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爱欲与文明

更新时间:2024-01-19 05:18:45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19日发(作者:尹昇)

分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爱欲与文明

摘 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部小说讲述陌生女人把自己痴狂的爱情奉献给了从不曾想起自己的作家R。这种爱恋可以看做“本我”无意识无限放大。两个人肉体的一次次接近,带来的却是精神上的更加疏离,性爱与情爱是互相冲突的,也就是爱欲与文明的冲突。本文将从爱欲与文明的角度分析这部作品。

关键词:爱欲;文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茨威格是二十世纪欧洲三大著名中短篇小说家之一。高中甫认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给茨威格的创作“打开了通往人的幽暗的精神世界的大门”,茨威格被罗曼·罗兰冠以“灵魂的猎者”,就是因为他善于把握人物的心理,他尤其非常善于刻画女性的心理,能够深入刻画特定时代的女性形象和心理,因此被高尔基盛赞为“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他在作品中刻画出一个个爱情中的女性形象。《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部小说以书信体内心独白的形式,讲述了女子从十三岁开始暗恋一个作家,十年间矢志不渝,直到生命的终结才将自己埋藏的痴情讲述给自己的爱人,而悲剧的是终其一生,这位作家从未认识过她,从未想起过她。作者对这个女子赋予的不仅是同情,更是灌注了自己对与爱欲与文明冲突的精神思考。

一、爱欲萌生

哲人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将爱欲定义为:“是使生命体进入更大的统一体,进而延长生命并使之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的一种努力。”真實的爱应该是集情爱与性爱为一体的,它追求全身心和多层次的本能快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主题之一。

作家R搬来的那天,少女看到了R的很多新奇东西:有印度神像,意大利雕像,色彩鲜艳的巨幅绘画;有她从来没有见过的很多书,有法文、英文的,她完全不认得的书;她自己却只有十来本廉价的书,她周围粗鄙的邻居,贫贱的生活环境,鲜明的对比之下,女孩的内心受到极大的冲击,当她见到这个英姿勃发的年轻人之后,便深深的爱上了他。她的爱带着少女之气的纯真与懵懂,也带着崇拜、敬畏以及仰慕之情。对于这个困苦中挣扎着生活的女孩来说,R 的到来,像是一道新鲜的阳光,一瞬间照亮她整个的童年,这种突如其来的心动绝不是理性可以支配,尽管她第一次见到作家时就看出了他的双重人格。或许是童年父爱的缺失,恋父情结中受阻的性能量与青春期少女异性爱的性能量的双重释放使得陌生女人对R 作家的爱意自初始时起她精神的主体已被打碎。在女孩的眼里,作家是她生命的一切,“世上万物因为和你有关才存在,我生活中的一切只有和你连在一起才有意义。你使我整个生活变了样。”这个女孩可能没有想过,这样的爱带给她的将会是什么,但是爱欲永久的萌生了。

女孩的母亲重新嫁人之后,女孩也随着母亲搬走,从此,与R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分离,弗洛伊德说过“无意识的本我具有非时间性、非现实性”,这五年期

间,女孩成长为女人,她对R的爱恋更加炽热,以至于再次回到R所在的地方时,尽管R没有任何关于女孩的记忆,她依旧渴望并且无怨无悔的将自己献给R。

二、爱欲的满足与压抑

R的到来为女子种下爱的火种,也植入对文明追逐向往。起初,女孩只是卑微而坚决的守护者自己内心深藏的感情,为了接近R,她如饥似渴地阅读、练钢琴、在意着装,她所有的一切都是无意识对R纯洁热烈的感情流露,她努力做这些就是为了缩小自己与R之间的文化鸿沟。

女子一生都在努力靠近R,希望距离他的生活近一点,不只是肉体的接触,更渴望精神和灵魂的接触。她爱他,执着而疯狂,他却一如既往自由风流,只图行乐。陌生女人的爱从孩童的暗恋有了成年人性欲的追求。当他们分隔多年女子希望的是把自己的身体完完整整献给R,他们在肉体上的距离越来越近,却在精神上隔着遥远的距离。“我没有想到,我对你的心灵来说,无论是相隔无数的山川峡谷,还是在你和我那抬头仰望的目光之间只相隔你窗户的一层玻璃,其实都是同样的遥远。”

陌生女人与作家发生三次关系,每次却只如初见,对于女子的欲望得到满足,但她的精神却遭受更大的失落和痛苦。陌生女人有了孩子以后,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出卖肉体。她再也无法忍受这个她付出整个青春的爱情的男子,她孩子的父亲,却把她当做街头的妓女,她知道自己从来就么有被R认可过,她无法留住R,便把一切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她可以将孩子视为R的另一个“自我”来重新追寻。

三、爱欲与文明的冲突

弗洛伊德说过“在一个异化的世界上,爱欲的解放必将成为一种致命的破坏力量,必将全盘否定支配着压抑性现实的原则。”既然爱欲是一种受快乐原则支配的生命本能,而本能总是努力以根本不同的方式来达到目的,那么陌生女人一次次压制自己内心的渴望,始终等待R自己认出自己的行为也就可以理解。她却不怨不恨,她知道R与无数的女人发生过关系,他的脚步总是一刻不停地到处游走,他只追求片刻的风流与永远的自由。小说中是这样描写 R的:他每次和一个女人发生过一段时间的风流之后,都会选择再次远行。总之他不喜欢总呆在一个地方,也不喜欢总和一个女人在一起。陌生女人的爱情走向幻灭是必然的,尽管她爱了这个作家一生,尽管她为了作家生养过一个孩子。“你的目光告诉我,你一点也不认识我,你一点也想不起你的生活和我的生活有细如蛛丝的联系:你的这种目光使我如梦初醒,使我第一次跌到现实之中,第一次预感到我的命运。”她爱这个人却永远无法走近她,孩子是她最后的精神支柱,当孩子离世的那一刻,这个女人的全部精神力量彻底崩溃。

陌生女人的爱欲背后还存在极度理想化、道德化的爱情观。她期望的是高度对等的爱情,她始终都在等待着R 能够想起在她十三岁时的相遇,却从不愿意说出来,她卑微到尘埃里却依然倔强。她知道等待是徒劳,但是她始终等待着,守候着,继续从少女时期开始的,不顾一切的爱恋。

结论

陌生女人对于R 的感情坚贞执着、矢志不渝,她的爱情具体形象,从一而终。但作家R 这个来自文明阶层的人却那么遥不可及。她对于作家的爱恋不过一厢情愿,她的爱情不是过幻想中存在,她盲目崇拜和仰慕的这个人,没有带给她想要的生活,也没有与她结出爱情的果实。他们终究不过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陌生女人并不是简单地受性欲驱使,而是具有强烈爱欲的追求者。这种爱欲意识表现为对一种文明生活方式的认同,弗洛伊德所说“如果本我完全无视巨大的外部力量,而且盲目地追求其本能的满足,它将难免灭顶之灾”,这种外部力量就是她与作家之间的时间、空间、文化上的距离与隔膜。女人在即写信时的内心没有痛苦与绝望,对她来说幻境的破灭带来的不仅是绝望更多的是解放,她再也不用生活在痛苦与挣扎中了,她也不用苦苦等候着不可能到来的爱情了。

参考文献

[1] 斯蒂芬·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

[2] 杨荣.茨威格小说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3

[3][美]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年 8 月版

[4] 杨荣.茨威格小说与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外国文学研究,2003,(04).

本文发布于:2024-01-19 05:18: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797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女人   陌生   作家   生活   女孩   孩子   爱情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