰土中,稠度 适中,调和制成柔和细微的糊状。
第四,用大刷子蘸满浆子,刷在已经磨光的灰底上。刷时要 敏捷均匀,刷子不可久留一处,亦不可往返重刷。
第五,在灰糊刷平之后,用大片钢制刮刀,以平而快的手法, 从上一刀刮落,中间不可停留。刮时宜轻重平正,不可有轻有重, 更不可将刀口偏斜。
第六,因洋干漆液虽有黏性但不甚固着,欲其底子坚牢,必 须用黄明胶水遍刷一道。 刷时宜用柔软的刷子多蘸胶水, 轻轻刷 上。过重恐要将碎漆带起,要渗透到底。一遍不够可刷二遍,务 使其牢贴为止。
上漆。上漆不宜用刷子,宜用柔软的布团蘸漆揩上。因漆夜 浸于裂缝中有失美观,所以要小心揩抹。上漆可上
3
次,每次总 宜干稠,不宜稀薄。
漆干之后,用小石块和水,轻轻抹去粗糙处,并将表面光亮 退去,即
可描绘。
1.2
刻纹
款彩刻纹时先要将设计纹样印在应刻的器物上, 再刻纹、 铲 底。雷圭元先生在《工艺美术技法讲话》中对于款彩的技法描述 有这样一段:“用粉将画稿打好,先用薄片斜头刀,将花纹之轮 廓深深镂成。遇有人象中的衣折、须眉、口眼等,以及花丝、叶 脉、龙鳞、凤羽等,须靠线划两面深镂,再用大、小、平、圆头 爬刀,审势将深面刮去,并露灰地。靠边线之处要浅,花纹之处 要深,形如碗底,如仰瓦、深浅之度,以视灰底的厚薄而定。不 宜露贴布,如露贴布,一则不坚,二则不易设色。”
[3]
印稿后将不需刻铲的地方, 用红颜色做出记号, 防止刻错铲 错。这道工序称为点红。
刻纹要明确对象后下刀,深浅要适度。山石、树木线条刻法 与人物、花瓣、叶脉要有所区别。雕刻人物面部,形象要清秀美 观,面部铲底要平正。戗划发丝要分清来龙去脉。刻画山石树木 时,阴刻用刀要用力,尤其是树木的刻画,枝叶花瓣叶茎的粗细 程度都要有所区别,线条要流畅有序,结构不能分散,要分组刻 画细致严谨。铲底大小宽窄刀具要齐全。底子要铲平,深浅要一
致。
1.3
填色
色彩要古朴大方,避免大红大绿。一般要按平涂填色。要涂 均匀,不要有白点、串线等现象。物与物之间要有区别,不得浑 然一色,色彩要有生机,不能干燥无味,毫无朝气。
雷圭元先生说:“在设色之先,用软布蘸清水,轻轻洗擦已 雕过的花纹。因是胶灰地,遇水即浮起,一切高低不平之刀痕轻 轻洗磨均能成为光滑之底。洗时水不要太多,多则使漆面浮起, 脉理折断。所上色彩,有漆色油色两种。漆色先用漆填好,干色 粉以茧球蘸着轻轻傅上。唯一切浅淡之色宜用油彩。 油彩即桐油 调色,油不宜多。上色时,先用粉和胶打一衬底,则色彩可以托 出。或有用水彩者,亦宜先打粉衬。”“设色之时,应随时将浸 在漆地或线条上的色揩去。此项工作,要使设色清明,围线以刚 劲严密为上。”
1.4
仿旧 现在制作的款彩,一般是用广告色填入,色彩很艳丽,不古 雅,因此在填色后,都需仿旧,使其色彩古朴大方,但也要求旧 而不脏。一般都是用洋干漆涂刷。如系料灰,上的是广告色,则 待色干后,用猪料水调香灰薄刷一道,再揩油。最后待该贴金的 地方贴金后,通罩洋干漆就算是完成了。 做古的方法, 倘系彩绘,可用柔布蘸洋干漆液稍入黑色, 轻轻在色彩上揩抹一 遍。待干后,再用净布浸酒精,不可太湿,观察花色上已有洋干 漆涂黑的地方,霉暗程度的多少,关系到欲仿造年代的久远。或 用力擦去纹饰,使露底恰像擦磨的痕迹。
如果再要描金或贴金,可单用酒精擦残一到两处金色部分, 使露底漆。
因古器金色不变, 但显摩痕。最后用洋干漆罩刷一遍, 金色增光,倍觉古雅。
古器总有残剥之处。 可用重器在器缘上打残一两处, 用尘土 涂抹,则宛然数千年物的古物了。
2
苏州款彩的文化内涵
款彩工艺流行于明清,
17
世纪,我国款彩屏风向西方输出, 在印度渔村高曼陀滞留,与当地生产的款彩漆器一道行销欧洲, 所以,欧洲市场称我国款彩屏风为“高曼陀漆器”。 康熙间制《松 鹤图》款彩屏风,布局状物得边景昭花鸟画法度,刻工、敷色无 可挑剔,藏于巴黎居眉博物馆。
[4]
在苏州,款彩雕刻内容一直 深受当地吴文化的影响, 许多现代的款彩屏风等一类家具装饰都 饱含人文气息,在一些古建筑装饰中也常常看到这类雕刻技艺。
2.1
文人画为主导的装饰内容 吴地原为断发文身的“荆蛮”之地,魏晋时期,北方战乱, 大批文人迁徙江南地区, 吴人开始从尚武转向雅驯, 一直到明清 时期,江南地区都是文人士大夫的天下。 士大夫们大多喜爱花鸟、 人物、山水、树木、亭台等,在艺术创作上也不免常用这些题材。 苏州葆怡堂仿明代木刻版画 《百鸟朝凤》 是阴纹款刻戗金漆挂壁。
其装饰题材取材于清代画家沈铨的绘画作品, 该图是沈铨从日本 回到大清之后创作的, 一张图禽鸟画了有
300
之多,恢宏大气又 美轮美奂。而这件漆雕作品,取自其中一段,运用传统款彩戗金 漆雕工艺,雕出凤凰傲然之姿、百鸟俯听之态。在画面中阴刻出 禽鸟羽毛与树叶,刀法细腻柔和,整幅画的质感也随之被提升。 其他漆雕屏风如《国色天香》《洞庭春色赋》,漆画《姑苏繁华 图》等都是取材于大家的绘画作品, 也多表现苏州的自然和市井 面貌。
可以说,吴地的绘画直接贯穿于款彩雕刻工艺的装饰内容, 把吴地的绘画用另一种载体和表现形式展示出来。
2.2
人文内涵和居住环境相结合的装饰效果 款彩雕刻多用在室内装饰上, 如门、窗、栏杆、 飞罩、挂络、 围屏等, 由于雕刻部位低且与观赏者的距离较近, 因此工艺要求 极高,必须精雕细刻,一丝不苟。在一些中式的室内布局中,常 会用一些装饰物件来区分室内空间, 这时候
就会用到像围屏、 挂 络、落地罩等这类木质装饰物件。 在落地罩上常见一种藤蔓图案, 犹如室内攀爬了“一根藤”,藤上以葫芦、南瓜、紫藤、葡萄等 曲折盘绕,花茎扶疏,瓜果花叶串联贯通,盘根错节,视觉效果 生动活泼。仔细观察,其中还有螳螂等昆虫点缀其间,更觉情趣 盎然。有些地方还采用浮雕的方式, 让光影透过印在地上形成扑 朔迷离的效果。 使室内既空间既达到了区分的功效, 又起到了通 透的装饰效果。 这不仅充分展现了苏州雕刻艺人的聪明才干, 也 可以看出其高超的技艺和深厚的艺术造诣。
2.3
市井风俗为题材的装饰图案 就拿漆画《姑苏繁华图》来说,这是一副描绘苏州市井风貌 全景的画卷。水陆河街星罗棋布,古迹名园,小桥流水则成了江 南苏州的一道风景线。 在姑苏城内, 各行各业的人在街道上穿梭 行进,有出巡的士兵、参加科举的学生、在田间习作的农民,有
要喝叫卖的小贩、 正在打鱼的渔夫和传道授业的老师等。 自然风 貌和人文建筑一网打尽, 包括有山川、 河流、街巷、 师塾、寺庙、 戏台,还有一些商铺等,完全展现了苏州作为经济、政治、文化 中心的一个事实写照。
在漆艺创作的技法上, 许多细节雕刻多采用针刻戗划。 细节 的处理细腻多变,颜色清雅古典,这一点也正符合苏州的气质, 苏州雕刻艺人将苏州的灵魂也刻入了工艺美术当中。
总之,款彩工艺是一门及其繁复的工艺门类, 其工艺技法不 是一年半载能够学成的, 很多古老的技法也无处可寻, 许多匠人 都是通过多年的试验、磨练才慢慢将这门工艺复兴起来。
现在苏州漆器雕刻厂也已经不在, 许多技艺也随之流失, 幸 好原厂的一些老工人自己创业兴办款彩等一类漆器工艺, 才使得 这些技艺被延续传承下来。 一些老学者所写关于髹漆工艺的书籍 对于研究款彩雕刻工艺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社会在不断进 步,但手工艺和款彩等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使得它的历史 厚度和人文温度更加弥足珍贵。 因此, 研究款彩雕刻工艺对于保 护这一类雕刻技法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苏州的款彩工艺造型内容受本土文化的影响很深, 被渐渐打 上了士大夫文化的烙印,包括许多款彩屏风的题材多选用文人的 画作等,在室内布局和呼应上也讲究章法。另一方面,在描绘市 井风俗的题材也能刻画得真实微妙,每一刀,每一笔都渗透着雕 刻艺人的聪明才干和朴实耐心,实为雕刻工艺上的一朵奇葩。
本文发布于:2024-01-23 05:36: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851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