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0日发(作者:丰道生)
中国古代鬼神概述与鬼神书籍 图
中国古代鬼神概述图
一.干戚之舞,猛志常在。胸腹代首,天刑何有于我哉——刑天
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这是我们小时候就学过的诗句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又称形天。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刑天与天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
乃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因此,刑天常被后人称颂为不屈的英雄。东晋诗人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即咏此事,借寓抱负。
二.曾于法华领大车,剪尾跑蹄皈我佛:南无阿弥陀——牛头三.来历不明,土长土生;傍着牛哥,冥界逞雄——马面。
牛头马面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勾魂使者的形象 。牛头马面也是冥府著名的勾魂使者。鬼城酆都,及各地城隍庙中,均有牛头马面的形象。
牛头来源于佛家。牛头又叫阿傍,其形为牛头人身,手持钢叉,力能排山。据《铁城泥犁经》说:阿傍为人时,因不孝父母,死后在阴间为牛头人身,担任巡逻和搜捕逃跑罪人的衙役。有资料说佛教最初只有牛头,传入中国时,由于
民间最讲对称、成双,才又配上了马面。但也有资料说马面也称马面罗刹,同样来自佛家。但本人在查阅资料中,并未发现印度神话中有马面作为冥府差役的说法。密宗中到是有“马面明王”的形象,但那是密宗佛教中的一位大神,相传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和冥府差役相距甚远。
四.老鱼跳浪,瘦蛟婆娑;巡行不已,尽职尽责—-夜
叉
每位夜叉族人的生命平均约有五百年,扣除年幼与年老的岁月。其中大概有三百年是战力发挥到极致的辉煌时代,但是为了维持战力不坠、同时也为了防范王者怠惰或发生其它意外,所以继任仪式每百年举行一次;不管当时在位的王者是否受到族人爱戴,都不能免除每百年便可能被除去资格的危险
五.贵主还宫,洞庭凝碧;柳生不在,谁会此意?——龙女
唐代李朝威传奇小说《柳毅传》中人物洞庭龙女,遭
夫家虐待,书生柳毅帮她脱离苦难,几经波折,终成夫妇。也有人说这句话说的是一则有关龙女与王山樵的动人爱情传说。
清朝同治年间,山东省有个落第的书生,由于看破了红尘,独自一个人离家远游,后搭救了龙女,随着岁月的流逝,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深,谁也离不开谁了。到后来,天从人愿,终于成了一对恩爱夫妻。两颗心贴在一起,小日子过的和和美美。想不到,这对患难夫妻没有得到善终
六.月出皎兮,劳心悄兮;有意变化,君莫笑兮——狐
仙
狐王,出现在名著《西游记》中。而九尾狐,最早是出现在《山海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山海经·南山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山海经·海外东经》。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一个亦正亦邪的形象(按照正规说法,狐,狸是两种动物,只是人们叫习惯了,统称狐狸,而只有狐有仙气,狸似乎只是是俗物)。《山海经》中的九尾狐,乃是一个能“食人”的妖兽。到后来的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三足乌之属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九尾狐则象征子孙繁息(见《白虎通德论·封禅篇》)。“食人”之传渐隐,“为瑞”之说渐渐出现。但同样是东汉的《说文解字》中,解狐为“祆兽也,鬼所乘之”。可见,狐有灵气(妖气),在数千年前,已是公认。再到后来的唐宋时期,狐已经被人设庙参拜,而且十分流行。
在《诗经》中有首诗叫《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一只狐狸慢慢走,风姿绰约求配偶。在那淇水桥面上,好比寡妇遇鳏郎。你这男儿我心优,没人给你做衣装(这里只摘选了一种翻译)。 诗歌借狐起兴,抒发艳情,从而可见。
唐朝张鷟《朝野佥载》说:“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而到了明清,狐的形象就更加丰富了。九尾狐中最著名的妲己形象,就是在那时出现的(《封神演义》),而《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中,狐仙、狐妖的故事更是举不胜举。“妖媚”、“邪气”、“仙灵”、“神秘”、“狡猾”,可以说是中国人想到“狐”后最明显的感觉。
七.云路万里,百邪不侵;西域来此,建旗羽林——辟邪
辟邪,神兽名,在汉唐及其后古籍常有关于其传说古
事之载。《汉书·西域传》载:“乌弋有桃拨。”(还有狮子、犀牛)《后汉书·西域传》说,波斯安息国(古称parthie,音义两译即“辟邪”),“南与乌弋山离接”。乌弋山离在今阿富汗南部。《汉书》孟康注∶「桃拨一名符拨,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或为辟邪《十洲记》:"聚窑洲有辟邪,天鹿。"《急就篇》:"射魃"、辟邪,除群凶。"颜师古注:"射魃、辟邪,皆神兽名。"关于辟邪的形状,说法不一,大多认为它是一种似狮、独角或双角,身有翅的兽,这与今所见六朝墓前之石辟邪之形是一致的,其作用,顾名思义,主要当然是辟邪祛凶。
八.百箭攒心,心尤未死;毅魄归来,两狼泣下——七郎
七郎指的是是杨家将里的七郎延嗣,杨家军被困两狼山,派七郎去搬救兵。被潘洪乱箭射死,魂魄来到两狼山,杨业
已碰死李陵碑。父子魂魄抱头痛哭。
杨家将事迹深脍人口,民间戏曲常引为教忠寓孝的题材。例如双笼会描写辽王设计邀约宋帝相商国事,杨业恐其中有诈,遂命长子假扮宋帝赴约,八子护驾同行,结果大郎、二郎、三郎牺牲,四郎和八郎为辽公主所擒而招为驸马,五郎出家为僧,杨业与六郎七郎突出重围,暂驻雁门关,因无粮无援,乃派七郎至大营求救,潘仁美欲报私仇,趁机灌醉七郎,绑于芭蕉树上,乱箭射死。杨业命六郎寻弟,自己逃至苏武庙,见庙前立有李陵碑,忠奸并立,感触良深,遂撞碑而死。后来杨门只剩一家孤寡十三人,由畲太君领阵御敌,传为一时美谈。后七郎传为阴界专管孤魂野鬼之人。
九.都江堰下,千古英风。二郎在此,波澜不惊——二郎
二郎应该不是画的杨戬,而是李冰的二儿子. 李二郎是秦朝李冰次子,助父治水,有七友(或为梅山兄弟原型,亦未可知),使三尖两刃刀,曾在灌县灌江口擒龙,因李冰治水有功在灌江口有庙。后来的杨戬是封神榜的作者借用民间传说而加工创作出来的神仙形象。因为李二郎是秦朝人,而杨戬是被设定出现在商末的神仙,所以作者改名换姓。后世人反而只知杨戬,而多不知李二郎。
十.君貌狰狞,君心公正;青林黑塞,唯君所命——判官
鬼判官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冥府判官。判官位于酆都天子殿中,负责审判来到冥府的幽魂。最著名的四大判
官为:赏善司、罚恶司、查察司、崔判官。前三位均为职位名,不可考。但最后一位崔判官,却是十分的出名。在《西游记》及各地的传说中,均有出现。相传崔判官名珏,乃隋唐间人。唐贞观七年(633)入仕,为潞州长子县令。据说能“昼理阳间事,夜断阴府冤,发摘人鬼,胜似神明。”民间有许多崔珏断案的传说,其中以“明断恶虎伤人案”的故事流传最广。故事说:长子县西南与沁水交界处有一大山,名叫雕黄岭,旧时常有猛兽出没。一日,某樵夫上山砍柴被猛虎吃掉,其寡母痛不欲生,上堂喊冤,崔珏即刻发牌,差衙役孟宪持符牒上山拘虎。宪在山神庙前将符牒诵读后供在神案,随即有一虎从庙后窜出,衔符至宪前,任其用铁链绑缚。恶虎被拘至县衙,珏立刻升堂讯。堂上,珏历数恶虎伤人之罪,恶虎连连点头。最后判决:“啖食人命,罪当不赦。”虎便触阶而死。崔珏死后,百姓在多处立庙祭祀。
十一/补天造物--蛇魅
在远古神话中,蛇常常出现在神的手中或耳朵上,《山海经》此类记载很多:雨师妾操蛇,神于儿身操两蛇,洞庭
怪神戴蛇,幕收蓐收左耳有蛇,疆良衔蛇等等。在野性未脱的初民那里,有奇怪的身相,再操上或戴上几条蛇,自然显得威灵无比。传说中许多赫赫有名的天神还是人与蛇的混合。汉代的石刻画像与砖画中,伏羲与女娲就是人首蛇身;共工据说也是人面蛇身赤发,他的臣子相柳是九首人面蛇身而青。此外,还有贰负、烛阴等也是人首蛇身。我们民族崇拜的龙,是一个组合物,有着马的头、鹿的角、鱼的鳞、鸡的爪,但其主体却的的确确是蛇,因此,蛇在我们祖先那里是一种可怕而灵异的事物。人首蛇身.是蛇与人通,从其是龙的主体来说,蛇又与龙连,所以蛇成精有两种情况,近于龙或是化人,二者又可兼而有之.
《宣室志》有一个人叫韦子春,豪壮而勇敢。他有一次客游临淮,听说当地一座亭子常出妖怪,就自告奋勇夫侦伺。那天晚上,风雷震地,二光照寰宇,赫然若电。一个怪物盘住了他,韦子春奋力搏杀,击死了怪物,第二天一看,一条大蛇死在亭外。这条蛇挟雷带电,呼风晚雨,跟传说中的龙没有什么差异。
《博物态》有一则蛇精的故事,生动有趣又耐人寻味。说的是天门山有一处仙谷——时有乐于道者不远千里而来,洗浴岩畔,以来升仙。在此林下,无不飞去。会一夕,有智能者谓他人日:“此必妖怪,非是仙道。”因以石自系,而牵一犬入其谷,犬复飞去,然知是妖邪之气以噏之。乃遣近山
乡里,募年少者数百人,执兵器,持大棒。而先纵火烧其草,及伐竹木,至山畔观之。遂见一物,长数十丈,高下隐隐,垂头不望,乃更渐逼,乃一大蟒蛇。于是,命少年鼓跃射击,然后斫刺。而张口尺余,尚欲害人,力不如众,久乃卒。其所吞人骨及他兽之骸,积在左右如埠也。
《五堂闲话》中的《选仙场》、《狗仙山》与此相似,只是地点不同。这蛇精不仅身躯龙大,且能吸气吞物。只可怜那些愚蠢的乐道者,自以为是飞身仙境,没料到成了蛇口中的美餐。这类蛇精狠毒害人,杀死它们是为民除害。与此二则故事一样,斩蛇除害是神话志怪中出现很多的一个母题,后羿、李寄、孙叔敖等都是这类传说中的英雄。
12/巫山神女——瑶姬
巫山神女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巫山女神,也称巫山之女,传说为天帝之女。 一说为王母娘娘之女,本名瑶姬,在消灭十二恶龙之后又帮助大禹治水,而又更怜惜百姓而化作神女峰守护大地。 二说为炎帝(赤帝)之女,本名瑶姬(也写作姚姬),未嫁而死,葬于巫山(在今重庆市、湖北省边境,东北一西南走向,高1000余米)之阳,因而为神。
战国时楚怀王游高唐,梦与女神相遇,女神自荐枕席,后宋玉陪侍襄王游云梦时,作《高唐赋》与《神女赋》追述其事。神女为“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美貌仙女。 此后,“巫
山神女”常用以比喻美女,“巫山云雨”、“阳台梦”遂成为男女欢好之典,千古传诵。
注解 女神名。相传为天帝的小女,即 巫山 神女。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郭景纯曰:丹山 在丹[1]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有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 之阳,精魂为草,实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一说即西王母之女云华夫人。《太平广记》卷五六引《集仙录》:“云华夫人,王母第二十三女,太真王夫人之妹也,名瑶姬。” 唐朝 卢照邻《巫山高》诗:“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后蜀 顾夐
《浣溪沙》词:“青鸟不来传锦字,瑶姬何处锁兰房!”
传说瑶姬 “精魂为草,实为灵芝”。后因以“瑶姬”为花草之神。亦用指色白如玉的花。 唐朝 李商隐 《木兰》诗:“ 瑶姬与神女,长短定何如?” 唐朝 王周 《大石岭驿梅花》诗:“仙中姑射接瑶姬,成阵清香拥路歧。”
十三、呼风唤雨--风伯和雨师
十四、痴女怨魂——桥姬
“桥姬”是一种出现在桥边的女妖由于痴爱他人,又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就从桥上跳到水中自杀,如果晚上有男子过桥,就会出现,并把其引到水中溺死,如果有女子过桥,就会强行拉其入水。据说在古时日本女子不能轻易自杀,只能投河自杀,所以这种妖怪被称为比较可怜的妖怪。见于《明治妖记》,关于她的传说故事有很多。
十五、怒倒周之山——共工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神。为西北的洪水之神,传说他与黄帝族的颛顼发生战争,不胜,怒而头触不周山,使天地为之倾斜。后为颛顼年诛灭。此外还有一说,谓共工是尧的大臣,与驩兜、三苗、鲧并称“四凶”,被尧流放于幽州。
十六、勾魂所魄—— 阴阳界十大帅
鬼王、日游、夜游、无常、牛头、马面、豹尾、鸟嘴、鱼鳃、黄蜂——中国冥界神话中的十大冥帅,他们能各尽其长、各带其兵、各惩其恶、各报其功,无论造孽作恶的鬼魂有多大本领,即使能上天、能入地,都难逃过他们的手掌。
十七、各显神通——龙生九子
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老二睚眦,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 柄吞口
老三狴犴,形似虎,有威力,生平好讼, 常 见于古代牢门之上, 震慑囚犯,民间有虎头 牢的 说 法,是辨明是非,伸张正义的神兽;
老四狻猊,形如狮,喜烟好坐,倚立 于香炉 足上,随之吞烟吐雾;
老五饕餮,嘴馋身懒,好吃好喝,常 见 于古 代烹饪鼎器上,夏商青铜器便可见饕餮 纹, 为有 首无 身的狰狞猛兽,是品尝美味,鉴 赏 佳 肴 的 “美食家”
老六椒图,形似螺蚌,性情温顺, 常见于 大门上,衔环守夜、阻拦小人、是求学、 求子、升 职的保护神;
老七赑屃(霸下),龟形有齿,气大好负 重,常 背负石碑于宫殿中,是长寿、吉祥 、 走鸿运的保护神;
老八螭吻,又名鸱尾或鸱吻, 好张望, 常站立于建筑物屋脊,作张口吞 脊状, 是宅院守护, 驱邪纳福,安居乐业的神兽;
老九貔貅(谐音“皮休”),又叫辟邪,生性凶猛, 专吞金银肚大无肛,只进不出,即能招财,又能守 护财富,掌握财运,是招财进宝的保护神。
相传貔貅是一种凶猛瑞兽,而这种猛兽分为雌性及雄性,雄性名“貔”,雌性名为“貅”。但现在流传下来的都没有分为雌雄了。在古时这种瑞兽是分一角和两角的,一角的称为“天禄”,两角的称为“辟邪”。后来再没有分一角或两角,多以一角造型为主。 在南方,一般人是喜欢称这种瑞兽为“貔貅”,而在北方则依然称为“辟邪”。至于天禄,则较少有人用以称这种瑞兽,还有人将它称为“怪兽”或“四不象”。
中国历代记录鬼神书籍
1战国时代的鬼怪书主要有:
《归藏》 《黄帝说》(40篇)《汲家琐语》 《穆天子传》
《山海经》(郭璞注)《禹本纪》《伊尹说》(27篇) ……
2两汉时期的鬼怪书主要有:
《汉武洞冥记》(郭宪著,四卷六十则) 《汉武故事》(班固著,存一卷) 《汉武内传》(班固著,存一卷)《括地志》《列仙传》《神仙记》 《神异经》(东方朔著,一卷)
《十洲记》(东方朔著,一卷) 《蜀王本纪》 《徐偃王志》
《玄黄经》 《虞初周说》(943篇)《异闻记》
3六朝时期的鬼怪书日益增多,主要有:
《博物志》(张华著,400卷)《集灵记》(颜之推著)
《旌异记》(侯白著) 《列异传》(魏文帝著,3卷)《灵鬼志》(荀氏著) 《灵异记》 《冥祥记》(王琰著,10卷) 《齐谐记》(东阳无疑著,7卷) 《神仙传》 《神异记》(王浮著) 《拾遗记》(王嘉著,10卷) 《述异记》(祖冲之著,2卷) 《搜神后记》(陶潜著,10卷) 《搜神记》(干宝著,20卷) 《续齐谐记》(吴均著,1卷) 《宣验记》(刘义庆著) 《研神记》 《异林》(陆氏著) 《异苑》(刘敬叔著,存10卷) 《幽明录》(刘义庆著,30卷) 《冤魂志》 《甄异传》(戴祚著)《志怪》(祖台之著)……
4唐代的鬼怪小说得以发展,主要有:
《博异志》《补江总白猿传》(1卷) 《传奇》(裴铏著)
《独异志》《古镜记》(王度著) 《河东记》 《集异记》 《秦梦记》(沈亚之著)《湘中怨》(沈亚之著)《续玄怪录》(李复言著,10卷) 《宣室志》 《玄怪录》(牛僧孺著,10卷)
《异梦录》(沈亚之著) 《游仙窟》(张文成著,1卷) 《酉
阳杂俎》(段成式著,20卷)《酉阳杂俎续集》(段成式著,10卷) 《枕中记》(沈既济著,1篇) 《周泰行记》(韦瓘著)……
5宋代的鬼怪故事主要有:
《太平广记》(344种,含鬼40卷) 《稽神录》(徐铉著,6卷150事) 《江淮异人录》(吴淑著,3卷) 《乘异记》(张君房著) 《括异志》(张师正著) 《洛中纪异》(秦再思著) 《幕府燕闲录》(毕仲询著) 《睽车志》(郭彖著,5卷) 《夷坚志》(洪迈著,420卷) 《唐太宗入冥记》
6金元时期的鬼怪作品有:
《潮海新闻夷坚续志》 《诚斋杂记》《续夷坚志》
《子不语》 ……
7明代神魔小说等作品盛行,主要有:
《汴京勼异记》 《封神传》(许仲琳著,100回)《后西游记》(6卷40回) 《剪灯新语》《剪灯余话》《三宝太监西洋记》(罗懋登著,100回)《涉异志》《四游记》(吴元泰《上洞八仙东游记传》、余象斗《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杨志和《西游记传》) 《松窗梦话》 《西游补》(董说著,16回)《西游记》(吴承恩著,100回) 《续西游记》《庚巳编》《语林》 ……
8清代鬼怪小说则主要有:
《池上草堂笔记》(梁恭辰著,24卷)《遁窟谰言》(王
韬著,12卷)《耳食录》(乐均著,12卷,《二录》8卷)《耳邮》(俞樾著,4卷)《后聊斋志》(王韬著)《蕉轩摭录》 《客窗偶笔》(金捧阊著,4卷)《聊斋志异》(蒲松龄著,8卷431篇)《里乘》(许奉恩著,10卷)《六合内外琐言》(黍食余裔孙,20卷)《觅灯因话》《平妖记》《三异笔谈》(许元仲著,4卷)《淞滨琐话》(王韬著,12卷)《淞隐漫录》(王韬著,12卷)《挑灯新录》《闻见异辞》(许秋垞著,2卷) 《昔柳摭谈》(冯起凤著,8卷)《洗愁集》(邹徶卷)《谐铎》(沈起凤著,10卷)《新齐谐》(袁枚著,24卷,续10卷)《夜谭随录》(和邦额著,12卷)《夜雨秋灯录》(宣鼎著,16卷)《翼驹稗编》(汤用中著,8卷)《蟫史》(屠绅著)《印雪轩随笔》(俞鸿渐著,4卷)《萤窗异草》(浩歌子著,3编12卷) 《影谈》(管世灏著,4卷)《右合仙馆笔记》(俞樾著,16卷)《阅微草堂笔记五种》(纪昀著,《滦阳消夏录》6卷、《如是我闻》4卷、《槐西杂志》4卷、《姑妄听之》4卷、《滦阳续录》6卷)
中国著名鬼神
冥王 地藏王 鄷都大帝 东岳大帝 阎王 十殿阎王
中国四大阎王 冥帅 五道将军 钟馗 东岳十太保 康元帅
孟元帅 杨元帅 温元帅 十大阴帅 阴宫冥吏 城隍 判官
守墓审后土 土地 池头夫人 血河大将军 功曹使者 凶神恶煞 五通 煞神(煞鬼) 瘟神 五瘟使者 八部鬼帅 丧门神 吊
客 鬼卒 黑无常 白无常 牛头 马面 夜叉 罗刹 孟婆神
本文发布于:2024-01-20 21:12: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820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