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苏州中考满分作文《学问藏在生活里》2

更新时间:2024-01-19 01:53:27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19日发(作者:广礼)

2022年江苏苏州中考满分作文

【真题在线】

赏留园,觅得江南园林的故事;习方言,解锁传统文化的密码;访博物馆,洞见人类文明的星火……大千世界,学问无处不在,但它常常隐藏在物之后,事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探寻,去发现。

请以“学问藏在____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学问藏在生活里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书本源自对生活的发现,那么学问也即是藏在生活里的宝藏。大多数人以读书去摄取学问,却往往忘了在生活中寻觅学问。

书,自古以来便是学问的钥匙,人们可以通过书去直接触摸到知识与学问,而今,我则是希望大家多结合生活。

我们不仅要拥有读书的眼睛,更要有观察生活、结合生活的心灵。

好比《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受自然之感的创作,他发现了月色中那抹娇艳的荷塘,在生活中观察到了生命的美好,这即是在生活中取景。而他不仅仅是将其所见闻记叙下来,更是加以生动地想象,此时,这不仅是他用眼观察到的荷塘,更是他加入了自己思想的有我之境,用心灵倾听的所得。

在学会发现与运用之后,我们又该如何突破时空的界限去体会到更多的场景呢?

正如成大事者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我们则可在身边的小景中观察。留心生活的点点滴滴,一草一木皆可以成为我们描绘的对象,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联想,就如云可以是千变万化的,但也可以是悠然自得的,在无我之境中自然融入自我的情感,便可以将小景化为大景。而倘若想要锻炼自己这放大自然的本领,更是需要多出去走走,品味山水的韵律,这也是在生活中寻

求学问的最基本的方法,只有见多识广,我们才能有着对世事的洞悉。

而除了取景之外,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便也成了我们探寻学问的另一大方法。

此时,相比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我们更需要去深入地了解他人,靠着我们能交流来学会理解他人。正如每一篇小说,都能折射出性格相仿的人,而这就是通过了解人的性格特点来塑造虚拟人物的典型作品,这不仅需要我们会从各个角度看待,更是要设身处地地学会与他人共情,从而达到我们在人身上找学问的目的。

同时,知识需要人们来使用才能变得灵活,在生活中遇到各种的人,他们有着各种的学问,而我们要做的,便是与他们交流,从而扩大自己学问的范围,这便是与人交流的智慧。

学问藏在生活里,只有当我们成为生活的主人,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奥妙。

【得分点解读】

文章逻辑清晰,层层蓄势。开篇先用“艺术源于生活”指出大多数人埋头读书却忽视了在生活中探求真理的现状,进而提出自己的论点。接着以一个问句过渡,自然精妙,引发读者思考。文章字字珠玑,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考生思维缜密,思考有深度,有庄周梦蝶、化鲲鹏逍遥的气魄。文章过渡自然,如“我们不仅要拥有读书的眼睛,更要有观察生活、结合生活的心灵”等是小结前文所叙内容,引出下文对生活的感悟。

【趋势分析】

苏州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都是命题作文,并且带有较浓的文学味道、文艺气息。如2020年的“那些灿烂的细节”,2021年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2022年的也不例外。2022年的“学问藏在____里”,充分体现了苏州中考作文的传承

性。2020年的“那些灿烂的细节”,其中“那些”一词意味看在数量上不止一个细节,要有两个以上的细节;“灿烂”是说选材要积极向上、给人以正能量,能给人带来快乐、感动和激励;“细节”意味着与作时,一定要抓住起关键作用的细节来写,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等。2021年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其中“精神”是关键词,它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不甘平庸、不甘屈服、不甘苟且的气节和品质,提示语对“精神”的内涵做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并强调了“精神”对人的重要性。

【真题解读】

2022年的苏州作文题是一道材料加命题式的作文题,题目分别给出了提示语和写作要求。提示语列举了三种生活方式,分别是赏留园、习方言和访博物馆,当然类似的方式还有很多,这三种方式只是命题者举出的例子。在这些生活方式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学问。所以,要写好这个作文题目,首先要弄懂“学问”的含义。其实,学问的含义很广,它可以包含知识、文化、道理等。其次,就是要将题目补充完整。如何进行补充最好呢?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填写自己最熟悉、最拿手的内容。比如说,可以写自己记忆深刻的一本书,可以写自己熟悉的一种植物,当然也可以写一个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等等。从文体角度来看,这个作文题目写成记叙文比较容易出彩,如将“博物馆”一词补到横线上,就可以写自己参观博物馆得到的收获,其中可以重点突出某件文物给你带来的震撼与思考。

【命题透视】

苏州中考作文题一贯带有较浓的文学味道、文艺气息,2022年也不例外。“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2017年),“什么是个好(2018年),“我

在看太阳”(2019年),“那些灿烂的细节”(2020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2021年),考生在日常训练中已经较为熟悉,应该不会存在审题的障碍。

从命题形式上来看,除了2019年采用半命题的形式,其他年份均采用了命题作文的考查形式。2022年苏州中考作文题又回归半命题形式,选择面更宽。

要写好这篇文章,必须细读导语。要能够从导语中提炼出关键词句,“赏留园”“习方言”“访博物馆”,意味着,我们要用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心去探寻,去发现”;意味看,我们要用心咸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导语中的命题立意指向关注考生自我成长,体现了《新课标》“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一导向。

要写好这篇文章,必须紧扣大千世界中的“学问”二字展开。“学问”这个词比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中能够做到“小中见大”,要善于“化大为小”,可以对“学问”二字进行解释、修饰、补充,如苏州园林里的“学问”、苏州交通工具(地铁、轨道交通、定制公交等)里面的“学问”、二十四节气里面的“学问”、“吴侬软语(苏州方言)里面的“学问”……还可以关注自己的生活、学习,描写练习吉他的“学问”,爬山、长跑里的学问……

选材上,可以考虑在青春期、成长过锃中发生的具有正能量、励志性的事件,要能体现“学问”二字。因为“学问”涵盖的内容太多了,我们可以选择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给人以教育意义,生活中的积极、乐观、阳光类的材料进入我们的作文。

【名师解题】

2022年江苏苏州卷中考作文题是“材料+半命题作文”的形式。材料中的“江南园林”指著名的苏州古典园林,符合地方特色,有意引导考生关注家乡,

题目整体上对考生提出了深入领悟文化底蕴、学会探索事物内涵的要求。这道作文题的材料较为浅显易懂。与全命题作文相比,半命题作文的题型在避免考生思维过于天马行空的同时,也给了考生一定的自主发挥空间,方便考生正确审题,并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

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省略号之前的排比句和省略号之后的总结句。省略号之前以分号间隔的三个分句中,“赏留园”“习方言”“访博物馆”都是了解、学习、传承文化的方法,而“江南园林的故事”“传统文化的密码”“人类文明的星火”则是通过这些方法深人探究某种文化后得到的结果。但显然,材料并没有将视野局限于文化文明之中,而是以一句“大千世界,学问无处不在”,将选材的范围扩大到世间万物,也点明了题目的中心词“学问”。再看“学问藏在____里”这个作文题目,根据材料,横线上可以填“大千世界”中的任何东西,如材料中提到的留园、方言、博物馆,或者书籍、某场赛事、家里的橱柜等,甚至还可以是笑容、劳动、春风等较为抽象的事物。但要注意,无论选择填入横线的词是什么,考生写作时都不能停留在表面,不能只描写事物表面,而应该深人事物本质,写出这些事物背后蕴含的“学问”(道理)。

另外还需注意,材料中的“它常常隐藏在物之后,事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探寻,去发现”和题目中的“藏”字都表明,这“学问”是隐而不露的,需要我们经过挖掘、探究、感悟之后才能获得,所以在写作时,也应该写出自己通过思考得出“学问”的过程。

【审题聚焦】

2022年的苏州中考作文题是一道材料加命题式的作文题,题目分别给

出了提示语和写作要求。提示语列举了三种生活方式,分别是赏留园、习方言和访博物馆,当然类似的方式还有很多,这三种方式只是命题者举出的例子。在这些生活方式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学问。所以,要写好这道作文题目,首先要弄懂“学问”的含义。其实,学问的含义很广,它可以包含知识、文化、道理等。其次,就是要将题目补充完整。如何进行补充最好呢?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填写自己最熟悉、最拿手的内容。比如,可以写自己记忆深刻的一本书,可以写自己熟悉的一种植物,当然也可以写一个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等等。

从文体角度来看,这个作文题目写成记叙文比较容易出彩,如将“博物馆”一词补到横线上,就可以写自己参观博物馆得到的收获,其中可以重点突出某件文物给你带来的震撼与思考。

【写作指导】

首先是审题。“学问”意为指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到的知识。这个知识浅层次可以指单纯的学科知识,但更适合的是收获的成长感悟,人生哲理。“藏”指不明显的,需要用心去观察、学习、体会的。“物之后,事之中”,这道题的限制很少,补题时可以选择背后藏有学问的事件,也可以选择背后藏有学问的事物。

其次是选材。可以选择由事件得出感悟。如在自己的学琴曲折中获得学问。从最初的羡慕弹琴的姿态音乐美,萌生学琴的愿望。到开始学琴体验到乐理的艰涩,练琴的枯燥,产生退却之意,受到先学的姐姐的鼓励和鞭策,决定再坚持坚持,终于有了第一次舞台大的展示,虽不完美,但坚定了自己的信心。最后感悟到不管是干什么都不是仅凭兴趣就能成功的,还需要由面对挫折的勇气,坚持的毅力,方能成功。也可以选择由一物得出感悟。如在一次游历沧浪园时,背眼前的美景所震撼。在了解了沧浪园之后,更是被历代园主高洁正直的品质,建园工

匠高超的技艺所折服。感悟到古代建筑中蕴含的民间智慧,古代士人高尚情操的代代传承。

最后是写法。写事件要注意突出事件中蕴含哲思的关键情节,如学琴时学姐的鼓励和鞭策。写事物也要突出这一事物蕴含学问的特点。如有与沧浪园有关的历史典故,工匠特殊的建造工艺等。

【思路导航】

一、学问藏在这本书里。

【构思】 ① 总起:看到书,想到从书中获得的学问。②回忆看书的过程:描述某书的六要素,重点描写发现、探索学问的经过。③深化主题:指出看书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呼吁大家多阅读。

【选材】 如写自己看《十万个为什么》,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如饥似渴地阅读,学到了很多知识,后来参加学校的知识竞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如写“我”上小学时成绩不错,进入初中后,学科增加,学习压力增大。语文老师强调:“没有广泛的阅读,所有的成绩都是'短命'成绩;没有广泛的阅读作为基础,以后的学习就没有持久性。”由于一时跟不上初中学习的节奏,“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去完成作业,并减少了阅读量。阅读渐渐远离了“我”,而“我”的成绩也在下滑。后来在同学的帮助下,“我”掌握了课堂学习的方法,有了更多的时间去阅读,成绩也随之慢慢提升。

二、学问藏在大自然里。

【构思】 ①总起:点明大自然蕴含着丰富的学问的观点。②介绍一次走进大自然的故事:具体描述某次走进大自然时看到的现象或动植物使自

己获得了知识,增长了见识的经历。③写出感悟:总结全文,写出大自然的魅力和意义,深化文章的主题。

【选材】 如有一次,“我”给妈妈的花盆抜草时,无意间拔掉了一株与其他看起来不一样的小草。妈妈说那是她特意种下去的一种花,“我”赶紧重新种下去。两个星期后去看,它竟然长得更加茂盛了。

如有一次,“我”帮助妈妈洗菜,结果,“我”分不清韭菜和香菜,妈妈说“我”“五谷不分”,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书呆子。由此,我明白了唯有走进大自然才是硬道理,否则往后难以在生活中立足。

三、学问藏在景区或纪念馆里。

【构思】 ①总起:走到某景区或纪念馆,感悟颇深。②介绍一次旅游的故事:具体描述一次自己在某一景区或纪念馆通过导游讲解等方式增长了知识的经历。③深化主题:表明自己从景区或纪念馆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选材】 正面事例:如“我”在莫高窟看到那些古老的建筑,被深深地震撼,了解到那些壁画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地的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重要象征;感悟到莫高窟历经多个朝代,对莫高窟的兴建与维护是中华民族文明传承的缩影。

反面事例:如一次写游记作文,自己竟然无从下手,因为自己从小懒得出游,没有到过什么景区,也没有见过除了身边之外的其他景物,写不出文章,只能胡乱编造,结果制出了笑话。

【思路导航】

①学问藏在交通工具里。苏州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这里的交通工具琳琅满目,有穿城而过的千年大运河,有全国最长的一条国道312国道,有相当繁忙

的沪宁高速,还有地铁,还有轨道交通,还有定制公交,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每一种交通工具,都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放眼国内、国际,还有火箭,还有“神舟”系列,还有国际空间站……“学”二字就藏在种种交通工具里面,种种交通工具都寄托着人类追寻梦想的身影。

②学问藏在炒茶里。苏州产碧螺春茶叶,我家里一直产茶,爷爷年纪大了,爸爸妈妈劝爷爷,有机器了,可以不要手工炒茶了,但爷爷还是坚持用手炒茶,对待茶叶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这是一种情怀、一种坚守,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

③学问藏在奋斗里。青春逐梦,奋斗拼搏,处处都能够激发我们心中的斗志。练长跑、练舞蹈、练乐器、练书法等都需要我们克服困难、激起心中那股不服输的劲。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奋斗的岁月值得纪念。

④学问藏在古今中外的典籍里。司马迁遭受宫刑,发愤著书,终成《史记》;史铁生身残志坚,痴心文学,谱就生命之颂歌;爱迪生从小被视为蠢蛋,却终成“发明大王”。直面磨难,激发斗志,迎难而上,方能成就大业。

【构思角度提示】

①学问藏在那杯温水里。晚上学习的时候,书桌边总有一杯温度适宜的白开水。“我”一直以来都没有想过这杯水为什么会出现在手边,某天却突然对这杯“恒温”的水起了好奇心。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是妈妈送来的水,于是醒悟过来,原来这恒久的温暖源自妈妈的关心。那杯温水里藏着温暖的学问,那是妈妈的爱。

②学问藏在琴声里。“我”的邻居是一位喜爱拉二胡的老人,他的琴艺高超,琴声或激昂,或悠扬。机缘巧合之下,“我”与老人展开了一段交流,

才知道老人的生活并不如琴声那般潇洒,他曾经历过许多苦难,但依然乐观向上,如今以拉琴为最大乐事,“我”不禁为他的心胸感叹。之后再听老人拉琴,“我”终于听懂了琴声里的学问,那是豁达、坚强的人生态度。

本文发布于:2024-01-19 01:53: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795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问   生活   学习   知识   考生   苏州   需要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