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方面的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13 15:25:46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13日发(作者:冷宽)

教育学原理方面的论文

教育学原理是一门重要的教育学基础课程,通过实践教学,可培养学生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巩固综合能力水平。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教育学原理方面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学原理方面的论文篇一

《“教育学原理”三维一体的改革探讨》

摘要:现今的教育要求学生和教师改变以前的教育模式,进行教育创新,把教育创新当作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教育模式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古鼎新”,创造新的教育模式,发展先进教育模式的过程。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要善于进行教育的创新和角色地位的灵活转变,通过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的合作交流和良性和互动,加深受教育者对所学内容的领会,提高他们在复杂教育情境中的应变能力、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

关键词:教育学原理;教育创新;案例教学;教育评价机制;

教育学原理作为一门基础和必修课程,不仅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和欲取得教师资格的其他院校学生的一门重要公共课,还是各级各类教育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帮助他们在教育基本问题、概念、命题、原理、规律以及研究方法上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了解本课程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态势,系统地掌握教育学原理的知识点,并在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主动积极探索知识,把学到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到教育实践中,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化理论为实践,学以致用。然而,如此重要的一门课程,像我们大多数学生并不对其感兴趣,感觉教育学原理内容枯燥,概念繁多,与教育实践脱轨,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表面上看来是教育学原理教师教学失范,缺乏教学策略的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育观念问题。

一、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之道

(一)缺少对所学教育学专业课程的兴趣

大多数研究生对自己所学教育学专业的课程没有多大的兴趣,觉得内容枯燥,概念繁多,学起来像白开水般索然无味。他们大多数人一开始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选择专业,等真正开始学习时就觉得一个头两个大,实在头疼的厉害。他们对于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概念、命题、原理、规律以及研究方法有着大概的了解。可是对于如何将学到的教育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教育实践中缺少必要的能力和经验,使得理论脱离了实际,教育学的知识自然就成了泛泛而谈,缺少哦了实践的根基,自然就缺少了革新的动力和源泉。

(二)缺少自身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与积累

现在,大多数的研究生的理论水平都较高,但是缺少必要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经验。他们的身上没有显示出社会所迫切需要的优势,当今社会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不仅需要专业特长,还需要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和观念等多方面实力。在面对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加剧的前提下,我们学生更需要培养自身能力,提高素质,调整心态,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积累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提高自己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增强自身的社会竞争力,为自己的就业之路创造更为积极有利的条件,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一专多能的人才。

(三)缺少认真刻苦专研知识的精神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大多数的研究生心性比较浮躁,他们没有对教育学表现出应有的热情和投入,没有做到对教育学理论知识的继承和发展,批判地继承教育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具体的教育实践,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对传统的教育学知识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地在教育学的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与时俱进性,使教育学的知识观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二、教师存在的问题和解决之道

(一)教师缺少对当前基础教育实际需要的了解和案例教学的运用

现在的教师在他们平常的研究过程中都是以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为主,对基础教育实际情况了解较少,加之他们的教育实践活动也就是偶尔去地方性的小学、初中、高中进行学术性的讲座,没有切实深入到基础教育的最前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只能够照本宣科地教授

课本上的知识,人芸亦芸。而现在教育所需要的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运用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碰到的教育问题来作为案例材料,向学生呈现某种具体、特定的情境、事件,组织学生对这个案例材料进行积极主动地探究,提高学生创造性运用教育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对案例材料的讨论分析中,改变学生在传统教育中被动服从的地位,把学生纳入了教学过程,给予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权,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恢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有效解决了教师在课堂上独白、学生静坐洗耳恭听的被动、沉闷、乏味、单调的教学场景,营造了轻松、自然、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使老师和学生的内心都洋溢着满足感和成就感。

(二)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业务素质不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更是学生的引路人。

教师素质不断地提高,教师观念不断地更新,就使教师从教材的条条框框中跳出来,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学生能够系统深入地领会教育理论,感知教育实践,使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地传输给学生,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创新的能力。使得教学注重教育学理论的基础性、原理性,以教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客观事实带教育理论思想,突出重点,突出主线,把原本枯燥的教育学原理知识通过鲜活的反映教育真实面貌的实践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感性认识和所学到的教育理论知识进行思维的分析和探讨,并对教育实践所隐藏的规律性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剖析和归纳总结。

(三)教师缺少必要的教育思想和责任感

对于今日的教师,我们并不要求他们成为教育家或者思想家,但我们需要教师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下有他们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思想,不至于被同化,他们是一个独立的思想者,未必能创造新思

想,但应该有能力辨析什么是新思想,什么是好思想,什么是适应于我们今日和明日教育的有价值的思想。他们应该用自己清醒的头脑去辨析过去、今日社会中呈现出来的复杂的教育思想,用批判地态度去面对、去选择、去加工这些教育思想。他们在这纷繁复杂的教育知识的殿堂中,有独立的“行动立场”,而不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教师无力改变外部复杂的教育环境,但他们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最大化地升值自己的能力,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树立自己的师德,在学生无数期待、寄托的眼光中反思、内省、检讨、自责。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去教导学生,让学生沐浴在教育思想的光辉之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吐露自己热爱教育事业的真挚的情感,浸染和影响学生投入到伟大的教育事业中奉献自己的光与热。

三、学校与教育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之道

学校对教育学专业的教学多侧重于理论研究,而缺少必要的实践,使学校的教育存在着严重的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大多数教师不具有专业的教育学知识,又不懂得教育改革的规律,使教育学的研究只限于宏观与思辨,却忽视了向实践的贴近与转化,对教育学的研究也只是在哲学下的故弄玄虚,却对现实置之不理。教育学原理作为教育学专业一门最基础、最概括的理论课程,代表了此专业学生在本专业系统学习的认知起点。鉴于教育学原理的基础地位,它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启发学生形成初次的理论化思维,因此我们教育学生要从第一线的教育实践出发,承担起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的连接者和过渡者的使命。学校在建构教育学的体系时,不能把它建构为纯理论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空中楼阁,而是要更好地体现教育学原理的价值,促进教育学的建设与重构,从而促进现实世界中教育实践的发展。学校在建构教育学体系时,要使教育学在理论上保持活力,具有时代的气息和科学性,把握和挖掘教育学的思想精髓,引导学生从教育学原理中吸收自己需要的东西,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增长,从教育学理论与教育现实的冲突与联系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把教育学建构成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以理论为依托,以现实

为突破,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反映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门课程。

结语

为了使教育学原理能够成为一个更加健康完整,逻辑严密的教育学理论体系,学校在建构教育学理论体系时应该紧紧依照国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教育学的改革,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业务素质,尊重学生的价值所在,使学生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都能对教育学原理有一个深刻而彻底的认识。

教育学原理方面的论文篇二

《浅论教育学原理学习的重要性》

论文关键词:教育学 理论和实际 前沿性

论文摘要: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学原理》以教师发展需要为基本立场,为教师提升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素养,用教育学原理的眼光重新解读自己的教育实践,在解读中形成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看到教育学原理的存在与意义服务。

对于“教育学原理”的概念,在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学原理》一书中的解释:“教育学原理就是有关如何通过教育活动促进生命成长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它的起源、发展和变迁,本身就显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态势。在经历了漫长的探索道路之后,中国走出了一条探索——改革——实践——创新的发展道路。在顾明远看来,教育学的兴起,是很有必要的,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好好参悟。

《教育学原理》以教师发展需要为基本立场,为教师提升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素养,用教育学原理的眼光重新解读自己的教育实践,在解读中形成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看到教育学原理的存在与意义服务。书中主题与内容的选择以当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变革为核心,以体现此书时态上的当代性、空间态上的本土性和校本性。此外,在这本书阐述中渗透着编写者近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持续了十多年,且还在深入进行的“新基础教育”研究。

在本书中,对教育学提出了以下几个重点问题:

第一,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这套教材是根据在职教师的特点

专门编写的,既重视教育理论的介绍,又重视研究教育实际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把教育实际中的问题提升到理论上来阐述,可以提供学员的认识。教师学习理论是十分必要的,老师只有在充分认识教育规律后,才能去创造有效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论的学习,就是要提高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提高教师的理论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创造。

这就指出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意义。理论联系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也要坚持这一理论。如果只是一味地学习理论,而忽略了实际,或是只是注重实际,而忽略了理论知识,都是非常有害的。

案例分析:如教一年级的学生识字。如果生硬地教给学生那些生字,可能对于刚接触的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如果在理论中联系一点实际,那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收效更大。可以播放一点轻音乐,创造一种氛围,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然后老师讲述:由于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是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是富有智慧的,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看见“船”就把“船”记下来。(屏幕上以动画形式依次出现由实物图变成象形字的过程。)然后为了便于书写,后来,人们就在这个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这个“船”字。这样,就把所要学习的汉字“船”给讲出来了,而且也便于学生记住,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加深印象。 第二,重视学科的前沿性。编写的教材尽量能够反映学科当前发展的新成果,注意吸收国际上新的教育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使老师学习了这些课程后能够理解该门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了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新趋势。这不仅能够使教师学习到最新的教育理论,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有利于创造他们自己的新经验。

案例分析: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

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面对这样两种不同的回答,老师应该在肯定小方回答正确的同时,更要对小明的回答进行赞赏和鼓励,因为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很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老师应当给对小明的这种创新思维进行鼓励。

综上所述,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学原理》主要以对教育学提出了三个问题:一、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第二、重视学科的前沿性;第三、重视研究。学习《教育学原理》仅仅是学习、消化和吸收,而不是一种明确的操作,套用叶澜教授说的一句话:“原理不是明确的操作性规定,原理只有滋养了人的心灵才会有真实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4.

[2]顾明远,教育学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7.

[3]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9.

[4]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8.

本文发布于:2024-01-13 15:25: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731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育   教育学   学生   原理   理论   实践   教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