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3日发(作者:欧广源)
新闻的结构1205
所谓新闻的结构,就是新闻稿的内部构造,一般包括段落的划分,开头、中间、结尾的布局,材料详略的处理等,它要求符合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服从主题的需要,符合新闻体裁的写作要求。 写好一条新闻,结构很重要。有时一条新闻事实很好,材料也很典型,但是往往因为结构安排不妥,影响文章的质量和效果。即所谓“言不成文,引之不远”。 如何把新闻的结构安排好,毛主席说过:“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要把新闻的结构安排好,不只是写作技巧问题,首先是个政治思想水平问题,是分析、概括事物的能力问题。 一条新闻,一般由导语、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包括背景)组成。 新闻导语
1、什么是导语 导语就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用极简洁的文字,扼要叙述事实,揭示全文主题。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从而引起听众或读者的兴趣。 2、导语的写法 新闻导语,写法不拘一格,不能固定不变,搞成刻板公式。我们常见的导语概括为以下几种: 叙述式导语——用直接叙述的方法,把新闻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如《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这种导语适于写动态消息。是目前最常见的写法。 提问式导语——先把问题鲜明地、尖锐地提出来,再用事实作简要回答。它可以引起读者和听众的注意、深思。例如,有一条报道某省评比好酒的新闻导语:“目前本省出产的酒哪一种最好呢,在最近召开的全省第四届酿酒会议上,饮料厂的原汁荔枝酒被评为全省最好的果酒”。 这种导语多用于综合消息、评述性新闻。 结论是导语——先写出结论,然后再做简明阐述。如,1978 年 3月 18 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一条《甜菜生产要来个大发展》新闻的导语:“天才浑身都是宝。它的块根是制糖的好原料,它的茎叶以及 。榨糖剩下的废丝又是很
好的饲料。因此,社员称它为“金疙瘩”“甜菜浑身都是宝”,是作者对甜菜做的结论。这种导语适用于评述、综合、经验消息。 描述式导语——一般用于写动态消息,对事实所处的特定时间和特定环境作简要描述,再引出报道的内容。这种写法比较生动活泼,如《 》9 “上海市总工会”牌子又挂起来了~ 新华社 1978 年
9 月 7 日)的导语:“九月六日,上海市总工会的大门口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参加上海市公会第六次代表大会的代表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重新挂牌仪式”。 动态消息的导语适宜搞描写,但也要三言两语,不能拉开架子浓描细写。其他种类的新闻导语,一般不适于写场景。 评论式导语——对所报道的事实进行评论,突出其重要意义,增 《家庭洗衣服务可以社会化》的导语:强宣传效果。例如, “北京地坛公园旁边的北里居民区,开办了一个接到机械洗衣站,为解决家庭洗衣服务社会化问题探索经验。” 关于新闻导语的分类,美国 1977 年出版的《新闻报道与新闻写作》认为,新闻导语可以分为两大类:直接导语和延缓性导语。 例如,1975
年 2 月 2 日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莫尼汉辞职。合众国际社报道这条消息用的是直接导语:“有争议的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丹尼尔?莫尼汉今天向福特总统提出辞呈,他很可能要争取被提名为众 ”议院议员的候选人。 《时代》杂志用的是延缓性导语:“丹尼尔?莫尼汉声称,直到最后一刻,他都不晓得自己是否要辞去驻联合国大使的职务。他说:我曾经三十次下定了决心,这就像马克?吐温说的那样:戒烟容易极 ”了,我借了一千次。上星期,莫尼汉终于下定了决心:他决心辞职。 美国《新闻报道与写作》还说,凡是处理时间性紧迫的新闻,特别是所谓纯新闻,一般用直接导语;处理迟到新闻、特稿、通讯,一般用延缓性导语。 业务研
究 我们认为不管什么形式的导语,都要以服从内容需要为前提,适当选择使用,不要硬套框框,也不可险怪出奇,耸人听闻。 3、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导语的写法很多,不管哪种写法,都要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A. 突出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一篇新闻所反映的事实总 是有主有次、有先有后、有新有旧。导语里必须
选用最主要,最 新鲜的事实。不能不分主次,把大堆具体材料、数字统统写进导
语里;也不要太抽象,只罗列一堆概念。 B. 导语应有实质性的内容。有的导语好像突出了事实,但 “公报”味道很重。这方面,有些国外记者的做 没有实质性内容, 法值得我们借鉴。 例如,我国记者写的新闻导语:“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于一月四日至二十二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 法新社导语:“中国共产党将制定党规党法,以指导党内政治生活和增强党员纪律性。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接着第二段才写:于一月四日至二日举行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讨论了党规党法问题。” 可见,我们的导语写作还需突破框框,努力创新。
C. 要简要明了,开门见山。导语最好是用三言两语把重要 《爷台山战 事实和意义讲清楚。不能啰啰嗦嗦,拖泥带水。比如, 事扩大》的导语:“爷台山战事扩大。”这个导语只用了七个字, 就点明了主题,交代了地点、事件及结果,写得高度凝练,语势 拔地而起,嘎然而落。 D. 要力求写得生动、有趣。有的新闻内容新颖,事实有趣, 导语也要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 4、导语写作中常见的毛病有三个: 第一,公式化。就是用一个框子去套多种内容。不是内容决定形式,二是形式窒息内容。其结果是千篇一律。 第二,概念化。概念化主要是言之无物,没有具体内容。例如:“XX 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油料生产基地的建设,促进了木本、草本油料作物的迅速发展。 、 ,似乎是 ”这里的“有力措施”“迅速发展”物,实际都是空洞的概念。这样似“物”非“物”的东西,在新闻导语中屡见不鲜。 第三,冗长。有些消息的导语材料成堆,数字成串,反锁庞杂,不知所云,二百字以上的导语司空见惯。形成冗长最根本的原因,是对报道的内容缺乏透彻的理解,观点不明,主次不清。 5、关于“五个 W”的探讨 “五个 W”就是新闻导语里要回答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事、为什么。 “五个 W”是
1851 年美国资产阶级新闻理论家查理戴纳提出的。这个观点不仅在国外,在我国也广泛流行,被称为“新闻五要素”。 “五个 W”是随着电讯的出现提出的。十
九世纪中叶,电讯技术很不完善,发电、收电中常出故障,因而编辑部不得不向记者提出要求:发新闻一定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尽可能写进第一段,这样,一旦电讯发生故障,只要第一段收到了,就等于收到了一条完整的新闻。这就是“五个 W”的来源。 随着新闻传播技术的发展,以及写作方法的改革,现代新闻导语中并不要求“五个 W”样样齐全,有的写四个,有的写三个、两个,其它几个穿插于文内。因此,就全篇消息来说,“五个 W”是个完整的要素,还是缺一不可的。 中外记者都很重视新闻导语的写作。英国的新闻学者赫伯特里德 “新闻导语,是新闻的生命。说: ”许多有经验的记者在采写一条新闻中把至少三分之一的精力放在导语的设计和写作上。这说明,导语写作是不可轻视的。 新闻主体 主体是一篇新闻的主要部分。它在导语之后,用足够的、典型的、有说服力的具体材料,回答导语里提出的问题,阐发全篇的主题思想。一篇新闻的质量怎样,主体部分是关键。因此,在写一篇新闻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一部分的写作上。1、 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形式(1) 按时间顺序写。根据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层次。这种方法便于反映新闻事件的原委始末,层次分明。采用这种写法也要注意剪裁得当,详略适宜。不
能事无巨细,自然主义地罗列材料,成为一篇流水账。这种写法的开头,也可以把时间倒过来先写最近的,然后加以回顾。但注意要衔接自然,防止跳跃性太大,把事情讲乱。这种写法,一般的用于反映一件事情,或是线条单一的动态消息。它是广播新闻最常用的写法。(2) 按逻辑顺序写。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按问题的逻辑性来安排材料。有的是因果关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主次关系,有的是点面关系,有的是递进关系。根据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列出几个问题,一个一个问题进行阐述,使问题步步深入,层层展开,像剥笋一样。采用这种写法,有助于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揭示事物本质和意义,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但要注意逻辑性,不能把互不相干的问题生拉硬扯在一起。经验消息、综合消息、评述
性新闻大都采用这种写法。(3)二者兼而有之上述两种写法,不是绝对的,有时时间顺序里包含着逻辑顺序,逻辑顺序里包含着时间顺序。总之,内容决定形式,要从每篇新闻的实际出发,用什么形式好就采用什么形式,不要把它固定化。但是不论采取哪一种写法,都要求围绕主题组织材料,线索清楚,层次分明,切忌随意穿插,横生枝节。2、 主体写作的几点要求(1) 观点明确,紧扣主题。一篇新闻的主题往往要从几个侧面来表达。每个侧面都要一环扣一环,环环扣主题,这样才能把“主体”部分写得思想集中,逻辑严密。(2) 内容充实,材料具体。要作到这点,关键在于作者采访深入,掌握丰富的材料。要围绕主题精选材,巧安排。讲内容充实,是主体里的观点鲜明,材料精粹,充分说明主题。内容庞杂,是指观点不集中,材料包罗万象,不能说明主题。二是划清内容充实与堆砌例子的界限。有些新闻事例不少,形成“一个大观点,一堆小例子”,或是例子排队,这都不能充分地说明主题。(3) 层次清楚,结构严谨。层次就是文章展开的步骤。一条新闻,往往说几层意思,每层意思就是一个层次,没一个层次从一个侧面表现主题思想。一个层次一般是一个段落,也有包括几个段落的。主体部分如果说明事物发展过程的材料、事例较多,必须特别注意严格选材,认真剪裁。做到:剪裁得体,详略相宜,以一当十,言简意赅,切忌实力罗列,冗长、拉杂。(4) 深入浅出,波澜起伏。新闻虽然不像通讯那样具体生动、形象,但也要力求写得有起有落,抑扬顿挫。关键段落,要精雕细刻;重点实力,要剪裁精粹;要害地方,要语言铿锵。防止平铺直叙,死板板,干巴巴。 新闻的结尾 许多新闻为了表达事物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严密性,都要有结尾。结尾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加深听众或读者的感受,引起人们的联想。 常见的结尾有以下几种写法: 小结式——把新闻的内容做一个概括的小结,使人更加明确 报道的目的,加深听众或读者的印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北京大白菜获得好收成》的结尾: “今年一月到十月,京郊菜区上市蔬菜总量已达十一亿四千 多万斤。在充分供应本市的同时,供往外地的各种蔬菜也已 超过一
亿斤。” 号召式——运用新文中所阐述的事实,在结尾中提出问题, 发出号召。写这种结尾,一要思想明确,号召感人,切忌空 喊。 展望式——写出实施的发展趋势,引起人们的关注。如《我 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结尾: “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分析式——在结尾中,对所报道的事实,进行一分为二的分 析,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人情努力方向。如《邯郸市财贸 系统刹歪风树新风》的结尾: “邯郸市委认为,由于„四人帮„干扰破坯所造成的严重„内 伤?,决不可低估。树立新商风,是一场严肃的长期的斗争。 现在仅仅开了好头,还有许多问题要深入讨论,垃圾,要勤 扫;灰尘,要常洗。革命要乘胜前进,抓„反复?,反复抓, 抓到底。”
评论式——诮嵛仓校运赖氖率到幸槁郏凳侵福?点出主题、比如《太湖白鹅在西藏安家落户》的结尾: “实践证明,在西藏高原水草丰美的广阔河滩、沼泽地,可以 大量繁殖这类水禽。这也是为西藏人民增加肉食、蛋类供应 的一向好办法。” 有的新闻在主题部分把话讲完了,也不一定另搞结尾。 写好新闻的结尾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结尾不要写导语重复。尤其是叙述式导语,小结式结尾最容易搞成结尾与导语大同小异。2、 , ,不要总是用“目前他们决心……”“最近他们准备……”“现在他们 ,之类的套话。3、要认真研究全条新闻,瞻前顾后,合理表示……”布局。不论以材料结尾,还是以观点结尾,都是主题思想的最后升华,都要发人深省,留有余味。千万不能虎头蛇尾,也不能公式化。 新闻背景1、什么是背景,背景在新闻中的作用 新闻的背景就是新闻的历史和环境。它是新闻的从属部分。 任何新闻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闻报道要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就常常需要介绍它的背景。以便介绍事物的历史、环境、条件,说明事件发生的原因,帮助读者(听众)理解新闻的内容和意义,从而起到烘托主题,深化主题的作用。比如《中原我军占领南阳》这条消息,导语之后,首先运
用三国、后汉的历史传说介绍了背景: “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这段背景材料,说明了南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很重要,使下文“在过去一年中,匪首蒋介石极重视南阳”一语,有了充分的历史鉴证,加深了人们对占领南阳的重大意义的了解。 新闻使用的背景材料,大体有以下几种: 对比性材料——拿过去和现在比,正面和反面比,正确和错 误比,这地与那地比,以突出新闻事实的意义。两种材料一 定要比的起来,比的有力,比的服人,不要 。 “风马牛不相及” 说明性材料——介绍政治背景,地理环境,历史演变等,说 明事物产生的原因,条件和环境。比如《背景石景山区部分 教师搬进新宿舍》,就介绍了以下一些背景材料:“北京市计 划部门早在一九七六年就计划为城区、近郊区中、小学教职 员工建设一批宿舍楼,但这一计划由于„四人帮?的干扰、 破坏,没有如期王成。粉碎„四人帮?以后,有关部门抓紧 了工作,加快了中、 ” 小学教师宿舍楼的建设速度。 这段背景, 说明只有粉碎“四人帮”。中、小学教师才能搬进新居,从而 深化了主题。 注释性材料——人物出身经历,性格特点;产品的性能、使 用方法;名词术语、科技知识的解释等,使人们更好地理解 新闻事实与意义。如《我国腐植酸类物质的研究、利用进来 有很大发展》的背景材料: “腐植酸是动物、植物的残体在微生物作用下声称的有 机化合物。以它主要成分制成的肥料,含有大量有机质,具 有农家肥料的多种功能;又含有速效养分,兼有话费的某些 ” 特性,被称为„有机化肥?。这是注释性的背景材料。2、 选择、运用背景材料应注意的问题 (1) 背景材料要选择最能说明主题的。新闻事实的历史和周围环境是多方面的,而新闻中背景材料又不能用字太多。因此,要注意挑选。比如《毛主席和全体中央委员参加十三陵水库劳动》这条消息的背景材料,既没有讲水库建设的重要性,也没有讲工程进展的情况,只是写“今天是北
京少有的一个大热天,烈日高照,没有一丝微风”。通过这句描述天气的背景材料,突出地表达了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参加劳动,说明和人民同甘共苦,有助于突出主题。 (2) 要根据新闻事实的需要安排背景材料。有些背景是新闻之因,新闻是背景之果。这样的新闻如果离开背景材料,新闻也就不
存在。《救活鸳鸯换回外汇》就有这样一段背景: “几年前,„四人帮?在伤害的余党看到一种畅销东南亚的床单上,印有鸳鸯戏水的图案,就打动肝火职责经营这种床单是„鼓吹谈情说爱?。一道令下,这对象征爱情与幸福的鸳鸯被宣判了死刑,床上单换上了两只大鸭子。结果,这种„鸭子床单?一条也卖不出去。”如果去掉这段背景材料就说不清“救活鸳鸯”是什么意思了。因此,写这类新闻的背景材料尤其重要。当然与新闻事实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在精彩也不要。 (3) 运用背景材料要看听众或读者对象。一般说来,尽人皆知的东西可以不加背景,多数人陌生的东西,飞高不可;本地熟知的东西可以不加;外地闹不清楚的就要加进背景;面向各行各业讲的,要尽力通俗易懂,面向内行讲的,可以专门一些。总之,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4) 运用背景材料要恰到好处。由于新闻的内容不同,表现形式不一,背景材料长短也不同,有的稍长些,有的就很短,短到一句话,甚至几个字,画龙点睛地把事情点一下。决定长短,大概分以下几种情况:报道突发事件的新闻,时间的紧迫、时间的急遽变化不允许穿插过多的背景材料,一般情况下背景材料较少;连续性报道,背景材料就更少些,因为它前面发表的新闻就是他的背景;一个宣传战役的总结性报道,要会议发展过程,总结一些经验,背景材料自然要多些;专业性较强的报道,需要俗通解释,用背景材料也多些。 在什么地方交代背景,没有定格。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有的放在导语里,多数是穿插在主体部分,写在结尾里的也有。
本文发布于:2024-01-13 00:07: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724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