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的教案(5篇)

更新时间:2024-01-13 20:58:15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13日发(作者:燕翼)

《亡羊补牢》的教案(5篇)

《亡羊补牢》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说”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理解“寓言”的意思

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二〕揭题解题

1、今日我们来学习一那么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

1、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

第 1 页 共 20 页

哪些句子写“补牢”?

2、沟通: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

找出第一次发觉丢羊和丢羊缘由的句子。板书:发觉

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末一笔是什么?

找出第二次发觉又丢羊和丢羊缘由的句子。板书:发觉

再次书写“窟窿”和“叼”

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板书:赶快没丢过

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觉……发觉……赶快没丢过……”

三、体会寓意

〔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邻居”。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觉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

3、练读对话。假如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缘由?

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用劲地修补羊圈,这回邻居们在说什么?

〔假如……幸亏……〕

第 2 页 共 20 页

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说,继续丢羊,听了劝说,不再丢羊。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说,实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开展,理解寓意

1、老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说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劝说”故事。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发觉楚王成天不理朝政,东游西荡的。庄辛很担忧,对楚王说:假如再这样下去的话,楚国必将灭亡。楚王不听,结果5个月以后,秦国兵打进来了,楚王吓得没了方法,赶忙请庄辛出主意,庄辛说了许多话,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理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的意思

听了故事,你说楚王丢羊了吗?那么庄辛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亡羊”其实指?——有了错误“补牢”呢?——实时补救未为迟也——还不算迟。

楚王听了庄辛的话,马上改正了错误,究竟是使楚国免遭了这次灾难。

〔三〕顺“劝”回来,学讲故事

1、一个小小故事的转变了楚王,转变了楚国的命运,可见这个故事多么有意义,你们情愿把它讲下来吗?

2、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讲给有缺点

第 3 页 共 20 页

需要改正的人听,讲给自己听,多想想自己的缺点,争取改正。〕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讲故事

《亡羊补牢》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那么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留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那么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订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同学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预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爱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第 4 页 共 20 页

2、今日,我们又要学习一那么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缘由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留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想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索: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第 5 页 共 20 页

3、同桌互议。

4、集体沟通: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留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同学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缘由,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邻居劝说,他不听。

〔1〕邻居就是〔邻居〕,留意坊读轻声。

〔2〕邻居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说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邻居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说。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同学试背对话。

第 6 页 共 20 页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说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假如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留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争论沟通: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懊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假如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今,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第 7 页 共 20 页

〔8〕从今是什么意思?指导同学用从今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说过他的邻居刚巧路过,想想邻居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假如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涌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经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沟通。〔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作业设计:

1、背诵这那么寓言。

第 8 页 共 20 页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那么寓言的感想。

《亡羊补牢》的教案3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学安排,首先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生生争论、师生探究,充分展示朗读的魅力,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然后,老师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本课的寓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积累运用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解并描述这那么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2、训练阅读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过寓言吗?〔拔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个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拔苗助长,

第 9 页 共 20 页

守株待兔是我们二班级下学期学过的两那么寓言,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那么新的寓言故事。先看动画片吧。〔播放动画片〕大家刚刚看了有趣的动画片,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课文。[板书:亡羊补牢]齐读课题——《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师:相信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么在字词学习上,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同学汇报自己预习所得,沟通字的读音,写法。〕

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词语,相信大家确定会读,谁情愿来读给其他同学听。

寓言羊圈劝说邻居窟窿结厚实实叼走懊悔

〔一位同学读,别的同学听,读对,出示正确的拼音,读错,订正。最末齐读词语。〕

2、整体感知

老师相信这些词语同学们确定都会读了,那这些词语回到了课文,你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思索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五位同学读课文,适时订正读音。重点解决①圈是多音字②窟窿读轻声③叼的最末一笔。

3、语言训练:

第 10 页 共 20 页

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亡羊补牢》讲了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邻居的劝说,第二天又丢了羊。他懊悔没有听邻居劝说,抓紧把羊圈修好,从今,再也没有丢羊。

〔提示,第一次丢羊———第二次丢羊———最末———

表扬能用简洁语言概括的同学,对说得比较具体的同学要加以引导〕

[师适机板书:第一次不补第二次修补]

三、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1、我们已经知道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那让我们回到课文去认真读读文章,查找他丢羊的缘由。

请大家默读1—3自然段。说说第一次丢羊后,养羊人的表现。〔出示课文1—3自然段,同学默读〕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你读出了什么?〔养羊人毫不在乎〕

养羊人有那么多人,只丢了一只羊,他当然不在乎,而他的好邻居却焦急了。他劝说他说———

〔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你能来当一当这个好心的邻居吗,来劝一劝这个养羊人。

第 11 页 共 20 页

〔请几个同学读,指导朗读。分角色读对话,留意语气。〕

2、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以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学习课文4、5自然段,去那里查找答案。

女生齐读4、5两段,说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狼又钻进去,又丢了一只羊〕

3、为什么狼有第二次机会钻进羊圈?

〔养羊人不听劝说,不修补羊圈,狼才会再次进来。〕最末。他懊悔了,听了邻居的劝说,把羊圈修得结厚实实的。

4、养羊人还会丢第三次羊吗?

不会,他把羊圈修得结厚实实的。从今,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争论:现在补牢迟吗?

[不迟,由于他的羊以后再也没丢过。]

5、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故事我们学完了,那谁可以说明一下亡羊补牢的意思。羊丢了才把羊圈修好。比方在受到损失后想方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亡,丢;牢,羊圈。

通过养羊人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看法,仔细改正,并不算晚。〕

第 12 页 共 20 页

四、予以提纲,讲解并描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老师给大家一些援助,自己先练习下。

……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觉少了一只。

……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觉又少了一只

……

从今,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2、请几位同学讲解并描述故事。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古代寓言两那么》。

2、抄写课文两遍,并背诵课文。

《亡羊补牢》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掌控2个多音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当听取他人的'劝说,实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法学法:

第 13 页 共 20 页

谈话法、启发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学具:

课件、收集的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前美满回忆2分钟。〔同学主持〕

生:大家好,今日的美满回忆2分钟由我来主持。今日我要和大家共享的美满话题为“美满的课堂”。开学以来,在语文课上你感觉什么是最美满的?〔同学回答〕,大家说的也是我的美满感受,在美满的课堂上,让我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援助。

师:带着美妙的心情,让我们开始今日的语文学习,好吗?

二、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爱听寓言故事吗?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同学回答:井底之蛙、掩耳盗铃、自相冲突……〕

2、看来同学们都是喜爱读书的孩子!这些寓言故事都特别的有趣,而且寓意深刻,你知道什么叫寓言吗?寓言有什么特点?

〔同学回答:蕴含肯定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是人虚构的……〕

3、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日,老师就和大家再来

第 14 页 共 20 页

学习一那么寓言。师板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后齐读。〕

二、质疑课题,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这个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牢〕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生: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生:我是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这个字的,我是通过联系课文的内容理解的……

3、请你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生:羊丢失了把羊圈修补好。〕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说的真清晰,课前的预习很全面!首先,请大家听课文的朗读,边听边留意生字词的读音。〔课件播放〕

2、下面,请你自由读课文,留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检查字词:〔开火车读〕

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邻居、懊悔、劝说

多音字:圈

近义词:邻居-邻居

4、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第 15 页 共 20 页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留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邻居”:你家有邻居吗?邻居就是邻居的意思。

5、指导写字。

四、精读课文,小组学习。

字词掌控的不错,把字词带入故事中,每组选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索一下,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5名同学读课文〕

同学们概括的真清晰,讲的很精彩!下面,以小组学习的方式,相互读课文,依据自学提示的内容,开展小组争论。

出示自学提示:〔课件〕

1、齐读1-4自然段,思索: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2、羊丢了之后,邻居和养羊人他们分别是如何表现的:

〔1〕邻居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说的语气。

〔2〕邻居真诚的劝说,可养羊人什么表现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邻居的一番好意,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说。〔指名分角色朗读。〕

3、养羊人不听劝说的结果怎样?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第 16 页 共 20 页

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假如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句式变换〔一、二〕

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句式变换〔三〕

5、争论沟通。

6、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五、体会寓意。

1、假如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涌现什么后果?

2、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3、在生活中,也经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沟通。〔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故事我们已经读懂了,那么这个故事要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再把课文仔细读一读,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先沟通一下。

2、全班沟通,师总结:

是的,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能虚心听取他人的看法,

第 17 页 共 20 页

并仔细改正,还不算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板书:为时不晚〕

3、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先读懂了故事,然后明白了故事中蕴涵着的道理,以后遇到寓言故事时,就可以按“理解题意—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这样的方法学习。

《亡羊补牢》的教案5

这次说课的内容是学校语文三班级下册第9课《寓言两那么》之一的《亡羊补牢》。我预备从教材,教法,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三班级下册《寓言二那么》中的一那么。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同学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同学的实际状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留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那么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

第 18 页 共 20 页

言所蕴含的道理,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解并描述这个寓言故事。

依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引导同学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解并描述这个寓言故事。

二、说教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育同学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表达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本课,我采纳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三、说教学设计:

一、题目切入,引发期盼:

〔设计理念:以题目切入,紧扣题眼“亡”“牢”,既激起了同学的阅读期盼,又使同学意识到相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会发生改变。〕

二、学习字词,了解大意。

1、提出要求,同学自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认读,集体订正。重点指导:多音字:圈

〔设计理念:字词疏通为课文的理解扫清了障碍。〕

三、深入学习,理解寓意、

第 19 页 共 20 页

1、朗读课文,掌控故事主要内容。

2、指导重点句式,把握人物形象。

〔1〕养羊人和邻居的对话。〔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出示句子: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2〕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的想法。〔转换句式〕

出示投影:他很懊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说。

〔设计意图:通过对重点句式的指导,使同学明白了反问句、双重否定句这些非常句式在表达中的独特作用;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了同学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为揭示故事寓意做好了铺垫。〕

四、创设沟通情景,揭示故事寓意。

在特意创设的情境里同学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简单进入角色。在“修”与“不修”的后果对比中,寓意的揭示自然是水到渠成。试用“亡羊补牢”的道理处理问题,同学进一步认识到亡羊补牢的重要性,深化了寓意,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 20 页 共 20 页

本文发布于:2024-01-13 20:58: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734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同学   课文   故事   理解   内容   劝说   邻居   寓意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