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4日发(作者:燕明)
初二生物知识点重点归纳
生物学简称生物,是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之一。讨论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进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四周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初二生物学问点重点归纳,盼望对您有所关心!
初二生物学问点重点归纳
人体的养分
1、食物中的养分物质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供应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状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加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供应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整作用。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加反抗力量,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加反抗力 。缺乏时,坏血病,反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钙、磷汲取和骨骼发育。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
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2、消化和汲取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化系统 消化食物和汲取养分物质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加脂肪消化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提出问题:淀粉有无变化?
(2)小肠的结构特点:
消化食物和汲取养分物质的主要场所。
肠壁构造(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
小肠适于消化、汲取的特点:1)最长; 2)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汲取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汲取养分物质; 4)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汲取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
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
吸 收的养分物质。
唾液淀粉酶淀粉的消化(小肠):
淀粉(口腔)→麦芽糖(小肠)→ 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 氨基酸
胆汁(肝脏)不含消化酶,可以分解脂肪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碘遇到淀粉变蓝
糖类――口腔中初步消化――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被汲取
蛋白质――胃中初步消化―――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被汲取
脂肪――小肠初步消化―――最终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被汲取
4、养分物质的汲取:养分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养分物质的汲取: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养分)
小肠:(主要的汲取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血液循环)汲取; 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5、关注合理养分和食品平安
1)合理养分 按时进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食品平安 蔬菜瓜果必需清洗洁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保持厨房和炊具的洁净
初二生物会考学问点
人体的呼吸
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潮湿、暖和吸入的气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肺泡外面包围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
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鼻腔内有鼻毛,可阻挡灰尘细菌,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分泌黏液,可粘住灰尘细菌,黏膜中还分布着毛细血管,可加热凉空气,所以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肺内有很多肺泡,肺泡外包围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氧气由肺泡进入毛细血管的血液里需透过二层细胞。
2、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是咽。吃饭时说笑,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遮住喉口,使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危急。
3、气管和支气管内壁上生有纤毛,向咽喉方向摇摆,把灰尘、细菌
和腺细胞分泌的黏液(其中有反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一起送到咽部,经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痰形成的部位在气管和支气管。 4、哮喘是支气管感染的一种疾病,常由于吸入花粉、灰尘、兽毛等物质引起,病人呼吸困难。肺炎是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
5、呼吸道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暖和、潮湿、清洁。人一分钟呼吸的次数约为16次。测量胸围差时,受测者取自然站立的姿态,双手自然下垂,呼吸要匀称。测量时软尺在胸前下缘要与上缘平齐,在背侧将软尺固定在两肩胛骨的下角。软尺松紧要相宜,并且不要有折转。
6、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使胸腔容积扩大,肺便扩张,肺内气体压力缩小,于是气体就被吸入,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使胸腔容积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体压力增大,于是气体就被排出,完成呼气。吸气和呼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7、人的呼出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8、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时,取样的(方法)是五点取样法。
空气的质量与健康
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 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2)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当地空气污染的缘由 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五点取样法)
初二生物学问点(总结)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科学的推想:①需要有确凿的证据,凭空想像是站不住脚的;②还需要有严密的规律;③也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在36亿年前,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1、原始地球特点: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表面覆盖着原始大气。
2、原始大气成分: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3、生命起源的条件:原始大气、原始海洋、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
4、原始地球上不存在生命。由于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5、生命起源的过程: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6、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中
依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试验结果可以推想,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7、依据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想: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在地球以形状成并被带到地球。
8、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学习讨论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比较是指依据肯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熟悉事物的本质。
①化石在地层中埋藏的挨次比较: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洁、越低等,水生生物化石也越多;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
②始祖鸟的身体结构既与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过渡类型。(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③蛋白质分子差异比较:动植物体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说明动植物具有肯定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大。——分子生物学上的证据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缘由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简单变化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古生物学上的证据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形态结构由简洁到简单,生理功能由低等到高等,生活环境由水生到陆生。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绝灭。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三、生物进化的缘由
1、模拟爱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古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动物的爱护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
爱护色、警戒色、拟态等都是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3、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过度繁殖(条件) 生存斗争(基础) 遗传变异(基础) 适者生存(结果)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内因),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外因)。
5、在人为掌握的条件下,选择是人类有利的生物变异以形成新品种,这属于人工选择。
6、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内因),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外因)。
本文发布于:2024-01-14 16:25: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745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