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5日发(作者:吴浩康)
好书我来读之小组共读活动
共读书籍:钱钟书《围城》
二〇一五年五月七日
《围城》读书笔记
围城与钱钟书
一提到《围城》这本书,人们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要去知道钱老先生与作品中的人物的关系,或者说这些人物的原型来自钱先生生活的哪一个版块。而创作艺术作品,需要的便是强大的想象力,钱先生正是具有这样强大想像力的人,在他的笔下,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一种酣畅淋漓而独特的艺术美。他赋予了笔下的人物一种极致的人物性格,无论是方鸿渐的怯懦与孟浪,还是唐晓芙的机灵与庄重,亦或是高松年的狡诈与精明无一不是极致的,带有鲜明的色彩,你一看到这个人的名字就想到他那样的性格。而《围城》与钱先生生活还是相差极大的,比如很多人在想钱先生少年时期或许是不是方鸿渐之类的问题,生活是不能照搬上艺术作品的,钱先生虽然有留学外国等类似的经历,可是我想如果钱先生是方鸿渐,那么《围城》或许就不会存在了,因为方鸿渐在书的结局还在想着去寻回柔嘉与之和好呢,而钱先生正与杨绛女士一同因为《围城》中的人物相视大笑呢。
生活不是艺术作品,如果艺术作品按照生活的轨迹一板一眼的走下去,我们可能就只有用游记、生活日记等词来概括那些文字了,好在《围城》不是每天记载起床刷牙这样的生活日记,在方鸿渐一行游历三闾大学的旅途更是着眼于“人”,并不仅仅着眼于一路沿途的景色,这也是《围城》能够成为经典之作的原因。它活泼、生动、悲凉1
中带有讽刺性。当你逐字细品,真的能够通过人物感觉到一种人性的扭曲性,与社会的一种不正常性,你既是为这些人物感到悲哀,也会为这个社会对人性的改变而替社会悲哀。而“围城定律”在今天社会生活的有些方面依然适用,因为人性本就变动较大,世间最复杂的莫过于人性。
一切啼笑言语皆围城罢
“城中的人想冲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围城》中的才女苏文纨如是说。在钱钟书先生的笔下,30年代的这座城令人不堪忍受却又使人无可奈何。在这座被围困的城堡里,被围困的有自尊、有人性,还有事业。
第一“围”是为了荣誉与自尊而不择手段拿到文凭证书却心感懊悔。
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懒散的方鸿渐困在求洋留学的“围城”里四年却文凭全无,为了得到那方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的文凭,他没有转变学习态度,而是通过美国一个贩卖假文凭的投机商买到了一个假文凭,却在后来的人际交往中欲退不能。出去时怀揣的是镀金利益,归来时却是满腹的惴惴不安。
第二“围”是惟利是图的丑恶人性。
在前往三闾大学的途中,上车时大家蜂拥而上,那股蛮横的劲儿似证明中国大有敢死之士,只没上前线去。但在听到长沙烧成白地的2
消息时,这几个青年却都焦急得没工夫觉得饿,此刻想的是麻痹学校将汇款送到手中就赶紧各回各家。
第三“围”是作为一座事业围城的三闾大学。
在这里到处充斥着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为着评教授而相互争斗。更为荒唐可笑的是:学校评定老师的级别只看文凭,学生看老师的教书水平也只是看文凭与学位,学生普遍缺乏尊师重教的美德。在这个围城里,手持假文凭的人最终格格不入,而败退城中。
第四“围”是几个年轻人的爱情与婚姻。
无论是方鸿渐、苏文纨、唐晓芙的三角恋,还是赵辛楣对苏文纨亲梅竹马的爱,亦或是方鸿渐最终与孙柔嘉走进婚姻的殿堂,在这个围城中,他们兜兜转转,得到的却不是初愿。“孤芳自赏、落落难合”的苏文纨一念之下嫁给了曹元朗;如昙花一现便仓促淡出的唐晓芙可谓是方鸿渐围城人生之上的明灯,是方鸿渐真心所爱的人,但方鸿渐最后娶的却是城府极深的孙柔嘉。方鸿渐想进入唐晓芙的围城却始终不得其门;苏文纨曾经以为进入了方鸿渐的围城,其实进入却等于在外面;方鸿渐最初并不想进入孙柔嘉的围城,在二人婚后,又极力想出围城……在爱情的围城中,迷失初心,即失所愿。在婚姻的围城中,失去自由与尊重,爱情与婚姻的“围城”终会坍塌。正如主人公在文中言:“当初的轰轰烈烈,魂牵梦萦跟现在的生活毫不相关,像是陷阱,谁都要过一遭。”
3
方鸿渐与当时社会
民国时期,许多人出国留学,想学有所成,日后成就一番大事业。然而大多数人贪图享乐,无所作为,未能获得真才实学不说,浪费了大量精力、财力。方渐鸿家族颇有名望,岳父为其提供充足的经济支持。本身具有极好的出国留学条件。如可事实是生活懒散,不学无术。最终不得不买张假文凭来蒙骗亲人。家境殷实的富家公子方鸿渐都如此,更不要说当时的社会了。如三闾大学系主任韩学愈的博士文凭也是伪造的,也反映了这一状况。
社会动荡时期,人们都说世风日下、世态炎凉。可方鸿渐和赵辛楣两人的友谊之情着实让人心暖。在那个社会、在那个时代还有单纯、美好的友谊让生活多姿多彩。赵辛楣深爱着苏文纨,而苏文纨又对渐鸿有意,导致辛楣处处与鸿渐作对,恨其不已。后来,苏小姐嫁给曹元朗,辛楣再无敌对鸿渐的原因,加上二人同去三闾大学任职。冰释前嫌,渐渐熟悉,成为朋友。此后,有不少两人相互挖苦,揭对方短的片段,也有相互帮助,安慰彼此的时刻。后来竟要好到连孙柔嘉也要吃辛楣的醋。这对欢喜冤家真让人啼笑不已。
最后我要说的是人穷被人欺。就说鸿渐与柔嘉婚后,两人去方家,方父恨其子不争气,儿媳比儿子挣钱多。认为这动摇了男人主家的地位,违背了女人老实呆在家里主持家务的传统。柔嘉的姑姑也看不起穷酸的鸿渐,再加上李嫂嫌恶鸿渐,添油加醋向姑姑诉苦,挑唆姑姑4
与鸿渐的关系,加深了柔嘉与鸿渐的矛盾。一个小家庭再怎么幸福最终也会变味。
方鸿渐可憎,身为读书人却胸无大志,鲜有建树,一生都围着女人转,方鸿渐可爱,他单纯、善良、珍惜友情。钱先生塑造的方鸿渐不是传统的英雄形象,只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他拥有大多数人的缺点。生活中的我们面对当时的许多情况又会有多大的差别呢?他不讨厌,可是却毫无用处。
围城与当今社会
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一个个无形的城里:应试教育的高考、高学历高文凭、国企、公务员、娶得白富美、嫁的高富帅……
农村的孩子,总想着快快长大,大人的世界没有作业,没有拘束,可以做很多小孩不能做的事情、十分自由。那时总是幻想着,等我长大了,我要……。然而当我们真正长大了,的确有很多小孩没有的自由,但肩上担负起了比自由还要重的责任。这时的我们反而想回到无忧无虑的孩童时代,有父母的呵护,长辈的关心,总是满脸笑容的和小伙伴们嬉戏打闹……而城里的孩子,被圈养在城中,却是更加的不幸:他们被永远也算不完的奥数题困扰着,被钢琴、小提琴那枯燥的乐声牵引着灵魂,身体被舞蹈教练员无情的撕拉着……也许有一些孩子是感兴趣的。但大多数的孩子就像方鸿渐一样,迎着父母的要求,卷入这无所知的社会潮流的围城中,既不自愿也不自知。假使偶有反5
抗,就会被定为“不争气青年”。“没有出息的90后”,就这样成为围城中的批斗对象。我们不怕调侃,只怕更多的后代只从我们身上学到了屈服和将就。
我们总是这样,追求着自己没有的东西,但当你拥有了以后,就会发现原来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又想追求以前所拥有过的。青涩的少男少女,在偷尝性爱的禁果后,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时才来悔恨当初的不能自已;处在叛逆期的少年,由顶着自以为酷炫的杀马特发型变为近乎光头时,才来痛哭“我的青春是否可以重来?”。
家庭、事业也好,爱情也罢,我们总是一群被围在城里的人,永远都逃不掉……不管年轻时爱的如何惊天动地,大多数终究都逃不过门当户对、柴米油盐居家过日子的传统;做事、求人,根据不同的事件大小,总得要塞红包、请吃饭诸如此类的。
钱钟书老先生是睿智的。
直到现在我们依然无法逃出大师所造的“围城”怪圈:我们已然生活在一座社会性的围城里,可悲的是自身还在不断的给自己建造围城;或是自身性格的悲剧、或是不理性、或是不知足、还是……芸芸众生都悲哀的被束缚在围城的枷锁中,只是看每个人所居住或所造的城是否符合自身的追求,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罢了。而老先生作此文应该是让我们要学会超脱吧!
6
本文发布于:2024-01-15 14:08: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757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