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记》处理文献材料的两种方法:引文与录文

更新时间:2024-01-17 10:46:26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17日发(作者:魏景超)

论《史记》处理文献材料的两种方法:引文与录文

Two Ways of Dealing with Literature Materials in “Shi Ji”:

Quotation and Lu Wen

Deng Guijiao

Abstract Quotation and Lu Wen were the important ways to deal

with a wide range of literature materials for the book of "Shi Ji". The

quotation of "Shi Ji" had three kinds of special quotation and ordinary

quotation, while the latter was the most frequently ud. The

ordinary quotation and Lu Wen appeared to be similar, while their

nature and functions were different. The purpo of ordinary

quotation was to draw out or demonstrate some views of historians

with the quoter Sima Qian as the center, so most quotes were classic

words with high impact and high approval. However, the purpo of

Lu Wen was to record historical events, transmit speakers’ words and

prent the original text with speakers or events as the center, so

norm or influence might not necessarily be the standard. The ordinary

quotation and some of Lu Wen both had preliminary copyright

awareness, but their emphasis was different. Their origins were

different, but Lu Wen"s development might be enlightened by

quotation.

Keyword "Shi Ji"; literature dealing; quotation; Lu Wen

《史记》是一部影响深广的煌煌大著,囊括了三千多年的历史,采用了大量的文献材料。大量的引文与录文,便是其处理文献材料的两种重要方式。但是学界目前只有极少数成果注意到《史记》的引文,而且大多仅局限于局部研究,普遍没有注意《史记》的录文及录文、引文间的关联。

为表述的方便,本文将“录文”定义为“于自己的著作中著录他人的

作品或著录自己其他的作品”。引文,一般解释为“引自其他书籍或文件的语句。也叫引语”1054。鉴于《史记》等古籍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引文”的定义进一步明确,指在说话或作品中称引他人的言语文辞以资己论的现象。因此引文有多种类型,除了一般性引文之外,还有类书引文、注释类引文、转引引文等等。类书引文与注释类引文分别主要出现于类书和注疏笺传中,都是出现于特定范围、用于特定的需要。《史记》所采用的引文主要是另外两种。

一、《史记》引文情况

《史记》对文献材料的引用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转引引文和一般性引文。

1.《史记》的转引引文。《史记》的转引引文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引文内自身包含的引文,一种是所录作品中自身包含的引文,一种是传主(或其他非传主人物)言辞中包含的引文。引文内自身包含的引文,如:

二十五年春,鸜鵒来巢。师己曰:“文成之世童谣曰‘鸜鹆来巢,公在乾侯。鸜鹆入处,公在外野’。”季氏与郈氏斗鸡,季氏芥鸡羽……1861(《史记·鲁周公世家》)

师己的话是司马迁的引文,但师己的话中又包含着一层引文,即文成之世童谣。该童谣于司马迁而言,属于转引之文。但是这种引文内自身包含的引文在《史记》中比较罕见。

《史记》所录作品自身包含的引文,在《史记》中很常见。因为《史记》著录了传主或相关传主的大量作品,这些作品里往往自身携带了引文。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收录司马相如的《封禅书》,《封禅书》本身有引文:“《书》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3712《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收录邹阳狱中上梁孝王书,该书中曾引民谚:“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2995《史记·李斯列传》收录李斯阿二世意书,该书引《申子》语,“申子曰‘有天下而不恣睢,命之曰以天下为桎梏’”3100。这类转引之文相对较多,不必一一列举。

《史记》第三类转引引文是传主或其他人物的言辞中所包含的引

文。如: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400(义帝《与诸将约》,见《项羽本纪》)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508(高祖与群臣刑白马之盟约,见《吕太后本纪》)

李兑谓肥义曰……肥义曰:“不可,昔者主父以王属义也,曰:‘毋变而度,毋异而虑,坚守一心,以殁而世。’义再拜受命而籍之……”2185(赵武灵王《命相国肥义傅少子》,见《赵世家》)

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汙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3886(阙名《禳田祝》,见《滑稽列传》)

在这三类转引引文中,第三类是《史记》转引引文中最常用的手法。这是由《史记》纪传体史书性质所致。因为史书的基本职责是记载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而“纪传体”更突出地以人物为中心,因此很容易涉及人物的语言。《史记》记叙人物的篇章主要集中在列传、世家、本纪中,这三种体例占据了《史记》绝大部分的篇幅。所以传主或其他人物言辞中所携带的引文在《史记》中十分多。

然相对而言,《史记》中大部分的转引引文并不是司马迁主动所为的。诸如以上数例,对司马迁来说,他主要的目的是记录笔下人物的言辞或作品,因而被记录的言辞(作品)中自身携带的引文,得以一同被著录下来。故被转引之文,是传主(或其传中其他人物)所录所引,非史家(司马迁)直接地为之著录称引。故决定其被引用与否、引用的方式、引用的篇幅等情况的,主要是原引者,而不是司马迁。司马迁对这些转引之文,除了保留、删节或略去它们之外,基本没有别的主动权了。

不过也有某些特殊情况,貌似被动地照搬他人言辞中的引文,实际上是史家(司马迁)着意于著录该人言辞中所称引之引文。如上文

所举的《史记·鲁周公世家》的《文成之世童谣》,《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的记载是:

“有鸜鹆来巢”,书所无也。师己曰:“异哉!吾闻文、成之世,童谣有之曰:‘鸜之鹆之,公出辱之。鸜鹆之羽,公在外野,往馈之马。鸜鹆跦跦,公在干侯,征褰与襦。鸜鹆之巢,远哉遥遥,稠父丧劳,宋父以骄。鸜鹆鸜鹆,往歌来哭。’童谣有是。今鸜鹆来巢,其将及乎!”秋,书再雩,甚旱也。……季氏与郈氏斗鸡……1676

按:两相比较,《史记》之文本于《左传》。《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经”记载了八件事,其中鲁国事六件,“传”记载了十件事,其中鲁国事六件。而《史记》唯独记载了两件事,“鸜鹆来巢”居其一焉,然而这仅仅是一个自然现象而已,且此年还有“秋,七月上辛,大雩;季辛,又雩”两次雩祭,纵如此而仅录此事。可见司马迁把这个异象看得很重,引师己的话就是为了解释“鸜鹆来巢”的异象,而师己引《文成之世童谣》也是因为它包含了对“鸜鹆来巢”的阐释。司马迁不仅删略师己的话,所引《文成之世童谣》也经过大量的删节,其目的性十分突出,目的是表达“鸜鹆来巢”预示着国家将发生政变,“公在乾侯”“公在外野”。故知此童谣表面上看似司马迁在称引师己的话中被动地转引它,但实际上是司马迁着意于该童谣,如果师己的话没有引出该童谣,恐怕司马迁未必引师己的话了。至于司马迁本意想引用《文成之世童谣》却为什么不直接引用,却借师己之口拐弯转引,便是由于司马迁对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4-01-17 10:46: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781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引文   史记   人物   转引   作品   材料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