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3日发(作者:欧阳奋强)
透眼睛,析命运
---解读《祝福》中祥林嫂的眼睛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第三中学 戎丽英
内容提要:刻画人物的眼睛,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鲁迅先生别具匠心,在《祝福》中多次描写祥林嫂的眼睛。透过对祥林嫂眼睛的解析,我们能够看到她一生的悲苦命运。祥林嫂就是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一步步逼上绝路的。
关键词:祥林嫂 眼睛 悲苦 命运
俗话说:“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往往不会忽视对人物的眼睛的刻画。例如《红楼梦》中写到贾宝玉时的“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以及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真乃风情毕现。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他“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通过眼睛的描写,把他守财奴的形象刻画地栩栩如生。
说到“画眼睛”,运用细节描写把人物写活,不得不提鲁迅先生。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写到:“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抓住人物的眼睛来刻画,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鲁迅先生真可谓匠心独运,在《祝福》中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多达十四处。“画眼睛”是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一个极突出的特点,也给读者一种心灵的震撼和深沉的悲哀。 透过祥林嫂的眼睛,能够看到她一生的悲苦命运。我们可以按时间顺序来解读祥林嫂的眼睛。
一、初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但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这是对祥林嫂初到鲁镇做工时的描写。她受“好马不配二鞍,好女不事二夫”封建思想的影响,从婆家逃出。此时她不想依赖他人,想自立,对生活还有希望,想靠劳动来养活自己。“顺着眼”着重表现她安分耐劳的特点。
二、再到鲁镇
1、“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上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是对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做工时的描写。封建秩序对妇女的束缚是深固的,“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她再次经历了丧夫之痛,不幸的是,儿子被狼吃了,祥林嫂没有了依靠,没有了立足之地,只好再次回鲁镇。“顺着眼”写出她依然安分耐劳,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则是她受到人生的重大打击,内心痛苦而难以表达的外在表现。
2、“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这是祥林嫂向四婶讲述阿毛被狼吃的经过,“没有神采的眼睛”可见她仍然沉浸在痛苦中。
3、“她全不理会那些事情,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多次诉说或许能够排遣内心的哀痛,但因为她的再嫁,镇上的人们对她不再同情。叫她的音调和先前不同,笑容也冷冷的了。“直着眼睛”说明她整日陷入深深的痛苦和对儿子的思念之中,根本不顾虑别人对她的态度。
4、“她张着口怔怔的站着,直着眼睛看着他们,接着也就走了,似乎自己也觉得没趣。”此时镇上的人们对她的阿毛的故事厌烦的头痛,她刚开口便打断她的话。“直着眼睛”写出了她的尴尬,吃惊,似乎感受到了别人对她的冷漠。
5、“她单是一瞥他们,并不回答一句话。”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此时阿毛的故事已不再是鲁镇人们无聊生活的调剂品,祥林嫂已经感受到了人们的自私,冷酷。 “一瞥”可看出她的无奈,痛苦,失望和对鲁镇人们的无声的抗议。
6、“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便都围着大黑圈。”柳妈的恐吓,她担心到了阴间,两个男人还要争她,内心极度恐惧害怕。
7、“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鲁镇的人们开始歧视她额头上的疤。“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她的“再嫁”真是罪大恶极。她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漠,知道人们在嘲讽她。“瞪”中有无奈,也有反抗。
8、“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这是捐了门槛后,她认为能够赎罪的表现。她不甘心被轻贱蔑视,被认为是“不干净”的,她希望能参加祭祀的劳动,她的身份,名誉会有所改变,要做一个跟旁人一
样的人。
9、“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不济了。”祥林嫂捐了门槛,认为已经“赎罪”,可以被“宽恕”了,可四婶的断喝让她明白自己永远不能被这个社会接受,她的精神崩溃了。
三、临死之前
(1) “我”在河边遇见她,“见她瞪着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瞪”写出她视力不好,未老先衰和贫困潦倒,这是残酷的黑暗现实对她摧残的结果。(2)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表明她在长期的迫害打击下精神已经麻木,完全成了没有表情的木偶,没有一点活力,像一具躯壳。(3)及至她向“我”发问时,“那没有神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这“发光”是她所产生的对灵魂的怀疑给她带来希望的结果。旧中国的劳动妇女,有谁怀疑过冥冥中还有一个鬼神世界主宰者?这“疑惑”从祥林嫂脑中产生谈何容易?(4)对于她的发问,“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钉”字写出她把“我”当作救命的稻草,希望从“我”这里得到答案,而无论哪种答案,对她都是沉重的打击。想念儿子,对地狱又极度恐惧,她就在这极端矛盾和痛苦中寂然死去的。
作者在祥林嫂的眼睛上着墨并不多,就那么几个动词,“顺”、“直”、“瞪”、“瞥”、”轮”等,却刻画出祥林嫂悲苦的一生。祥林嫂本是一个勤劳能干,本分善良的旧中国的农村劳动妇女。她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对生活的要求很低,应该能活下去,但就是这样一个易于满足的人,却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一步步逼上绝路。她也一次次挣扎,抗争,改变命运,终不被冷酷的社会所容纳,连个奴隶也做不得,直至被旧社会吞噬。封建礼教的罪恶,真是令人发指。透过对她的眼睛的分析,我们可以抓住人物的性格,理解人物的悲剧命运,更加清醒认识到封建礼教人吃人的罪恶本质,同时也更深刻地领悟到了鲁迅先生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独到的构思艺术。
本文发布于:2024-01-13 12:54: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730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