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4-01-12 23:37:54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12日发(作者:段永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同步练习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一、选择题

1.“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洛神赋》这两句传世千年的名句,为后人构造了一位可望而不可即的“丰姿秀美,含情脉脉,飘飘若仙”的洛神,谁的作品形象再现了以上情景( B )

A.司马迁 B.顾恺之

C.屈原 D.王羲之

2.顾恺之创作的作品很多,流传下来的摹本有( A )

①《女史箴图》 ②《洛神赋图》 ③《奔马图》 ④《清明上河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2018醴陵)在一次智力问答比赛上,主持人请大家判断具有以下特征的古代书法家是谁

①东晋人 ②吸取前人书法的精华,独创端秀清新的特色 ③他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④后人尊称他为“书圣”

小明的判断完全正确,你认为他的答案是( A )

A.王羲之 B.欧阳修 C.柳公权 D.颜真卿

4.下列哪一个名胜古迹是典型的中外艺术的结晶( C )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秦朝的万里长城

C.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D.四川青城山道观

5.被后人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B )

A.锺繇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6.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当代科学家利用巨型电子计算机已计算到小数点后约100万兆位。而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C )

A.阿基米德 B.张衡

C.祖冲之 D.宋应星

7.以下是四位同学看到下面这幅名画发出的感慨,表达最准确的是( C )

A.人物鲜明,史家典范

B.治病救人,泽被后世

C.线条优美,活泼传神

D.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8.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该文献主要介绍了( D )

A.江南的手工业技术 B.全国江河水道系统

C.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北方农业生产经验

9. 小明在阅读《物种起源》时,发现达尔文在书中介绍了一本中国农学著作,该著作可能是( B )

10.(珠海中考)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下列作品中,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 C )

11.(昆明中考)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 B )

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水经注》

二、材料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从艺术风格来说,云冈石窟的造型反映北魏前期的生活写真,其雕像的线条粗犷洗练,胡人的味道很重,有些石窟还将北魏的政治状况用雕像的排列造型反映在石窟结构上。后来北魏从大同南迁洛阳,北魏政权为了更好统治和减少民族冲突,全面汉化,连鲜卑氏祖先的姓氏也放弃改汉姓,这时候龙门石窟的雕像造型开始圆滑细致,呈现汉族文化特有的审美观。

材料二: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1)要想参观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应分别去我国哪省的哪一城市?

(2)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都是在什么时候开凿的?

(3)石窟艺术的修建,反映了哪一宗教的盛行?

(4)为什么说石窟艺术是中外文化融合的结晶?

(5)现在这些石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已经面临着威胁,如果你是一位文物保护专家,你打算如何使这两大石窟永葆艺术魅力。

答:(1)云冈石窟:山西省大同市;龙门石窟;河南省洛阳市。(2)北魏(南北朝)。(3)佛教。(4)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5)保护周边的自然环境,防止水土流失、风沙侵蚀和危害。加大管理力度,防止人为破坏。利用旅游收入,保护石窟。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解析版)(5)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欣赏我国古代的石窟艺术,参观著名的石窟群,下列哪些城市的居民最便利( )

①洛阳 ②北京 ③成都 ④兰州 ⑤大同

A. ①③ B. ①⑤ C. ②④ D. ①④⑤

2.南宋时“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的现象,是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下列事件对民族融合的加强有促进作用的是( )

A. 商鞅变法 B. 靖康之变 C. 王安石变法 D. 孝文帝改革

3.下面两幅图(图一、二)所表达的历史信息,与哪一事件相关联?( )

A. 秦国商鞅变法 B. 汉代丝绸之路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宋辽澶渊之盟

4.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中,曹操的对手是( )

A. 袁绍 B. 许攸 C. 孙刘联军 D. 刘备

5.主张画人物要“以形写神”注重点睛传神的画家是( )

A. 王羲之 B. 顾恺之 C. 阎立本 D. 吴道子

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 )

A. 澄清吏治 B. 提倡汉化 C. 发展经济 D. 中央集权

7.下列人物没有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 )

A. 刘备 B. 曹操 C. 诸葛亮 D. 孙权

8.“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是某次改革中的一项措施, 是断绝“北语”即鲜卑语的流传,而把“正音”即汉语作为官场通用的语言。此次改革是( )

A. 商鞅变法 B. 孝文帝改革 C. 戊戌变法 D. 明治维新

9.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中原人南迁对民族关系的直接作用是( )

A. 巩固了封建统治 B. 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

C. 促进了民族融合 D. 加快了汉文化的传播

10.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既是原因又是结果的是( )

A. 迁都洛阳 B. 军队战斗力提高 C. 社会矛盾激化 D. 北方民族大融合

11.要根据气候变化进行农业生产,讲究因地制宜,这是贾思勰在什么著作中体现出来的( )

A. 《齐民要术》 B. 《水经注》 C. 《农学》 D. 《九章算术》

12.小明周末回农村老家,进行蔬菜栽培试验,他应当从下列哪部书中查阅相关技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13.公元198年,洛阳郊外的几户农家,相约迁往江南,下列有关他们南迁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C. 为躲避内迁少数民族侵扰

D. 江南地区还没有得到开发,荒地多,有发展空间

14.淝水之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在这次战役中前秦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前秦首领苻坚骄傲轻敌 B. 东晋的士兵战斗力强,战术正确

C. 士兵不愿意为前秦卖命 D. 前秦士兵大约80多万,人数众多

1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 生活的生动写照( )

A. 汉族 B. 北方游牧民族 C. 女真族 D. 西南少数民族

16.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开凿于( )

A. 北魏时期 B. 东魏时期 C. 东晋时期 D. 西晋时期

17.它的作者是贾思勰,它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是( )

A. 《齐民要术》 B. 《水经注》 C. 《本草纲目》 D. 《天工开物》

18.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客观原因是( )

A. 江南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B. 北方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传入南方

C. 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 D. 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19.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哪一个军阀( )

A. 刘备 B. 袁绍 C. 孙权 D. 刘禅

20.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

A. 东汉末年 B. 三国时期 C. 西晋末年 D. 东晋南朝

21.某元姓同学对自己的姓氏产生了兴趣,在上网查询时才发现历史上曾有将拓跋氏改为元姓的历史事件,请问它发生在哪一事件中( )

A. 秦始皇大一统 B. 商鞅变法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管仲改革

22.初一(2)班的同学准备出一期主题为“古代科技成就”的黑板报,需要一些古代农业谚语的知识,他们可以查阅( )

A. 《水经注》 B. 《兰亭序》 C. 《天工开物》 D. 《齐民要术》

23.下列关于北魏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其先后顺序是( )

①北魏建立②迁都洛阳③统一黄河流域④北魏分裂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④②① D. ②①③④

24.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下列作品中,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25.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是( )

A. 曹操 B. 诸葛亮 C. 周瑜 D. 孙权

二、非选择题

2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鼎立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

(1)“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上图中哪个政权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

2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既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战乱和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时期,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

(1)此时期我国哪一地区得到大规模的开发?此地大规模开发优越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2)此地除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外,还有哪些大规模开发的有利条件?

(3)此时期有“八姓入闽”,他们迁入福建对福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28.识图回答:

(1)、此图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__________。

(2)这次事件的交战双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列举出与这次战役特点相同的我国历史上的另外两个战役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变法)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某校初一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中国古代改革(变法)”专题探究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参与下列活动,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公用商君,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1)根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中能够促进生产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2)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魏国公民,请你说说“魏主”是谁?他把首都从平城迁往何处?

(3)结合所学内容回答,孝文帝改革中是如何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任意两点)

30.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公元二、三世纪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时段。在这个不长的时段里,涌现出众多的风云人物,发生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战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请回答:

(1)东汉末年到三国初年,英雄辈出。你最喜欢的英雄是哪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他的原因。

(2)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战乱频繁。请列举其中著名的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的名称,以及它们分别在历史上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结合地理知识来回答历史问题。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甘肃的敦煌莫高窟。

2.【答案】D

【解析】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中原地区的汉族文明也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

3.【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图可知,两幅图体现出汉族的饮食习惯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而鲜卑族也受到了汉族的影响,他们的服饰与艺术都已经汉化。北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汉化,同时也将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带到中原地区。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4.【答案】A

【解析】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大战,曹操亲自率精兵偷袭乌巢把袁绍的粮草烧的一干二净,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官渡之战后几年,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5.【答案】B

【解析】顾恺之主张画人物要“以形写神”,注重点睛传神和表现人物特征。

6.【答案】B

【解析】孝文帝改革时期,根本目的是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自己的统治。

7.【答案】B

【解析】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三国时期开始于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公元220年建立魏国,历史进入三国时期,而那时曹操已病逝。所以曹操没生活在三国时期。因此选B

8.【答案】B

【解析】孝文帝改革时期,强调鲜卑族,特别是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说汉语。

9.【答案】C

【解析】魏晋以来,一些少数民族大批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内迁),他们和北方汉族人民杂居相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南迁江南地区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的开发;唐朝,黄河流域的人迁往边疆;元朝时期,各民族互相迁徙。各民族由于互相接近、互相影响,最终形成为一个民族的现象,就叫民族融合。民族的融合是多民族国家的普遍现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故选C。

10.【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原因是民族汇聚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采取措施,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其改革的影响是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和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故选D。

11.【答案】A

【解析】贾思勰主张农业种植要因地制宜。他的代表作是《齐民要术》。

12.【答案】D

【解析】《九章算术》是有关数学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周髀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数学算术类经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因此本题答案为D。

1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年,中国处于东汉时期,江南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D项表述与事实不符,符合题干要求,故选D项。

14.【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淝水之战是魏晋时期东晋抵御前秦进犯的著名战争。383年,前秦统治者在统一北方后,强征各族人民南下,企图一举消灭东晋。东晋率八万精兵迎战,双方在淝水决战,东晋要求秦兵略向后移,以便渡河决战。苻坚企图乘晋军半渡时猛攻,命令军队后退。晋军乘秦军后退时发动攻击,秦军由于军心涣散,大败而归。所以这次战役中前秦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士兵不愿意为前秦卖命,故选C。

15.【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北方广袤无垠的草原,养育了北方游牧民族,他们在水草丰茂的草原上放养马、牛、羊等牲畜,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

草低见牛羊就是他们生活的生动写照。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

16.【答案】A

【解析】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7.【答案】A

【解析】《齐民要术》是介绍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是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18.【答案】A

【解析】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客观原因是江南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战乱,逃到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徒,迁徒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江南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故本题选A。

19.【答案】B

【解析】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

20.【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八王之乱历时十六年,西晋从此衰落。这时,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数以10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因此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西晋末年,故选C。

21.【答案】C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有迁都洛阳、讲汉话、改汉姓、穿汉服、与汉人通婚等,经过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故选C。

22.【答案】D

【解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D符合题意;而A是地理学著作;C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工艺百科全书;B是书法杰作,所以此题选D。

2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86年初,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迁都盛乐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来北魏分裂,所以正确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答案选B。

24.【答案】C

【解析】C项是《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5.【答案】B

【解析】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都是诸葛亮在历史上的显著事件,选择B项。

26.【答案】(1)①;措施: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等。

(2)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相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3)迁都洛阳。使用汉语,穿汉服,采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

(4)局部统一的完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解析】(1)由题干里的三国鼎立、官渡一战可以推出这一历史人物是曹操。图中①处是三国鼎立时期的魏②处是蜀③处则是吴。而曹操奠定的是魏政权,所以此处的答案是①。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最终取得官渡之战胜利,从而为魏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由材料里的关键词:南迁人民、江南经济、江南许多地区等词语中可以得出考查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这一时期的江南地区,自然环境优越,雨量充沛;战争相对较少;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所以才会出现“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3)由材料里北魏孝文帝、河洛、因兹大举这几个词语可以知道,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迁都及改革的相关知识。北魏建立之后,定都平城。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所以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除此之外,孝文帝还进行了改革,即:使用汉语,穿汉服,采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官制、律

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等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尽管如此,官渡之战之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司马炎建立的西晋实现了短暂的统一;前秦政权则统一了黄河流域。江南经济的发展使得长江中下游一带农业也迅速发展。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则促进了民族融合。这些都是可以使国家实现统一的因素。

27.【答案】(1)江南地区;优越条件:这一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

(2)其他优越条件: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为躲避北方战乱和灾荒,大批中原汉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增加那里的劳动力等等。

(3)给福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增加了劳动力。

【解析】(1)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江南地区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江南地区大规模开发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

(2)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长江以南的许多地区还非常落后,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而南方地区优越的条件就是: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为躲避北方战乱和灾荒,大批中原汉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增加那里的劳动力。

(3)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到了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时期有“八姓入闽”,给福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增加了劳动力。

28.【答案】(1)、淝水之战

(2)前秦和东晋。

(3)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巨鹿之战(任选二)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淝水之战的历史细节的掌握程度。《晋书•苻坚载记》淝水之战的战斗开始不久,苻坚望见晋军阵容严整,又把远处八公山上摇动的草木,误以为都是晋军,这就是“草木皆兵”成语的来历。故此图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淝水之战。

(2)本题考查的是对淝水之战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383年,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由于前秦军队内部名族矛盾,结果晋军大败前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因此,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前秦和东晋。

(3)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07年的巨鹿之

战,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和208年的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29.【答案】(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或:努力种田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

(2)孝文帝或拓跋宏(元宏)。洛阳。

(3)孝文帝下令鲜卑贵族、官员采用汉姓,改穿汉族服装,学习汉语,提倡同汉人通婚(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1)要求依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中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通读材料可以与答案有关的语句为“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废井田,开阡陌”指的是对土地制度的改革,依据所学为: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急耕战之赏”依据所学知识为:奖励耕战。

(2)依据材料信息“魏主”“徙居平城”“移风易俗”《魏书》这些信息可知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之一-迁都北平。因此“魏主”是孝文帝或拓跋宏(元宏)。迁都到洛阳。

(3)依据所学知识: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有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②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汉族服饰。 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姓拓跋改为姓元。 ④鼓励鲜卑族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任意两点即可)

30.【答案】(1)言之合理即可。

(2)官渡之战——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和刘备三分天下的局面实际形成。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东汉末年到三国初年的英雄人物。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不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忠烈之臣的典范。如最喜欢关羽,因为他有勇有谋,义薄云天,威震华夏。

(2)本题考查的是东汉末年以少胜多的战役及影响。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战乱频繁,其中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官渡之战使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一、选择题

1.阳泉市平定县期末考试“跋涉千里亲考究,总结经验出奇书。客观求证皆精细,农事面面泛全隅……贾公名著放光彩,未被缙绅迂腐污。”这段诗歌中的“奇书”指的是( )

A.《论语》 B.《史记》

C.《齐民要术》 D.《伤寒杂病论》

2.右图中的人物是我国北朝时期著名的农学家,下列关于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他介绍的农业生产经验全部来源于走访

B.他写了著名的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

C.他的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D.他在书中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3.一位德国数学家说:“历史上一个国家所得到的圆周率的精确程度,可以作为衡量这个国家当时数学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我国在圆周率的计算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杰出科学家是( )

A.祖冲之 B.贾思勰

C.郦道元 D.顾恺之

4.祖冲之推算的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 )

A.1000年 B.900年

C.800年 D.700年

5.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 )

A.东汉的“蔡侯纸” B.王羲之的书法

C.东晋的人物画 D.莫高窟的飞天

6.顾恺之的作品被后代高手临摹流传下来,成为我国古代绘画宝库中的珍品。下列作品中哪些是由他创作的( )

①《兰亭集序》 ②《女史箴图》 ③《洛神赋图》 ④《史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观察顾恺之的代表作品,你会发现顾恺之在画中突出表现的是( )

A.人物特征 B.名山名水

C.花红柳绿 D.飞禽走兽

8.为宣传佛教,统治者命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其中云冈石窟位于( )

A.河南 B.河北 C.山西 D.湖南

9.如果你去河南洛阳旅游,下列哪一历史遗迹不可能出现在你的旅游日程中( )

A.白马寺 B.云冈石窟

C.龙门石窟 D.北魏孝文帝长陵

二、非选择题

10.为迎接期末考试,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中国古代文化”进行了如下整理和探究,请你一起来参与。

【科技篇】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人物

①________

主要成就

改进了造纸术

写成③《______________》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医学家②________

数学家祖冲之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④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所写的⑤《__________》一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农学家贾思勰

【艺术篇】

材料一

(2)图(a)中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请写出它的名称。书法在东汉以后发展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图(b)展示的是谁的书法作品?图(c)反映了哪个朝代的雕塑艺术水平?

【文学篇】

材料二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3)材料二中,鲁迅先生评价了《史记》具有哪两个方面的价值?

【感悟篇】

(4)中国古代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和人类文化的共同财富,恩泽后世,光照寰(huán)宇。请你谈谈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1.C 2.A

3.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4.A 5.B

6.B [解析]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作品,可以排除;《史记》是司马迁的史学著作,也可以排除。故选B。

7.A 8.C

9.B [解析]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

10.(1)①蔡伦 ②张仲景 ③伤寒杂病论 ④圆周率 ⑤齐民要术

(2)甲骨文。王羲之。秦朝。

(3)史学和文学。

(4)继承和发展(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本文发布于:2024-01-12 23:37: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724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历史   发展   时期   生产   知识   文化   下列   改革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