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4日发(作者:萧劲光)
六年级语文科《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第二课时)
桂城街道海三路小学 黎雪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幻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引入
二、虚实对比,感受人物命运
(一)、品读第五段
1、指名读第5段: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悲惨?
2、生交流
预设的句子: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2)、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3)、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
(找句子——谈体会——感情读)
3、师小结
(二)、学生自读自悟6至10段
1、请同学们用刚才学习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方法,读懂第2、3、4、5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2、学生自读后交流
重点体会以下句子的含义:
(1)、“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2)、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谈体会——感情读)
1 / 2
(三)、品读最后两段
1、学生自由读最后两段,提出自己的疑问。
2、归纳问题,小组交流。
(1)、为什么微笑?你从微笑想到了什么?
(2)、交流课文结尾的两个“幸福”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生回归课文交流感受。
三、总结
1、你还从课文的哪里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怜?
2、小结写法。
四、拓展延伸
1、和小女孩比童年。
2、读《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3、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她说什么?(学生写话)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
【板书设计】
擦燃 幻觉 渴望
1 大火炉 温暖
2 烤鹅 食物
3 圣诞树 快乐
4 奶奶 疼爱
5 奶奶飞走 幸福
2 / 2
现实
寒冷
饥饿
痛苦
孤独
死了
本文发布于:2024-01-14 11:46: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743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