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1日发(作者:施作沪)
2015年济南中考各区模拟试题诗歌鉴赏专题 含答案解析
一 诗歌阅读理解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释:①刘十九乃其堂兄刘禹铜,系洛阳一富商,与白居易常有应酬。②绿蚁:新酿的米酒,酒面浮潭渣,微现绿色,细如蚁,称为“绿蚁”。
12.这首诗用“ ”、 “ ”和“ ”三个意象,构成了一幅温馨优美的图画,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13.请赏析“能饮一杯无”一句的妙处。
二 诗歌阅读理解 每小题3分,共6分
绝句 石懋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释 ①石懋 mào :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②轻黄:淡黄。 ③飞球 qiú :杨树籽。
12. 联系诗意,谈谈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3.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赏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三 诗歌阅读理解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 这首诗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12.诗中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简要分析。 3分
13.诗的三四句写到“云不动”、“云与我俱东”二者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 3分
四 诗歌阅读理解 6分
夜书所见 南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①挑:逗趣。②促织:蟋蟀。③篱落:篱笆。
1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的画面。 3分
13.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3分
五 诗歌阅读
送友人 唐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释 ①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12.诗歌前两句写了秋天月夜 的特点。 2分
13.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4分
六 诗歌阅读理解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 ①元稹,唐代诗人。曾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互相唱和,世以“元白”并称。810年,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同年白居易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②幢幢 chuánɡ :这里指灯影摇动。
12.“垂死病中惊坐起”中的“惊坐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3.请赏析“暗风吹雨入寒窗”。
七 诗歌阅读理解
陶 者①
②①①①②③②③①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注释 ①陶者:指烧窑工人。烧窑者通过高温把粘土烧制成瓦片。②鳞鳞:指鱼鳞般的瓦片。
12.“陶尽门前土”的“尽”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3.本诗多处采用对比的手法。选择一处,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八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 6分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12、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 3分
13、“独出门前望野田”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试作简要分析。 3分
九 诗歌阅读理解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2.“柳条藤蔓系离情”中一个“系”最动人心弦,请分析它的妙处。 3分
13.试从修辞角度,赏析本诗表现手法 。 3分
② 天桥二模试题 十 诗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12—13题。 每题3分,共6分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①赖:依赖,凭借。②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
12.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 请结合诗句分析。 3分
13,“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3分
答案:
一 诗歌阅读理解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创作背景
问刘十九乃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天晚欲雪,思念旧人”时所作。刘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说他是嵩阳处士。也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 817年 ,但诗人时任江州 今江西九江 司马,不可能邀约洛阳故旧对饮。 3
注释:①刘十九乃其堂兄刘禹铜,系洛阳一富商,与白居易常有应酬。②绿蚁:新酿的米酒,酒面浮潭渣,微现绿色,细如蚁,称为“绿蚁”。
12.这首诗用“ ”、“ ”和“ ”三个意象,构成了一幅温馨优美的图画,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答案:新酒、火炉、暮雪
解析:本题考查了关键字的表达效果,需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意象和作作者的思想感情。
13.请赏析“能饮一杯无”一句的妙处。
答案:“能饮一杯无”,轻言细语,问寒问暖,贴近心窝,溢满真情。用这样的口语入诗收尾,既增加了全诗的韵味,使其具有空灵摇曳之美,余音袅袅之妙;又创设情境,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解析:对于诗句的妙处赏析,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意象进行分析。本诗末句口语入诗收尾,需要我们要解读情语,分析作者情感,逐条分析作答即可。
二 诗歌阅读理解 每小题3分,共6分
绝句 石懋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释 ①石懋 mào :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②轻黄:淡黄。 ③飞球 qiú :杨树籽。
12. 联系诗意,谈谈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杨花,抒发了自己离别家园、辗转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无奈和乡思。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离别家园、辗转仕途”,1分;“生活不得安定的无奈” 或漂泊无依 ,1分;“乡思”,1分。意思对即可。
13.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赏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在借物 景 抒情、对比、动静结合、通感上任选一点赏析即可。
示例一:诗人借物 景 抒情。 1分 借杨花的随风飘扬,不能自主,比喻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不得安宁。 1分 将旅愁离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之中,贴切感人。 1分
示例二:对比。 1分 “来时”与“去日”的对比, 1分 更突出了驻留时间的短暂,奔波的辛劳。 1分
示例三:对比。 1分 杨花“一春忙”与我“更飘荡”的对比, 1分 更突出了自己离别家园、辗转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无奈和乡思。 1分
示例四:动静结合。 1分 上句“弄”字刻画出杨柳的动态,在飘荡的春风里袅娜摇曳的形状宛然眼前; 1分 下句“满”字看似描写静态,而在这静态中包含着过去飞落、现在仍在飞落、数日内还要继续飞落这整个过程的动态感。角度多变,刻画生动形象。 1分
示例五:通感。 1分 颜色无轻重,但能在人们心中有轻重感。浓重的颜色会使人感到沉重。而杨花的黄色淡到若有若无时,便给人“轻飘飘”的感觉。 1分 诗人运用通感的手法,用触觉来描写视觉感受,突出杨花随风飘荡的不能自主的无奈。 1分
三 诗歌阅读理解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 这首诗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12.诗中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简要分析。 3分
该词生动地描绘了 暮春时节 落英缤纷的美丽情景,表现了船行之快,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
评分意见:本题3分。每点1分。
13.诗的三四句写到“云不动”、“云与我俱东”二者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 3分
不矛盾。运用了静中见动 以静衬动 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都在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
评分意见:本题3分。术语1分,能发表自己的见解2分。
四 诗歌阅读理解 6分
夜书所见 南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①挑:逗趣。②促织:蟋蟀。③篱落:篱笆。
1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的画面。 3分
江上秋风吹过,梧桐树叶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寒意,触动了异乡人的思乡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3分。两句画面描绘各1分,语句生动1分。
13.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3分
①烘托,江上秋风烘托了寒凉的气氛和作者客居的孤寂情怀。
②以乐景写哀情,用儿童挑促织的欢乐反衬作者客居的孤独和愁思。
③首句运用叠词,“萧萧”一词表现了秋夜的寒凉与萧索。
④以动衬静,用秋风瑟瑟反衬出秋夜的寂静。
①②③②③①
评分意见:本题3分。答出手法1分,结合内容赏析2分。答出任意一种即可。
五 诗歌阅读
送友人 唐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释 ①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12.诗歌前两句写了秋天月夜苍凉 悲凉、凄凉、凄清 的特点。 2分
13.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4分
①烘托。前两句写送别地点的秋景,渲染了凄清的氛围,烘托了送别悲凉的心境,表达了惜别之情。
②运用叠词。秋色“苍苍”,凄清苍茫,烘托出离别的悲凉心境,运用叠词,具有音韵之美。
③比喻。离愁别绪有如千里关塞一样绵长,生动地表现了离别苦痛的深沉和对友人别后的思念之情。
六 诗歌阅读理解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②①元稹
①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 ①元稹,唐代诗人。曾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互相唱和,世以“元白”并称。810年,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同年白居易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②幢幢 chuánɡ :这里指灯影摇动。
12.“垂死病中惊坐起”中的“惊坐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示例1:通过神态和动作写出了诗人听到朋友贬谪后的震惊之巨、友谊之深。
示例2:“惊”,写出了“情”──当时震惊的感情;“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垂死病中”,自然“坐起”困难。然而,作者却惊得“坐起”了,这样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元、白二人友谊之深清晰可见。
评分意见:本题3分。描写手法得1分,表达效果得2分。
13.请赏析“暗风吹雨入寒窗”。
示例1:阴冷的风雨吹入寒窗。作者用融情于景 或“借景抒情” 的手法,把听说白居易遭贬后的悲凉、凄苦的情感寄寓在凄凉冷清的景物之中,使抒情更含蓄,有感染力。
示例2:用凄凉冷清的景物含蓄地表达了 渲染烘托了 得知白居易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凄苦。
评分意见:本题3分。句意、手法 借景抒情、渲染烘托、含蓄表达 、景物特点、情感分析各1分,答出其中三个方面即可得满分。
七 诗歌阅读理解
陶 者①
梅尧臣
②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注释 ①陶者:指烧窑工人。烧窑者通过高温把粘土烧制成瓦片。②鳞鳞:指鱼鳞般的瓦片。
12.“陶尽门前土”的“尽”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尽”是完、全的意思。烧窑工人把门前所有的泥土烧制成砖瓦,不知流淌了多少血汗,耗尽了多少精力,自己的处所却居无片瓦,其命运之凄惨可想而知,表现出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评分意见:本题3分。词义得1分,结合内容分析得1分,表达效果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13.本诗多处采用对比的手法。选择一处,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示例1: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繁重,所得却是居无片瓦,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 或赞美勤劳、同情疾苦也可 。
示例2:后两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从不劳动,却坐享其成,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 或答愤慨、讽刺 。
示例3:前二句“陶者”与后二句“居者”对比鲜明,令人感慨: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突出了贫富的悬殊,表达了诗人对弱者的同情,对当权者的讽刺。 评分意见:本题3分。结合文章内容1分,情感2分。
八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 6分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12、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 3分
连用两个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 1分 写霜草之“苍苍”,使其境界更为开阔,点出秋色的浓重 1分 ;写虫之“切切”,渲染秋夜的凄清。 1分
评分意见:叠词的表达效果1分,分析出“苍苍”“切切”的作用2分。
13、“独出门前望野田”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试作简要分析。 3分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分 一是描写对象的过渡,描写对象由山庄转向田野,收束了前两句对村夜萧疏暗淡的描绘,展开了另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明朗画面。 1分 一是感情过渡,诗人情感在此突转,由孤寂转向愉悦。 1分
评分意见:结构作用 1分,分析出“描写对象的过渡”1分,分析出“情感过渡”1分。
九 诗歌阅读理解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2.“柳条藤蔓系离情”中一个“系”最动人心弦,请分析它的妙处。 3分
“系” 是“拴”的意思, 1分 传神刻画出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的样子, 1分 表现出作者对故居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1分
13.试从修辞角度,赏析本诗表现手法 。 3分
诗人用拟人修辞, 1分 将柳条、藤蔓、黄莺 人格化 视为挚友, 1分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对故居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1分
四初见嵩山
三 12.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然后写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2分;结合全诗加以分析,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本文发布于:2024-01-21 10:42: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827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