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5日发(作者:费以复)
杰克·伦敦:绝不为苟活虚度光阴
2016年是杰克·;伦敦逝世10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文豪,2016年11月22日,人们聚集在美国旧金山北部的索诺玛县,向他长眠之地献上鲜花。距墓地不远处是杰克当年的豪宅“狼巢”,墙上的字句清晰可辨:“我宁愿化为灰烬,也不愿做一粒尘埃;我宁愿做一颗超级流星,让自身的每一个原子都散发出夺目光芒,也不愿做永远昏睡的行星。人的使命不是存在,而是好好去活,我要好好利用我的每分每秒,绝不为了苟活而虚度光阴。”
将所见所感熔铸于笔端
杰克的个人经历和他的作品一样精彩。还没有被写作改变命运之前,他只是个旧金山地区随处可见的、没怎么读过书的穷小子,但仅用了十来年,杰克就一跃成为“20世纪知名度最大、稿酬最高的作家之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1 / 10
一”。美國《史密森尼杂志》提到,1905年,已经小有名气的杰克花高价在旧金山附近买了一块农田,然后大兴土木,修建心中的“梦想之屋”。
“我将建筑我的梦想之屋,如果上帝允许,这座建筑将矗立于世,跨越千年。”然而,就在工程竣工、他即将乔迁新居的前两天,一场大火将“狼巢”毁坏,至今没人能说清缘由。3年后,心怀遗憾的杰克撒手人寰。遵照遗嘱,人们把他安葬在离“狼巢”不远的巨石下。
狼是杰克最喜欢的动物,他把自己比作狼,把爱犬命名为“褐色狼”,经常用“狼”这个字做签名。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狼的印记,比如《狼的儿子》《海狼》《雪狼》,还有《野性的呼唤》《热爱生命》等作品对这种生灵的细致刻画。在他笔下,狼永远是英武无畏、坚韧不拔的代名词,在严酷荒凉的北极世界顽强生存,与敌人殊死搏斗。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2 / 10
杰克笔下角色有狼一般的顽强生命力,这与他艰苦的青少年时期密切相关。他一生都没有搞清父亲是谁,母亲福劳瑞是大户人家的女儿,但在怀上他后,因和父母产生矛盾离家出走,后嫁给退伍老兵约翰·;伦敦,杰克随之改姓。
1886年,年仅10岁的杰克遭遇家庭破产,被迫当了童工。他卖过报、卸过货、当过水手,14岁那年开始在罐头厂上班,有时持续工作18到20个小时。
为贴补生计,杰克甚至做过一段时间的蚝贼。当时,私采生蚝属于违法行为,但因为利润高,许多贫穷的少年铤而走险。他找朋友借钱买了一艘单桅帆船,因为熟练的技术和超出常人的胆量,迅速成为捕捉生蚝的“好手”,人称“蚝贼王子”。
有趣的是,政府看中了杰克的能耐,聘请他当渔警。然而,生陛活跃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3 / 10
的杰克不安于“吃公粮”,刚过完17岁生日,他就登上“索菲亚”号轮船,赴白令海峡和日本海捕猎海豹。
旧金山新闻网站“sfgate。com”;写道,启航第三天,杰克就开始独自驾船。当夜狂风暴雨、海浪滔天,他展现了过人的技术和勇气,让同事对他刮目相看。
几乎没受过正规教育的杰克无疑具有文学创作方面的天赋。少时,在艰苦谋生的同时,杰克一直没有放弃读书这个爱好,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作为后来著书立说的宝贵素材。“sfgate。com”提到,在“索菲亚”号上,杰克白天待在驾驶室,天黑了就躲在铺位上举着油灯看书,他总是随身携带福楼拜、莫泊桑、托尔斯泰等名家的著作。
在英国《卫报》看来,杰克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全部熔铸到所创作的人物身上,作品无不带有他自身奋斗和成长的印记”。《史密森尼杂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4 / 10
志》表示,如果你想知道在资本主义的严苛压榨下,工人是如何变成机器的,不妨看看杰克的《叛逆者》;如果你想了解人类体内都有哪些原始的冲动和力量,可以读他的《野性的呼唤》;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不自由、毋宁死”,他的《麻风病人库鲁》可以给出完美的回答。
在冒险中积累创作灵感
杰克真正开启写作生涯,是在从白令海峡返航后。1893年年底,他在母亲福劳瑞的劝说下,参加了《旧金山呼声报》举行的叙事文大赛,并以《日本海岸的台风》一文拿下一等奖。受到鼓舞的杰克决定报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凭借过人的聪慧和坚定的意志,他用1年时间修完高中4年的课程,顺利步入理想的学府。
相对平静的校园生活并不很长久。1897年,因为经济紧张加上对学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5 / 10
校学术环境的失望,杰克退学,于当年3月踏上了赴阿拉斯加淘金的旅程。
在寒冷荒凉的阿拉斯加,杰克差点因坏血病丧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由于大雪封山,他唯一能做的便是跟同行的落魄淘金者聊天,听他们倾诉衷肠,体味人世艰辛。这段经历后来成为《野性的呼唤》《热爱生命》和《狼的儿子》等作品的灵感源泉,堪称比金子更宝贵的收获。
《卫报》提到,在加拿大育空地区的白马市,市中心矗立着两座青铜雕像,一座是当年淘金者的造型,下边刻着一句“给追梦者塑像”,另一座便是杰克·;伦敦。斯人已逝,但当地环境依旧寒冷、寂寥,一如杰克小说中反复强调的“荒蛮”。
1900年,杰克·;伦敦的首部小说集《狼的儿子》付梓,这位文坛新秀急速蹿红。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6 / 10
人生是永不松懈的探索
即使作品大受欢迎,再不用为生计担忧,杰克·;伦敦仍不安于闲适自在的生活。1902年,他接受《旧金山观察家报》委派到南非采访。中途,报社改变主意让他回国,但杰克并未遵令,而是转往伦敦,开始了新的冒险——他乔装成流落他乡的水手,潜入伦敦东区贫民窟“采访”,回到美国后据此完成了《深渊里的人们》,再次引发抢购热潮。
混迹贫民窟的3个月间,杰克饱尝了栖身于社会底层的酸甜苦辣。他写道:“东区就像动物园,我看到许多穿着衣服的两脚生物,他们三分像人,七分像动物,还有一些穿铜扣衣服的管理员——警察,他们是来维持秩序的,唯恐&lsquo:那些动物&rsquo:叫得太过喧嚣。”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7 / 10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杰克受美国赫斯特报系聘请,只身赴前线采访。在严寒和风涛里航行了数日后,杰克踏足朝鲜,直抵平民所能到达的战线最北方。两年后,旧金山发生空前的8。3级大地震,杰克受邀进行现场报道。30岁的他当时正在城郊,闻讯后立刻骑马冲进市区。数日后,有关这场大地震的经典之作《一个目击者的故事》见诸报端。
除了客串记者和埋头写作,杰克一直在酝酿周游世界的旅程。有资料显示,杰克的生父是一位爱尔兰裔星象学家和航海家。尽管杰克生前从未知晓自己的身世,后世的人们依然相信,在波澜壮阔的短暂一生中,他之所以执着于冒险和航行,可能是体内的某种基因在涌动。
1906年,杰克和妻子查米安扬帆出海。抵达夏威夷后,由于船舶故障不得不返航。《史密森尼杂志》提到,此前,还没有人驾驶帆船成功穿越那条航线。回忆起这趟夏威夷之旅,杰克叹道:“没有任何地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8 / 10
方能像夏威夷那样使我迷恋和终身难忘,美人未必要揽入怀,但夏威夷总让我一见钟情。”
人生的最后几年里,杰克在老家大量购置空地,试图打造农业乌托邦以医治“城市病”。正如他的妻子所言,杰克·;伦敦是复杂的,他成长于底层社会,享受到舒适和精致的中产阶级生活后,依然向往回归野性;他在作品中抒发了对无产阶级的无限同情和悲悯,自称是一名斗志昂扬的社会主义者,同时又受种族主义影响,对非洲人、印第安人和亚洲人怀有偏见。无论如何,杰克的一生“犹如一场从未松懈过的漫长探索,探索本身就是目的”。
杰克·;伦敦辞世百年之后,《卫报》对他给出了相似的评价:“孤独的斗士,毕生都在探寻生命的意义,正如他在座右铭中所言,&lsquo:我绝不会为了苟活而虚度光阴&rsquo:。”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9 / 10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 10
10
本文发布于:2024-01-15 10:06: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755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